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棱在隋军之中虽然不是非常有名的将领,但是他的大局观却是一点都不差,他当然知道如果江夏有失,那意味着什么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朝廷火速调他赶往驰援不感到惊讶,只是陈棱毕竟心有不甘,眼看着杜伏威就要被他消灭了,这个时候撤兵西进的话,那岂不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喘息的机会。
陈棱于是自己带着主力军队西进,派部将宋颢留守扬州,公孙上哲领兵一万继续在江淮一带进剿杜伏威的余部,而自己带着主力的部队西进支援江汉的守军。
陈棱这边一走,杜伏威的军队又活跃了起来,原本连战连败,士气低落到就要崩溃的义军,突然变得士气高涨,而且似乎实力一点都没有遭受损失,人数也不见得少了多少。
杜伏威听从辅公祏的建议,派赵破阵领兵两万,进攻定远,派苗海潮领兵一万进攻山阳,而他自己则率军进攻安宜,安宜和山阳都是京杭大运河上面重要的节点,如果它们一旦落入义军的手中,那么从江淮和江南一带运往洛阳的粮草物资的线路就会彻底的被切断,所以隋军自然不能丢掉这些地方,公孙上哲于是从高邮出发,倾尽全力向安宜发动进攻。
第三十四章 盐城被围(补更)
结果公孙上哲的军队刚刚抵达安宜,却突然被赵破阵的军队绕道截了后路,占领了空虚的高邮,这一下子公孙上哲就处于义军的两面夹击之中,驻扎在扬州的宋颢大吃一惊,要是公孙上哲的军队被吃掉的话,那么义军下一步的动作肯定是出兵扬州,到时候扬州可就是孤城一座了。
本来隋军在江南一带的军队是很多的,但是此时江南一带风平浪静,而中原和北方却战乱四起,所以南方的军队被大量的调到了北方,这在杨玄感叛乱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当时勤王的军队去了洛阳之后大部分都留下来了,这其中就包括江南军队。
而此时,尽管陈棱之前就一直在南方募兵,但是所幕得的军队并不多,这些军队也不太牢靠,到了战场上去了之后很多人都会溃败甚至是反戈,因此只能用来运运粮,做做饭,喂喂马,干一些后勤的活计,不能打仗。
因此,在陈棱率军走了支援江汉之后,扬州城里的守军还不到两万人,其中精锐部队也不过才七八千人,这让宋颢感到非常的难办,他不知道该不该出兵救援公孙上哲,从他内心的角度出发,他肯定是想要救的,只不过如果他出兵了之后,扬州城会十分的空虚,要是万一出了什么乱子,那罪责可就太大了,谁都担不起来,隋炀帝对于江都扬州的喜爱是人尽皆知的一件事情,丢了扬州,简直就跟丢了洛阳长安一样,是不可接受的。
这一顾虑让宋颢一时难以做出抉择,他最终的选择只能是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派出五千人的军队,乘船沿着大运河北上,想去支援公孙上哲。
不过很遗憾,他的军队在离开扬州之后不久,就被赵破阵的军队在狭窄的运河上使用火攻给击溃了,五千大军损失过半,剩下的基本上都逃跑了,他派出去的这支军队是一支新军,武器都没配发齐全,战斗力就更不用提了。
宋颢的援军在来的路上就被击溃,这使得公孙上哲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退路已经没有了,他试图向南撤退,想要强行闯过杜伏威军队设下的防线,只是接连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反而是自己这边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公孙上哲不敢待在大运河上,之前宋颢的援军就是因为义军使用火油烧江,这才导致军队大部分被歼,因此他率军在河东登陆,只是眼下河东之地虽大,却没有他们落脚的地方,公孙上哲只能率军撤退到海边去,他的目标是盐城。
这一路行军对于隋军而言简直堪称噩梦,他们再没有给养,没有后勤保障,也没有援军的情况之下,向东赶了三天的路,在这三天的时间杜伏威的军队接连向他们发起进攻,隋军可谓是走了一路打了一路,杜伏威的军队人数更多,而且占据主动,所以有的时候即便是在夜里,他们依旧会派兵骚扰隋军,如果隋军的防御比较松懈的话,那他们就往往会出兵直接进攻,这使得隋军大部分都休息不好,精神状态很差,而且在丧失了补给之后,他们的粮草也所剩不多,军队已经是人心惶惶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公孙上哲依旧是将五千多军队拉到了盐城,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不过即便是占领了盐城,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处境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为盐城里面并没有多少的粮草,而且这是一座孤城,他们进入了里面,也就意味着他们彻底的被义军给包围了。
盐城的城墙不算是很高大,只有两丈多一点,城墙也不厚实,但是杜伏威并没有打算强攻,他知道隋军的粮草不多,因此便耐心的在城外等候,等待隋军粮草断绝的哪一天,隋军人少,杜伏威人多,所以他不认为隋军敢冲出城来,跟自己决战。
而且就算是他们要出来决战,这个时候杜伏威肯定也不愿意了,毕竟是困兽之斗有死无生,自己何必冒这个风险,只要隋军敢出来,那就继续袭扰他们,蚕食他们,一万人的部队已经被蚕食了一大半,五千人的部队蚕食起来就更加简单了。
果然,杜伏威猜的很准,公孙上哲带着军队在盐城修正了两天之后,就面临粮草耗尽的尴尬处境,而此时盐城城中也没有多少粮食,尽管他派兵前去挨家挨户征粮,但是得到的粮食依旧不够维持他们多少时间,至少不够他们坚持到援军的到来,而且此时到处都是战乱,朝廷会不会想到他们这孤悬一地的五千人还不好说,就算是想到了,想派军队过来也绝非易事,因为他们的东边是杜伏威的地盘,北边是翟让瓦岗军的地盘,而江夏一带萧铣和陈棱正在激战,对于朝廷来说,此时瓦岗军、西梁军、李唐军的威胁都很大,这些都是迫在眉睫必须要解决的事情,所以八成是不太会出兵来解救他们了,就算是来,那也肯定是费尽周折,时间也拖得很久,可能等到朝廷的军队来了,他们早就已经全部战死了。
果然,杨广在得到扬州的宋颢的求援信之后,派了魏文通率领两万大军前往扬州防守,但是魏文通的军队只是帮助防守扬州城的,并不是派给宋颢的援军,也没有任何要营救公孙上哲的意思,显然,隋炀帝准备放弃这支孤军了。
隋炀帝都选择了放弃,那么公孙上哲他们的命运真的就注定了吗?
那倒也未必,此时,在山东,尽管张须陀的军队陷入了苦战之中,他前面刚刚击退了王薄的长白军,又要面临新晋崛起的瓦岗军,瓦岗军虽然势头很猛,不过在张须陀的眼中也不过只是乌合之众,他并不放在眼里,他派出手下大将罗士信出战金堤,连战连捷斩杀了瓦岗大将新文礼,不仅夺回了金堤,而且还大大的挫败了瓦岗的锐气,而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稍微的松一口气了,而他看到朝廷的公文,知道公孙上哲的军队被困盐城,虽然从陆地上杀过去救援他们显然是来不及的,但是走海路说不定还有机会?
于是,张须陀派出部将秦琼,率领三十艘大海船南下,准备前往盐城救援公孙上哲。
ps:看到了大家的书评,作者君心里也乱糟糟的,没想到写的这么差,让大家见笑了,最近收藏掉的厉害,从星期一掉到现在,掉了两百多了,心累········
第三十五章 李密的谋划
秦琼带着船队离开了山东不久,接到消息的翟让便找来李密,两人商议应该怎么对付张须陀。
“李兄弟,眼下朝廷军队势弱,各地烽烟四起,到处都是义军,可谓是遍地开花,捷报频传,但是我们瓦岗大军却连战连败,这可对不上我们的名头啊!”
翟让看起来忧心忡忡,瓦岗军人才济济,兵多将广,但是就是打不了胜仗,这个张须陀简直就是他们的克星,张须陀不仅用兵稳健,而且手下的能人奇将也不少,秦琼、罗士信加上他自己,都是能打硬仗的猛将,之前金堤一战,瓦岗第一猛士新文礼就是死于罗士信的手中,而再之前,历城大战的时候,秦琼秦叔宝三败于单雄信之手,但是瓦岗军却中了张须陀的诱敌深入之计,被困在了历城,结果外面的援军充不进去,里面的孤军没有粮草,最终单雄信虽然率军拼死突围,逃了回来,但是大部分的瓦岗军却没有这么幸运,这几战都是的瓦岗军士气大降,军心不稳,很多人只要一听说是要跟张须陀的军队作战,立马气势上就会弱不少。
李密笑着说道:“翟大当家的不用担心,张须陀不过须臾之命而已,又有何足道哉,我现在已经在考虑,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了,是出兵河南,还是出兵河北?”
李密的态度让翟让有些惊讶,他看了一眼单雄信,见后者暗暗摇头,心中叹了一口气,面上却装作很高兴的样子,问道:“李兄弟有什么妙计不成,还请快快说来,让大伙参详参详!”
李密瞟了单雄信一眼,见他左顾右盼,目光躲闪,微微一笑,对翟让说道:“大当家的,你看,张须陀原本只有三万大军,他如果驻扎在历城那还好说,毕竟路途遥远,大军很那奇袭而不被发现,但是他此时率军驻扎在荥阳,荥阳之地距离历城有上千里之遥,他们远道而来,虽然连战连捷,但是已成骄兵,偏偏在这个时候,张须陀还分兵派罗士信去进攻金堤,又让留守在山东的秦琼率军南下支援江淮一带的隋军,这样一来,我们便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什么机会!”
翟让急忙问道,看得出来,他已经被李密的话个吸引住了,如果真的能够击败张须陀的话,那将会大大的改善他们目前的处境,也能在义军之中扬名立万。
“大当家,你看,这是目前的敌我态势!”
李密上前一步,拿出一幅地图走向了翟让,摊开一看,真是眼下山东和河南一大片区域的地图,地图绘制的十分精细,上面还标注了年份,翟让看了一眼,发下是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