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骁将-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法正身居高位,是个极受刘备信任的重臣,黄权等本土人士开始时也没准备闹大。他们先由张松出面,说不通后又找到了诸葛亮、庞统那里,可这二人位虽在法正之上,却也解决、说服不了。黄权等人见法正执意孤行,终是大怒,事情这才吵闹到了刘备跟前。

法正、黄权的这次冲突,虽然起因是法正挟私报复,可争到现在已经隐隐的变成了益州本土派和遣蜀侨客派(东州派)(1)之间的争锋。

ps1:这指的是刘备入川之前,在川中的外地人氏,首席干将法正,以下孟达、董和等。以后以东州派称呼。

诸葛亮、庞统所代表的荆州派,就目前而言自然稳居刘备集团文官系的第一。可问题是他们中不少人手留在了荆州,随之入川的如马良、蒋琬等辈资历尚欠,是以仅占据了高层,地方中低层(郡县)官吏中力量远逊色于本土派和侨客派。

这场争论,法正没道理,放到开始时刘备完全可以轻轻敲打他一下,然后再给黄权一个甜枣安抚安抚,就是过去了。可现在两派已经要闹了起来,这个时候再去敲打法正,反倒会让本土派产生某种不该有的想法。

刘璋为人暗弱,十几年来益州士卒门阀受其纵容,势力猛增不止。在川南一些郡县的太守、县令根本就是地方豪门的家主,要是再让他们猖狂起来,那可就是麻烦了。

而在此之前,那些地方士族的作为已经让刘备心生怒火。趁着二刘无暇顾及,那些没被战火波及到的士族门阀大肆圈占土地,收押奴仆,更过火者直接搬空府库钱粮。如此作为,刘备怎能不恼!怎会不怒!

会帮黄权等本土派讨公道才是怪事。

想一想年前的益州,“国富民殷”。而现在,不过才打了小半年的仗,殷实的益州财政居然有些显得捉襟见肘了。

要知道,历史上刘备夺川可是打了整整三年,这才将益州储蓄消耗殆尽,致使军用不足。

刘备已经就此事召集众议,其中刘巴(其与黄权都是刘备亲自上门请出的)不屑蜀中豪强作为,为刘备献出了生平第一策——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

这就是说——以合法的政府经济手段来搜刮地方豪强的囤积多年的财富。其中的“铸直百钱”,简直就是对地方土著豪强赤裸裸的经济掠夺。

那奏本诸葛亮还特意抄录了下来,最后一句是“数月之间,可使府库充实”。

这一上表,让本就有些激化的本土派、东州派矛盾更加尖锐,理由——刘巴也是外乡人,即东州人,按划分算是东州派。

第三卷生死几丈夫一百七十九章益州豪强

“黄权,法正,诸葛亮”,刘宪凝视着手中的书信,久久才放下。“太快了,发迹的太快了。”

从新野到荆州,再从荆州到益州,三年间刘备集团跨前了两大步。在这进展神速而背后,代表的便是根基不稳。

嫡系老班底,大猫小猫三两只,赤壁战后仅依靠这些人根本就无力统治如此多的地盘,所以刘备集团进行了第一次大举扩张。而诸多新人(荆州本地人和南下的中原士子)的加入,也造就了目下以诸葛亮、庞统为首的文政系实力最为雄厚的荆州派。(徐庶早于诸葛亮,又不是北方人,算不上真正的荆州派。可他又与荆州关联深厚,自然就成了沟通荆州派与关羽的最佳人选。)

从荆州到益州,又是一口吃成了胖子。大批投效的蜀地官吏和地方士族,自然而然的组成了两个刘焉父子统治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派系——益州本土派和东州派。

可以说,刘备在占领益州之后,其统治集团内部除了起兵之初跟随他的心腹旧部外(元老派),主要存在的就是这三个派别,荆州集团,益州旧有的东州集团和益州集本地团。

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首,庞统副之,主要包括刘备在荆州时加入其集团的荆州人士,如马良、伊籍、马谡、廖立、巩志等;东州集团(换首领了)以法正、李严为首,主要班底是刘焉、刘璋父子在益州维持其统治的政治基础和军事保障;益州本土集团则由益州本地的地主构成,以张松、黄权为代表。

早在刘焉父子统治时期,东州集团与益州集团之间矛盾就已经激化。早在建安初年,南阳、三辅(雍州长安一带)百姓流入益州数万家,刘焉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待到刘璋继位,其人性情宽柔,无威略,东州军民侵暴益州百姓旧民日盛,刘璋屡次下令皆不能禁。以至于政令多阙,益州颇怨。

其间的龌龊杂事,让刘宪都怀疑,这是不是张松背主的诱因之一。

而且益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与中原地区、甚至荆州、江东地区相比,均相对落后;加之刘焉父子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在军政上多加扶助,如吴懿、李严、雷铜等都是中原人氏,使得益州集团(士族门阀为主)因自身因素无法与张任为首的本地军要(寒门出身)连为一体的同时,也让东州集团拉起了一股略微逊色于张任等人的武装力量,从而使得益州集团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刘备入益州之后,东州和益州集团在对待新政权的态度上不尽相同。东州集团中很多为荆州人士,如李严、董和、霍峻等,因此东州集团同荆州集团有一种地域性的内在联系,对荆州人士占多数的刘备集团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益州本土力量由于其本身未形成统一的强势集团,故对刘备集团存在两种态度,一部分人意倾向于刘备,如张松,以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对于刘备集团持有较强的对立情绪,前有王累,后又黄权等。

其益州本身的利益争纷使得本土派和东州派矛盾一直尖锐,尤其是西川初定,刘宪、关羽、张飞为首的元老派牢牢地把持着军中大权,诸葛亮、庞统等西来的荆州派又位居高位,主持中央,益州本土派和东州派只有靠着地利优势争夺地方。

三个层面中,唯有这个地方大权是一个馒头两个分,不起纷争才是怪事。,何况他们之前还有很深的矛盾。

全盘考虑了一片,刘宪感觉自己脑门子生疼,玩政治可远比打仗来的费脑子。

可即使这样,他也没得出一个像样的结论。法正该不该受罚?刘巴的提议该不该施行?

诸葛亮的意见是——暂缓。对法正的处罚可以向后推一阵子,刘巴的提议也照此后推。

益州的库存虽然不多,但也能支撑过一段时日,加之汉中战事转眼便可了结,其间的收获也可用来补贴益州。只要拖到一年,待到明年局势安定,便可“大刀阔斧”一番。

到时,无论是处置法正,还是从刘巴之法,都动摇不了刘备扎在蜀地的根基。

稳稳当当,这就是诸葛亮一贯的风格。

然而荆州派的二号人物,后军师将军庞统却持着相反的意见,他主张双管齐下,给本土派、东州派各一次教训。

此人好设奇计诡谋,有这样的主张刘宪也不意外,只是有点怀疑庞统这般的主张是不是完全出自公心,里面推波助澜的成分应该不小。

即打了本土派,也敲了东州派,还使得两派矛盾更深,失于君心,唯独荆州派无碍。

“若真是这样,庞士元倒是一副好算较,除了损了点。”法正、黄权都是不可多得的大才,益州本土派和东州派中更有大批有用之才,由得他们在那胡乱搅和自然让人痛惜,可形势不由人啊。他们不搅和,益州地方如何去处理。

二三十年了,益州地方豪强的实力委实让人心惊,那些成都平原的大家士族还好一些,最多就是奴仆、田地众多而已,可偏远一些的南中、建宁,尤其是建宁雍辏В卸饔谀现新耍缒晟蒙碧卣海约喝《�

至今建宁一郡只闻雍辏В皇队泻骸�

余下的的还有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对此三人刘璋嫌路途太远,又是些不毛之地,是以见他们态度还算恭谦便放纵不理,任由他们在那一亩三分地上为所欲为。

刘备虽然不愿曹随萧规,可他现今在西川刚刚立足,根基尚不稳定,加之钱粮短缺,也就没去刺激他们。捏着鼻子先忍了下来,待以后在做论处。

除了这几个让刘璋鞭长莫及的外,川中奴仆上万,私兵千百的大家族也有不少,单是成都周边的张(张松)、黄(黄权)两家私兵相加就接近两千人,要是全都算上的话就算没一万也要过八千。

“何不趁兵威初到之际拿掉这些大家族的私兵?再做律令规定奴仆数量?”

第三卷生死几丈夫一百八十章剪除私兵

“剪除私兵?”便是诸葛亮的沉稳,听了刘宪这一言也由不住的呆愣了。多少年了,从光武皇帝中兴汉室开始,地方大族门阀豢养私兵就成了惯例。没谁会想着去剪除私兵。

太平盛世时,朝廷也下诏明令,那时候都无法剪去,更何况如今正逢乱世,这些士兵部曲是家族门阀保护自身的最可靠的力量,其能容忍如此被人收了去。

“乱世人无所归,部曲永随将。”这句话说的是乱世军将,用在民间自然不太合适,但豪门大家的私兵比起来,却是同一个道理。

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庄园,放到中国西汉时就已经涌现,光武帝起事时,南阳和河北诸郡纷纷响应,而那些响应刘秀之人多是豪强地主。

刘植、耿纯以私兵随刘秀,成为东汉开国勋臣,在病危时他们都指定子侄代统营众,至死都不愿放弃私家武装。

在农民起义势大的地区,豪强地主为求自保,更是广聚兵众,待机渔利,如刘秀的娘舅南阳樊宏作营堑以待刘秀;京兆第五伦聚宗族邻里依险阻固,抗拒赤眉;南阳族姓冯鲂聚宾客,招豪杰,作营堑,观望等待。这些豪强地主,举兵万众,其实力之强就当比的眼下的雍辏А⒏叨ā⒅彀�

东汉强盛时期,经济、农业的发展,豪强地主势力也随之发展,百姓创造的物质财富,不是作为赋税流入国库,而是作为地租为豪强地主所攫取。豪强田庄中种有许多种类的谷物、蔬果、竹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