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2岁,孙策与袁术决裂,理由是袁术大逆不道悍然称帝。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袁术称帝的前一年,孙策向朝廷上贡礼物,这已经摆明了要独立了。

袁术称帝历来为人们所嘲笑,其实就算他不称帝,袁绍、曹操以及一天天坐大的孙策哪个会放过他?袁术一天天老去,地盘也不断地蒸发,早死晚死都得死,不如过把瘾再死。

袁术称帝给孙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给袁术打工好说不好听,但是贸然翻脸又会背上叛将的骂名。趁袁术称帝的机会与其决裂,摇身一变就成了捍卫皇室的回头浪子。曹操控制下的朝廷派出使者封孙策为骑都尉。孙策说小爷我有这么多手下让我当个骑都尉合适吗?使者也真是个机灵人,当即拍板儿让孙策代理了明汉将军的职务。

23岁,趁袁术被曹操和吕布夹击,孙策暂停了南下的步伐,调转枪头,赶走了袁术任命的丹阳太守并且加倍向朝廷上贡。朝廷的实际掌控者曹操此时要把主要精力用来对付袁术和吕布,也有意与孙策搞好关系。孙策加官进爵,出任讨虏将军,封吴侯。

公元199年是孙策的大喜之年,24岁的他取得了五大成果:

1。张紘奉献奏章到许昌,进一步巩固了孙策与曹操的关系。

2。孙策厚葬扬州牧刘繇的举措得到了不错的风评。刘繇的旧部归降孙策。刘繇的儿子刘基成了江东孙氏的一块活招牌,后来在吴国官至大司农。

3。袁术呕血而死,其残部在投奔孙策途中被庐江太守刘勋俘获。刘勋的兵力骤然强大以致粮草不足。孙策骗刘勋一起出去抢粮食,在刘勋外出后发动偷袭,占据庐江郡,俘虏三万人,缴获一千多艘战船。刘勋投奔曹操,两年后被曹操所杀。

讲到这里,顺便给一位知名度不太高的人物插一段广告。汉末三国汉室宗亲中的头号战略家,神算子刘晔当时正在刘勋手下,他看破了孙策的图谋,只可惜刘勋不听。刘晔是三国唯一一位被后世称之为战略家的人物,到了孙权时代就能看出他的智慧有多么的恐怖了。

4。孙策在庐江意外收获了一对国色天香的姐妹花——大乔小乔。常言道,男人可以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也可以为了女人插朋友两刀。孙策抵制住了揽二乔入怀的诱惑,有福同享,和周瑜做起了连襟,这是多好的朋友啊。

5。这一年,江东只剩下豫章郡还没有姓孙。孙策没有强迫症,以在庐江缴获的一千多艘战船为资本,直奔杀父仇人黄祖镇守的荆州江夏郡。黄祖损失兵力上万、仅以身免、六千余艘战船被孙策缴获。江东水师的基础就此奠定。

25岁,豫章太守华歆投降,孙策从豫章地界上分出了庐陵郡,从此有了世人所熟知的江东六郡。面临袁绍压力的曹操感到孙策这个年轻人难与争锋,再次笼络,专门安排扬州刺史严象举荐孙权为茂才、将曹仁的女儿许配给孙坚第四子孙匡,还为儿子曹彰迎娶了孙贲的女儿。

双重标准

攻城略地之后当然需要一批知识分子的辅佐。在用人方面,孙策采用了明显的双重标准。

对于非江东籍知识分子,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和宽容。

最受器重的是张昭,他与周瑜一文一武,是孙策最重要的帮手。张昭位高权重又深得人望,常常感到不安。孙策半点儿不猜忌,像齐桓公对管仲那样把所有政务都交给他打理。

王朗曾经是会稽太守,战败投降后无论如何不肯为孙策效力。孙策没有为难他,将其礼送出境。王朗归了曹操后还专门写信赞扬过孙策。许多年以后,王朗成为了曹魏最有名的文臣(就是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司徒王朗)。

华歆曾经是豫章太守,在当地人望极高。投降后孙策待之以上宾之礼。孙策遇刺后他跟了曹操,后来成了曹丕的开国丞相。

对于江东本地的士族,孙策则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面孔。

虞翻,出身于会稽郡第一大家族,著名学者。曾经在王朗手下担任过会稽郡功曹(太守的主要助手,主管人事,参与机要)。追随孙策以后,虞翻忠心耿耿,劝降了华歆,还总是替孙策的安全着想劝他不要老是不带保镖就出门。孙策对他客客气气,还看望过他的老母,但一直没有给他升官儿。

魏腾,出身于会稽郡第二大家族,也曾经担任过会稽郡功曹。由于为人耿直说话不委婉,触怒了孙策,如果不是吴夫人以投井相威胁,孙策就把他剁了。

高岱,吴郡人,因精通《左传》而出名。请高岱上门之前,一向不怎么看书的孙策为了和他找到共同语言专门翻了翻《左传》。但派去请高岱的人不知是何居心,竟然挑拨离间两头儿骗。这个使者跟高岱说我们将军最讨厌别人比他强,他要是问你《左传》里的问题你就说不知道,高岱说明白明白。使者回头又跟孙策说:将军,我觉得高岱这家伙对您不够尊重,要是您问他什么他都说不知道那就证明我说的没错啦。

于是被蒙蔽了的孙策就把一问三不知的高岱关进了监狱。为高岱求情的人足足跪了好几里地。孙策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更加愤怒,下令杀死了高岱。

吴郡四大家族——顾陆朱张,全部对孙策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孙策也懒得搭理他们。

孙策与孙坚的相同点是英勇善战,不同点在于孙坚麾下没有一个知识分子,而孙策非常重视这些文化人。孙策深知,像张昭这样逃难来的外来户对他构不成威胁,尽可以放心任用。而同气连枝、盘根错节的本地士族既不欠他什么恩情又从骨子里看不起他的寒门出身,要想让这些人听话要么来软的要么来硬的,孙策选择了来硬的。

至刚则断

孙策明白单凭兵强马壮不足以征服江东士族。

在思考对策时,孙策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北方,那里有一位同样出身寒门,打压士族的牛人——曹操。曹操能得势,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奉天子以令不臣”,因为皇帝这张牌在世代修习儒学的士族那里尤其管用。

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的大战一触即发,曹操的大本营许昌空虚,孙策开始着手制定偷袭许昌,挟持皇帝的计划。

孙策有一个习惯,喜欢一个人在野外走走,他觉得这样更有助于他思考问题。劫持皇帝这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当然需要仔细考虑。至于安全问题,他对自己的武功有足够的信心。

公元200年4月,正处在事业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年仅25岁、前途无量的孙策遇刺,身受重伤。临终前他指定18岁的孙权为继承者。在向张昭托孤时,孙策悲观地说:“如果孙权不能胜任,您可以取代他,如果实在保不住江东的基业,就回老家去吧,不用觉得对不住我。”

杀害孙策的凶手是前任吴郡太守许贡的三名门客。许贡曾经上书朝廷说孙策是一个项羽式的人物(江东小霸王的由来),应该召他入京,给他富贵、不能让他在外掌握实权。这份文件被孙策截获,许贡因而被绞杀。

按说这事儿也算冤有头,债有主。可《三国志·郭嘉传》里提到,曹操的手下们担心被孙策偷袭,一个个忧心忡忡。郭嘉却说孙策这个人,仇家众多又不注意个人安全,就算有百万大军也等于是一个人在战斗,早晚会死在无名小卒的手里。

孙策仇家众多、不注意个人安全又不是两三天的事儿,这么多年也一直活得好好的,郭嘉凭什么断定孙策会在偷袭许昌之前就遇刺身亡?万一孙策遇刺后大难不死,从此注意安保工作了又怎么办?

历来就有很多人认为,刺杀孙策的凶手是郭嘉安排的。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么秘密的事情,郭嘉怎么会事先张扬出来?笔者认为,那三名刺客与郭嘉并无关系,郭嘉安排的是更加防不胜防的杀招——想想在高岱事件中那个两头编瞎话的使者吧,他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说明他的身份并不重要,但能够和最高领导直接对话又说明他有机会接近孙策。这个人不一定是郭嘉安排的,但足以证明孙策身边有着居心叵测又隐藏在暗处的黑手。孙曹两家早有往来,双重联姻,郭嘉很有机会进行渗透,只是刺杀孙策事关重大,需要得到曹操的指示才能动手,毕竟当时的主要敌人是袁绍,不到万不得已杀了孙策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许贡门客的出现恰好让郭嘉省了功夫。

曹操有典韦、许褚。刘备有赵云、陈到。这些都是可以绝对信任的忠诚卫士。孙坚孙策父子无论是是军事能力还是单兵作战能力都与曹刘不遑多让甚至更胜一筹,却都栽在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上,正所谓爱游泳的人比不会游泳的人更容易淹死。(孙权可就大不一样了哦,他在14岁就从大哥手里要来了周泰做保镖,一年后周泰就替他挨了山贼十二刀……)

人们常把孙策比作小项羽,但笔者认为与试图恢复旧秩序,大搞分封制的楚霸王相比,孙策与曹操、刘备更加相似。他们征战一生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新的秩序。

孙策身亡二十九年后,孙权称帝,仅仅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孙策唯一的儿子孙邵至死都只是一个侯爵,而且就连仅有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吴侯爵位,后来也被孙权夺去给了自己的孙子。孙邵唯一的儿子孙奉仅仅因为一句谣言就被吴末帝孙皓所杀,孙策一脉的直系子孙至此断绝。孙策的外孙陆抗是吴国最后的名将以及最后一道屏障,陆抗死,吴亡。

友情往往比亲情更加纯粹,孙策去世八年后,周瑜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赤壁大战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九年之后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攻下荆州南郡,具备了二分天下的势头。

直到十年之后另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孙策与周瑜携手点燃的熊熊烈焰骤然熄灭。以至刚至阳、重情重义而闻名的江东孙氏,在那位三国最长寿帝王几十年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演化出了至阴至寒、手足相残的全新家风。

很多的事情即将开始,很多人的命运即将改变。

江东孙氏(下)

这一篇的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