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以来,他都以为温体仁是无党派的,温体仁经常也是这么和他说的。
在朱由检的眼中,温体仁一直都是一个孤独的人,就连谣言的事情发生后,肯出面维护,为他说话的人都很少。
在他看来,这少部分的人,不过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才为温体仁说话罢了。
朱由检怎么都不会想到,温体仁竟然是有党派的。
“体仁有党!”
在沉默了许久之后,朱由检自语道。随后,在龙书案上一阵翻找,翻出了温体仁前几天递上来的那封奏疏,提笔在上面写下了三个字——放他去。
这是温体仁的辞呈,当它被送到温体仁的府上时,他正在吃饭。
这几天里,温体仁心里一直都有些不安。
原因有二,其一是那首民谣传遍了整个京城。其实,这种利用舆论,攻讦政敌的手段相当的幼稚,却也并不是完全无用的。但最令他不安的是,自己找来指认曹化淳受贿的证人,让东厂的人给抓去了。
那人一旦招供,再加上这首民谣,皇帝恐怕会怀疑自己了。
可这是远远不够的!
温体仁自信,凭着这些还整不倒自己。只要皇帝给自己一个辩解的机会,完全可以说是厂卫的人屈打成招,事实上这也是他们的传统。
他又如何能想到,张汉儒早就入京了,还让李修文的人给扣了下来?
加上张汉儒的供词,很多的事情就瞒不住了,朱由检也不再给他辩解的机会,直接把奏疏给送了回来。
自己的那份辞呈上,三个朱红色的字体显得十分刺眼,也十分灼人。
这和预想的有些出入。看到这三个字后,温体仁手中吃饭的筷子都掉落在了地上。
他本以为,朱由检还会再次挽留自己的。然而这一次,他发现自己错了。
一代权臣,就此落幕。
温体仁这个老狐狸倒台了,他口中的小狐狸,却还在悠闲地享受人生。
翌日清晨,李修文照常早早地就起来晨练。
杨文安早在参加完了传胪大典后,便带着杨元魁回家去了。
经过李修文的出面,他倒也没怎么对儿子学武的事情,表现出反对。只说学武权当防身之用,让儿子多把心思放在用功读书上。
杨元魁学功夫虽然也比较刻苦,可时日尚短,只跟着李修文学了些基本功,以及剑法的招式。要看出效果,至少还得过上好几个月呢。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将来会怎么样,就看他自己的了。
钱谦益的事情得以顺利解决,李修文还是有很大的功劳的,曹化淳心里对他十分感激。
因为要侍候在皇帝身边,曹化淳自己不方便出宫,便让王之心代他摆了桌宴席,专程感谢李修文。
宴席摆在了四海楼,王之心还把骆养性也请了过来。这回能顺利扳倒温体仁,是司礼监、东厂、锦衣卫通力合作的结果。
当然了,没有人知道,实际上李修文在背后出了不少力。
从四海楼出来,李修文拒绝了骆养性同行回家的邀请,独自一人往薛国观家的方向走去。
那首民谣,实际上攻讦的不止是温体仁,而是好几位内阁大学士。
温体仁身为当朝首辅,树大招风之下,率先受到舆论的冲击,加上钱谦益的案子,才彻底地让他倒下了。
但李修文心里很清楚,朱由检一直都很信任温体仁。薛国观是温体仁举荐的,即使入阁时间尚短,不足以进为首辅,却肯定能独得朱由检的信任。
温体仁之后是谁任首辅,李修文根本就没有印象。因为那些人的任期太短了,在历史的记载上,他们根本就没搅动出多少浪花来,自然不会为世人所熟知。
李修文一首民谣,直接把好几位老资历的阁老都给影射了一遍,自然还是为了降低他们在朱由检心中的地位。
如今,自己把其他人都造谣中伤了一遍,薛国观在朱由检心中的地位,必然能直线攀升。那么他说出来的话,也自然就会比其他的阁老更有分量些。
想让周王复三卫,两个人的态度最为关键——曹化淳和薛国观。
至于当朝的七卿,以及一些掌握权柄的重臣,他们能支持是好的,不支持也不是十分重要。
人总会有些弱点,其中最容易对付的就是贪财的人。这些大臣里,有很多还是喜欢钱财的,自己塞些银票应该问题不大。剩下的人嘛,能争取就争取,争取不到也无所谓了。
薛国观此时刚刚下朝回来,听说李修文登门拜访,便知道他肯定是来要挟自己,为他办事的。
先前,李修文就曾拦下过自己的轿子,说是有事要自己帮忙,却没说是什么事。如今温体仁刚刚致仕,他就找上门来了,莫不是……
想到这里,薛国观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再一联想到最近发生的事情,他开始有些怀疑,钱谦益的案子,很有可能就是李修文的阴谋!
李修文让人引着来到了书房,和薛国观客套了两句,便开门见山地说道:“薛阁老想必也知道,下官是开封人士,家人都在开封城里。如今,乱军进了河南境内,天天在开封周边作乱,我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十分不安呐!”
薛国观疑惑道:“朝廷的兵马不是正在平乱么?”
李修文笑道:“我说句实话,可能很多人都不爱听。朝廷平乱,向来难以取到大的成效,我不相信他们。”
“那李大人的意思是?”
薛国观自然知道,他所说的都是实情。朝廷两边用兵,一时难以扑灭地方叛乱。这种情况持续了那么多年,不是说说就能办到的。
不然,也不会出现去年刚招安,今年复又造反的情况。
李修文笑道:“我虽人在京城,对家乡的情形还是有些了解的。周王如今有些财力,据说有意复三卫屯田,招募士兵用以自卫,不知薛大人如何看待此事?”
薛国观闻言,便明白对方的意思了。早前他便听说了,李修文和王府关系密切,想来是受了周王的不少好处,才想促成此事的。
他心里震惊无比,周王要兵马做什么?真的只是为了自保?还是他要谋反?!!
那么,李修文要谋逆?
这个想法只是在心里一闪即逝,薛国观才不相信,李修文敢做出谋逆的事情来。
李修文还很年轻,便已身居高位,又善于权术,将来必能位极人臣。现在虽是有些失宠,但也不至于傻到投靠一个小小的藩王。
周王谋反就更有些扯了,恢复了三卫,又能有多少兵马?一万五?甚至是两万?他敢以一隅之地,对抗朝廷几十万的大军么?
先前的世子朱绍烱,那么大的势力还不是瞬间就被剪除了?
说起来,周王在此事上还大义灭亲来着,真要想谋反,还需要等到这时候吗?
即使如此,薛国观还是不愿意答应此事。可授人以柄,他又不能不答应李修文的要求。只好点了点头道:“本官支持此事便是,三件事还有一事,你干脆都说了吧。”
李修文笑了笑,说道:“暂时只有这事,能劳薛阁老帮忙,最后一件事嘛,到时再说吧。”
谈完了事情,李修文便起身告辞。在临走之时,他又回过头来说道:“对了,此事全是薛阁老自己的意思,与我无关。”
薛国观咬牙看着他离开,却又无可奈何。他明白对方是在警告自己,别去告密,不然大家就一起玩完儿吧!
他还真有过这样的想法,若是诬告李修文谋逆,成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可这种事情,没有证据是不能随便乱说的。可别到时泼脏水不成,李修文一怒之下,把那封信交到皇上手里,自己这仕途可就完蛋了。
第202章 万事俱备
崇祯十年,七月,河南、山东两地发生蝗灾。
此次灾情不算特别重大,由于李家和周王府大规模地种植地瓜和红薯,开封知府赵雄也进行小范围地改耕,导致开封府受灾最轻。
此外,周王府和李家捐钱捐粮,开封府都不需要朝廷拨付赈灾款,便安然度过此次天灾。
这年头,一旦灾情严重,是会发生民变的。若是有心想要造反的人,通常会以私人名义进行施粥。灾民得了恩惠,便容易响应他们的号召。
因此,对于那些以自己名义施粥赈济灾民的,朝廷通常会有警惕之心。李家和周王府很聪明,并没有以自己的名义来赈灾,而是捐款给了官府。
消息传到京城,朱由检龙颜大悦,下诏嘉奖了周王府和李家,以及开封府的一众官员。随后,李修文也得到嘉奖,并擢升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
李修文郁闷不已,官职是升了,且还不算小,再往上就是锦衣卫指挥使了。可这官看起来挺大的,说到底还是个闲职。
朱由检啊朱由检,你就不能给点实际的么?
知道你穷,不贪图你赏赐金银财帛,可你给个实权的职务也不过分吧?
在李修文腹诽的同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宣武卫指挥同知林虎,秘密揭发指挥使杜威,协同另外一名指挥同知贪墨军饷,虚报兵员,强买士兵屯田,军备荒驰等罪行。
河南都司接到举告,不敢怠慢,直接将事情上报兵部,朝廷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发现杜威的斑斑劣迹后,朱由检龙颜大怒,遂即下令将杜威和其亲信撤职,押往京城。宣武卫军务,暂由林虎接管。
依照以往的惯例,代理职务通常很快就会转正,林虎又检举有功,这宣武卫指挥使一职,必然是要落到他的头上的。
李修文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有掌握朱由检情绪的能力了。
最近发生的这两件事,让朱由检或喜或忧,全和自己有关。
正悠闲地在堂屋里喝茶时,孙名文过来禀报,曹公公到了。
今天,又到了盘账的日子。
李修文亲自出去迎接,把曹化淳带到了正堂。
如今,曹化淳对他是好感大增,一进屋便笑道:“上回的事情,还得多谢李大人给咱家出的主意呢。”
“曹公公太客气了,这事还得怪我,才让你趟了这趟浑水。”
李修文也笑道。即吩咐丫鬟荷儿,给曹化淳奉上了一杯香茗,账册早就在堂屋里准备好了。
其实,在经过了温体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