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见那人抹了一把脸说道:“郑夫人,你看我是谁?”
“原来是周王大驾光临,难怪,妾身还以为……”郑夫人虽然话没有说出口,可是意思很明显,还以为是李显将上官庭芝还活着的消息告诉了他人,并让他人代为传送信件。
虽然郑夫人相信李显选中的人一定是心腹,可是内心里却并不愿李显之外的任何人就上官庭芝之事跟她接触,现在见来人竟是李显,心中的不舒服这才彻底消失。
“不知大王此次前来,有何指教?”郑夫人见李显避过上官婉儿,专门来找自己,知道定然是有要事要说,所以主动开口问道。
李显闻言却是拱了拱手说道:“小王来此,一是庆贺婉儿终于迈开了第一步,夫人呕心沥血养育十四载,终于成器,相信婉儿此后只要小心谨慎,努力向上,将来定然成就非凡,上官家族复兴有望;这第二么,自然是将上官典签之来信亲手奉上。”
说完之后,李显便从袖中取出来一封信件,郑重的递到了郑夫人的手中。
郑夫人双手接过信件,却是看也不看,张口问道:“妾身知道今日大王前来寒舍,定然还有要事吩咐,妾身洗耳恭听,还请大王直接吩咐就是。”
李显却是连忙摆手说道:“吩咐不敢当,小王只是提醒夫人,莫要将上官典签之事告诉婉儿。”
“这却为何?妾身正打算要将此事告诉婉儿呢,若是婉儿得知她父亲尚存人世,而且受大王如此大恩,日后定当竭诚以报,毕竟我一家三口承受大王大恩多年,如今婉儿已经到了天后身边主管诏令,正是报恩之时,大王却又为何不让妾身将此事告之婉儿?”
郑夫人满脸的不解,却听得李显叹道:“夫人并非不知,我那母后虽然赏识人才,亦能破格重用,却颇有疑忌之心,当初上官相公得罪母后,不仅自身罪责难逃,亦秧及家人,如今婉儿以惊艳之才,虽受重用,然则母后心中亦不会不加以防范,最起码在短期内会有所防范,因此婉儿自当小心翼翼,更兼婉儿如今年纪尚幼,心中没有城府,一旦得知上官典签之事,便会生出对母后之怨念,再加上对小王报恩之心,定会露出行藏,虽然她自己觉察不到,却也很有可能会被母后察觉,到时候轻则遭受废黜,严重了可能会有性命之忧。若是不知上官典签之事,自能忠心为母后做事,久之自然能够获得信任,彼时婉儿若再得知上官典签之事,便不会遭受母后怀疑。”
郑夫人闻言,顿时感到浑身剧震,深深施礼道:“若非大王今日一言,婉儿几死矣,大王对于婉儿回护之恩,妾身没齿不忘,大王之言妾身明白了,在婉儿未取得天后绝对信任之前,妾身绝不会将拙夫之事说与她知道。”
“夫人言重了,此事既是为了婉儿,又何尝不是为了小王自身?此间事已了,小王亦当告辞了,婉儿进宫随侍母后,为了避嫌,小王亦不便相送,我这里有一些礼物,稍时会派人送来,还请夫人转送。”
李显说完之后,取出来一份礼单,交给了郑夫人,随即转身告辞离去。
郑夫人送李显离开后,取出礼单一看顿时震惊不已,因为上面所列的都是名贵的珍珠玉石、粉黛,还有许多孤本善本书籍、紫毫笔、宣州纸、湖州砚,粗粗算了一下,总价竟有上百万钱!
“这,这,我一家三口本已受了周王这么多大恩,今日竟然又送来了许多贵重物品,这份人情真是重如泰山,我这一家恐怕这一辈也都难以偿还清楚了。”郑夫人的心中感动不已,但是庞大的人情债却压在了头上,让她的心中实在难以承受。
不过等到后来,郑夫人总算也想清楚了:“反正我们欠周王的债也难以还清了,也不在乎多这一笔,只是尽心竭力回报周王便是,其实自从相公被周王所救的那一刻起,我们这一家就已经被刻上了周王部属的记号,除非我和婉儿不肯认相公,否则我们这一辈子就已经注定和周王绑在一起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至于婉儿这丫头,早晚把她许给周王便是,想来以这丫头的才学和容貌,周王亦是难以拒绝吧?”
这时的上官婉儿根本就不知道她已经被自己的母亲暗中卖给了李显,现在经过武后的诠选,终于脱颖而出,得以随侍武后,掌管诏命,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起步,看起来是志得意满,春风得意,然而区只有她自己才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
“我这一次,不仅仅是为了家族的崛起,更是为了心中那个人,只要能够对他有所帮助,无论多么艰辛的事情,我都会义不容辞。”
第208章 阴谋与生命
大唐仪凤三年,经过了将近十年休养生息的吐蕃再次兴兵来犯,由名将噶尔钦陵统率大军三十万,对吐谷浑发动了疯狂进攻,本来在正常的位情况下,在御吐谷浑边境修筑城池进行防御的唐休璟就算是无法战胜敌军,却也能够抵挡上一阵子,可是没想到这时候竟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几乎与吐蕃兴兵的同时,突厥部族的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在单于都护府突然率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长响应,聚众数十万人,天下震动。
朝廷在收到突厥反叛的消息后大为震怒,立刻下令单于大都护长史萧嗣业,将军花大智、李景嘉等进行征讨,然而很快便为突厥所败,高宗闻讯,大怒之下将萧嗣业配流桂州,又令将军曹怀舜率兵往恒州守井陉,崔献往绛州守龙门,以备突厥。
如今的突厥数十万部众已然反叛,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性,一下子就拥有了近十万的骑兵,对原本的单于都护府所属各地进行抄掠,而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新成立的突厥汗国统率精锐骑兵南下,连克胜州、怀远等地,企图截断安西四镇驻军的归途,同时截断从长安到安西四镇的补给路险,让安西驻军陷于孤立。
在这样的情势下,凡是有点脑子的都看得出来,突厥之所以敢于反叛,肯定是早已和吐蕃建立了军事同盟,而且他们彼此合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吃掉吐谷浑和安西四镇!
所以,武后和麾下谋士进行了一番秘议之后,决定拜安西都护府长史唐休璟为凉州都督,令其率安西都护府大军驰援凉州,与此同时,又接受刘仁轨的举荐,任命中书令、赵国公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鄯州都督,以工部尚书刘审礼和安西都护府司马王孝杰为副总管,率领十八万大军前去吐谷浑抵御吐蕃。
消息传来之后,李敬玄大惊失色,因为他根本不懂军事,让他派兵作战,简直就是让他去送死,即便是侥幸不死,也最终难免会大败而回,而这败仗之责就足以令他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李敬玄第一时间便断定:这一定是一场阴谋,明着让自己打仗,实际上却是要害自己,而至于其中的主谋,毫无疑虑的便是刘仁轨和武后!
李敬玄虽然在表面上是武后的心腹,却早已暗中向太子李贤效忠,本来这一个秘密武后党人根本就不知道,可是没想到后来李贤上表开武举,在得到同意之后武后竟然任命李敬玄主掌诠选,眼看着薛仁贵等人从中获取了极大的好处,收拢了军界的许多人才,李贤终于忍不住眼红耳热,让李敬玄分给了他几个,可是没想到竟然就这样令李敬玄暴露了。
武后早就对李敬玄经常不听自己的话一事心存不满了,现在才终于发现,原来这个老东西竟然悄悄投靠了太子,但是却在表面上还以后党面目出现,并且沾了自己的莫大的便宜!
武后的便宜岂是好占的?所以,她在得知消息之后开始处心积虑的要对付李敬玄,只是李敬玄这人为人倒也算刚正,一时之间倒是很难抓住他的错误。
而刘仁轨和李敬玄的矛盾则是由来已久,这主要是因为李敬玄主掌吏部多年,朝中官吏多出其门下,与此同时还与当时大族赵郡李氏联宗,前后三任妻子又都是山东士族,因此在朝中的势力极大,因此刘仁轨上书高宗,希望可以将李敬玄调离吏部,恰好这封奏疏传到了武后那里,武后为了拉拢李敬玄,便把这封奏疏交给了当时还以后党面目出现的李敬玄看,李敬玄自此之后处处针对刘仁轨,仪凤元年,在武后的帮助下,李敬玄接替刘仁轨担任中书令,成为了宰相中的第一人,而刘仁轨则被赶去河西防御吐蕃,在此之后,刘仁轨向朝廷多次建议添兵驻防,并且多次请求粮草,然而每次都被李敬玄给拒绝,现在吐蕃来袭,刘仁轨为了报复李敬玄,便上书高宗,想要防范吐蕃的进攻,非李敬玄不可。
武后本来就想要找借口对付李敬玄,现在终于找到了机会,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大笔一挥,下令李敬玄率军出征。
“可恶,武后和刘仁轨为了对付我,竟然如此的处心积虑,明明知道我不懂军事,却偏偏要要我出征,这不仅仅是要害我,更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岂不令人心寒?”
李敬玄叹了一口气,便决定去找高宗,说明这一切。
李敬玄的运气倒还不错,正好赶上高宗身体略有好转之时,所以竟然顺利地见到了高宗。
“陛下,微臣李敬玄请安。”
“免了”,高宗虚抬了抬手,淡淡笑道:“李爱卿见朕,恐怕不仅仅是要请安吧?不知还有何事呀?”
李敬玄闻言顿时顿首说道:“臣启陛下,前些日子吐蕃率大军进犯,微臣蒙刘相举荐,被拜为洮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鄯州都督,然则老臣老矣,更兼不动行伍,唯恐误了国家大事,肯定陛下收回成命,另谴高明,如此则微臣幸甚,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却没想到高宗闻言之后竟然微微冷笑,随即大声喝道:“好你个李敬玄,如今外敌进犯,朝廷正在用人之际,你不说为天下计义无反顾,竟然让朕收回成命,另谴高明!哼,你身为当朝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道就是这样报国恩的吗?吐蕃之事,便是刘爱卿需要朕,朕都会亲自前往,毫不退缩,更何况是你李敬玄!此事断断不许,你速速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