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称孤道寡-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鄙视刘坤道:能不巧吗?再往南根本去不了?不然的话,后世中国的边境线为什么会在那?)

如今西域诸国,只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国,尚未归入大汉治下,这些国家在更西方,版图也比较大,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拿下的。

再者,公路的修建跟不上进军的速度,如今公路还没有修到乌孙,若是贸然进军,后勤补给就是一个大问题,除非是刘坤御驾亲征。

赵云部的情况刘坤早已知道,自从赵云接到刘坤‘停攻漂人国’的命令之后,便从达光王国向北进军,而后再向西,平定了数支叫不上名字的游牧民族。迎顶着高原气候,一直打到后世的拉萨。

刘坤还曾叫他注意一个名叫吐蕃的国家,赵云却并未找到,这个国家现在还不知道猫在哪?

版图确实够大的,比去年增长了一倍还多。也难怪陶谦叫苦,这么多的地盘,即便是一个县只派一个主官,也不是一个小数字,着实把陶谦愁的不轻!

刘坤向诸臣问道:“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臣子们听到皇帝问话,七嘴八舌的出起主意来:

“要不然把那些罢黜的官员起复?”

“你这个主意不成!朝令夕改,朝廷威仪何在?”

“今年科考的举子们仅仅录取了八百,我看没有录取的人中,还有不少人才,不然选一些出来?”

“你这个主意也不好,百姓们怎么看?会不会认为其中有黑幕?科考的权威性何在?”

“重开举孝廉制,让地方官员们举荐一些人才?”

“想必九成以上的人才都来参加科考了吧?”

“那怎么办?不然明年再开一次科举?”

“哎~!这是一个好办法,加开一科,去年落榜的学子,加上去年没有参加科考的学子都会来,如此一来,人才问题解矣!”

“好!这个办法不错!”

“嗯!我也觉得不错!”

刘坤沉吟一番之后,道:“既如此,明年三月,加开一次科举,录取范围可适当放宽!”

众臣势力赞道:“吾皇英明!”

华歆出猎奏道:“启奏陛下,因去年天旱,虽有陛下施法降雨,青、衮、冀、并四洲的粮食的产量,依旧比往年少了一些,因此,今年各大粮仓剩余的粮食不多。

而我大汉的地盘增长的太快,陛下明年若是继续征战,明年的粮食恐怕会供不应求!”(未完待续。。)

第一八七章朝廷向大汉钱庄借贷

刘坤点点头道:“既如此,下诏;明年全军休战一年,将纳入治下的地盘,好好的消化一番!另外,将士连年征战也累了,都好好的歇一歇。

新占的这些地盘,尔等要加快开荒的进度,争取明年一年,让这些地盘从负担转变为助力!”

华歆施礼道:“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见华歆并未退回队列,刘坤问道:“子鱼还有何事?”

华歆尴尬的道:“启奏陛下,臣无能,朝廷今年的财政又出现了赤字!”

刘坤听闻此言,心中暗道:军、政、皇的财政支出业已分开,朝廷缺钱不该来找朕要吧?另外,一年的税收和食盐利润的五成,竟然不足以朝廷开销?

糜竺递上账册,刘坤大概翻看了一眼,发现大型支出有二,一是大举修路,所耗钱财占了财政收入的多半。二是从草原牧民的手里购买耕牛,同样花了一部分钱财。

从草原买牛价格虽然不高,但是将这些牛运回中原,一路上消耗的费用却不菲,一路上人嚼牛喂的,一头牛的价格便能翻两倍甚至三倍。

牛买回来之后,百姓们手里没有钱购买,只能用原来的方法,将牛赊与百姓,让百姓分期归还。

如此一来,为百姓买牛占用了大笔资金;以至于朝廷内政的钱币,再次出现亏空。

说起来,不计成本的修路何买牛,都是刘坤的主意,如今又近年底。百官的俸禄还没有着落。华歆只有找皇帝想办法!

不过。这件事情,还是要从朝廷自身解决,今年不能再办拍卖会筹钱了,朕若是再管,真的会让百官养成依赖朕的习惯。

念及此处,刘坤逐询问道:“不知诸位爱卿,对朝廷今年财政亏空之事有何良策?”

马腾出列道:“启奏陛下,臣听闻今年军中添置武器铠甲不多。拨给军中的四成军费,尚剩余不少,暂时挪用一些如何?”

刘坤摆摆手道:“今年虽然没有为大军换甲、添置武器,然而军中造船厂却一直在造大船,仅这一项便所耗不菲。即便是有些结余,朕还打算好好犒劳一番开疆扩土的将士,如何能够挪用?

更何况,当初有言在先,军费、政费、皇室费用一分为三,岂能朝令夕改!”

刘坤看到蔡邕出列。抢先道:“蔡国老若是提议捐献俸禄,这话还是不要提了!”

蔡邕脸上有些尴尬。面色微红道:“臣并非建议捐献俸禄,臣以为;朝廷可以用百姓购买耕牛的欠款做为抵押,向大汉钱庄贷款。待百姓偿还欠款之时,直接还给钱庄即可。

如此一来,既为朝廷解决了一时之急,又为大汉银行增加了一笔利息收入,何乐而不为?”

刘坤问道:“诸位爱卿对蔡国老之策有何看法??”

诸位大臣闻听皇帝问策,逐议论纷纷道:

“蔡国老的这个方案,前年好像有人提过,不是否决了吗?”

“足下此言差矣,正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年是因为大汉钱庄的信誉不行,今年则不同呦!”

“言之有理!如今的大汉钱庄已是誉满天下,市面上不少的商家已是只认钱票而拒收铜钱~!”

“可是,朝廷向钱庄贷款,会不会影像到朝廷的信誉?百姓们会不会对银行的存金量置疑?”

“吾刚刚说过;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现在百姓们已经知道,钱庄主要收入,来自于放贷生息。只要有抵押,贷给谁不是贷?”

“足下言之有理。。。。。。。。”

。。。。。。

刘坤突然发现,做一个强权皇帝的感觉真的很爽,仅需将问题抛给臣子,而后从臣子们出的主意中,取一个合乎心意的,便能皆大欢喜。

献计成功的臣子面上有光,即便是没有献计成功的臣子,也感受到被皇帝重视,这比朕一个人自说自话强的多!

众人议论一番之后,意见逐渐达成一致,刘坤大手一挥道:“想大汉钱庄贷款之事,朕允了!以后朝廷若是紧急用钱,也可按照今日之例办理。!

不过,朕重申一次;不过什么时候,不管是谁,若要从钱庄申请贷款,皆需拿出抵押。否则的话,大汉钱庄不准贷款与他。”

众臣齐声道:“诺!”

刘坤之所以屡次重申这一原则,是不想让特权阶层毁了大汉钱庄。

从后世走来的刘坤非常清楚,若是钱庄进行没有抵押的风险贷款,并不会给钱庄带来多大的收益。然而风险贷款一旦出问题,便是一笔烂账。

若是无抵押可以贷款,若干年后,钱庄会慢慢的变成权贵们的钱袋子。大到朝臣二代,小到县官二代,皆会变着法的向钱庄的贷款。

赚了钱还好说,一旦赔了,拍拍屁股便走,这笔贷款便成为烂账!

烂账谁来背呢?

这个时代的百姓淳朴,他们可能有不少人认为,事不关己,当高高挂起,与我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呢?看似是钱庄吃亏了,而钱庄为了生存下去,必会多印钱票来抵充这笔烂账,多印钱票的结果,最终还是将烂账转嫁至所有百姓的头上。

不仅仅权贵二代们会有几十万,几百万的小型贷款,若是形成无抵押带块,各地官府也会为了政绩向钱庄借贷。

你修一个几亿钱的大桥,我建一座十几亿钱的高楼,这些工程一旦监管不严,成为豆腐渣工程,最终还是会把烂账转嫁到百姓的头上。

作为最底层的百姓;只要你在这个地方,只要你付出劳动得到的报酬是钱票,进行交易使用的是钱票,那么他就会钱庄产生的债务买单。

而大汉钱庄若想永远的生存下去,便要做到没有风险贷款。

即便是钱庄的本身不能盈利,每年销毁旧钞,印制新钞之时,增加1%的数量,这个多余的百分之一,养一个银行系统绰绰有余。

金钱的数量增加了百分之一,其他不变的话,那来年的膨胀率仅仅是高了百分之一而已。

这一百钱的东西涨价到一百零一,根本不会对百姓造成任何印象。不会像后世一样,每隔几年,百姓收入和物品价格,翻了番的往上涨。(未完待续。。)

ps:感谢紫月星风暴的月票,以及无敌皇上和明月婉清风的打赏!

第一八八章传功众妃

或许有的看官会问:“收入增长不是好事吗?”

诚然,收入增长为好事不假,不过,若是收入增长的比例,没有物价增长的比例高,你还认为这是好事吗?

就像刘坤的后世,早些年物价稳定的时候,工薪阶层每年拿千把块钱的工资,积攒个十来年,便可以买到一处安身立命之地。

然而工薪阶层的工资涨到每年几万的时候,无数人发现,若是没有上一代的支援,除非你是天之骄子,行业精英,否则的话,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即便是积攒一辈子的钱,也买不起一处房子。

算你省吃俭用,每年能够存下三万,十年三十万,这些钱也仅仅勉强可以在二线城市,为买房付个首付。

但是,积攒十年能够付的起首付,也有一个前提条件,那便是货币一定须要坚挺,物价必须要平稳。

若是十年之后,工资又番了几番,年收入涨到十几万,而房价首付涨到一百多万,你还买的起吗?

刘坤不能让他的大汉百姓,出现‘辛苦一辈子买不起一处房’的局面,若是出现那样的局面,只能代表他穿越失败,不能给子民安稳的生活,争霸何用?

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君临天下,生杀予夺的快感吗?

不是,绝对不是!因此,他必须严格控制钞票数量,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的局面。

大汉钱庄作为大汉朝唯一的金融机构,正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刘坤必须严格规范大汉钱庄钱财借贷。

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