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强宋-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稳稳的了。

就是这般没招谁没惹谁,突然来一个强势安抚使,下车伊始,就拿出雷霆手段,强势就强势罢反正王黼官位高背景深,大家怎么也抗不过他,可是最后却砸了锅,引来国朝这数十年未曾有的大乱子!

要知道这场乱子闹下来,多少人要跟着倒霉?河东边地州县大小官吏不必说了,最倒霉的就是丢了城池了县令,说不得就得殉城,雁门关其他州县也是朝不保夕,但是还未曾遭遇兵火的那些州县,也要立刻组织团练强壮,维持地方治安,重新整练保甲还得筹粮筹饷,为将来用兵做准备,安闲做官,突然就一大堆事情砸下来,敌军临城,身家性命也有危险,谁提及这位王安抚不是牙齿恨得痒痒?

既是如此,王黼眼看就要倒霉的人了,他的什么事情大家都不必搀合,省得给这位王安抚当了替罪羊,大家各自维持自己本来所负责任范围就是。

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网(三)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算朝廷有雷霆震怒,他们这些官员也不会倒大霉,就算贬了一两级丢了手里的差遣,反而是离开了这个让人心惊肉跳的地方,这河东之官,不做也罢!

有了这个共识,王黼今日见召,大家不得不去。主意却早是拿定了,大家装聋作哑敷衍过去就是。王黼但有想让大家分担这责任的言行哪怕翻脸,也不能让这位王安抚遂了心愿!

今日会商一开始王黼定下的调子倒也不是很高,还刻意的轻描淡写,大家虽然肚里冷笑,却也端然听着。

王黼又吩咐了几件准备粮秣,积储军资,巡查地方,安定民心,查奸除恶之事,都是地方官吏的应分差使,大家都唯唯诺诺的领命。

在大宋地方官制中并不对王黼负责的路司们一句反调都没唱,原则上应该对王黼这个兼领的太原府尹起着牵制监察作用的太原府通判,就简直跟消失了也似。

王黼云山雾罩的绕了许久,再挨不过去,最后暗自咬咬牙,老着脸皮,终于图穷匕现:“此次边地有警,诚河东一路几十年未有之事。可是自昭庙以来,缘边兵事就未曾断过,西贼袭破军寨州县不少,就是前些时日的伐燕战事,辽人也曾深入雄州,更不必提燕地克复之后,燕京还被女真起兵围困良久了……既然身为大宋守边疆臣,诸位也都是边地干才,自然不必太过于惊惶,国家多事,不必虚言声势以烦圣心……”

他一开始语调还有些吞吞吐吐,还有些迟疑,后来却是越说越顺。果然是人心一横下来,就什么也不怕了,再荒唐的话也说得出口。

王黼已经完全进入角色,脸上神色也显得慷慨激昂了起来,看着堂下眼神都变得有些呆滞,还有人在下意识摇头的诸官。一副推心置腹之慨:“河东路边地有敌入侵之责,本官担了,将来对朝廷必然有所交待,本官也不是恋战之人,是为国事计,还要了此首尾,克复失土,扫荡诸州,这一场大功。却是诸君的!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有事之时,诸君得此超卓功绩,将来成就,何敢限量?就是本安抚,将来在诸君面前,也不得不拱手避道了!”说到这里,王黼一番话才算是收尾。语音犹自袅袅,震动着节堂之内的空气。

节堂当中诸官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一副使相气度,平日里看起来文雅自矜,俨然以重臣自许的王黼王安抚,居然说得出这么一番话来!

抛开那些避重就轻,叠词粉饰。空言许诺,以利诱之之外,本意就是王黼想将他们这些地方官吏,和自家捆在一起,承担这个他王黼自家惹出来的大麻烦!

河东事河东了。若是有河东一路官吏为王黼背锅,朝廷未尝不能让王黼在位戴罪图功,先不论打不打得赢。

如果功成,王黼还能有什么罪过?以他的背景资历,朝中奥援,怎么也就轻轻滑过去了,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回转中枢继续做他的官,继续被人尊称为相公,大家了不得分润点这场大功的残渣。

与之相对的就是风险却大到了极处,现在河东路晋阳军军已经与王黼势同水火,其他可用之兵就算能调来,还不知道什么时侯能到,要是给王黼捆在一起,在这里苦挨,说不定就是全路溃决之势,到时候追究责任,就不只是王黼一个了,大家全都跑不了!

王黼曾任宰相,朝廷说不定还有一分体面,自家这些人,编管远恶军州,那几乎是确定不移的事情,谁得了失心疯,才听王黼这一套,去贪将来不知道在哪里的什么大功!

王黼想垂死挣扎一下,大家能体谅,可是这般侮辱大家的智商,就有些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在座诸官,有的人气得已经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当官也要有当官的道德,这种自家倒霉要拖一人一起下水,这是在官场当中最忌讳的事情。

就是王黼的那些幕僚,不少人也神色尴尬,这些都是王黼才和李邦彦议定的事情,还没来得及知会他们,现在一听之下,人人忍不住都有些懊悔,大家在汴梁好好的,就算还在选海沉沦,就是日日在轮空,也好过来河东路跳这个火坑!

诸官对望一眼,还是当中地位资历最尊一些的河东路转运使裴安隐然为诸员之首,这个时侯再沉默不下去,冷然开口:“安抚之意,我辈都已明悉,此时此刻,该得对朝廷有所正式奏报了……拖到此时,其实已经有些迟了,不过安抚一定要探明边地实在情形,再对朝廷有所回报,想必中枢诸公,自然对安抚有所体谅。”

裴安一开口,就不阴不阳的刺了王黼一句,王黼神色不动的看着裴安,只有眼神稍微冷了一点,河东路提举常平使是个就等致仕的老头子了,这种时侯也懒得说话,不如多留点元气,一直闭着眼睛养神,谁知道他睡着没睡着。

可同来的提举常平副使却是个四十多岁,精力正旺,看起来颇为精明能干的中年官吏,当下也扬声道:“安抚明鉴,这地方粮秣积储,也是不足!河东路本来山多田少,出产不足,本地支用粮秣还有南面各路接济,现在全路积谷帐册上不过只有三十二万石之数——此刻说的都是实在话,这帐册上的数字,什么时侯又做得准了?如王公所言,以一万兵,五千骡马,五万夫役计,人日食两升,骡马日食六升,一月之数就是四万五千石!这还不计损耗,河东积谷,不足支用大军数月所用,这河东之事诚不知如何了?”

在场之人,还有一个河东路驻泊禁军副总管,此刻本路总管服阙,虽然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就是放假了,这副总管名义上就是河东路驻泊禁军的最高长官了,他张张嘴也想说话,最后还是没能开口。

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网(四)

倒不是这位倒霉副总管有把握河东事河东了,而是他所能动用的军事上面的力量更加可怜。比管财管粮的转运使常平使还不如。

河东路兵备废弛到了这等程度,本来有两三支兵马倒是有点能战之兵,可是又归陕西四路节制,真正河东路现在能调动的驻泊禁军,名册上倒是还有两三万,可是多年转调分遣逃亡甚或自家吃空额之后,实际数字七八千还不知道有没有。

这七八千中,能勉强上阵敢战的精壮————还是不要去算了,越算越寒心。

在座诸官,也从来没有用河东路驻泊禁军来打这仗的心思,晋阳军遣来戍边,虽然这位副总管完全无法节制晋阳军,可是他也乐得清闲,真正领兵上阵,驻营巡边,他也吃不来那辛苦了,反而庆幸有晋阳军代了他的责任,天塌下来不用他去顶了。

现在算来算去,河东路要用兵,本路事本路了的话,现成能用的无非就是晋阳军,可这话头他如何敢提起?谁不知道这是王安抚的逆鳞?现在他还在位,逼得他恼羞成怒了,他是一个武臣,安抚使砍他脑袋都敢,还不如就闷声发大财罢,反正在座之人,人人都知道他和他的麾下无用,自己安心当这个无用之人倒也挺好。

想到这里,这副总管干脆眼睛一闭,随这些士大夫们自家吵去了,王黼听着本路两名监司在那里叫苦,一副不肯替自己背书的样子,反而沉住了气,淡淡笑道:“河东本地积储不足,本官也未曾说不向朝廷请粮请饷,本路今年所收。大可全部截留,不必朝中枢转运,这责任本官一力承担了就是……河东路一年转运中枢的资财约有二三百万贯,朝廷再调拨些,勉强也够敷衍了,至于粮秣。在陕西诸路积储尽有,就近调拨也算方便,更是不必太过于担心……两位,这般处置,还济得事么?”

转运使裴安冷哼一声,王黼这般算,就是硬咬紧腮帮子不改口,非要将大家一起拖下水了。

河东路本地收入其实不算少,此处有盐监有铁监。往日与辽人边地榷关收入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可是随着北面兵火连绵,河东路本地收入已经少了许多,就算全部截留,也不过就是一百五十万贯的数字,粗粗一算,想了结河东路兵事,不必说再往北打了。都要千万贯级别的开销——伐燕战事中枢地方加在一起,两年就消耗了亿贯之数。这一千万贯的盘子基本算是恰如其分。

至于粮秣,陕西诸路的粮秣是陕西诸路的东西,谁不知道现在陕西诸路隐然有自成一体的架势?他们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别人难得打主意,到时候一句西贼犯边,一粒粮食也调不出来。最后还不是得指望汴梁那里调拨,现在朝廷手里还有多少家底?

其实钱粮之事还不是最关键的,最要紧的是,是这兵从哪里来?真正可以拉出去打仗,在奇寒的天候里面冲锋冒雪。拼死血战的能战之军,到底从哪里来?

原来有个晋阳军,还不是你王安抚逼得这支军马再不肯出力?若不是你王安抚这般举措,又怎么会有河东路边患之事发生?

裴安很想跳起来,干脆将老底揭干净,大家闹个一拍两散拉倒,最后还是咬咬牙耐住了扬起头干脆看向另外一边,再不接王黼的话了。

王黼却犹自不肯罢休,冷冷道:“朝廷用我辈服官此处,当为君分忧,一旦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