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崛起-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在郑镜思看来,算不得事情。

哪知道,杨守文却连连摆手,正色道:“廿九叔误会了,我不需要田地,相信我父亲也不会要。有道是大丈夫生于天地间,怎可取嗟来之食?要产业,我们会靠自己动手。我只是想打听一下,这荥阳可有什么酿酒的匠人,最好懂得如何酿酒。

不瞒廿九叔,我此前与幽州都督薛讷有了约定,只要酿出美酒,可以在幽州贩卖。

只是我不懂酿酒,也不知道该如何建造窖池。荥阳乃千年古城,能叫得出名字的酒,不下百种。这么多酒,我相信不可能都会生意兴隆。若是有那不擅经营,但是却懂得酿酒的匠人,还请廿九叔推荐。人,要老实可靠,若有密法,我自当出高价。”

郑镜思闻听,顿时愣住了。

月光下,他看着杨守文那张充满了自信的面庞,越发觉得父亲的决定实在是太厉害了。

薛讷是谁?

那是名门贵胄子弟中的杰出人才,甚至连李靖李药师的孙子,而今的奉宸卫大将军李元芳都无法相比。他刚才出任幽州都督,杨守文就得了薛讷的重视?这样郑镜思也不仅感慨。如此人物,郑家只需稍作培养,他日必然能够出将入相。

要知道,在这官场之上,人脉甚至比才情更重要。

“这件事,我应了。”

郑镜思脸上的笑容越发浓郁,连连点头。

杨守文越出色,郑家中兴的可能就越大;就算他不肯改姓,凭三姐这个关系,也能让郑家获益。

“我记得城东十五里的龙泉镇,就有一个酿酒的高手。

那人名叫鹿未玖,酿出的酒甚至比汜水春还好。只是那家伙太古板,而且性子暴躁,以至于得罪了汜水春,其佳酿难出龙泉镇。我吃过他的酒,确是好酒……若大郎觉得可以,等咱们从广武山回来,我就让他来找你。到时候,你可以考校一番。”

“可以吗?”

杨守文顿时露出兴奋之色。

只要能解决酿酒的问题,凭借蒸馏器这个大杀器,就能够轻松解决他面临的困境。

只是,郑镜思答应的如此爽快,让杨守文这心里多多少少有些疑惑。

自南北朝以来,似这种手艺出色的匠人,大都会被世家门阀所控制。郑镜思这么爽快就把人找来,是不是有所求呢?

不过,杨守文心里怀疑,却没在脸上表露出来。

郑镜思道:“这很简单,大郎不必担心。”

“如此,我便谢过廿九叔。”

+++++++++++++++++++++++++++++++++++++++

郑镜思在城外也有别院,而且距离这村庄不远。

在回去的路上,郑虔突然开口:“爹爹,是不是有求于兕子哥哥?”

“为什么这么说?”

郑镜思一愣,困惑看着郑虔。

却见郑虔小鼻子一皱,一脸鄙视的表情,“兕子哥哥才开口,你便答应了……我今日在听人讲《左传》时,说道: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父亲,你表现的太明显了,就连我都看出你有事情,更不要说兕子哥哥,他一定已看出了你是别有目的。”

郑虔这番话,说的可是一点都不客气。

不过郑镜思却露出了惊喜之色,非但不生前,反而一把将郑虔抱起来。

“我儿竟听得懂《左传》吗?”

似郑虔这个年纪,一般来说还处于启蒙阶段。

反正在郑镜思的记忆中,他也是到十二岁,才开始由三姐教授《千字文》。十五岁算是正式接触经典。至于开始学习左传,已经是二十岁左右的事情了……这个学习的过程,适用于大部分人。聪明一点的,说不定会在十岁开始学习千字文。

可是郑虔才八岁,他竟然能听得懂左传里的故事?

这孩子,莫非和杨大郎一样,也是个奇才吗?

哪知道,郑虔却是一脸嫌弃道:“爹爹太小看孩儿了,孩儿或许比不得兕子哥哥那边文采出众,可是《左传》又有什么难懂的?不过我听可以,让我读,却认不得许多字。”

这已经足够了,足够了!

郑镜思,抱着郑虔,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未 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皇观(一)求订阅!!!

郑虔,字趋庭,新唐书卷二0二有他相关的传记。

盛唐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等近乎于百科全书式的通儒。杜甫后来称赞他是‘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的大家。后世,其传略广泛见诸于《辞海》、《辞源》等辞书,为诸多人称赞。

不过郑虔的命运非常坎坷,其一生更贯穿了盛唐的始末。

最终,在安史之乱结束之后,郑虔因为曾被安禄山俘获,并委以官位的罪名或三等罪,流贬台州迁司户参军。此后,他一直到死都未离开台州,并在台州留存郑氏一支。

郑虔的一生,也是荥阳郑氏在盛唐时期的缩影。

若仔细查看史书,会发现在唐玄宗执政期间,各大世家都有人才涌出,唯有郑氏始终悄无声息。

一直到德宗之后,郑家才出现了两个宰相。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出现这种情况,也正是源自于荥阳郑氏出现了断层,以至于当郑虔成长起来之后,正值郑氏最为衰弱的阶段,也造成了郑虔那一生的坎坷。

不过,在这个时候,郑镜思肯定想不到自己怀中的宝贝儿子,日后将面临的坎坷。

他已经发现,郑虔有着非凡的天资,若精心培养,他日必成大才。

而郑家目前所面临的困局,郑镜思也非常清楚。正是这个原因,他才会同意郑怀杰的主意,想要把杨守文吸纳进来加以培养,日后可以是郑家的声望得以延续。

+++++++++++++++++++++++++++++++++++++

杨守文回到家中,见杨承烈仍坐在书房里发呆。

“父亲,刚才廿九叔找你。有什么事吗?”

他走进书房,随手便关上了房门。

杨承烈蓦然清醒,看杨守文坐在他面前,当下强笑一声道:“没什么,只是拉扯些家常,顺便告诉我。他明天和十三郎会跟我们一起去广武山,祭拜你的母亲。”

“哦?”

杨守文露出疑惑之色。

“刚才我找廿九叔商量,让他帮我介绍一个会酿酒的匠人。

廿九叔很爽快的答应,说会把龙泉镇的鹿未玖介绍给我,让我觉得非常奇怪。”

“这不是好事吗?有甚奇怪?”

杨守文搔搔头,轻声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虽说廿九叔也算是亲戚,可是他答应的太爽快。让我心里有些不安。若是舅舅这样,我倒是可以理解,也能接受。可廿九叔毕竟和咱们隔了一层,他越是这样热情和爽快,我就越觉得不对劲。”

是啊。他当然会尽力满足你的要求!

杨承烈的目光,显得很复杂。

半晌后,他展颜笑道:“你廿九叔就是这么一个爽直的人,古道热肠。你想多了。”

“是吗?”

杨守文有些不太相信。

杨承烈道:“当然是,不然你以为你有什么。值得你廿九叔求你?”

“是哦,父亲说的好有道理。”

“好了,别在这里打搅我考虑事情了,为父还有重要的事情考虑。你回去休息吧。”

杨承烈做出一副‘我很忙,你别来烦我’的表情,惹得杨守文笑了。

只是,杨守文前脚一走,杨承烈脸上的笑容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

他站起身来,走出书房。

青奴已经被宋氏带去休息了,庭院里非常安静。

月光,透过院中那棵古柏的枝桠缝隙,洒在杨承烈的脸上,有些朦胧,阴晴不定。

他门廊上坐下,脸上却露出一抹苦色。

原本以为,来到荥阳后可以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

谁料想,兕子要找回幼娘,所以想要成名……说起来,他的确很厉害,小小年纪文武双全,更写得一手好文章。入唐以来,能有写得佳作,就很容易获得尊敬。

想当初徐敬业造反,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一篇檄文,把武则天骂的狗血淋头。可是当武则天看到那篇檄文之后,却责怪身边的大臣,放走了这样一个人才……

有本事的人,终究会被人尊重。

杨守文既然有这样的才能,也注定了他不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

父亲临终前的告诫,杨承烈不敢违背。

那时候,杨守文痴症尚未痊愈,整个人浑浑噩噩,杨承烈也不需要操心。让他无忧无虑的过一辈子,等长大了让他娶了幼娘,传宗接代,也就算是不负亡妻嘱托。

可是,偏杨守文痴症痊愈后,表现出那惊人的天赋。

真要让他跟着自己终老山村,一辈子默默无闻,又不免辜负了亡妻十五年的教诲。

杨承烈是真相信了杨守文的那些谎话。

古人笃信鬼神,对亡者更有诸多的寄托。而且,杨守文的谎话又是那样天衣无缝,由不得杨承烈不信。亡妻教导十五年,难不成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她一番心血?

思来想去,让杨守文改姓是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

随母姓,算不得事。

唯一会受到影响的人,怕就是自己。可是一想到杨守文的未来,杨承烈又觉得,哪怕受再多的委屈也算不得事情。只要兕子能够高兴,那就足够了!而且,这样一来还可以免去另一个麻烦……想到了这里,杨承烈下意识握紧拳头,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

广武山,昔日名叫三皇山,又称作敖山,后世当地人又称之为邙山。

不过,荥阳的邙山,和洛阳的北邙关系不大。

从骆驼岭沿黄河西行五里,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山岭。《荥阳县志》记载:广武山山势自河边陡起,由北而南,绵亘不断。其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朝霞暮烟,变态万状。

广武山北面,是滚滚黄河紧贴山脚而过。

西南,万山丛错,群峰峥嵘。

谷深坡陡,崖壁参差,西有虎牢之险,东北有敖仓之粟,南有重镇荥阳,是兵家必争之地。

天才蒙蒙亮,杨守文一家便上了马车,驶出村庄。

在抵达汉代钢炉遗址的时候,分出两条岔路。一条是直通黄河,一条则奔向广武山。

郑镜思骑着马,郑虔则骑着一头小白驴,在路口等待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