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显耀大唐-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他知道这一切跟他并无关系,然而在他的心中,仍然不免感到一种哀叹,其实从他的内心来说,他真的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胞妹变成这样,因为这让他看到了另外一个武后。

不过对于太平公主这样的好意,他也只能答应下来,因为太平公主知道他的太多秘密,如果太平公主恼羞成怒之下向武后告密,恐怕他的损失实在是承受不起,不要说别的,仅仅是将上官婉儿与他的关系给暴露出去,引来的武后的报复就让他无法承受。

而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根本不希望他们兄妹之间会出现裂痕,毕竟他和太平公主之间这二十年的感情实在太深厚了,深厚的让他格外珍惜,一点都不愿意破坏。

在这期间,虽然有武后的高压,一切却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首先是王方翼的那两万神机营将士已经秘密的来到了洛阳城外,其实这两万大军只不过是用来牵制和震慑噶尔弓仁的,对于这位吐蕃的死忠,噶尔钦陵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位了不得的野心家,李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没有丝毫的轻忽,直接派遣麾下最为精锐的神机营去对付。

另外一点,李显的人已经与太平公主李令月,相王李旦和左监门将军李多祚等人秘密的联系好了。

其实连太平公主和李旦都不知道,李多祚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李显的人,虽然他们彼此之间将近二十年没有再取得联系,甚至李显后来还差一点将李多祚所出身的粟末部给毁掉,然而李多祚却一直都对李显竭尽忠诚,这样的事情让很多人根本都不敢相信。

而事实上却是,李显和李多祚在这么多年中一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都是采取的秘密渠道,即便是李显麾下的那些心腹大臣都很少有人知道,所以,当初对粟末部的处置李显也是经过李多祚同意的,李多祚之所以同意这样,一是因为那些被杀或者为后来为大唐战死的粟末部将士其实都是大祚荣的族人,除掉他们无论是对李多祚还是对大唐都是有利的,至于将整个粟末部同化之事,李多祚之所以同意也是因为他对于大唐文明的高度认可和歆羡,在他看来他的族人能够成为大唐子民,实际上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除此之外,少林寺方面也专门派遣了一百名高手前来协助。

其实李显的师傅智空大师这些年来一直密切的关注着李显的消息,他在听说武后开始对大唐宗室祭起屠刀的时候,便知道李现已经到了反击的时候了,他通过与少林方丈商议之后,果断地决定派出一百名少林高手前去相助。

这一百名少林寺的高手是由少林武僧的大师兄悟明亲自率领,每一个都是武艺出众,就算是最差的,也都能够在一百招之内打败俗家弟子第一人张无尘。

这些少林武僧在某些守城将士的照应下,很是轻松的便进了城,然后又仗着高明的身法,同时利用宫禁守卫的一些漏洞,轻易的来到了李显的身边。

当然,包括悟明在内的这一百名少林僧人都隐藏在暗中,即便是宫中也不乏高手,却也难以发现他们的身影。

“陛下,诸事已经安排妥当,我们随时都可起兵。”在一处偏殿之中,李显麾下第一谋臣姚崇对着他悄悄说道。

“现在还不是最佳时刻,我要等到她的提防之心最为松懈之时。”李显轻轻说道:“暂且等一等,相信只要让她感觉她胜券在握的时候,一定会是心防最为松懈之时。”

“那要等到何时?陛下,你也知道,如今那人正在大开杀戒,晚一天,我们的人就会多受不少损失,我们现在都已经等得没有耐心了。”

一旁的桓彦范闻言不由的着急起来,略有些不满的说道。现在的他经过李显的运作,已经被任命为左羽林军中郎将,正好掌握着宫禁,感觉现在万事俱备,正是发动“兵谏”的时候,可是李显一直向后推,口气顿时有些不恭敬。

却见李显呵呵笑道:“桓爱卿不必着急,其实朕的心里比你还着急,不过做这种事情一定要谨慎,那人身边还有不少的战力,我们应该力争将事情做到万无一失,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损失,包括敌方的损失,毕竟不管如何,那些可都是我大唐的子民啊。”

听到李显最后一句话,所有的人顿时对李显敬佩不已,因为李显这句话实在是宅心仁厚,颇具一代明君的气象。

只不过他们都急切的盼着李显给他们一个确切的时间,因为正如桓彦范所言,他们都已经等得快没有耐心了。

“三天之后的晚上,听我安排。”李显笑呵呵的看了众人一眼,然后轻轻开口说道。

“三天之后?”这时已被免去宰相之位,新被任命为光禄少卿的郭待举闻言,仔细的想了想,然后说道:“如果微臣没有记错的话,后天就应该是太后交还大权的时候了吧?”

原来当初为了安众人之心,武后许诺在高宗驾崩之后的两个月后,将大权交给李显,她只在问题无法解决之时方才参与处理。

武后这话自然不可能是真心实意,然而时间到了之后,却也不得不在表面上做出一些让步,尤其是现在全国正闹得不可开交,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交还大权的举动,还能起到麻痹叛党的作用。

“没错。”李显点了点头说道:“正因为如此,我那母后才会加强戒备,这两天我们动手虽然胜算也能占八成以上,然则损伤实在太多,不宜展开行动,待得我掌权之后,自会想办法激怒对方,这时我略作安排,便能化被动为主动,一举成就大事。”

第395章 杖责首相

大唐嗣圣元年正月十六,刚刚过了上元佳节,洛阳城内应该是一团喜气,可是有心人看得出来,这一团喜气所掩盖的,却是惨淡的愁云。

现在整个天下的局势乱糟糟的,无论是后党中人,还是李显的帝党中人,甚至是中立大臣,都是心中忧虑,不知道大唐的这种乱局何时才能彻底平定下来。

作为深得武后信任和尊重的中立派之首,现任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狄仁杰心中便不能平静。

虽然他一直得到武后的信任,同时对于武后不断提升他的官职,甚至对他拜相之事一直是心存感激,心中也决定一定要好好效忠武后,尽心竭力的做好分内的事情,可是在武后大兴冤狱之后,心中的天平就渐渐偏向李显那里了。

毕竟他是大唐的臣子,他食的是大唐的俸禄,当今的天子姓李,再者说了,当今天子也不是一个无能之辈,他的文治武功样样不错,所以他认为虽然有先皇遗诏在手,太后武氏也应该把大权交还给当今天子。

好在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太后允诺在这一天将大权交还给天子,从此之后政出天子之门,名正言顺,那些反叛者也没有了造反的借口了,天下终于可以太平了。

可是天下真的能够彻底安定下来吗?武后真的甘心将手中大权拱手相让吗?狄仁杰的心中虽然盼着事情向他希望的方向发展,却是断定武后一定不会这么做。

狄仁杰为人正直,有的时候做事太讲原则,看起来有些食古不化,然而却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他根据武后的性格以及这几天的隐秘动作,基本可以断定武后绝对不会轻易放手,甚至这一切可能只是她的一个计策,那就是借这个机会将李敬业等反叛分子诱杀,彻底解决后患,只要将那些反叛分子一网打尽,在地方上再也没有了为李显摇旗呐喊的力量,那时候她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不过太后也太小看陛下了吧,以我对陛下的了解,陛下对此也不会没有防备,甚至很有可能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唉,这一对母子相争,不知道最终谁是赢家,不过我倒是盼着,陛下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否则的话,一旦太后取胜,恐怕陛下难以见容,而要是相王做了天子,恐怕这天下真的要改朝换代了。”狄仁杰的心中暗暗一声叹息,心中也做好了决断,这一次母子相争,若是新皇李显一方占据明显优势那也就罢了,而若是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是李显一方占据劣势,自己也少不了暗中相助李显一把,就算因此而暴露自身,也没什么后悔的。

大殿之上,武后的贴身内侍尹承泽正扯着那公鸭嗓,大声的诵读着武后的谕旨,提出来将大权奉还给新皇李显,自此之后中书门下敕令,自李显门下出,让李显端坐贞观殿,全权处理政事。

然而与此同时,武后还劝谕新皇李显,鉴于如今朝局复杂,天下乱象纷呈,目前要做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稳定时局,因此武后建议李显这时候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下旨招安,让举兵的义士们放下武器,各自解甲归田,同时对那些举事的首领们进行封赏安抚;第二则是对于朝政尽量不要干涉,尤其是现有的宰相班子,尽量不要动,以免再度引起风波。

李显闻言却是嘿嘿一笑,并不作声,然而待得武后返回内宫,他移驾中书省议事的时候,对于那些造反的势力没有一字安抚,却首先提出来斥退酷吏周兴、来俊臣等人,为狱中含冤的官员们以及那些被杀的宗室成员们平反昭雪,让生者放心,让死者安心,同时提出调整宰相班子,对于那些做出错误决策的宰相们如刘齐贤、魏玄同等人进行问罪,同时提出来让他的岳父赵瑰做侍中,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官员任命推荐。

李显的这些举措自然遭到了裴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只听得裴炎大声说道:“当初太后娘娘有谕令,要求陛下力求稳定,如今陛下对于当今乱局不设一言,却上来提出为自己亲信平反,拔擢那些并无真才实学之人,实在是大失所望,当初陛下随着太后一起听政两个月,老臣本以为陛下已经学的稳重了,现在却发现陛下的从政经验实在差的太远,唉,早知这样,当初老臣便不劝说太后将大权归还陛下了。”

“哦?依裴相的意思,莫非是说朕只有任尔等摆布,方才算是一个稳重的皇帝,只要有自己的意见,那就是不成熟?嘿嘿,裴炎,你可真是好大的胆子,竟敢这样弄权欺君,目无法纪,莫非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