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咨询商-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慌!

此时的汉水,就是后世的汉江,汉江在后世经过人工改道,因此在武汉段注入长江的河口并不显得很宽,只有两百米左右,枯水期甚至连一百米都不到,很多人都以为汉江名不副实,其实汉江最宽的地方是在襄阳段,河水的宽度即便是在枯水期也有一千五百米以上,而此时占据了安养县之后,隋军便以此为依托,从将战船陈列在襄阳的北面,利用战场上的投石机不断的向城中发射火球,隋军的投石机技术十分的成熟,在汉代投石机的基础之上还经过了一番改动,尤其是加长了力臂,使得其射程和承载量都大大提升。

但是襄阳城里面也有投石机,因此双方你来我往,打的十分热闹。

而下陆地上,隋军的攻势却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因为他们的攻击面只有一处,所以守军几乎倾尽了全力,全都驻守在西边城墙,使得隋军几次攻上城头都很难突破,梁军虽然战斗力不如隋军,但是他们的人数却更多,加上又是防守,所以劣势也得到了弥补。

隋军一连进攻了三天,一共付出了八千余人的代价,却依旧没能拿下襄阳城的外城,他们带来的云梯和塔车此时几乎已经是全部被摧毁,隋军士气低落,而从江陵城顺流而下的西梁军已经逼近了江夏了,这使得他们的后勤压力大增,无奈之下,陈棱最终只能放弃安养,率兵回援,以解江夏之围。

这一战可以算是打了个平手,尽管梁军击退了隋军,但是他们作为守方,付出的伤亡代价居然比进攻的隋军还要多,一共有超过一万人战死,受伤的军士不计其数,而襄阳城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萧铣不敢想象,如果隋军向西增加了兵力,那么到时候他还能不能守住襄阳,还能不能收住江汉,因此,他对杜伏威的倡议第一时间就表达了赞成的态度,并且谋划出兵走陆路进入江淮,参加组建联军。

天下间此时一共有六股较大的实力,一个是西边占据长安的李唐,一个是实力大损的大隋,还有就是占据河北大部分地方的窦建德,然后是占领河南和山东一带的李密,向南是盘踞江淮一带的杜伏威,向西则是占据巴蜀和半个江汉的萧铣。

这其中,隋炀帝率军逃到扬州,对李唐、李密两股势力最为有利,对窦建德而言有好有坏,而对杜伏威和萧铣而言弊大于利。

隋军一走,洛阳城的防守必然会空虚,看隋炀帝的这个动作,将朝中的一般大臣甚至是他自己的很多生活用品都带上了,这分明是有迁都的打算,所以无论是李唐还是李密,都对洛阳城垂涎三尺,只等隋军一出城,他们就准备兴兵进攻洛阳。

既然是军事行动,那么他们自然不希望分兵去组建什么联军,要是万一联军真的把隋军又赶回了洛阳,那岂不是对他们争夺洛阳造成额外的困难吗?

所以李密对此反应冷淡,象征性的派出了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前往,而李唐是贵族势力,不是农民起义,所以他们对参加这样的会盟是毫无兴趣的,有这样的时间还不如想办法去争夺一下河西走廊呢!

而至于窦建德,他此时正在跟幽州的罗艺打的你死我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而隋炀帝东巡,对他而言的好处就是朝廷大军一离开,就不会再派兵进攻他的河北了,而坏处则是给他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那就是罗艺。

罗艺此时兼领幽州和营州两地总管,手中兵精粮足,实力十分的雄厚。

河北是这一次天灾的重灾区,因此有非常多的难民需要安置,而河北并没有像李密攻占的兴洛仓那样巨大的粮仓可用,不过因为之前东征的缘故,所以隋军从各地征调了很多的粮食到幽州来,这些粮食主要集中在涿郡,而此时这些地方都在罗艺的手中,这里面一共有大小仓库不下百余座,其中不仅有粮食,还有数不清的其他物质,包括兵器、铠甲、气质和军服等等物质,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的攻城和守城器具。

罗艺在占据了幽州之后,立刻开仓放粮,收买民心,这一招果然奏效,幽州和营州两地的百姓对他可谓是歌功颂德,爱戴有加,这使得罗艺的势力迅速增强,军队也越来越多,窦建德一直在惦记着涿郡的这些物资,见罗艺以此发展壮大,不要心里十分担心,担心时间拖得越长,罗艺就越难以处理了,于是他便急急忙忙的向罗艺的隋军进攻,想要逼迫他撤出幽州,逃到中原去,毕竟在宇文述和屈突通都从河东撤走了之后,罗艺在幽州实际上已经成了一支孤军了,而此时来护儿也被炀帝调到了通济渠去整编水军,为他自己保驾护航,所以就连唯一的海上逃跑路线,都已经没有了。

但是此时如果隋炀帝撤走了的话,那么罗艺的退路就等于是被彻底的切断了,这就会更加坚定他驻守在涿郡的想法,让窦建德的计谋泡汤。

权衡利弊之后,窦建德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反而是想要发动全力,将罗艺这最后一支隋军残支打败,从而占领整个河北。

杜伏威的倡议虽然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附和,但是却还是让炀帝吃惊不想到乱军有可能在半路上拦截自己,他于是又调遣了裴仁基及其裴元庆领兵护航,他之所以选中裴元庆,是因为在之前的琅琊榜上,他名列天下英雄第三位,据说武功还在宇文成都之上,因此带着他杨广心中会更加有安全感一些!

。。。

第四十三章 养猪种菜

看着面前堆积如雪片一样的情报,刘志揉了揉眼睛,这一上午啥事没干,就在这里看这些各地传来的消息了。

什么窦建德和罗艺在涿郡大战,死了多少人,斩获多少,双方现在的势力范围,什么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兄弟阋墙等等。

刘志丢下了笔,跑到外面去散散心,走了半天脖子都有些酸了。

此时已经初夏,琅琊山因为湿气比较重,所以日光不是很强烈,也不感觉很热,他在院子里面种的各种植物都已经出芽抽枝了。

这其中有棉花、玉米等农作物,还有黄瓜、西瓜、香瓜等葫芦科的水果蔬菜。

至于苹果桃子、梨子等等水果,他也都有种植,不过那都不是种在他的小院里的,而是在山上一块向阳的地方种植下去的。

琅琊山的水土肥沃,这些植物长势喜人,加上此时温度高,日照也充足,因此很快它们都成了规模了。

刘志一个人显然是管理不了这么多植物了,因此便找人来,交给他们管理技术之后,便让他们来专门管理了。

这其中棉花和玉米是刘志的两样宝贝,因此他每天都要来看一看。

而夏天到了,像西瓜这一类的补充水分的水果,那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对西瓜也很重视。

这三种植物在这个时候的中原是见不到的,棉花原产于中亚地区,此时仅在西域一带有一些分布,中原之地根本没有,而玉米更是原产于南美洲,在中原是绝对见不到的。

而除此之外,这个时候西瓜也很难见到,西瓜汉代的时候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的,不过这个时候也仅在西域一带有分布,在中原难以见到,不过以前朝廷定都长安的时候,到了夏天,隋文帝很喜欢吃这种东西,偶尔也会有士兵运输一些西瓜带回京师来,不过只是专供皇家品尝的,而且也不叫西瓜,而叫寒瓜,大小也远没有后世的那么大,一个个大小在两三斤左右,后世的西瓜之所以那么大,是因为使用了生物学的多倍体技术,使得西瓜成倍变大,甚至还能将西瓜的仔给去掉,吃起来大减麻烦,不过在这个时候,这些都是不可能办到的。

除了这些目前在外面很难见到的东西之外,剩下的香瓜也好,黄瓜也罢,都是这个时候在中国已经出现的东西。

其中黄瓜也是张骞从西域引进过来的,因为是从异族手中流传过来的,所以被称为胡瓜,为此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

在东晋时期,北方羯族人建立了一个王国,叫做后赵,而后赵王朝的建立者石勒,在襄国登基做皇帝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于是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个赦。

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时,很不满意。他劈头就问:“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此时正值魏晋时期,是很讲究体面和文人风骨的,穿着不当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甚至会因此触犯法律的,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随口答道:“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责,而且此时北方各族林立,互相之间出兵劫掠也时有发生,他说的也有可能是实情。

但是这件事情怎么都是对他无礼,当着他的面说出胡人这两个字,石勒心里不舒服,于是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自己决不能说出胡瓜两字,不然要糟,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

从此以后,胡瓜便逐渐的别黄瓜取代了,久而久之世人都称它为黄瓜,不在说它是胡瓜了。

而至于香瓜,这种东西出现的时间就更久远了,以致于各地现在到处都有种植,不过因为它的产量不高,所以一般都是种植在山地上,没人会舍得用正儿八经的好地去种这东西。

刘志看了一眼,玉米和棉花种的比较迟,这个时候只有四五十厘米高,不过现在时间还早,这种东西长得也快,只要勤施肥,多浇水,它们的生长就会非常的迅速,不过现在这时代可没有肥料,以前他去农村的时候见到大家还用人畜的粪便来浇灌土地,但是在这个时代,人畜的粪便可不多,人还好说一点,主要是牲畜的数量太少,耕牛是个稀罕物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