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知道的。”杨震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离去。这便是“杨震四知”的故事。

公元117年,杨震升任九卿,举荐通晓经典的宿儒并传授学业,受到儒生们的称赞。这里笔者要说明一下,在当时知识可是极为稀缺的精神财富,只要有文化,再不济也可以在县里做个小吏。然而单是书籍的获取就很不容易,即便能借到书籍,无人指点能够自学成才的几率也是万中无一。如果说开仓赈灾是救急不救穷的授人以鱼,开馆授业则是帮助别人世世代代改变命运,步入社会上升阶梯的授人以渔。一般人有了知识就像是得了金砖一样通常只传给自家亲戚,讲学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更得有给一群人发红包的慷慨豪迈!

公元120年,杨震升任司徒。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邓氏外戚垮台。做了多年傀儡的汉安帝刘祜(音通护)得到了解放。这位皇帝可以说是重情重义,凡是在傀儡岁月里为他做出过贡献的人都要论功行赏。于是皇家奶妈王圣可以无法无天,皇家奶妹伯荣可以贪赃枉法。杨震上书检举,皇帝直接把检举信交给了那给那对儿母女。杨震就此与朝中最炙手可热的两个女人结下了梁子。

皇家奶妹伯荣与已故朝阳侯刘护的远房堂兄刘瑰勾搭成奸,刘瑰为趋炎附势,娶伯荣为妻。安帝因此而让刘瑰承袭了刘护的爵位,并提升刘瑰为侍中。杨震坚决反对,上书质问皇帝:朝阳厚刘护明明有亲弟弟,现在绕开亲弟弟让一个远房堂兄继承爵位,老臣不明白这是何道理?安帝置之不理。

公元123年,杨震转任太尉,虽仍位列三公但也等于是降职。皇帝对他的厌恶已然是再明显不过。但杨震威望太高,也只能边缘化、冷处理。

国舅找到杨震,希望他出面推荐大宦官的哥哥做官,遭到杨震的拒绝。国舅说:“我跟您明说了吧,这是皇上的意思,我只不过是个传话的而已。”没想到杨震还是拒绝,国舅恨极而去。不久,皇后的哥哥找杨震走后门当然也被拒绝。司空刘授听说之后马上推荐了这两位关系户并以惊人的行政效率,不到十天就给这两位办妥了升官手续。杨震更加孤立。

再后来,安帝下诏为奶妈王圣建造豪宅。当时的大汉王朝,外有羌胡犯境,内有蝗虫成灾。安帝身边的亲信争相巴结,鼓励建造豪宅并借着搞工程的机会豪夺巧取。杨震的数次谏言都没有激起一丝涟漪。宦官樊丰认识到了杨震的外强中干,更加肆无忌惮,干脆假传圣旨用国家的人力物力给自己盖起了豪宅。

公元124年,安帝东巡泰山。杨震的部下弄到了樊丰假传圣旨的证据。杨震写了奏疏,准备等安帝回京后上奏。樊丰得到消息惊恐万状,决定先下手为强,诬陷杨震因为是前任大将军邓骘旧部,对皇帝心怀怨恨。

偏听偏信的汉安帝将杨震免职。杨震从此闭门不出,欲忍一时之计。但杨震得罪的皇帝近臣实在太多,这些人夜以继日的诬陷他,杨震自知无幸,服毒自尽。

公元125年,汉顺帝刘保继位,樊丰等人伏诛。杨震的门生集体向顺帝申诉恩师的冤情。顺帝称赞杨震的忠诚,下诏任命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官,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在葬礼举行前的十几天,有一只一丈多高的巨鸟,飞到杨震陵前,俯仰悲鸣,泪流湿地,直到葬礼结束才飞去。

郡里将这一情况上报。顺帝下诏说:“已故太尉杨震,正直为怀,使他辅佐时政,而小人颠倒黑白,谄害忠良,上天降威,灾害屡作,求神问卜,都说是杨震枉死之故。朕的昏庸,加重了这种罪过。山岳崩塌,栋梁折断,是多么可怕啊!现在我命令郡守用中牢祭祀(等同于孔子的待遇),如果杨太尉在天有灵的话,就请来享用这些祭品吧。”之后人们树立了一尊巨鸟的石像立在杨震墓前,以示纪念。

杨震之后,弘农杨氏四世太尉,杨修被曹操处死后弘农杨氏一度归于沉寂。但晋武帝司马炎的两任皇后均出身于弘农杨氏。司马炎岳父杨骏与杨珧、杨济合称三杨,俱为西晋权臣。隋文帝杨坚,是杨震的十四世子孙。有趣的是,在杨震的后代中最为有名的却是一个女人,她的名字叫做杨玉环。

综合评价: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犯言直谏的名臣故事并不新鲜。这样伟光正到没有个性的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似乎有很多。可一旦我们翻开史书,连上网络,就会发现很多我们原本以为是干干净净走完自己一生的人物却有着这样那样的污点和槽点。能够像杨震这样无可挑剔、无可指摘的人物,古来如许有几人?明知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还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明明没有做错一件事却落得凄凉的结局,此之为历史的悲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关西孔子之称,可受之无愧矣。

颍川荀氏与颍川陈氏

颍川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黄帝出生于此,夏朝建都于此。自秦始皇设立此郡,数百年均为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区。汉末三国的著名人物里,司马徽、徐庶、荀谌、荀彧、荀攸、陈群、陈泰、郭嘉、郭图、钟繇、钟会均为颍川人士。但若以家族的发展观之,最显赫的当属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荀氏和以陈群为代表的颍川陈氏。由于这两大家族的关系颇为亲近,早在荀彧和陈群还是儿童时就举行了三代人共同参加的聚会,故将此两家一并讲述。

荀彧的祖父荀淑,是荀子的十四世孙。学识渊博且善于识人。做县长时处事公正,明于事理,人们尊称他为“神君”。在来之不易的升职面试中,荀淑讥讽了因毒杀皇帝而在中国历史上遗产万年的跋扈将军梁冀,把不畏强权的士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梁冀的“关怀”下,荀淑的仕途止步于县长一级,但在士族控制的声望系统中,荀淑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就连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完美得不像人的当世第一名士、司隶校尉李膺都拜他为师。

荀淑有八个儿子,人称“荀氏八龙”,其中次子荀绲最灵活,为儿子荀彧娶宦官之女为妻。第六子荀爽最有名,步入官场仅仅93天就位列三公。

再往后,荀谌三言两语助袁绍得到了冀州并于官渡大战时神秘消失。荀彧、荀攸助曹操平定北方成为曹操麾下的文官之首。颍川荀氏一度成为天下士族领袖。荀彧第六子荀顗(音通译)为西晋开国元勋。从东汉到东晋数百年间颍川荀氏在政界达官显贵,在学界群星璀璨,并以仁德忠孝,清正廉明的家学渊源,成为族势显赫之门,即使在东晋时面对最有名望的王、谢两族,也不遑多让、无需谦恭。

陈群的祖父陈寔是个精彩卓绝的人物。出身贫寒的他从小就是个孩子王,长大一些后开始在县里做杂役。打杂之余陈寔不管走路还是坐着都手不释卷,引起了县令的兴趣。县令叫陈寔来谈话,一聊,发现这个半大孩子果然是个好苗儿,直接安排他去太学深造。

学成归来的陈寔被招为县吏。县吏这种工作虽然地位不高但很实惠,是一份稳定而令人羡慕的工作。但陈寔志不在此,躲到深山老林里读书去了。陈寔出走的时机很不巧,当时县里刚刚发生了杀人案。一个姓杨的县吏怀疑陈寔就是凶手,将他逮捕入狱、刑讯逼供。后因查无实据只好释放。风水轮流转,不久陈寔做了督邮(专门检查基层工作的特派员),却善待了这个杨姓县吏。以德报怨、不计前嫌的名声就此传开。陈寔很快就被提升为郡里的功曹。

陈寔做郡功曹时,大宦官侯览委托颍川太守照顾一下自己的关系户。这种事儿,办了要挨骂不办要挨整。陈寔主动替太守背黑锅,以自己的名义推荐了那位关系户。之后不管别人怎么骂他,他都忍辱负重一字不吐。后来太守调入中央升任尚书,临走前向大伙儿吐露实情,称赞陈寔推功揽过的品德。众人纷纷叹息,陈寔则坚持这是自己的过失。从此陈寔名满天下,不久被司空府征招为县长,后来进入京师出任司空的属官。

第一次党锢之祸,陈寔入狱一年后被赦免,出任大将军窦武的属官,参与谋诛宦官。

第二次党锢之祸,大将军窦武、太尉陈藩以及肩负了一代人光荣与梦想的政治明星李膺都被宦官杀害。陈寔因为曾经卖过一个人情给老乡,十常侍之首的张让,不仅自己得到保全,还通过张公公的关系挽救了一些同志。(张让的父亲去世,归葬于故乡颍川,陈寔是唯一出席这场葬礼的名士。)

虽然在清流和浊流两大阵营中都能吃得开,但陈寔已经对朝局感到失望。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请他出山都被他婉言谢绝。司徒陈耽、太尉杨赐都因为比陈寔先当上高官而深感惭愧。陈寔的仕途虽止步于县长,但声望却比三公还要高。

晚年的陈寔延续了年轻时坐立诵读手不释卷的乐趣,一边做学问一边讲学,就连去他家行窃的小偷都被他教育得重新做人(成语“梁上君子”的由来),终成一代宗师。他的儿子陈纪、陈谌均为贤才。陈寔评价这兄弟二人为“难兄难弟”(这个成语最初的本意是指兄弟两人各方面都差不多。)人们尊称他们父子为“三君”,很多人家都贴着他们父子三人的画像。(不是通缉。)

公元187年,83岁的陈寔寿终正寝。以司空荀爽为首的数千人执子孙礼为他披麻戴孝,三万人出席了他的葬礼。

难兄难弟中的难弟陈谌早逝,难兄陈纪却度过了漫长而哭笑不得的一生。强横如董卓,也要死皮赖脸地非要任用他为五官中郎将。高贵如袁绍,在不满于曹操送来的太尉职位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想把这个头衔送给陈纪,死活不肯接受的陈纪官至九卿之一的大鸿胪。

陈纪之子陈群是曹丕最信任的人之一,一手创立了值得所有士族感谢他八辈儿祖宗的九品官人法。陈群之子陈泰数次挫败姜维的北伐,并出将入相官至尚书左仆射。颍川陈氏经汉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