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
特别是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看完秋操后,在会见清廷大臣时直言不讳:“我看中国之军事,唯有新建陆军,而中国之军事统帅,也唯有袁总督大人了。”
特别是在当时清廷设立了练兵处之后,由袁世凯来任练兵大臣,随后又以袁世凯的心腹徐世昌为总提督;王士珍为军政司正使;冯国璋为军学司正使;段祺瑞为军令司正使。
况且练兵处既是新军编练的最高领导机关,又是新军编练的督察机关,职权非常广泛,而袁世凯却将练兵处一家独大,完全是由自己人掌控所以自此,新兵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天子。
到了1904年之后,袁世凯改“武卫右军”为“北洋新军”,成立三个镇,计六十三营,扩兵到两万五千人。
到了1905年改为“北洋常备军”,又新建三个镇,军队扩充到八万人。
除第一镇是在由满人铁良统率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的嫡系,主要将领均是袁世凯一手提拔的,包括王宾在内,于是著名的北洋六镇就此形成,这是清末新式陆军的基础力量,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渊源,同样也是袁世凯的权力来源。
而袁世凯此前在淮军多年,深知军权的重要性,于是袁世凯一心想要把军队变成他自己的私人武装,除他之外,任何人不能指挥北洋新军。
于是新建陆军各营均供袁世凯长生禄位牌,每天上下操集合时将领都要问士兵:“咱们吃谁的饭?”士兵回答:“咱们吃袁宫保的饭!”又问:“咱们应该为谁出力?”士兵口答:“替袁宫保出力!”而将领唯袁之命是从。←百度搜索→
更加之在1904年的时候,清廷设立练兵处,任命袁世凯担任练兵大臣,以袁世凯的心腹徐世昌为总提督;王士珍为军政司正使;冯国璋为军学司正使;段祺瑞为军令司正使。练兵处既是新军编练的最高领导机关,又是新军编练的督察机关,职权非常广泛。
自此,这些新兵们只知有袁宫保,而不知有天子。
当然这样的情况只是出现在三个镇当中,铁良的京镇和王英楷的第二镇以及王宾的第五镇并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第五镇的士兵们只知道他们的所有好处都是王大人给的,王英楷的第二镇虽说原来是忠于袁世凯的的,但是后来随着王宾担任了盛京将军,王英楷便开始着手清除袁世凯在第二镇的影响力了。
至于京镇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朝廷养着的,袁世凯或许在初期的时候能够将掌控住京镇,但是在铁良接手之后就不可能了。
特别是在袁世凯一系将瞿鸿禨和岑春煊排挤出去之后,袁世凯的权势顿时达到了巅峰,但是在这巅峰后面同样存在着很多的忌惮和危险。
现在的袁世凯便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在瞿鸿禨和岑春煊排挤出去之后朝廷随即便剥夺了袁世凯的多项差事。
在朝廷出这一招的同时,慈禧还顺势成立了陆军部将袁世凯原本的统军权也给剥离了,可以说慈禧的这一招打了袁世凯一个措手不及。
随后更是将将第一、三、五、六镇的新军交给陆军部管理。
所以在这一段时间之内,慈禧太后怕君权旁落,加之对袁世凯已生疑忌,不同意设立责任内阁,保留了军机处。
至此袁世凯不仅没有捞到副总理大臣,反于还因为官制改革被迫辞去兼职,并将北洋军交陆军部直接管辖。
不过在这之前袁世凯多多少少还是看出了一丝的苗头的,所以到了1906年,原本热情推动政治改革的袁世凯反而成为被改革的对象,在看到这一丝的苗头后的袁世凯于是主动请求清政府免去他的所有兼差,并交出北洋军队的统帅权,支持设立陆军部。
袁世凯的这一招正好走到了慈禧的心坎之上,但是袁世凯的退让并没有换来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中少壮派的信任,他们之间的较量角逐和暗中较劲越演越烈。
当然,袁世凯处于被动状态,少壮派则采取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他们暗中煽动言官、御史弹劾袁世凯权重势高,贪私误国,甚至恶意预言袁世凯迟早要像历史上的曹操、刘裕那样,篡位夺权。
随后清廷调任袁世凯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以及奕劻一起主持中央政府日常事务。
“大人,朝廷的此番举动对袁大人来说简直就是明升暗降啊,我等幸幸苦苦的保家卫国,可万万没想到这个朝廷竟然在后面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还要接管大人手下的军队,这简直就是在欺负人啊,大人!”会议室内顾晨对上方的王宾说道。
“是啊,大人尤其是这个将袁大人调为外务部尚书这虽然是升官了,但是这仍谁都知道这外务部尚书的权职那里比得上直隶总督加北洋大臣这一职位啊!”一旁的梁子龙也是开口说道。
在清末的那断时期里面,中枢大臣的地位虽然要比边疆大臣的地位高出不少,但是只有边疆大臣的权力才是实权,所以在清末的时候边疆大臣的名声是极大的,而这些军机大臣和各部尚书就不用说了,虽然地位高但是知晓他们的人又有多少?(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一章密谈(一)
其实王宾虽然对于袁世凯被慈禧削去部分的权力早就有了预料,但是王宾并没有预料到这件事情来的这么的快丝毫没有留给王宾去慢慢应对的时间,在王宾的心中按照原本的历史的话,这个袁世凯被调离北洋大臣的这一职位好歹还有两年的时间,而在王宾看来这两年缓冲的时间早就够自己将奉天给消化,到时候便有足够的时间来对付这件事情了。←百度搜索→
但是事态的发展是如此的出乎意料,连两年的缓冲的时间都没有,连袁世凯被打压的风声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袁世凯就被如此的打压了下去。
对于王宾而言现在的奉天正处于大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朝堂上面的这一次动荡却不得不将自己全部的目光放到了这件事情上面来,这一次的动荡以及陆军部的出现昭示着朝廷开始将手伸向了北洋诸军的军权,想要立马掌控北洋军,但是朝廷想要掌控北洋新军又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年头手下的军队就是实力的保障,朝廷想要染指自己手下的军队这些一镇统制又怎么会同意,更不用说王宾了,王宾的手下可是足足练了三个镇的军力,自己辛辛苦苦的练的军队怎么能够平白无故的交给朝廷?
于是来自北洋的反击便开始了酝酿。
早在关于袁世凯被削去职权的消息传出来之后,远在山海关的王英楷便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王英楷还邀请了王宾,以及一些自己信的过的一些朋友前来商谈这件事情。
山海关的名声任谁都知道,山海关素来便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称,当然这个美称也不是说着玩的,山海关的战略地位早在古代便凸显出来了,一直到了近代山海关的重要性一直都是不可取代的。
在古代的时候山海关便因为易守难攻成为了战略要地,在古代山海关是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有了山海的天然屏障,再加上城墙,所以说山海关简直就是易首难攻的一个好地至于到了近代,山海关的重要性也未曾减弱。
其一山海关是扼守辽西走廊的西端,位于山海之间,是关外入关的最佳通道,无论你出关还是入关山海关是唯一的通道,其二现在的关内外铁路也是经过山海关,所以单单是交通便利和出入关的唯一通道这两个因素便足以让山海关显的无比重要。
面对如此重要的关口,北洋新军一直都在这里驻扎有军队,并且在这里还构筑了多年的防御工事,这么多年来山海关早就成为了一个铁乌龟。
尤其是在日俄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为了保障山海关的安全袁世凯更是调遣了王英楷的第二镇入驻山海关,随后有陆续的派遣了一个个骑兵标一个炮标来加强山海关的防守力量,而且段祺瑞的第六镇在编练完成之后也驻扎在了距离山海关不远的永平府。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山海关的周边因为日俄战争的原因,袁世凯在永平府囤积了重兵,而且即便是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军队也没有调动的迹象。
在王宾接到了王英楷的邀请之后,便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山海关,在到达山海关的时候已然是傍晚了,不过现在的王宾虽然到了山海关,但是并没有去看一看这个天下第一雄关的心思,也没用去看看王英楷的第二镇的训练情况的想法,只有王宾自己知道现在自己到底在想着些什么。
前来接待的赫然便是王英楷本人,王宾在见到了王英楷之后才露出了一些笑容,要知道这几天因为朝廷向北洋一系动手的原因,王宾一直都是一种神色,让下面的人有些琢磨不透。
“王叔,让您老人家亲自来迎接佑德,佑德实在是不敢当啊!”
王宾有些谦虚的对王英楷说道。
“有什么不敢当了,咱们王氏一族目前就属你官当的最大,能力也强刚当上一年的盛京将军就悄无声息的搞了个奉天常备军,这和别人说起来盛京将军乃是老夫的族侄,老夫的脸上也是有几分光啊!”王英楷高兴的说道。
现在这个朝廷打压北洋一系,虽然是所有的北洋一系的都在进行打压,唯独对王宾和他自己却不敢太过过火,这王宾首先是盛京将军是一个从一品的武官加封疆大臣,更重要的是王宾手上可是有三个镇的军力,再加上王英楷的一个镇,那可是四个镇的军队,所以对于王宾和王英楷,朝廷还是不怎么敢轻举妄动的。
王宾和王英楷在交流了一阵之后,外面便有人前来汇报段统制前来拜访,王宾和王英楷对视了一眼,随后便停止的交谈,不多时段祺瑞的身影便出现在了大门外。
段祺瑞刚一进门便传来了爽朗的声音:“绍宸兄,我段某人可曾迟到?”
“芝泉兄来的正好,一刻也不差。”王英楷说完之后便朝段祺瑞迎了上去。
这个时候王宾也走了上去,但是并没有对段祺瑞摆什么盛京将军的谱子,这虽然王宾的官职高手下的军队多,但是今天来只要是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