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⒍潦椋鲜Φ挠眯哪芤谎矗隙ㄍ醮⒛潜卟桓业÷ぞひ狄担踝诱獗哂邢仁ネ踔家猓谴⒕坏酶烧沃褪橇耍疽膊恍枰羰Χ喾研乃迹舨涣⑼醮ⅲ皇油剩羰Ω善鹄匆裁欢Γ獍憷辽⒔逃坛隼吹耐踝樱又谢挂傺∫桓龅蓖醮ⅲ钦飧龃⒕购玫牧耍啃《蛔懵恰!

土岐俊丰虽心中不满,可也不愿在这等小事上和藤堂高虎吵嘴,就拱拱肩,将书信扔入了废纸篓里,只把几人都达成共识的奏折上呈承阳王御览,这封信和其他写的乌烟瘴气,滑稽取宠的都烧掉了,不过这封信的作者还是在土岐俊丰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名字更是让土岐俊丰再也无法忘掉了,米泽县侯孟宪平之子孟慧宣,年仅十三岁啊。

抛掉这些有见地的但是非主流的言论,剩下的就都是支持孟繁国出阁读书并且继任征夷大将军的奏折了,承阳王孟庆桢此时和军机府已经势同水火,除掉藤堂高虎等人,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迎合群臣的需要,挽回以心崇伝的忠心,都是当务之急要做的,所以承阳王孟庆桢思虑再三后下旨,同意孟繁国出阁读书,并就任征夷大将军,随旨意,孟庆桢又命令都卫府务奉行(首都市长),天野长兴之子天野龙一为佐师,加封天野长兴为备前县侯,天野龙一为文厚伯,着力拉拢九州兵马支持自己。

这等小伎俩藤堂高虎看在眼里,笑在心里,莫不说天野长兴的脾气软硬不吃,只佩服有本事的人,就算这些年他变了,可以被人收买了,区区虎神军两万多人和近卫军十万大军有的比较么,天野长兴不论文韬武略也都不如主帅安东隆盛啊,一旦对立,你是九州反应快,还是京师反应快,是天野长兴上书影响力大,还是近卫军上书影响力大,孟庆桢当了九年的甩手掌柜,一天权柄没拿过,现在登基急于收回王权,可惜走一步错一步,还是太急躁了,年过七旬的藤堂高虎是你现在这点道行就能除掉的么?

既然你大肆封赏天野氏,藤堂高虎自然要回应,在他领班军机的当日,本着特事牵扯人员的档案管理权,他上书承阳王,要求调派备前县侯天野长兴返回京师述职,出任右近卫大将,从执掌两万人提升到五万人,孟庆桢其实早在恩旨颁布当日,立刻就后悔了,虽然加封了天野长兴父子,可不知他到底态度如何,别自己的人情卖不到位,而且九州离得太远,天野长兴就算有心帮助自己,等打回来,近卫军早把自己禁锢了,所以藤堂高虎一上书调天野长兴回京,他立刻同意,天野长兴调任近卫军右近卫大将,虎神军分为三批,进驻萨摩,肥后,日向等地,和其他六军一样,驻扎操练,直属都督皆在京师闲置,这支自建立之初便无一日不在战斗的百炼西军,自此一分为三,好在其中一支让坐镇肥后的新兴将领山冈岩八郎掌握,九州日后才避免了全面陷落的局面。

在孟庆桢心中,近卫军就是简单的一道数学题,安东隆盛和藤堂高虎他们关系好,要打起来,从王城的角度讲,是十万对零的关系,现在天野长兴回来了,执掌右近卫营,那就是五万对五万了,自己不说稳操胜券,可也胜算超过藤堂高虎他们,毕竟自己还顶着王爵的荣冠,号召力也能算一成加分吧,于是孟庆桢在天野长兴返回京师后第三日,正式发难了。

1628年(长福元年)9月19日,承阳王孟庆桢加封藤堂高虎为同大将军事,中书执笔大臣,土岐俊丰为同大司马事,征夷大将军府掌印,并设幕府军事机密要务参赞府机关为常设机构,去掉机关二字,定名为幕府军事机密要务参赞府,设立常设领班军机大臣一名,由天野长兴担任,军机大臣多名,军机参赞又几名,按照中书左府中中书执笔大臣,中书掌印大臣,中书舍人三等分照猫画虎,其余不变,比如先王孟宪文规定的特事特办,奏折密封,专使监督等等,军机府于是成为了天下最有权势的,保密性最高的,权威性最强的办事机构,天野长兴在得到意外封侯之后,又一跃成为天下群臣的领袖,这种意外都说明一点,孟庆桢把宝彻底押在他身上,要靠他一举除掉已经成为闲散衙门老大的首相藤堂高虎和大帅土岐俊丰。

可惜孟庆桢太急了,所以他注定要失望,已经在孟氏效劳将近五十年的藤堂高虎岂是才执政几个月的孟庆桢能撼动的,尤其是他自己还不打算出手,打算让天野长兴替他出头,天野长兴最郁闷,自己明明是个文人出身,偏偏因为作风硬朗,老被人误会成傻大粗,还想拿他当枪使,凭甚么,一个侯爵的位置,一个军机大臣的位置,就要自己提着脑袋和军中第一人开干,天野长兴才不呢,于是痛痛快快,幕府军事机密要务参赞府机关成为常设机关五日后,第一任领班军机大臣天野长兴便上书要求致仕,孟庆桢急了,驳回上书不同意,别看天野长兴才干了五天军机,可把这里面的门道搞清楚了,军机也有对王旨的封驳权,他干脆再次封驳回去,然后就回家不出门了。

这时候,孟庆桢才真正意识到,政治资本是什么概念,威望是什么意思,臣强主弱是什么表现形式,为了干掉藤堂高虎,孟庆桢用坐火箭的速度提拔天野长兴,可藤堂高虎竟然难以撼动到天野长兴宁肯自己下野也不招惹他的地步,难道自己真就无计可施了么,难道堂堂承阳王,孟氏幕府第三代王爵,才建立了二十二年的孟氏政权,就这样柔弱,无法坚持下去,要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说甚么是什么了?孟庆桢当然不甘心,如果说刚刚登基的时候,孟庆桢是自信满满的要为师父报仇,那现在他已经被彻底激怒了,他是为了王权要向相权宣战,藤堂高虎必须死,权柄必须抓在自己手里,不然只怕日后孟家的日子更加举步维艰了!

10月10日,承阳王孟庆桢突然下旨,加封亲弟弟孟庆华为同大司马事,京州侯,领京师近卫军殿前马步兵总督使,领领班军机大臣,领兵部省正官,承阳王孟庆桢已经疯狂了,他竟然不惜违抗孟昭德自软禁孟宪杰之后颁布的特旨,不许非王储之外王族从政(孟宪平也只能在地方任虚职),把全部权力都加到孟庆华身上,冒着亲弟弟来夺取自己江山的风险,也要和四大臣一战,至于孟庆华,他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高高兴兴的上任去了,尤其是头衔那么多,多威风,其中还有一个京州侯,州侯啊,可比所有县侯都高出一等,而且还是京州,侯中之王,孟庆华一打听,哥哥为他特设的这个侯爵,每年供奉银子都比县侯多很多,哥哥太够意思了!

这么大的政治风波闹出来,藤堂高虎和土岐俊丰两位已经被架空的辅政大臣不由苦笑起来,至于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闹得承阳王和他们就这般不可调和,其实藤堂高虎和土岐俊丰严格是严格了一点,但都是为了承阳王好啊,催促给兴庆王本纪定稿,监督修纂文惠王本纪,坚持编史要符合实际,请王子出阁读书,为王子争取王储名分,哪个做错了,不是为了国家么?

既然这么不信任大臣,大臣卖命还有什么意思,藤堂高虎和土岐俊丰心灰意冷了,尤其是被架空,此时也做不了什么事情,还在这看着心烦干什么,于是二人在10月12日上书请求致仕,作为服侍了多年的老臣,功勋卓著不说,封爵也是五国公之一,顶尖的了,而且当年孟昭德在的时候都未有委屈和打磨过,作为小字辈,虽然是王爵,可情理上孟庆桢都应该进行挽留或者自我检讨,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让老大人不高兴了,要不要改一改一类的,可孟庆桢都没想,执政十个月后,他以为自己终于迎来了胜利,痛痛快快的同意藤堂高虎和土岐俊丰致仕,甚至还随同下旨军机府,命孟庆华拟票,让财相竹中重门,近卫军安东隆盛,还有真田幸村一起滚蛋,孟氏幕府辛苦创立,孟昭德为后世子孙留下的大批栋梁,让孟庆桢或杀或贬或架空,终于一个不剩了!

基因遗传学是很有讲究的,一个人生的孩子可能性格和智商上与父亲不尽相同,但同父同母所生的两个孩子,肯定会有相似的地方,作为孟庆桢的弟弟孟庆华,他和哥哥最相似的地方就是不能受刺激,一个当王爵之前混混沌沌,当了王之后马上要掌权,要报复,和炸药包放在那看似没动静,其实就差一把火一样,他也是,没当官之前,天天遛鸟,比剑,赌博,当了官之后,权力欲嘭的一声就炸开了,别说除掉藤堂高虎这帮跟生了根似的老赖在权力高位上不走的大树,就是他的哥哥承阳王孟庆桢,看意思也可以除掉嘛!至于两兄弟第二个相似点就是急迫,太急迫,一个当了王的第一天就想架空老臣,一个当了京州侯,领班军机大臣,京师近卫军殿前马步兵总督使的第一天就开始谋划怎么造反了!

好在造反看起来简单,实际要下很多功夫,首先说,给自己卖命的军士,孟庆华还一个都没有,虽然贵为兵部省正官和京师近卫军殿前马步兵总督使的双料大将,拥兵十万,可他毕竟还没去军营见个面,最起码左近卫营和右近卫营的营守啥样他都还不知道,于是孟庆华把无限的革命热情都拿了出来,每天恨不得扎根军营里,这种痴迷程度,数来数去,只怕也只有当年那位二公子,孟宪杰比得上!

可惜承阳王孟庆桢完全不在乎,或者根本不知道,他自除掉藤堂高虎等人后,每日歌舞升平,在10月到12月两个月之间,收纳了十五名侧室,对于那些愿意把漂亮女儿献出来的臣工,立刻就给予重用,许多不愿趋炎附势或者家里没漂亮女儿的官员看到此情景,都背后戏称,当今朝廷是“军机满国丈,中书竟大舅,八省拎出看一看,全是王八蛋(带绿帽子)”,一众老臣动力全无,什么替国家效力,这样的幕府还有何效力可讲,本着多年来兴庆王孟昭德和文惠王孟宪华倡导的礼义廉耻精神,他们才没有造反,而是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