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禾就说一家大小,包括手下将领都吃不惯肉食,吃久了生病,肥胖,得有块地,种种粮食,收收蔬菜,以调剂民生,乞讨她父亲把北平原和渔阳封给她丈夫,如果不行,就作为她自己的封地,因为她毕竟也是位嫡亲公主,得有一块封地,不然的话,丈夫家都是穷牛瘦羊,养不起自己。
登基大典暂时并不举行,狄阿鸟把时节定到秋天,只是忙于打造自己的小朝廷,在渔阳和北平原开荒,制定与之相关的律法,规定:土地朝廷所有,包括耕地,牧地,功臣得到赏赐,地只是他们使用,不得相互馈赠,不得买卖;耕地和草场未赏赐的,耕地作为公田,按单位租给军营的百姓进行耕作,军营百姓必须有土耕作,一部分作为基本土,凡人皆有耕,耕种不力,责以鞭刑,一部分作为功勋土,有功者可按功勋多少进行承包,功勋大,自己没法耕作,可以雇佣那些土地少的百姓,凡土地,十则税一,如果需要,能租朝廷牛马进行耕作,至于荒山野岭,则有钱者可以承包,质押钱财,以三年为期,无土地税,三年后,有司丈量,将有用之土地收归国有,优先以低税租赁于开垦,经营,栽种者,再五年,彻底收回;草场驻扎自己的嫡系,牲口挂牌,统一放牧,剩下余力可到耕地上耕种一块地,也可以给别人做佣工;赏赐下去的牧场,主人需依律进行管理,地方大的,自己无能者,可以雇佣朝廷君子营的小参维护草场,对发生土地上的事儿进行管理,并拥有一部分管理权,少量毁坏草场,蔑视法律和贵族的,可以处于不等鞭刑,事关人命的,则必须让有司裁决,否则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罚;小朝廷的封臣必须按时节来渔阳,按期不到者罚牛、罚羊,甚至处于鞭刑,一直不到者,收土地,宣布为逆臣,发兵马夷灭之……
因为现在是一个国家,不能再都是兵,规定兵分营兵,户兵,勾栏兵,私兵,神机兵。
营兵指常设兵力,分常职兵,服役兵,狩兵,常职兵兵营为家,不操他业,所家私经朝廷委托于人;服役兵,则是年满十八,入营服役之兵;狩兵,则是全国十八到二十三岁,却不能入营服役者,于每年狩猎时集结,训练。
户兵上至狄阿鸟,下至全部成年男子,包括一部分郎中和妇女,大战勃发则全部集结。
勾栏兵乃是战俘,投奔而来却无财物缴纳的百姓,这些人需要服劳役、兵役,却暂不算入国民,投奔而来服三个月,视为国人;其余各种勾栏兵除犯罪兵,通常要服役五到十年,年满则视国人,犯罪兵则根据律法,长短不一,但凡立大功之勾栏兵,可以视情况减少自己或者自己家服役时间。
私兵一部分是各首领封户百姓,一部分是勾栏兵,他们和其余百姓的一样,只是单位不同而已,交税和服役对象不同而已。
神机兵则以手工业为主。
朝廷上,大本营改为王廷,有司进行合并和完善,下面,设朝廷营帐,内括分成为将官司、军法司、兵学作训司的犍牛队,统一管辖营兵;改军政营为国帐,管辖营兵除外的天下百姓户口,赋税,设军需衙门处,设军财衙门处,设国库处,并划一些列司;改民司为民藩大帐,由令尹管勾栏和封臣。
同时,他还将君子营改为有政大帐,将断事司改为律法大帐……
其余大致不改。
同时,开始组织全国在北平原和渔阳进行垦田,一边垦,一边责有司丈量。
很快,王本与朝廷谈判失败,朝廷不承认渔阳为密云,另外督促归还北平原。把东夏国所有如意算盘都打翻的策略。
东夏王酝酿数日,干脆向皇帝上书,要求撤藩,说:“臣本无意于王位,已以十万众内附,践誓言,乞还家,安享富贵。”
靖康一国都震惊了。
东夏国反而平静,照日垦田,垦得更快。他们知道东夏王为什么要求撤藩,这是以权位争耕地的,既然你们不让更,我们就变,当你们国家的人不行么?!还不让更吗?!反正我们不还,大不了撤藩,撤完了藩,不就是你们国家的人了?!不就是个藩么?!什么东西?!撤了藩,东夏王就是大首领,我们还听他的,不就是收税换你们的人么?!上头都说了,撤完藩还是这么来,收税多了我们不干,欺负人了造反,属于哪一个国家有什么?!不就是个名号吗?!
倒是狄阿鸟的后院起了一通火,母亲坐上头责问,下头一群妻妾吱喳不愿意。朝廷却真想撤呢,朝臣们一边欣喜若狂,一边怕是假的,一撤就打仗,要求调兵,只有秦纲冷冷的,无动于衷。
东夏国真是太穷了,冯山虢已经将他们的一切籍策都送来了,穷的只剩一些马,要耕地也是理所当然,租赁,怕他们占去,撤藩,他们还是占去了,这时候你让他们国王回长月?!谁来接手那一摊子。谁能保证他们国王一走,没人约束,他们不造反,国王送回去他们又好了,反正地占了。
派军队去强行接手,强迫他们放弃游猎,光耕地?!撤藩有用么?!朝臣们在下头奔跑,说这说那,他都一团心烦,按说,他是可以把地给割走的,借以使对方长治久安,东夏王是自己女婿,是自己所设藩王,其实就是一个国中封地,只要中央修政造德,东夏王就是一个封臣,即便现在不是,来往久了,不分你我,不分彼此,不还是一个封臣么?!
哪儿对王权是有威胁,但是目前,他们是在拱卫着中原帝国,能够被一点、一点地王化,王化一分,就剥一层壳,百年之后,狄阿鸟和自己的女儿不在了,只要他们的一群孩子心里还认自己是靖康人,一个推恩令,立刻就是一群小藩,怕么?!不怕。可是撤藩呢,撤了还是藩,又跟以前差不多了。
以前他们不是东夏国,安静吗?!
所以,撤藩就是真心,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可是让地,对于天下悠悠众口,却又说不清。
现在让不让撤?!
你看,下面跑一群猴呢。
没错,这时的朝臣们确实像一群猴。
他们精喜过后,越来越怀疑,表示东夏王肯定不会要求撤藩,这是在试探朝廷的,朝廷先调好兵,再答应他,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兵呢?!
和拓跋氏决战一天、一天临近,帝国已再次启用老将健布为元帅,总领三军,也是给他一个一雪前耻的机会,而侧翼方向,准备照会高显,如果高显不派兵,则不强求,以东夏王兵一、二万,向西进发。
这个时候,藩绝对不能撤,不就是两块地吗?!他国穷,人吃不好饭,才作乱,给他,就是他来长月撒泼,挂王印,也不能撤藩。秦纲最后一咬牙,说:“夏王是朕的女婿,是个封臣,是内藩而不是外藩,而今天下不靖,撤藩有可能会招致动乱,所以朕决定不撤藩,同时将他要求的地方作为我女儿的封地。”
他附加了一些条件,第一,不许建年号;第二,不许自称外国;第三,藩内贵族子弟,要到京城上学,学成之后,是留在中原还是回东夏,则属自由;第四,所在地改为夏州;第五,要尊儒;第六,尊崇皇命,不可违逆;第七,定期来朝,第八,不得私设关防,国人可以自由出入,通商,第九,两地为自己女儿所有,并不属于夏州……
大结局
到了夏天,东夏王在渔阳兴建学堂,接回许多少年和孩子,好像一夜之间,狄阿青有了好多的伙伴。
秋天,狄阿鸟拟设几所军马场,与此同时,他自己发兵两万,借兵两万,西征银川,银川部落归顺,本来还要西进,征拓跋氏,兵临陈州,无奈中原朝廷并未准备好西征,拓跋巍巍以数万压逼,虽小有战果,无奈狄南非战死,返回东夏。
到这里本部已经结束,只因为地理与设定上有许多的问题,不宜再写。便把后面的情节略为说一下,由大家自己想象吧。
下一部:次年春,中原朝廷终于趁陈州马瘦,北攻陈州,狄阿鸟再次配合西进,双方攻势迅猛,加上拓跋巍巍突发急病,所部分裂,西缩,狄阿鸟趁势占领一部分陈州,退而让予高奴,从此他的势力东临高奴,西至渔阳。
狄阿鸟留下五千骑兵随中原大军西进,自己东归,回渔阳修养生息,同年金留真部进犯,几部共破之。
两年后,发己部三千,高奴兵五千,银川兵五千,讨拓跋氏北部势力,凯旋回师。朝廷西征梁国,收复青唐,兵发大棉,狄阿鸟又征集国中精兵五千余,随朝廷征战,遭李卫诋毁之,冬至不敢入朝。
朝廷上下惊恐,欲图之,乃以高奴制衡东夏,高奴狄阿孝也有心脱离东夏控制,忽然截断西方归路,阻挠东夏派役兵上番,替换旧兵,狄阿鸟惧怕朝廷与高奴联合,不敢争之,内缩生息。
同年,纳兰部欲趁他一万精兵在外,与猛人相商,共图东夏,克罗子部将之秘密暗中告知王庭,狄阿鸟遂与克罗子部灭纳兰。
同年,龙青潭死,高显金努术叛乱,歼其朝臣,吴隆起外逃至东夏,龙琉姝讨要,不给。同年,朝廷占据迤逦河北岸,大棉皇帝被国人所杀,大棉降,朝廷班师,秦纲伤势复发,招狄阿鸟入朝。
狄阿鸟称病,未敢。
次年,秦纲驾崩,子秦理继位,再招狄阿鸟,狄阿鸟又不敢入朝,上奏说:“朝廷有奸臣,臣不敢往。”
朝廷自此不予互市,拟征讨之。羊杜不安,建议徐图之。秦理不听,巡视雁门,再招东夏王,高奴王,狄阿鸟未发,而高奴王叛,围困之。东夏发兵解围,从此兄弟失和。同年,金留真部发兵六万,攻克罗子部与东夏,狄阿鸟尽发国内兵,国内空虚。张怀玉兵至渔阳,陶坎至北平原。
狄阿鸟回兵,破张怀玉,被陶坎击败,向高显求救,见高显不救,而克罗子部在金留真部冰封之下覆灭,自己无家可归,回渔阳责问冯山虢,问自己亏待他没有。冯山虢羞愧。再责问朝廷,说:“我与先皇有约,为国家守北疆,皇帝到雁门被围,我去解救,漠北之敌进犯,我来抵御,前方大战,后方被尔等袭取,违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