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京华风云-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称十王府街。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
1903年,东安市场成立,老东安市场是北京人最爱逛的地方。1909年出版的《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有一首单说它的“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由此足见王府井大街的地位。
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成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称王府井大街。其实王府井大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莫里逊大街。当年有个澳大利亚籍英国人记者叫莫里逊。
这个莫里逊在1912年曾受聘为袁世凯的政治顾问,当时袁世凯做皇帝梦,莫里逊作为政治顾问,四处摇旗呐喊、出谋划策。袁世凯当上皇帝后,当然不会亏待这位居功至伟的洋顾问。于是,把王府井大街改为“莫里逊大街”来嘉奖莫里逊,并立上英文路牌。
然而,历史很快尘埃落定。随着滑稽闹剧的落幕,这个所谓的“莫里逊大街”很快被人们淡忘了,不再被人提起。莫里逊早年在英国《泰晤士报》当驻京记者时,住在东交民巷。后来他在王府井大街,花750英镑置办了一处房产。也许由于他的原因,英国人在王府井大街开办的商行、店铺不在少数,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穆亚平寻找的这家英国商行,位于王府井大街南段。英国商行的外观,明显能看出早年王府建筑的痕迹,它的占地面积很大,而它的旁边是一座天主教堂。穆亚平西装革履,一副海归的打扮,他在商行门前伫立片刻,抬腿走了进去。
把门的不让穆亚平进去,询问他找谁。穆亚平说找英国商行的老板,把门说商行遭遇火灾,英国老板已经破产,现在正准备出卖店铺,没有时间接客。穆亚平闻到浓郁的烟味,他判断一定是商行后面的仓库着火了,明显仓库的货物被付之一炬。
听到门口的声音,一间侧门被推开,一名洋人露了出来。只见他面容憔悴,身上穿的马甲也是皱皱巴巴,年龄约莫40岁左右。穆亚平用标准的英语说:“先生,我是在报纸上惊闻贵行惨遭不测。实不相瞒,我在英国留过学,对大英帝国非常崇拜。我叫穆亚平,是一名古玩商人,如果先生需要我帮忙,我会伸出援助之手。”
洋人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感谢先生美意,我叫约翰森,请先生屋里请。”进屋约翰森给穆亚平倒了一杯咖啡接说:“穆先生,我已经破产了,而且欠了一笔债务,你是帮不了我的。刚到的布匹,全部被烧毁了,一半的货款没有付,把这间商行出卖后,我就是一个穷光蛋了。”
穆亚平说:“失败是成功他妈妈,先生为何要灰心丧气。我提个建议你我合作如何?”约翰森有些不相信的说:“我已经是一个穷光蛋了,你为什么和我合作。”穆亚平笑说:“约翰森先生,你也许认识不到你的价值,你有良好的进货渠道,又背靠英国这棵大树,而我有钱,这就是我们合作的基础。”
约翰森说:“你想如何合作?”穆亚平说:“采用入股的形式,你的欠款我先替你偿还,在以后的利润中你在逐渐还给我,后期货款我先垫付,前提是货物到岸,我会把钱打入银行,你我五五分成如何?”约翰森眼睛一亮,仔细盘算了一会儿,感觉对方没有欺骗的目的。
约翰森脸上迅速露出笑脸说:“上帝,我感谢你!穆先生,我同意。”
穆亚平接说:“约翰森先生,你是做布匹生意的,从英国采购布匹,虽然价钱便宜质量有保障,但是路途遥远去掉运费加上海关税,也不过如此。目前上海的厂家,用的是英国的先进机器、英国的棉纱,其质量一点不逊色英国本土生产的,为何不到上海去采购布匹那。”
约翰森说:“在英国本土采购,主要是我有良好的信誉,本土的厂家可以把货物先佘给我,虽然我的利润小,但是风险也小,在中国进货我办不到。”穆亚平说:“看样子必须发挥我的优势了。布匹我去上海进货,海外由你负责。”
约翰森诧异问:“货源问题你解决了,我还需要进什么?”穆亚平笑说:“以前你的商行主要是批发,我认为批发零售必须一起来,这样利润更大。可是我的目的不在于此,经营单一品种,利润空间太小,我们可以尝试多种经营。”
约翰森吃惊问:“如何多种经营?”穆亚平说:“我们把这个地方变成一个大的购物商场,布匹,衣、鞋帽、杂货。关键是欧美的工业制品。比如:收音机,电话机,电机,机床甚至汽车我们都可以批发和零售。”
约翰森问:“穆先生,我们有哪嘛大的实力吗?关键是钱从哪来?”穆亚平说:“你见过滚雪球吗?”约翰森惊喜说:“见过!奥!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先少量购进他们的产品。待建立良好的信誉,再大量进货并且不用预先付货款,然后分期偿还。”穆亚平说:“约翰森,你真聪明。”约翰森忘情的上来和穆亚平熊抱。
随后双方签订合同,共同商议如何操作等,不一一赘述。

第四十七章 上海之行

天津码头,人群攒动、熙熙攘攘。穆亚平携妻子晚秋、马全,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位身穿对襟依褂、30岁左右的人。人群蜂拥着向停靠在码头上的货客轮走去,人们沿着之字形的悬梯向甲板上攀登。离开船的时间很近,大家都行色匆匆。
穆亚平身穿一身白色的西服,打着黑色的领带,脚蹬黑色的皮鞋,一副少爷公子的打扮。晚秋着白色旗袍,戴一顶白色帽子,并打着一把小洋伞,一副阔太太的打扮。夫妻二人的打扮十分扎眼,在上船的旅客中显得与众不同。
晚秋长这么大、除小的时候从江南坐火车来京城外,这是她第二次出远门,因此显得非常高兴。她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昂奋的神态表露无遗。:“表哥,在大海上坐船会晕船的,是这样吗?”穆亚平说:“这是近海货轮,航速较慢。如果不遇到风浪是不会晕船的,我嘱咐你多次了,出门在外不要称呼表哥,你怎么又忘了。”
晚秋脸一红说:“叫习惯了,总也改不过来。”穆亚平说:“这个习惯必须改,要不然别人会误会的,以为我们是表兄妹那。以后你和我难免要经常抛头露面,这种小节必须注意。”晚秋点点头,快步向前走去。
身后拎着皮箱的马全,更是兴高采烈。这小子大概第一次出远门,比晚秋更兴奋。别说一年来马全个头窜了一截,身体也变得粗壮起来。而跟在他们身后的人,却显得很沉稳,他对周围的景物似乎熟视无睹,从他的神态上能看出是一个走南闯北的人。此人叫吴忠和,是两天前才加入他们的行列。
两天前在忠义武馆,顾也平闻听穆亚平要去上海谈生意,便主动推荐了吴忠和。当时穆亚平有些疑惑问:“顾先生,为何要向我推荐此人?”顾也平解释:“吴忠和是我表弟,此前在一家商行做事。由于供职的商行经营不善破产了,便闲赋在家。表弟是来京城投奔我的,故推荐了他。穆先生,我表弟谙熟账目,肯定对你有用。”
穆亚平嘴上说:“顾先生,诚谢了,实不相瞒我确实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可是心里却想如此巧合,莫非是顾也平特意在我身边安插自己人?种种迹象表明,他肯定是大有来头之人,虽然穆亚平没有十分把握,但是八九不离十。坦率说穆亚平反而心中更高兴,只要他们是有“组织的人”,这些人会一心一意做事的。
经过了解,吴忠和是两年前从上海来京城的,他几乎是和顾也平同期到达北平。这就证实了顾也平说表弟来京城投奔他有水分。这样就更明晰了穆亚平的判断,猜测归猜测,穆亚平还是热忱的接纳了吴忠和,正好这次上海之行,便带上了他。
其实穆亚平和英国人约翰森展开合作,是他计划不断完善的一个分支,至于能起到多大作用,他也无法预料,总之对全局有利的事情必须要做。常言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框架勾勒出来,往里面填充什么样的实物,这要在日后的腾挪中逐步完善。
穆亚平的想法很简单,不断开拓出一片领域,让他自由发展,然后再开拓出另一片领域,营造商贸发展的有利平台。积累财富、培养人才,与此同时不断地影响周围的环境,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一方面利用英国人促进国内实业家和商人的新观念,另一方面利用英国人进口大量的国外工业制品、机器设备,为我所用。
试想穆亚平的样板如果有利可图,别人就会跟风而来。尤其是工业品的大量销售,会促进国外资本大量在国内投资办厂,而国内的实业家也会趁此良机蜂拥而上。大量工厂的出现,是穆亚平最想看到的结果。他期望京城地区出现一股办实业的热潮,这样可以辐射西北地区,其结果百利而无一害。
货轮准时起航,由于旅途疲劳,轮船航行不久晚秋就沉沉睡去。穆亚平依然很精神,他看了一会儿书,感觉索然无味,便起身进入隔壁舱。马全精力旺盛,大概还在甲板上观望风景。吴忠和躺在床上休息,见穆亚平走进来忙起身打招呼。
“穆先生,还没有休息?”穆亚平说:“夫人睡着了,我没与困意。过来叨扰一下你不介意吧!”吴忠和忙说:“穆先生,我是你的雇员,随时听后你的调遣是我的本分,请你不要客气。”穆亚平笑说:“吴先生不要介意,实不相瞒,我是第一次去上海,人生地不熟,我们聊一会儿,听你讲讲上海的事情。”
吴忠和说:“穆先生,听我表哥说你是做古玩生意的,为何与英国人合作搞起布匹生意来了?”穆亚平解释:“我是一个闲不住的生意人,总想尝试不同的买卖。说白了和英国人做生意,首先是有安全感,不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这里面商机无限。”
吴忠和小心说:“洋人骨子里就瞧不起中国人,你不怕上当受骗?”穆亚平说:“其实国人带有偏见性,洋人并不都是十恶不赦的恶人。我们绝大多数人,只要见到洋人的面孔,不是敬而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