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骁将-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抬手接着淋淋而下的细雨,刘宪心中赫然显出了一句早已经忘了来历的诗句。“倒也是符景。”

脸上淡然一笑,刘宪向身侧的一群亲卫命道:“传我令,全军止步,就地宿营。”

“是,上将军。”既是亲卫又是传令兵,这是刘宪一来的惯例。

微微斜风吹拂,点点细雨淋漓在脸上,透彻心扉的清凉瞬间沁入心神。放眼前望,烟雨雾萌山林;回首后看,一条细细的长蛇蜿蜒于山林之中,长长地后身同样湮没于蒙蒙细雨中——

仲秋,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刘宪……出兵了!四万大军兵出下辨,相信他们踏上的同样是一条丰收之路!

下辨北部的深山中,四万人的队伍在山林中拉成了一条十多里长的长蛇,蜿蜒而行在崎岖凸凹的山道中。

随着刘宪一声令下,数十名传令兵迈着双腿四散而去,不多时一声声同样的喊叫声就在山中秋雨间传扬开来。

八月中旬出兵,比早先动手的马韩缓了小半个月,自然也就比原计划提前了大半个月。

七月中的谈判。局面危急的马韩退让了许多,甚至韩遂答应下来——由其军先吸引榆中、枹罕两地曹军,然后再由刘备军寻机出征,这个怎么看起来都是大亏本的买卖。

而真正让川蜀刘备集团无法拒绝的原因是:马韩愿出钱十亿来买那半个月的时间,而且只要刘备军按约出兵,他愿意在战后再增十亿钱。

可以说,马韩就是用二十亿钱做代价让刘备军把自己的作战计划提前了半个月。

二十亿钱,这是什么慨念?便是今日占据了荆州、益州两处富庶之地的刘备集团,也要用两年时间才能积累到如此多的钱财。

而单靠贫瘠的西凉,就是给他七八年甚至是十年的时间怕也是聚集不到的。只是马韩二人既能提出这样的条件,那当然不是空口无凭的白话,而是大有底气的。要知道当年在郿县的“万岁坞”最终可是落在他二人手中的。

万岁坞,又称郿坞,就是那个董卓所建造的坞堡。当年董卓挟持献帝迁都长安以后,或是为了安全考虑,也或是瞧不上长安的破败,就在郿县(就是褒斜道的出口)修筑的一座坚城。这座城堡城墙的厚度与高度与长安城墙一样,均为七丈,周围二十余里,因处地处郿县,是以被称作“郿坞”,而因董卓暴虐,篡位之心又显而易见,是以其自称是“万岁坞”,和天子万岁之称。

董卓视郿坞为自己的安身立命治所,在其中屯兵三万,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三十年的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其老母、妻妾等家属均住在内。

董卓为此曾扬言说:“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由此可见郿坞之富足充裕。

等到董卓灭亡,攻破郿坞的乱军从中抢出黄金虽无法具体统计,可重量却绝不少于数万斤,白银也有八九万斤,其它的丝锦绸缎、碧玉古玩皆是堆如山丘。

那些金银财宝的大头虽最终都是被李傕、郭汜所掠走,然马韩开始之时却也从郿坞“捡走了”很多车李郭二人看不上眼的五铢钱。

一个小小的金饼就顶的上整整一万钱,而七十枚枚左右的五铢钱合汉斤一斤(注释1),那么一万钱就是一百四十汉斤左右,大约也就是后世的七十市斤。与其去拿去抢那些携带不便又很沉重的五铢钱,何不去抢金银财宝,一心这样打算的乱军都忙着去抢劫更值钱更容易携带的真金白银,反倒把整整三库五铢钱恭手让给人马腾、韩遂。而等到李傕、郭汜伏诛,马韩二人又从中掠走了不少金银,再加上西凉十多年的积累,是以二十亿钱虽多,却也难不住他们。

从金城、姑臧撤退时,马腾、韩遂虽烧了粮草却是始终没舍得丢弃那么多的钱财,再加“运钱”要比运粮省事的多。也划算的多,所以二人多年来所积累的钱财依旧无恙。二十亿钱,他们是真真切切的拿得出的。

现今的川蜀益州,不但粮草不丰,就连钱财税赋也到了油尽灯枯之地,府库中已然是将要存耗殆尽。所以对于马韩应下的二十亿钱,不管是沉稳的刘备、法正,还是谨慎的诸葛亮,亦或是张松、黄权这些大佬,无一能拒绝这般的诱惑。

就连刘巴这个现今的经济学大师,也是极力主张应下。全因有了这笔钱财,蜀中的军政大策既可无碍的施行下去,甚至连之前一些因财政不足而被迫暂弃的策略也可一起施行。

面对一个能够尽快全面完善益州军政的机会,也无怪乎诸葛亮这样的谨慎人物也高举大旗,力主出兵了。

两万五千刘备军,五千武都氐兵(杨千万),五千河池氐兵(窦茂),三千巴族兵(朴胡),两千賨(cong二音调)人兵(杜濩——huo四音调)。

虽然无当飞军没能归建,可刘备到底还是在八月初挤出了一万精锐增援至下辨。如此下辨的刘备军就有了整整四万人马,加上一万七千名胡兵,总兵力逼近了六万。

大军按时北上。

八月九日,从长离东来,经积石山、西顷山,再入岷山山脉,由参狼羌境内秘密运抵武都的十亿钱财(不全是五铢钱)交接到刘备军手中之后。仅隔了三日,刘宪就接到了刘备进军的命令。

刘宪心中自明己军准备的不甚充分,兵马依旧少了些,可君命如山。那是片刻都延缓不得的。八月十三日早,大军出城。

四万大军,或三千人或五千人,多多少少的分成了十二段,每一段都有一名将军亲领。随着刘宪的一声令下,没用多时,十二个相对独立的宿营地就在山林中立起。

从下辨到嶓冢山,直线距离也就是二百里上下,可现在大军已经在山林中行进了五日,却刚递进萳巴山,算行程还有不断地一段路要走,后日中午能够抵近、近嶓冢山就算不错了。

四天的林中穿行让下面的将士体力消耗极大,加上吃喝也不好,比如说现在。细雨之下,便是山林中也无干柴,哪里还生的起火,造的成饭。如此情形,自从昨日下午雨起到现在,一天的时间已经病倒了二百多人。

仲秋时节,森林中气温本就是不高,现在再加上下起了雨,打湿了战衣寒气就更甚了,尤其是夜间。不加以注意,发烧、感冒是很容易的。

然面对这些刘宪也没什么好办法,大军出发之时,为了多携带一些口粮,杂物就很少带了。秋雨下起后,全军上下一件蓑衣都找不到,所有将士都是在冒雨行进。

至于宿营那也是简单得很,轻便的布帐一扯就是,虽然并无遮雨效果,但总能好过一点。

“明天,再有一天。这日子就到头了。”刘宪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甩手就有一串水珠挥飞。

一夜无事,等到天亮刘宪又命人做了次统计,无力起身病号已然增至了四百人。一夜之间,再次倒下了百多人。

好在大军行于山林中,目光所及尽是树木,一百多副简易的担架很快便做了出来。然后抬起四百副担架,大军再次踏上了征途。

淋淋沥沥的小雨到了中午时下的越来越大,片刻的时间久稳固在中雨这个级别。原本山林间烟雨雾萌弥漫的景色也随之一去不返,刘宪嘴角的微笑终于变成了苦笑:如果说秋天的细雨朦朦还能让人感觉到一股诗意,那么现在的豆大雨点就只能让人感触到阵阵冷寒。

“自己这运气实在是“背”啊!”心中一声哀叹,刘宪只能再次下令催促——全军速行。

二百六十二章

嶓冢山南二十余里处的一个小山谷。

一个遮雨的幔帐下,李毅带着三个他二哥的亲随,正紧紧地缩在幔帐下面。五个人靠在一起,可还是能感觉到阵阵袭来的凉意。

“娘的,这雨是越下越来劲了。”望一眼帐外,草地间几个不大的水坑表面,密如针线的雨点沥沥而下。“真是晦气啊!”李毅哀叹一声,前几天还一切正常,谁知道中间就下起了雨来。两日夜的小雨之后就是中雨,等到了今天更是变成了大雨。天气似乎猛然间下降了很多,他现在缩在幔帐中都能感觉到一股凉意,那就更不用说冒雨行军的刘宪部了。

“嗒嗒——啪——”一阵细微的踏水声传入李毅耳朵,“王七——,回来了?”李毅想都没想,直接叫了出来。这个时候能来这地方的只有他们六个人(还有一个在另外一个地点蹲守),按照事前的分派,每人出去盯防一个时辰。现在算一算,也该是王启转回的时候了。

王启,李俊亲卫队中的老人,绝对靠得住的一个。因为“启”音通“七”,是以王启又被叫做王七,身份高的或是平等兼关系熟的都这么叫他,而身份不够的那称呼就要改一改了。

“四爷,人到了——”事实上王启并不明白自己领来的人是什么身份,在四天前他和另外四名李俊信得过的亲卫一起被拨调到了李毅跟前,然后六个人带着吃食物件就钻到了这里蹲点。

不过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该问的就不要问,有很多时候知道的太多未必是好事。当然,在心中自己猜着玩却是可以的,他是知道李毅的身份的,现在突然跑到了嶓冢山,自然不会是来避难的。做无用功,他这样的人是不会那么浪费时间的,所以结合这些日子来李俊言语中露出的口风,王启敢确信,这是十有八九是——

李毅听到后“噌”的一下站了起来,紧接着就窜出了帐外,两眼紧盯向王启身后的那人。头上确实是扎了一条红巾,除此之外布袍、下裤都是一色的青色。是约定中接头人的穿伴!

再看脸,李毅顿时惊住了,“刘队长,竟然是你——”来人李毅是很熟悉的,虽然在此之前两人没说过一句话。

“李兄久违了。”刘信双手一抱拳,嘴角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终于是到地方了。

一种受宠若惊的激动瞬间充斥着李毅心房,“刘——刘将军。”这可是刘上将军的亲兵统领,单论身份可远比一般的普通偏将来得重要。人家呼自己一句“李兄”那是看得起自己,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