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佩服!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恕不回答。
*: 佩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恕不吱吱。
(10)
在旁偷听的一泡;一听到「吱吱”两声
;立时觉得异常熟悉;亲切莫名。一泡猜想可能
是黑星肯接引它;向它示意;于是鼓起勇气;正想现身;却看见刚才还在批评拈花不
语的黑星;此时右手捏着一个拈花的姿势;遥望远方;默然不语。再看白星;左手若有
意、若无意的;微微张开;掌心空空如也;像一泡那样;什么都没有;但有一掬清月银
辉。其时长夜已深;月华如水;万里无云;四周一片寒白;乾坤六合;全笼罩在寂默里。
一泡忽地感到心间仿佛一片澄明;似领悟了什么是最高境界;因而不再鬼鬼祟祟;
反而充满自信;主动打破沉默;飘过去对黑白二星说:
「两位仙家;一泡终于大彻大悟了;体会到对于境界最高的人来说;沉默可以是最
高境界;打破沉默也可以是最高境界。”
黑星说: 「天地分于一线;人鬼系于一念;挥剑自斩心魔
;俯仰大地山河。首先要做
个人;才好讲什么最高境界。”
白星接着说: 「一泡呀一泡;何谓人?何谓一?何谓泡?”
一泡登时瞠目结舌;不知所措。黑白二星哈哈一笑;仰天长啸;突然身形一闪;瞬即
飘然不见;隐没于默漠无际的黑暗之中。
(血路之旅.完)
尾声:天国之旅的起点
宛若在默漠无际的黑暗里摸索;人类的远祖度过了一段浑噩、艰苦而又漫长的岁
月。不知是在哪个时候;人的心灵开始从昏沉状态中觉醒。这个演变;或像蓓蕾徐徐
舒展;或如灵光忽尔爆破'注'29 。演进的结果;就是混沌凿开;理性呈现;而人类的历
史也就由蒙昧进入文明了。'注'30
此中关键;在于理性。依西方哲学正统;人被界定为「理性的动物”
。不管是否完善;
这个定义可以显出理性的重要。
广义的理性;包括了理智与良知。
盲辩每每由于失去理智;狡辩往往起于不顾良知。
许多人在思考或讨论时丧失理智良知;是因为某种「顽执心态”和「面子情结”
作祟'注'31。不理事实如何;总之坚持己见;那是顽执心态。文过饰非;这常出于面子
情结。顽执心态和面子情结会使人存在于悖谬虚妄之中;到头来泥足深陷;越陷越
深。
佛家说: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若要拔此深陷的泥足;必须破除顽执心态和面子
情结。当然;要绝对根除是难乎其难的。我们都不是完人;总有悖理虚假的成分。重要
的是存有这个自觉;且有自强不息的向上之念既意识到永远都有堕落深渊的可
能性;同时又具备从深渊超拔出来的勇气。
不过;人世间恐怕并无一劳永逸的超拔。堕陷;跃起;再堕陷;再跃起。。。。。。这也许就是
人生。问题是: 在此崎岖险阻的旅途上;什么可以作为我们前进的指引?当我们横
过原野;涉过河川;跌倒了又爬起来之后;当我们攀越一重一重的山岭;穿过云;穿过
雾;穿过雪;穿过风;穿过日夜之后;当我们踏着时光的足印;数着岁月的年轮;藏着
甘涩的记忆;抱着不熄的希望;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怀着清明在躬的灵魂;最后观
见上帝的时候;我们将会蓦然惊觉: 原来上帝并非深居于天国的琼楼玉宇桂殿兰
宫之中;而是一直默默隐身在我们各人的心里;成为我们的「寸心上帝”
;也就是化
作我们的理智良知;作为我们天国之旅的南针。这时回头下望;我们将会发现;我们
以理智良知为指引而起步的一刻;原来就是我们跨进天国大门的一刻;我们将会
发现;我们所走过的既有丛丛荆棘横阻、又有朵朵野百合开遍的旅途
;原来不在天
国之外;而恰恰就是伊甸园里最曲折危险但也最美丽动人的一条幽径。
如此看来;埋没自己的理智良知;岂非愚不可及?一旦悟到最终可凭的并不是任何
特定的观念;而是我们藉以判断任何观念是否确当的理智;一旦悟到最为可贵的
并不在于从来没有犯过错误;而是在于使人改过迁善的良知;一旦真切悟到这个
道理;我们就不会因顽执僵化而被所抱的观念封闭
;不会因面子问题而被过去的错
误锁死'注'32 。这么一来就海阔天空;我们就不会作茧自缚;自寻烦恼;以至自取灭
亡;我们就能自由无碍地从事独立思考;而我们的思想心灵也就可以得到最真实
最彻底的解放了。正所谓:
绿水本无愁;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注:
'注'1 此外;总论思辩之道;在「尾声”中提示「赋能进路”;略探禅意;以及(特别
是)尝试结合哲学与文学(或说是「打破理论文章与文学作品之间的界线”);这些
都可归入本文的旨趣之中。
附带一提:(比方说);这种错误涉及思考方法;
「既然牙痛要拔牙;所以头痛要拔头”
而「水是
H 2SO4 ”这种错误;则涉及事实知识。
由前一类错误构成的蒙混之言;且名之为「谬误/诡辩。须注意的是:无意义的「言
论”属于语害
;而非谬误;因为凡是谬误均属错误;但无意义的「言论”却连错误都
称不上。
'注'2《神不存在?!哲学家李天命智斗神学家韩那》(香港学园传道会供稿);1987
年十二月号《明报月刊》。
'注'3 1988 年五、六月号《明报月刊》。
'注'4 或说是「。。。。。。十二种错谬或毛病;可归类为或归因于。。。。。。”。
'注'5 除非另外注明;否则对甲的言论所作的引述全部来自《评》文:见
1988年
八月号《明报月刊》
。为免编排复杂而生误导;引文的分段一般不另起抬头。按:本文
取「比喻”一词的广义或宽松用法。
'注'6 《评》文在此要建立的是一个省略论证
(enthymeme);所要推出的结论就是:
《思辩与宗教》「若能称为‘思辩’的文章
;那就叫人失笑”。甲肯定「对其中每一
个字词都有界定”乃属于其所谓的「思辩的规则”;并谓《思辩与宗教》对他的
批判「由于词句无界定和缺乏批判标准;均已自动溃退;毫无作用了。”
'注'7 比如;在讨论舜帝是否真有娥皇女英
2 个妻子时;若坚持必须首先界定
2 ;
那就是庸人自扰。另一方面;在数学基础论的语境中;逻辑家给
2 作出如下的界定
则非但不属庸人自扰;反而蕴藏了极深的洞见
'注'8 「上帝”一词可以只是虚用的
;即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而非肯定任特定教派
对「上帝”的解释;亦非断定上帝存在。
'注'9 对此问题而言;可能需要厘定「人”的条件
;但无须在「是”、「否”等字眼
上纠缠。
'注'10 逻辑矛盾和语用矛盾都属于这里所说的「自相冲突”。
'注'11 归谬法所涉之「谬”;通常指逻辑矛盾。(比方应用归谬法给出
proof of
logical determinism的时候;所要否定之谬;即为逻辑矛盾。)为免不熟悉逻辑的读者
感到混淆;正文里只对归谬法作一简明而必需(就阐明论点来说为必需)的摘要陈
述;仅着眼于此法所含的逆断式
'注'12 笔者论及「上帝与石头”的问题;所引起的回应除《评》文外;尚有郑志
诚先生的《宗教与思辨
/回应李天命博士的「思辩与宗教”》以及林瑞琪先生的《为
李天命未能一矢中的而感到意外》等等。有关问题将在《思辩随笔》讨论。这里先
稍提一下:《思辩与宗教》批判甲的言论有「概念错乱”、「胡混推理”、「颠倒逻
辑”等弊病;甲在《评》文里就用另一番同样(或更加)错乱、胡混的言论来回应;
其所用的「逻辑”也仍然是颠倒逻辑
。甲宣称:「一说‘全能者举不起’
;已引起矛
盾而被取消”;「一说‘全能者造不出’
;又已因矛盾而被取消。”设使有逻辑家
(或
数学家)在学术会议上兴高采烈宣布发现了某个系统有矛盾
;要把证明公之于世;
但在最关键的一刻;正要把矛盾命题推出来的时候;谁知说时迟那时快;「一说。。。。。。
已引起矛盾而被取消”。逻辑家不服气;再「一说。。。。。。又已因矛盾而被取消”。此时
满座皆惊;各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怪事。试想那逻辑家尴尬不尴尬?
又:根据逻辑;如果述句
P 有矛盾;而且(或者)述句
Q 有矛盾;那么复合命题「P 并
且
Q ”也就有矛盾。但甲的颠倒逻辑却认为这不能构成矛盾命题;因为
P 和
Q「分
别因逻辑矛盾而被取消”了。此所以甲声言要揭露「P 并且
Q ”之中「每述句'P ;Q '
各自本身的矛盾”
他以为一旦「揭露”了
P 、Q 各有矛盾;就等于证明了「
P 并且
Q ”没有矛盾
。
'注'13 或与注(6)所提的「规则”并举。
'注'14 此乃大略言之;所取的是「理性”、「事实”等词的一般宽松用法;无须牵
涉当前哲学上有关理生与事实的争论。附笔:以「合理生”代「公平”
;可消解大量
有关的哲学缠讼。
'注'15 真理理论的牵连甚复杂;是否凡辩论都要先讲一番真理理论?
'注'16 《评》文所谓的「批判标准”;语意含糊;有时指是非对错的定义或判准;
有时不明所指。又:对「字字界定主义”的批判;大部分可类似地适用于批判标准
妄。(凭什么标准说要先列出标准?)
'注'17 按:谬论的「理由
/所据的推理”;只可能是歪理。证明了某个说法为谬论之
后;即无须理其歪理。补注(关于上一节「断章妄”
):大体而论;笼统批评易;逐点分析
难;前者往往只有一堆空泛的评论字眼(常
见于一般的「文化论述”和「艺文论评”之中);后者则须具备方法学功底。
'注'18 反例法属于(广义)例证方法之中最强有力的一种。
'注'19 举例除了可作否证的理由;还可作归纳印证的理由。依据概率论的频率学
派;有关的基本归纳公式是(其中「”在此表归纳推理):
'注'20 归纳的结论并无必然保证;但可有概然保证。又;在本文的讨论脉络中;无
须牵扯及
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