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分析跟徐庶当时在船上的剖析分毫不差,如果刚才他还在怀疑这年轻人只是信口胡猜的话,那么现在他则对眼前这年轻人着实有些刮目相看。
惊奇之下,刘封不禁问道:“对了,还没问你的尊姓大名。”
茶到嘴边的那年轻人呛了一口,赶紧将茶杯放下,拱手道:“属下马谡。”
第三十八章我的势力
听到马谡的名字,刘封的心头着实一震。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也许在这个时候声名不显,但对于刘封这个穿越而来的人说,却是如雷贯耳啊。
尽管街亭一战的失利,给历史上的这个人蒙上了一层难以消除的污点,但刘封从未曾怀疑过马谡的聪明才智,若他真是个庸才,又怎能的提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等奇策呢。
而在听到马谡自报家门之后,刘封先前的好奇也就迎刃而解,微微点头道:“原来是马幼常,这就难怪了。”
听大公子的口气,似乎认识自己,这自然让马谡心头一阵的窃喜,但那一句“马幼常”,却又令马谡面露茫然。
“谡今年虚年十九岁,家父还未曾赐字,只怕大公子是认错人了。”
刘封先是一怔,旋即省悟自己方才是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按照这个时代的习俗,男子虚岁二十才算成人,还要举行一场所谓的成人冠礼,表示业已成年。
所谓的冠礼,就是先进行一通占卜仪式,然后受冠者在受邀而来的亲属朋友们见证下,从长辈手中接过只有成人才可以穿戴的三套不同用途的服装和帽子。受冠者一一试穿,然后再展示给大家看。而在这项成人冠礼的最后,长辈则会当着全体来宾的面,宣布授予受冠者字。
刘封只记得马谡字幼常,哪晓得人家今年才虚十九,根本就不到拥有字的年岁,他这脱口而出的一句“马幼常”,毫无疑问有漏出马脚的迹象。
不过刘封脑子转得极快,举杯饮一口茶,以掩饰说漏了嘴的心理活动,杯子放下时便已有了对策,于是哈哈一笑:“马氏五常,季常、仲常表字尾都带着一个常字,你又是马家五兄弟中最年幼一个,令尊将来为你所命名的字,多半就是幼常了。我随口开个玩笑,你可别见怪。”
刘封是少主,少主跟你开玩笑那代表着一种亲近,马谡高兴还来不及,又岂会见怪,而且他听刘封推测的颇有道理,心中更多了几分钦佩,忙道:“谡年幼才疏,没想到大公子竟然也知道我的微名,这是谡的荣幸才是。”
从马谡的神色和语气之中,刘封能够看得出来那份发自内心的“欣喜”,虽是如此,但他的言词与举止却仍不失君臣之礼,并未因刘封的亲切而表现出几分随意。
“不知马兄弟现下官任何职?平时都做些什么差事?”刘封打听起了马谡详细的情况。
“属下现任粮曹书佐,平时所做,无非清点粮册而已。”
马谡回答的口气虽然平淡无奇,但那双眼眸中一闪而过的失落却难逃刘封的鹰目,很显然,眼前的马谡虽然年纪尚轻,但对自己的才华却极为自信,他并不满足只屈任为一个最低级的文吏。
马谡表情的细微变化让刘封心里有了底。他很清楚,自己将来的命运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寄希望于刘备的仁慈,所以他必须要有自己的势力,而这股势力又不能太过张扬,从而过早的引起刘备的猜忌。
刘琦虽然和自己的关系很好,但以他的身份和能力,自然是指望不上。而徐庶,尽管刘封对他有救母之恩,但他很清楚以徐庶现在的身份,自己根本没有拉笼于他,甚至是左右其立场的能力,同理,跟自己有传武之谊的赵云也是如此。至于其他诸如关羽、张飞之辈,那就更不用说了。
马谡的出现,却忽然给了刘琦一个灵感:培植自己亲信势力,何必非要从徐庶这般已有地位的人下手呢?自己什么都给不了人家,又凭什么让人家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呢?
而马谡这样的人就完全不一样了,身怀大才,却因没有什么资历,只能默默的屈居于低级的官职,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得到上峰的青睐。而刘封却能打破他们的寂寞,给他们所期盼的,展现自我的机会。
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更成熟而深远的构想,刘封的嘴角微微上扬,闪过一抹不易觉察的诡笑,随即叹道:“以我之见,马兄弟这样的才华,做一个屈屈的书佐,似乎有些屈才了。”
“大公子过奖了,只要能为主公尽一份绵薄之力,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时的马谡回答得虽然依旧得体,但脸上却已经开始显露出按捺不住的惊喜。
刘封是谁,那可是刘家大公子呀,听对方那口气,似乎是对他马谡很是欣赏,若是能得到大公子在刘备而前的几句推荐之词,自己平步青云,尽展抱负的雄愿自然是指日可待,马谡不兴奋才怪。
刘封是想拉拢马谡,但他更懂得一张一弛的道理,在给了马谡一点盼头之后,刘封忽然一改口锋:“时辰不早,我还有点事要做,你就去忙你的吧,有机会咱们再聊。”
刘封这逐客令,等于给正在兴头上的马谡浇了一头的冷水,马谡眼眸中掠过一丝失望,只得起身拱手道:“那属下就不打扰大公子做事,先行告退了。”
马谡啊,碰上我算你走运,帮我,就是帮你自己呀。
目送着马谡转身而去,刘封心中却像是了了一桩堵在心头已久的心事一样,说不出的畅快,盘算着找个合适的机会,把马谡调到自己手下来做事。
独处之下,刘封又想起了先前在周瑜旗舰上的那场谈话,周瑜的深谋远虑,以及徐庶机敏的洞察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起关于陆口地形的那些对话,刘封兴致一起,便又拿出了那卷神秘人所著的《孙子注解》来翻阅。
这份读书笔记多达十几万字,涉猎极为丰富,此番刘封也只是从头到尾粗略的看了一遍而已,这些天来,每逢闲时,他就会抽出一点时间,一字一句的仔细阅读和体会。
因为今日感悟到诸多关于地形运用的心得,刘封便将笔记翻到了关于地形的那一卷,翻着翻着,竟忽然看到了“陆口”二字。
他心头一奇,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仔仔细细的再读下去,脸庞上先是浮现出惊奇之色,惊奇过后,则是某种恍然大悟。
突然间,他猛一拍案,兴奋的叫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第三十九章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新年第一更,祝大家2012心想事成。
这份笔记的主人大胆的预料,倘若将来曹操率军南下占领荆州,那么与东吴的战争将不可避免,东吴如果想在地利上避免被动,就必须先于曹操抢占赤壁,逼迫曹操进行水上决战。
根据墨迹来判断,这份笔记写成的时间,应该在很多年前,那个时候,曹操尚在北方和二袁交战,刘表和孙氏的战争尚不分胜负。而早在那么多年前,这个神秘的高人就能预测到今日之事,而且还准确到对双方决战的地点都能预测无误,如此神鬼般的谋略与眼光,实已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此人的谋略与智慧,不仅仅是胜于徐庶,就连今日在两家会面上大出风头的周瑜怕也要逊色三分。
更让刘封感到震惊的是,这个神秘人之所以预测战争的发生地是赤壁,原因不仅仅单是陆口对于东吴方面的战略重要性,还因为赤壁的北岸乌林。
这乌林一地,乃是云梦泽与长江之间一块狭窄的坡地,周围是大片的湖泊的沼泽,许多坡地乃是江水退去后的滩涂,异常的泥泞。在这秋末近冬的季节,如果吴人占据了南岸赤壁,就逼得曹军不得不把营扎在北岸乌林那阴冷的泥地里,如此,则决战未起,对北方而来的曹军士气上首先就是一种打击。
蓦然间,刘封忽然想明白了当时在船舱时,徐庶明明已经点破了周瑜的战略意图,但周瑜的眼中却为何仍闪过一丝异样的眼神。
那是一种得意的眼神,因为徐庶仅仅点出了他抢占赤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徐庶只考虑到南岸的陆口因素,却未能更深入的想到北岸的乌林地形。如此一来,则显得徐庶的谋略,明显逊于周瑜一筹,所以他才会有那样得意的神色。
不过,周瑜应该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他笑徐庶的同时,别一个暗中潜伏的高人,此时此刻也应该躲在某个暗处,同样用得意的表情在笑他吧。
‘娘的,你们这些家伙的脑子里装的到底是脑细胞还是CPU啊,怎么能琢磨出这么不可思议的东西来。’
一场谈话,一份陈旧的笔记,让刘封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智者”,更感觉到自己在谋略上与那些人的差距。
不过刘封却并未灰心,他随意翻动着手中的书简,嘴角扬起一抹诡秘的冷笑:“嘿嘿,你们的确是牛啊,我佩服的是五体投地,不过,你们就算再牛,我刘封还不是一样了如指掌。”
合上书,长伸了个懒腰之后,刘封腾的跃起,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军帐。
刘封是直奔刘琦所在而去,方才看过笔记中那神鬼一笔后,刘封的胃口已经彻底的被那个神秘人吊上了半空,他现在最迫切的就是想要弄清楚,这个连名动天下的周瑜都相比逊色的人物,到底是何方的神圣。
“阿封,听说你去见那周瑜了,还见着了叔父,你们都谈论了些什么?”刚刚迈入帐中的刘封,还有盘算着如何启齿相问,坐立不安的刘琦便先急着问道。
刘封笑着宽慰道:“兄长放心,周瑜并没有借机入驻夏口的意思。”
刘琦松了一口气,神色却仍旧警觉:“吴人都是些虎狼之徒,嘴上答应得好,心里未必没有怀有鬼胎。毕竟吴军安营的南岸,与我们只一江之隔,咱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才是。”
刘琦跟他的父亲刘表确实有几分相似,都像是一心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土财主,他们这样的人,又怎会理解刘备和周瑜这种人的雄心呢。
刘封心中暗叹,嘴上却道:“兄长完全多虑了,其实周瑜完全就打算在南岸下寨,人家打算溯江西上,抢占赤壁,在那里跟曹操进行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