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骁将-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刺出去的长矛骤然遭此变力,矛杆顿时扭曲成了一道弧形,接着绷紧、反弹、扭曲再绷紧……

满天星点……

无数个矛头出现在众人眼中,还有那矛头上最顶尖的那一点银星……

十多个奔来的亲卫一招之间被刘宪放到了一半,而且场面特别的血腥,就连一些沙场老军也觉得有些惨不忍睹。

倒在地上的几个人中,最干净的是一个腹部中招的人,他的腹部被矛头捅进去之后一番搅撤,裂开了一个大洞,几节断掉的肠子已经从伤口滑出,人还此刻没死,但比死了还难受。

而正对着刘宪冲来的那三个人,处的也是长矛弹撤力量最强的中间位子,现在的模样简直就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整个人就像是被数十人乱枪捅死的一般,胸膛、腰腹完全找不到一丝好肌肤,全被矛尖划了个稀烂……

“再有反者,格杀勿论。”刘宪大喝一声,丢下了长矛,平端三尖两刃刀,挑着沙恒的尸首绕着校场跑了一周。

转回到本阵当前,双腿一夹马腹,白马赫然人立而起,一声嘶鸣。刘宪顺手将三尖两刃刀连同沙恒的尸体一起扎在了地面,“将此三人皆数枭首,传令郡县。”

扫了一眼身后的师艾、于东等人,刘宪大手一挥,“全数缴械。”

“是,将军。”

师艾、于东、司马亚、祝徒、石原,五位军司马齐声领命。

2000大军整齐压上,那一千五百人大多是束手就擒,只有留倾三人的少数心腹心有不甘,欲挑动闹事。可那些军士早就被刘宪震住了,哪里还敢起哄。

在这批人被悉数斩杀后,刘宪顺利的收编了城北大营。随后将留倾等人眷属悉数逐出海昏,虽然“罪不及妻儿”,可留她们在城中,刘宪可是不放心的。

“咦”,刘宪把目光转向了点将台边上的那匹骏马,“不想江东之地,还有如此神骏,怎的不见骑主?”刘宪不给张兰、樊裕思考的时间,径直言道:“莫非这就是那留倾坐骑?”

刘宪见张樊二人久不提那骏马之事,心中有些着急,他可盼了好几日了。

张兰、樊裕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中看到了无可掩饰的苦闷,强撑出一个笑脸,张兰恭手回道:“将军,此马乃樊司马所有,今日牵来此地,乃是准备献给将军的。”

刘宪露出一个惊喜的表情,看着樊裕味道,“果真如此?”

“自是如此。”看到刚刚刘宪的表现,樊裕自然不会再对原计划怀有什么信心,这匹马他也不准备再让它上场了。可谁想到刘宪自己找上门来了!

两刻钟后,刘宪骑着被压服的骏马在校场中奔驰纵横,“此后,尔便唤作“青骢”。”

“哈哈哈……哈哈哈……”

第一卷下江南二十六章军中令

城北大营顺利解决,可谓是开了个好头,这让刘宪心中欢喜。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选择了趁胜追击。找个由头将张兰、樊裕二人羁绊在身边,然后就全力整合海昏五千余军士。

这批人在刘繇病逝之后,能够不离散归乡,不去投效孙策,显然对于刘繇是有相当的感情的。刘宪是刘繇的侄儿,名份上显然受普通军士认同。即便是城北大营的2000士卒,在得知留倾三人是准备带着大伙投效孙氏之时,也很快消去了抵触情绪。

张兰、樊裕手下的几个亲信,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个场面,但他们也无力阻拦,刘宪故技重施,把他们几个向上提了一级,明升暗降,给剥去了兵权。

五天的时间,海昏城内的大军整合完毕,大权结束操控在刘宪手中。

在整军的第三天,孙贲曾提了三千人马接近了海昏县界,在边界处徘徊了半天后又退了回去。要不是城内兵马正位整合完毕,刘宪还真想提兵去会一会那个太史子义。

海昏城内兵马操于刘宪一人之手,可以说他的实力得到了质的增长。有着七千兵马做底气,刘宪当即向上缭下了调令,明令他们两日内赶至海昏。

史猛、王坤、刘超三人率先领兵前来,黄布、焦章稍作犹豫之后也提兵赶至。

刘宪欲作何为,明眼人那个不知晓。

那前头三人是真心想做“刘家人”,他们没什么野心。可黄布、焦章却是心怀不甘,但他俩也是无计可施,军心不稳,人心所向,由不得他俩不去海昏。再说了,江东如今的形势,孙氏大势已成,他俩不去海昏就只能东投孙氏,届时部下兵马还能剩下几个,可就谁都说不清了。没了部下兵马做引见,自己就算是去了孙氏,又能如何?

上缭的主力前来,以至使得海昏城中兵马超过了一万两千人。

而一应将领中,刘宪除外,应以张兰、樊裕、史猛、王坤、刘超、黄布、焦章七人为贵,但这七人之中除了史猛、王坤、刘超三人外,都不能被刘宪所信。真正的兵权是不可能交到这四人手中的。

一万两千兵马,豫章本地人有三千四百余人,此外非豫章人却在海昏、上缭有妻小的有三百余人。这三千八百人是不能为刘宪所用的,他的目标是徐州,估计自己前脚一走,孙氏后脚就跟着进来了,家人都在孙氏掌控之中,这三千八百人是不可能安心为刘宪打仗的。索性就放了去!

冷静的分析后,刘宪果断的把这三千八百人调了出来,编做十部,分居到豫章各地,而后又向华歆表奏了张兰、樊裕、黄布、焦章四人为县都尉,分守豫章郡建城、新淦、宜春、雩都四县。名义上个个都督领二到三个县,实际上他们能把持住自己所在县城已经是不错的了。

这样的举动当然不符合汉规汉律,但这年头若是还讲朝廷规法,那还能干成什么事?

张兰四人各带走一批亲兵,灰溜溜的拿着华歆的印书前去上任了。经此一来,海昏城中,留下的八千余人马才真正的成为刘宪手中的实力。

按照汉军编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二伍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都,设都伯,二都为一屯,设百人将;二屯为一曲,设军候(骑军设骑督,亲兵、司法等设部曲督。还有一个问题,有的资料显示一曲为500人,*这里就不管了。);五曲为一部,设别部司马(军司马)。

军司马之上,那就是都尉。

刘宪帐下全是一水儿的军司马,史猛、王坤、刘超三人并没有再进一步成为比2000石的都尉,但是三人心里都明白,真成了都尉就要被打发到一边去了。

史猛、王坤、刘超三人,加上师艾、于东、司马亚、祝徒、石原人,这就是刘宪帐下的班底了。后者五人虽然也做了几天军司马,可帐下只有两曲四百人,现在差算是名至实归。对于给他们这个机会的刘宪,心中感激也是不用多说了。

一连串的清理之后,刘宪至少能保证自己帐下兵将的忠诚度了,这可是他以后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军队整合重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则需要一段时间。

调整之后,能够发挥出最高实力,也需要时间来磨合。

如果能给刘宪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时间,他都不会如此强硬的进行军改,可惜时间不等人,他没那么长的时间浪费在同张兰这批人的磨机上。

是以,为了镇定军心,刘宪在着手重编军制的同时也在编写着一部军法,依照汉军律令为主,结合《尉缭子》中的《勒卒令》,秦《军爵律》,《孙膑兵法》中的《杀士》,以及他后世时翻看的一些军事文献,撰写了一部简易的《军中令》(历史上为曹操编著,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找一下)。

“………………吾将士无张弓弩于军中。其随大军行,其欲试调弓弩者,得张之,不得著箭,犯者鞭一百,没入吏。始出营,竖矛戟,舒幡旗,鸣鼓。行三里,辟矛戟………………兵欲作阵对敌营先白表,乃引兵就表,而临阵皆无藿哗,明听鼓音,旗幡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不进,什长杀之;什长不进,都伯杀之。督战部曲将拔刃在后,察违令不进者斩之。一部受敌,余部不进救者,斩之…………”

除了这些战地军令外,刘宪着重附述的还有另一项内容,“阵战,军司马殁,假司马补之;假司马殁,甲曲军候补之,假军候递补甲曲军候职位;甲曲军候再殁,乙曲军候补之,乙曲假军候递补军候职位…………”

从刘宪帐下最高的军司马职位,一直叙述到军中基干——伍长之职,可谓是极为详细。而他之所以如此,为的就是防备帐下兵马缺少严格训练,主官一死,全军崩溃离散。这样的局面,就刘宪所知,《三国演义》中可是时常上演的。

他不能不防!

第一卷下江南二十七章拥兵万众

建安四年,六月下旬,刘宪破庐陵僮芝。七月初,鄱阳宗帅三人自表请罪!

海昏整军结束之后,刘宪留史猛、王坤二人领军一部驻守海昏、上缭二县,自己率余部六千余人南归。行至南昌,留司马亚、祝徒、石原三部屯守,刘宪亲帅刘超、师艾、于东三将皆三千兵马征讨庐陵。

那割地一方的僮芝本也是刘繇手下,掌有部分兵权,也正因此他才有了资本自居庐陵,擅称太守。一年下来,如今他手下也有将近五千人马。

然而,僮芝部下主力军依旧是当年刘繇的旧部。听闻刘宪前来征讨,顿时军心就已散乱。僮芝惊燥之余也不敢放任刘宪兵临城下,便以自己这一年来招募的两千多人为主力,辅以自己的亲信卫队,将近三千兵力前来迎战。

刘宪在海昏的表现早已经风闻豫章,僮芝不敢贸然接战,便在西昌、庐陵两县交界处寻一险要之地安营扎寨,避而不出。准备让刘宪知难而退!

庐陵位于豫章南部,换到后世来说那就是在江西省中部偏南,吉泰盆地腹地。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在豫章素有“地控水陆之衡,江山映带,在收眉宇间”的称誉。

这个年代,庐陵地广民稀,来往阔道只有官路可循。僮芝据险而首,刘宪自然不准备猛攻硬打,可绕道而行却又无路可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