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骁将-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这个策略,一切基础都是建立在他强大的武力基础上的,没有了这个威慑,单凭那些司马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切实权,转瞬间就可会转到匈奴贵族手中,更何况他们这些贵族本身握的就有集兵权。”庞统带笑说道,看了曹操的这个策略,再看刘宪倒弄出的这个,实在是又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说曹操完全没有涉及到的软手段,就从强硬类措施的设定看:“众建以分其事,分而治之”,这一项两者都有表述。曹操的是把南匈奴划分为五部,然后各自迁入不同的地段;而刘宪已经不考虑鲜卑人内迁,便着手让他们内部部落林立,且各自划分牧场界限,强制性规定,无有刘备军的传令各部落之中不可相互开战,如果是因为草场、牧场等发生纠纷那可以到由汉人官吏与鲜卑上层贵族联合组成的裁决法庭公诉。而要是因为受了灾或草场不够而引发了饥饿,不得不外迁寻找牧场放牧,则刘备军完全负责未来的畜牧补充和度过灾难之前的一切短缺粮草补给。

不说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到,但单是这么的往外一说。给鲜卑人的直接感觉就是负责任,有担待。

而且划定了牧场就等于给大大小小的鲜卑部落划地为囚,他们在这片牧场内放牧,并接受刘备军的援助修建起一个或几个大小不一的部落驻地。这就等于是绑住了鲜卑人的双腿。往日的鲜卑人都是马养逐水草而生,现在他们有了固定的位置,其威胁性已经是降低了极多,同时也有利于在草原内地开设贸易市场,更好的圈禁鲜卑人。

再说说曹操定下的司马,大权在握,按照其设定就算死去卑、刘豹这些一部头领招惹了他们也会有小鞋穿,权力太大。若是贤良之人自然无碍。可要是碰上一个不识实事、严苛酷厉或是贪得无厌等等之类的人做司马,那简直就是把匈奴人往外推。而偏偏这样的官员总是不缺少,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的事情屡屡发生。

而刘宪提出的裁决法庭这有很大不同,他的体系与后世的法庭制度相符合,若是判下的案子,原告被告不服气,那就可以往上面报,直到最高裁决法庭。若还是不服气,而且法庭中陪审的鲜卑人贵族同样认为不合理,那就可以把官司打到刘备面前。真若是上告人占理,那负责审判的汉人官员悉数要受到责罚,职位越高责罚越重。

这就在感情上很好的给了面子给鲜卑贵族,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了刘备集团对他们的关护之情。

而更重要的一点,曹操在南匈奴五部大帅的位子接替人的选择问题并没有给予规定。而刘宪则做出了极其严格的规定,无论大小部落,其部落头人、大人的接替人必须接到刘备亲自颁下的册封旨意,如此才可以正式上位,否则就是篡位,其本部落中任何人都可以斩而杀之。若是本部落无力除奸,则周边各部落在得到刘备属驻鲜卑大臣的同意后,即可组成联军予以平叛。并且在平乱之后,各部落只需把缴获的一半马羊等物质上交,余下的部分和那个部落所有的族民、草原牧场就由平叛的各个部落给予瓜分。且接受了刘备亲自颁发的旨意后,其人还需要在一个月内起身前往成都觐见刘备。

在庞统看来,这一条简直是关键的不能在关键了,尤其是配合下面的一条自主选择规定,两项并举,其效果非同一般。

每年,刘备集团给鲜卑各部落一定数额的益州州学入学名额,那是愿去不去,随意。这一条可以是看作很简单很明显的一种汉化手段,但在配合了上一条的规定之后,意义就大变了样。

只要不是傻子他就会明白,汉人之主更会乐意把部落交给一个听得懂汉话,写得出汉字的人来管理。那些入了州学的贵族子弟,对于头人、大人的竞争力明显要超出那些没有进过州学的人。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就可以把鲜卑贵族的汉化速度往前推上好几个档次。且都是自愿的。

刘宪没有过分剥夺部落头人、大人对其本部落的统治权,给予很大程度上的自治。那部落的军权自然也就不可能剥离出。只是刘备军有对鲜卑各部落都有兵马调集权,这一点是无可商量的。而根据战功,这些鲜卑部落头人的职位也就可以上下浮动,其好处就是,如果那一年大草原受了灾,战功高的部落就可以有限受到庇护。

等等诸条规定,刘宪给出的这些手段就是他根据印象中满清对蒙古的一些手段而写出的。其鲜卑各部落等级的辨别则是根据人口的多少来定,这一点都是和八旗制度这四个字有些关联。

西部鲜卑人多地广,实力也强大。按照刘宪的预想,会给予四个旗的编制,陇西、河西各两个。而眼下的利鹿狐、越居等三个部落,刘宪准备把他们编做一个旗内,就定在黄旗。俘虏的万余鲜卑战俘,可以各拨入五百人给予补充,余下的伤好之后全部做苦力,直到西部鲜卑被彻底征服。

“士元,看看有什么需要改善的,改完了赶紧送到成都去。”

“没什么好改的,我没意见。这就派人加急送往成都。”庞统抬头说道,正要叫人进来,却见门口响起了一阵脚步声,然后就听到一名文书的求见声。

“哦,牛马都已经备齐了?”庞统接过那名文书递来的书信,看后面色立刻一喜。

“回军师,已经备齐。一万五千匹战马,五千匹驽马,一千头牛……”听到这刘宪就已经明白了那文书说的是什么了。这是开春之后陆续从长离甚至是湟中地迁过来的羌人谢礼。看起来量是大了些,可比起百十万担粮食来,这些却不值一提。海量的粮食不但让长离湟中的羌人度过了严寒的冬季,还让他们尽可能保存下了畜牧,否则的话若是完全吃牲畜,两地的羌人即使是度过了寒冬,到了来年也是离族灭不远了。

不过羌人的谢礼只有一万匹战马,另外五千匹是刘宪从利鹿狐那三个鲜卑部落中抽过的。

“一千头牛……”庞统看向刘宪,打趣说道:“等降服了鲜卑,就让他们养牛,那的草地能养马养羊,养牛也不会成问题。”

战马为了战争,而牛却是用于百姓。这个年代,牛的命比人都重要。在庞统的眼中,一千头牛的分量几乎比得上五千匹驽马。

听庞统这么一提,刘宪脑子却是转到了十年前的淮南。两眼微微眯起,沉声说道:“不一定非要是牛,马也同样可以耕地。”当初在淮南,为了尽可能的多耕地,养军养民,除了刘宪的青骢马以及雷薄、陈兰几人的坐骑外,军中全部的马匹都用在了耕地上。比起牛耕来,马耕虽然犁的浅,用料也多,可胜在速度够快。尤其是配上马蹄铁和稍微的改进一些耕犁之后。

“马耕……”庞统倒是一愣了,在他的脑子里牛耕的观念已经是根深蒂固,刘宪最终突然蹦出一个马耕来,确实让他一呆。不过这个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大汉盛世的时候,马耕已经出现百多年了。

不过马耕最终是没有拼得过牛耕,因为马匹没有牛温顺,不够强壮的人很难使用,而且马耕土是向两侧翻开,深浅不一,而且耐力不足,而牛耕吃土比较深,耕后土自然聚拢,利于作物生长,可以精耕细作提高产量。

加之喂养马匹的成本太高,牛则基本可以不喂特意的饲料,牛的反刍能力加强了对草料的营养吸收;相比之下,马,尤其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马,必须及时补充高蛋白的饲料,否则马的体质迅速下降,甚至导致疲劳死亡。

总之,养匹马的成本要远高出养一头牛的成本,不是一般的小户人家可以负担得起的。况且之前谁家也不会有太多的地,用马耕那产量比起牛耕来,减少的也不是一点半点。以至于出现不久的马耕就慢慢的在大汉消失了,等到了近几十年,战乱不断,马匹都成了战略物资,就更不可能出现马耕了。

摇了摇头,庞统心中不认为把马耕引入益州是件好事,“不过咱们屯田时到可以用上一用!”

第四卷征伐天下三百二十六章荆州兵出,子龙神枪

三百二十六章荆州兵出,子龙神枪

屯田,刘备军想要在凉州站稳脚跟。这就是必须的!

否则的话,十万大军一应粮秣周转北运,加之不久后就将图谋的马腾、韩遂二部,其负担要远超过屯兵汉中数倍。而从北击鲜卑到后面的夹攻雍州曹军,凉州战事多多,也需要大批的粮秣支持。但就凭贫瘠人烟稀少的武都、陇西、安定、北地四郡以及被战火波及了数次的天水,那是根本就不可能负担得起的。不屯田,就现有的凉州刘备军规模,已经是到了把川蜀拖得筋疲力尽的地步了。

所以说,想要真正意义上的去经营凉州,那么在凉州屯田这一手段就是刘备集团的唯一选择了。

“凉州地广人稀,土地不用发愁,多的是,只要能有人,一切都好办。那天水、安定和北地三郡都是屯田的好地方,用马耕……在效率上是要胜过牛耕很多的……”

————————————————分割线——————————

荆州,江夏。

就在刘宪与庞统二人嘀咕絮语的时候,千里之外的荆州两支大军已经找好了准备,打望着对面的敌军跃跃欲试。

作为以吸引注意力为主的一次行动,关羽、赵云两部兵马虽然没有特意的去隐藏形迹却也披上了一层让人看不透的外衣。

曹军隐伏的密探再是努力,在关赵二人光明正大的遮掩下。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探听的明白。而时间也不允许他们继续去探听,因为作为先发第一击,东路军赵云部此刻已经出击在即。

“承渊,祝你此战马到成功!”鄂县江岸,赵云自率一班属将前来相送丁奉。如果说荆襄占据的第一炮是东路军的话,那么发出去的第一颗炮弹就是丁奉所部万余水军。

他们不需要在陆地上与曹军鏖战,只需攻其一点,虚张声势引得西陵曹军来援就行。

随着上次荆襄大战落幕,刘备军把除了樊城之外的江北所有土地尽数丢了个干净。而从襄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