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轩曾经写信询问了鲁讯的意见。《呐喊》这部小说集是鲁讯自己找人翻译,还是一起交给赛珍珠翻译。

鲁讯对于一位美国女人能不能明白他小说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示疑虑,就算这个美国女人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也不能说她就了解中国文化。

他以为还是找一位中国人翻译为好,毕竟中国人更懂的中国文化。

这一点林子轩并不强求。他只需要和鲁讯找来的翻译者沟通好时间即可。

还有郁达浮的《沉沦》,不用林子轩操心。

此时郁达浮在北大教书,比较清闲,他精通五国语言,自己就能翻译自己的小说。

至于冰欣,正在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学习英国文学,这所学校也是宋氏三姐妹就读过的学校,是一所基督教会创办的学校。

她给林子轩的回信也是自己翻译《超人》这部小说集。

对于中国的新文学来说,这是一件不算小的事情,目前也只有林子轩在国外稍有名气。想要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学,就要拿出高水平的作品来。

当然,其中牵扯到版税和翻译费用的问题,毕竟文学家也要生活。

林子轩了解美国出版社利益至上的原则,就算是他也得不到多少优待,何况中国其他的作家,只能尽量争取,实在不行,由万象书局来进行补贴好了。

这就是赔本赚吆喝。

在这方面他需要和鲁讯等人面对面的交代清楚,签好合同。别搞到最后这些人还以为林子轩从中赚了多少钱,克扣了他们的版税,那就没意思了。

这个社会不是没有那样的人,有时候好心反而遭到责难。

于是。林子轩便和徐至摩一起北上,第一站就是南京。

他知道自己有点给泰戈尔站台的意思,和后世明星开演唱会请其他明星助威一样,不过他这点担当还是有的,至少不能失礼。

4月20日,泰戈尔到了南京。

南京原本只是泰戈尔路过的城市。不过南京国立东南大学的校长郭秉闻不想错过这次机会,极力邀请泰戈尔到东南大学演讲。

郭秉闻和南京文化界的人士在码头迎接,然后乘车前往东南大学。

他们先是陪着泰戈尔在明孝陵和莫愁湖等景点游览,随后在东南大学的梅庵吃饭。

在他们吃饭的时候,门前窗外就挤满了慕名前来的男女学生。

泰戈尔吃完饭后,先独自缓步走到一座孤亭上默坐了半个小时左右,才缓步踏下亭阶,走到树荫花丛旁,同大学生们用英文亲切交流。

林子轩并没有全程陪同,他到了金陵大学和赛珍珠谈事情。

赛珍珠对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能在美国畅销非常惊讶,她接到了不少美国读者的来信,很多美国读者和评论家都认为这是林子轩和赛珍珠共同创作的小说。

或者,他们愿意相信这种说法。

对此,赛珍珠表示抱歉,林子轩倒没有什么,翻译也算是一种创作,只要这本小说的版权属于他就行了。

他把小说《边城》和两本话剧剧本交给赛珍珠翻译。

可以预见,这些小说在美国的销量不会太好,所以他给了赛珍珠较高的翻译稿酬,而没有版税分成。

对于金钱上面,林子轩一向是比较大方,前提是大家合作愉快。

下午3点钟,身穿印度民族服装的泰戈尔出现在东南大学的体育馆。

体育馆里聚集了中外人士六七千人,有些校外的农民、工人也来了。

虽然这些人多半听不懂英文,但还是蜂拥而至,只为了一睹传说中大诗人的风采。

校长郭秉闻向大家作了介绍,给予泰戈尔高度赞誉,并强调说,“泰戈尔所发表的学说,足以阐扬东方文化精神,并于沟通中印及世界文化历程有伟大之贡献”。

泰戈尔在讲坛上说了将近一个小时,说到激动之处,他紧握右手,放在胸前。

他讲的内容和在上海差不多,主题就是宣扬东方文化,提倡亚洲文化的复兴。

然而,在演说进入尾声的时候,有一些青年进来散发传单,内容是严厉批评泰戈尔的,甚至声称要将泰戈尔赶紧送回国去。

第一百一十三章两位诺奖获得者在中国的不同遭遇

林子轩和赛珍珠就在人群中,周围还有不少在南京的西方人和西方记者。

进来的中国青年一边发传单,一边用中文高喊:中国不欢迎泰戈尔,你还是回去吧。

他们很激动,以为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只要赶走了泰戈尔,中国就不会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的毒害,就能够像西方国家一样强大起来,一切都是泰戈尔的错。

所以,就算是被人阻拦,他们仍然要大声呼喊,因为他们代表着正义。

林子轩不由得想起了一年前爱因斯坦在上海的情形,上海的青年学生对爱因斯坦推崇备至,把爱因斯坦当成导师和上帝。

他们以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爱因斯坦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

但爱因斯坦根本不愿意和他们谈论科学的话题,因为爱因斯坦认为中国人听不懂他的理论,他甚至没有在中国讲学的兴趣。

泰戈尔专门来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宣传他的思想,却遭到了中国青年的驱赶。

两位同样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中国竟有着截然不同的待遇。

西方科学和东方文化到底哪个才能救中国?

来自后世的林子轩自然认为科学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想要强大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

然而,传统文化也不能丢弃,这是中华文明的根基。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发展好中国,这在后世已经被证明了。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一些学者太推崇西方社会了,反而对自己的文化大加批判。他们批判孔子,批判旧文化,以为摆脱了旧文化,中国就能迎来新生。

殊不知,抛弃了自身文明的根基,中华文明就不复存在了。

林子轩赞同泰戈尔重视东方传统文化的理念。但同时反对泰戈尔对于西方文化的批判和拒绝,他的观点是“拿来主义”。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要进行严格的筛选,精华要继承,糟粕要抛弃。

这才是正确的道路,而不应该全盘的批判和接受,只有适合中国的才是最好的。

只是,这种观点在民国时期应和者不多,无论是陈独绣还是胡拾都推崇西方文化。胡拾要看的更远些,所以他在整理国故,为新文学寻找思想基础。

陈独绣写信给胡拾,要他一起来批判泰戈尔,胡拾没有答应。

在东南大学体育馆的现场,泰戈尔的演讲匆匆结束,中国学者大都知道国内文化界和思想界正在进行的争论,西方人则有些茫然。

西方社会在这个时期很推崇泰戈尔。

他们认为泰戈尔的泛神论为浮躁的西方社会带来了信仰和希望。特别是一些象征主义诗人,对泰戈尔更是推崇有加。

诗人叶芝曾说:“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让我忘记人世间所有的苦痛。”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社会逐渐淡化了泰戈尔,不过即便是在后世,泰戈尔在西方仍旧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赛珍珠是个中国通,林子轩不用和她解释泰戈尔为什么受到这种待遇。

她还是为泰戈尔叹息。以为如此伟大的诗人不应该被抵制。

在西方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中国可以接受那么多的西方思想,却容不下一个印度人的观点。

林子轩甚至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说法,有人认为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已经“亡国”了,泰戈尔作为一个“亡国”之人没有资格来拯救中国。

中国还没有亡国,所以比印度强大,不需要一个印度人来中国说教,学习印度只能导致亡国,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西方世界。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种说法还很有市场。

这就是推崇强者,轻视弱者。

此时的泰戈尔已经察觉到了中国社会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样,他没有在南京停留,在4月22日前往济南,在济南省议会发表演说。

4月23日,泰戈尔从济南赶往北平。

徐至摩对泰戈尔的遭遇极为气愤,连夜写文章批驳那些驱赶泰戈尔的人,言辞颇为激烈。

他恳求林子轩也写篇文章,对这种无礼的行为说些什么。

林子轩想了想,便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的礼仪在哪里?》。

他较为客观的写了泰戈尔在东南大学的遭遇。

认为中国的文化界没有必要这么急着驱赶泰戈尔,中国不会因为泰戈尔的到来而灭亡,也不会因为赶走泰戈尔就能强大起来。

中国的文化界要具有包容的心态,偌大的中国容不下一个泰戈尔,只能说明中国文化界的狭隘,一个自称的礼仪之邦,却要赶走来访的客人。

泰戈尔没有带着枪炮,而是进行文化交流,你们担心什么?

对于泰戈尔的主张,林子轩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适合中国的要进行学习,不适合中国的就抛弃掉好了。

可你要是连听都不听,就急忙的赶人,这不是作为地主的态度。

只能说明自己没有礼貌,不懂的待客之道,中国的礼仪在哪里?君子之风在哪里?

这篇文章由徐至摩投给了北平《晨报》的副刊。

这是新文学三位旗手第一次公开发表对于泰戈尔来访的意见,胡拾和鲁讯依旧保持沉默。

这时候,泰戈尔已经来到了北平。

在北平,泰戈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包括以梁启朝、蔡元赔和胡拾为代表的北平文化界到车站迎接泰戈尔。

泰戈尔将在讲学社和商务印书馆的安排下进行演讲。

林子轩没有参与其中,来到北平,在安顿下来后,他首要的是去拜访周氏兄弟。

当初,他的诗歌是周作仁推荐发表的,鲁讯进行了点评,这都是人情,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登门拜访是应该做的事情。

唯一让林子轩为难的是这两兄弟已经闹翻了,住在不同的地方,否则可以一起拜访了。

按照关系的远近,他先去拜访了周作仁。

与此同时,他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文章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