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人表示法国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敌人,所以他们负责给钱做dps。
到了七年战争,挑起战争的奥地利和普鲁士最终的目的也是围绕西里西亚的恩怨,法国人站在奥地利那边则是因为他们的女主人看普鲁士的毒舌国王不爽,俄罗斯王国也是深表认同。普鲁士的国王,那位军神的一张嘴能抵十万大军不说,法国人站在奥地利人那边。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里又是给钱,又是给人的英国人再一次表示出了他们对法国人的怨恨,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站在了普鲁士这边,总之就是这样乱得一锅粥现象,大家纷纷各自站队,然后因为利益在战争的过程中不断地转换阵营。
所以说,既然没有灭国的战争。那么背叛之后所带来的道德压力和舆论压力就会前所未有的大了,再加上当时以及现在各国宫廷里的贵族流动性非常的大,有时候在法国混得很好的贵族会去奥地利。在奥地利或萨克森不得志的会去普鲁士,这样一来,名声就很重要了,如果背负着一个。他丢过城市的坏名声。这样的人怎么都不可能得到重用。但对那些拥有领国的君主而言,节操和道德全不是问题,只要能够保证领地,什么都可以做,因为他们不需要去依附别人,只要保证了他们的地盘就一切都行。
但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对我们攻下乌尔姆和斯图加特又有什么启发呢?
首先就是灭国之战很难,如今的法国只是主力受损,整个国家的实力远未到崩溃的时候。别的不说,光是阿尔萨斯一线就有法军将近八万。在尼德兰那里有着五万,从西班牙半岛还有超过八万人,法国在南部还有五万,除非我们肯拼光我们的家底,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彻底摧毁法国的,而且摧毁了法国人,我们能拿到什么好处?
占领这里?开什么玩笑,光是想想日后的人民海洋战争就会把我吓得做噩梦,而且我们还没把俄罗斯彻底收进口袋里面呢,反正毁灭法国不但没有太大的利益,反而会把我们整个国家拖进泥潭里面。
但削弱法国就不同了,这场战斗到现在为止,我们既锻炼了军队,保证了军队强大,还能震慑德意志,让德意志诸国看我们的脸色行事,只要签订完协议,我们就能够带领大军到埃及去,到俄罗斯暴打这些反叛份子,怎么想都是非常符合我们在东部扩张,在西部进行保守防御的战略。
另外,说道保存实力,若我们不想强攻乌尔姆,导致我军战斗力受损过多,我们就要必须智取这个地方,而要智取,法军的中下层军官们会是打开这个死局的契机,前提是我们要让那些法国人意识到,他们守不住这座城塞。斯图加特的陷落将会是一个对他们极大的打击。
而对斯图加特那片由站在法国人阵营的德意志势力而言,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挑拨离间他们的关系。这个挑拨离间的最简单做法就是,对法国中坚分子使劲地折腾,他们不是听法国人的,把兵力集中在一起进行顽抗么,那就让他们的家业毁于一旦好了,反正士兵们也需要一个场合消遣一下,而一部分德意志诸侯就是我们要拉拢的部分,只要他们肯乖乖地交出一些补给,我们就保证他们的领地,比如说符腾堡公爵。
对乌尔姆的强攻和对斯图加特的围攻在三月中旬展开,十二万大军一分为二,亚历山大率军四万盯住这座城市,天天对城内进行炮击,我则带着八万人到符腾堡领地那里进行休整,随便让莫里斯、君士坦斯和瓦伦斯这些小伙伴和帝**团长跟那些德意志诸侯进行小规模级别的攻城战,逐个拔出斯图加特外围的堡垒,尽显一面要在短时间内解决掉法军外围防线,然后趁法国人虚弱,攻入法国内部的态势。
很快,我们就了解到法国人架走了可以主事的符腾堡公爵,只留一个倾向法军的符腾堡大臣在斯图加特主持,这更方便了我们对斯图加特的攻城。
派遣阿萨辛入城对那些几个德意志诸侯许以只要他们帮住我们打开城门,我们就对他们的领地秋毫不犯,还放他们一条生路,让他们能够继续在两边阵营里做墙头草。
事实证明,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如果是半年之前,这些墙头草指不定还会义正言辞地在我们面前标榜他们身为贵族的节操,如今在利益面前,在现实面前,面对不会把我们得罪,又能继续回去站在法国人的阵营里面,还能保证领地完全的条件,几个德意志伯爵和公爵纷纷开出他们的条件。
聪明地就让我们去破坏他们的领地,然后开出了一个在二十万德意志金马克到三十万的这样高昂价格,笨一点地就直接向我们加价,数万德意志金马克。
这些条件对我们来说都不难办到,
得到了内应,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我们又进行了一场声东击西的攻城战,斯图加特正面摆出两个军团,然后派出一个军团去内应指定的地点,在这之外又有两个军团布置在一侧,只要内应们使诈,我们就判定了城内守军的把守方向,那么这两个军团就从斯图加特城那面曾经被奥地利和巴伐利亚联军打烂过的城墙冲进城市。
不用一个月,斯图加特陷落,法军再次措手不及,但这次,我没给他们时间去重新布置防御,而是派出骑兵和数个军团切断了不少法国人与德意志诸侯外围要塞的联系。
对在乌尔姆驻守的法军而言,就是他们注定将无法得到来自后方大本营的支援,然后我们对乌尔姆的守军开出了我们的条件,只要他们交出城市,他们将可以保留武器离开城塞,返回到法国。
乌尔姆的守将自然是理所应当地拒绝地。
这个回复自然是在意料之中。
然后,似乎是我们的分兵和我的挥军急进让法国人嗅到了可以让他们击败我们的契机,法军出战了。
出击的只是小股法军,结果是我们吃了点苦头,果然我们的将军的还是缺乏经验,所以利用这次进攻锻炼那些将军们就成了当务之急!
第89章练兵下
从帝国开战到现在,帝**团的士兵表现得很不错,士气高昂,斗志顽强,除了肉搏差了点,其他时候,特别是近距离排枪齐射的时候,玩起命来跟法国人差不了多少,这要多亏于便宜老爹以及我们家在整个帝国煽动起来的国民情绪。
只是相比起优秀的基层士兵,我们的中层军官和高级将领们就要比法国人差上不少了,布拉迪斯拉瓦的陷落就是高级将领经验不足而陷落,托罗西迪斯已经战死,我就不说他了,但像文特拉和卡尔内兹斯这些将领,他们还得继续锻炼。
像霍拉布伦一战,据我所知,旺多姆公爵前期一直在中军坐镇,西翼则由法军将领维勒鲁瓦公爵担当指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维尔拉担当前锋,就这么两个人地配合把我的西翼打得流花流水,屁滚尿流,到了中期,旺多姆公爵移动到了西翼,他留在中央阵地督战的将领很好地执行了他的战术,导致我们在越过沼泽的时候,伤亡惨重…这样说吧,法军的将军们比我们好了不止一个层次,虽然我和亚历山大这两个还算有点军事天赋,但万一让法军醒悟到整个罗马就我们这几个是能打,那我们就要悲剧了。
举个例子…
继续是拿破仑,谁让他是排枪时代战术和战略运用抵达了登峰造极的大师,不过即使是这样的大师,独孤求败的王者还不是不免失败,最后被流放到小岛上。孤苦一生。
说到拿破仑的失败就不免提及法军后期的各种被动,而这样的被动已经不是拿破仑这一个人就能够挽回的,因为他那群手下不经意间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猪队友的角色。
最著名的。莱比锡会战前后和滑铁卢会战前后。
在莱比锡会战之前,拿破伦可是数次击败了反法同盟,但为什么莱比锡会战还是爆发,而且打的还是法军防御战?
莱比锡会战会爆发原因只有两个,那就是当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无法进行很好地配合,促使拿破仑数次错失围歼反法同盟主力的机会,导致后面的奥地利人再度参战。从军事实力上彻底拉大了双方的差距。
要知道,即便是从俄罗斯撤退回来,法国人还是立刻为他们的皇帝提供了超过60万人的兵力。反法同盟们在当时的兵力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只是后面奥地利的参战才把实力相当的双方变成了60万对将近100万。莱比锡会战会变成19万法军打33万同盟军,便是奥地利人忽然出现的缘故。
当然了,如果只是数次错失围歼敌人的良机并不是连续失败了好几次的奥地利人胆敢反法的原因。奥地利人之所以胆敢反法原因就在于。当拿破仑率领主力在跟同盟军作战获胜的时候。他的将军们在其他方面的战场不断失败。也就是说,拿破仑手底下给力的统帅除了达武,貌似就没其他人能够相提并论的了,但是这位达武将军在莱比锡会战前后似乎都在打酱油…
嗯,这样说吧,同盟军已经找到了打败拿破仑的办法,那就是不跟拿破仑玩,专门去暴打他的那些将军。然后,结果就是拿破仑带着十几万大军主力在德意志晃悠。而通往老家巴黎的道路被人端了。
于是现在,好不容易打到这种程度,法军都龟缩在一条防线里面,外面还有不少据点和敌人的势力需要扫荡,只要我们能够守住几个关键点,就没啥问题,还能做出我们急迫地想要攻克法军防线的姿态,何乐而不为呢。
所谓的锻炼将军们,其实就是把指挥权下放,文特拉这家伙对手底下那群知道的比我还多,再加上他年纪已经老了,所以就不参合这一次的“练兵”行动,但他还是可以能够居中帮助我进行调度的,按照未来的职能来说这老头可以当个参谋秘书啥的。
法兰克福到黑森的卡塞尔这片土地就成了我大笔一挥进行的练兵场合,除了我手底下的罗马军团要练以外,普鲁士人的军团也要练。
炮兵练手感和技术,士兵练胆量,跑腿的传令兵练传令,基层军官练调度,中层军官练反应,高级军官练战略意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