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处世36计-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鲁肃的斡旋下,诸葛亮与孙权的谈判迅速恢复,并且很快实现妥协,事实证明了这枚重磅炸弹的有效威力。十分清楚,诸葛亮是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情向孙权展开强大攻势的,这完全符合当时形势对双方的要求。

    在最精彩也最关键的最后与周瑜的一场谈判中,诸葛亮善于拨弄对手弱点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周瑜是对孙权决策影响最大的人物,一旦抗曹开始,他必然也是主帅,诸葛亮必须调动起他的强烈抗菌愿望。于是异想天开地利用曹植(铜雀台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诳称曹操有染指孙策遗霜大乔和周瑜妻子小乔的念头。这不啻在周瑜最敏感的部位砍了一刀,把一个故作深沉、正得意洋洋地对诸葛亮大演其戏的周郎刺得顷刻之间离座而起,将自己与曹操势不两立的意愿和盘托出。诸葛亮就此圆满完成了出使江东的重要使命。

    3。戳到对方的痛处1964年4月,时任中国外长的陈毅元帅率团赴印尼首都雅加达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他和印尼总统苏加诺一见面,就发现双方意见不一致。按苏加诺之意,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地点仍在印尼的万隆,时间就定在当年。陈毅则说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次亚非会议已在万隆开过了,第二次亚非会议应选在非洲国家开。

    显然,双方的观点不一致,这就给筹备会投下了阴影,埋下了争执的导火索。为了坚持观点,说服苏加诺而又不失和气,达到寻求共同点、广泛团结国际友人的目的,陈毅从替别人着想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了对方,照顾了苏加诺这个东道主的面子,以便于苏加诺改变主意,接受自己的观点。他对苏加诺总统说:“非洲的独立国家有40个之多,总统阁下如果主张在非洲开,就是支持了非洲的斗争,这样你就站得高、看得远,顾全大局,表现了政治家的风度,证明了你没有什么私利打算,你去发言就响亮。”

    这恰似设身处地为苏加诺着想的婉转辩词,丝毫没有各执己见的火药味,它充分体现了周恩来总理首创的万隆精神,又高瞻远瞩、鞭辟入里,简直就像苏加诺的顾问在为其出谋划策。苏加诺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但他似乎有碍于情面,虽然点头称是却不愿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仍坚持当年开。

    机敏的陈毅元帅发现问题有了转机,于是,趁热打铁又以幽默的语言诙谐地说:“你是总统,我是元帅,我给你当个参谋长,你要不要呢?”

    如此和缓、商讨的语言,既照顾了苏的情面,尊重了这个东道主的地位,又充分体现了寻求团结的万隆精神。苏加诺自然无法回绝,唯有称是。

    “激将法”中的“激”,确切地说,就是要从道义的角度去激对方,让对方感到不再是愿不愿意去干,而是应该,必须去干。

    以义激之的方法在我们国家更为有效。因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重视人的品德修养,讲求道义、气节。对于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面旗竖在属于做人道德的领地。激之以道义,恰恰都是去触及对方的内心深处,让他认为对方求助的实质是道义的行为。

    有一位母亲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谈到了自己的儿子。原来这个儿子要求母亲为自己买一条牛仔裤,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要求。但是,儿子怕遭到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条牛仔裤,而母亲是不可能满足他所有的要求的。于是儿子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或苦苦哀求,或撒泼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你见过没见过一个孩子,他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颇为天真而又略带计谋的问话,一下子打动了母亲。事后,这位母亲谈起这事,说到了当时自己的感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若不答应他的要求,简直有点对不起他,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也不能太委屈了孩子。”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句话就说服了母亲,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在他说这话时,惟一目的就是要打动母亲,并没有想到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他在无意中使用了激将术,取得了绝佳效果。

    通过故意贬低对方,看不起他,说他不行借以激起对方求胜的欲望,也能使其超水平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刘备说:“子龙领兵在外回不来,翼德现在这里,可以急速派遣他去迎战。”

    诸葛亮说:“主公无别说,让我来激激他。”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大叫而入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有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了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结果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下酣战了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虽然未分胜负,却打掉了马超的锐气,后被诸葛亮施计说服而归顺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4。利用“逆反心理”

    有一对夫妻,丈夫趁妻子周末回娘家之际,邀请了自己的哥们在家吃喝玩乐,弄得杯盘狼籍,全都醉倒在床上。妻子回来后,见此状立即拿出主妇的威风,大喊:“都给我起来!”自然,丈夫的哥们前脚一走,后脚便是夫妻之间的内战爆发。两人针锋相对,寸土不让,争吵得十分激烈。丈夫怒不可遏,高高地举起一只巴掌,正欲打下去,那妻子却突然狂笑道:“好,好,没想到你还真进入角色了…你打吧,这一巴掌打下去,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说也奇怪,此言一出,丈夫那高举起的手掌便更然而止,一场冲天怒气也化为乌有了。

    这种逆反心理的应用,也是一种好的激将法。对于有些人,在某种事情上,你禁止他做,他便会禁不住去做,尤其是倔犟的人更会如此。反之,你放手不管,说“你尽管做吧”,对方反而不愿服从,或者起了怀疑,结果就不去干了。懂的这个道理,便会在很多场合操纵人心,易如反掌。

    如果说到“用功读书”,便会不想念书,一被规定“未成年者不可以抽烟。”便会变得想偷偷抽抽看。这种情况,并不只限于孩童才会发生。人类一旦被人指示或命令,就会本能地产生反抗心理。

    反用这种人类心理的是青岛幸男先生。他的选举运动照字面来说就是不战而胜。游说啦、到场演说等竞选运动一概免除,不知何时投票选举,甚至公开声明:“我并不希望你们投票给我,一点都不希望你们投票给我,我甚至可以拜托各位,我一点也不想当选”。而后迅速出发到外国去了,结果却是高票当选。这真是扭转选民心理的漂亮的选举。

    如果有人到东京迪斯尼乐园去,发现园中没有烟灰缸,因此间管理员:“此地禁烟吗?”对方答复却是:“不,不禁烟,吸烟也可以的,烟灰请直接往下丢就行了。”

    但是,当你眼看周围却完全没有烟蒂,大概是因为清扫员不辞辛劳地把垃圾和烟蒂迅速清除了吧!因此,游客想抽烟时,却觉得不该在一尘不染的地面上丢下烟蒂了。在东京迪斯尼乐园,不知是否由于这种心理作用,吸烟的人较想象中少许多。虽然平日毫不在乎地乱丢烟蒂,但一旦被人公开地说:“请丢”,却反而不好意思。

    对儿童的教育也是,光说“给我好好念书”,会产生反效果,偶而可试着说:“你尽量玩没关系”。玩和丢烟蒂不同,绝不能说是坏事,小孩一被这样说了后,也就不好意思毫不顾忌地大玩特玩了。

    你如果处于拥有部属的地位的话,大概知道总是严厉申斥。大吼大叫的话,职员的工作效率绝不可能提高吧?偶尔也说说:“不必那么认真也可以啊!”试试看!

    对工薪阶层来说,因为知道业绩等于报酬的法则,所以上司的相反言语反而激发了干劲。

    此类激将法是说反话,可与一般的反话又有区别:通常的反话是为了讽刺的目的,如果你不希望对牛弹琴,就会希望对方明白你的意思,而这种反激法是一种欺骗,要做的不露声色,才会生效,所以当然不希望对方明白你的真实意图。对方明白你在激将他,你还有什么戏可唱!

    5。愤慨之人易吐真言1812年拿破仑侵俄战争失败后,俄。英、普等国组成反法同盟军,开始反攻。拿破仑虽取得一些战役的胜利,但总的趋势每况愈下。法国的盟国奥地利一面积极备战,一面以停止结盟相威胁,提出了种种条件,拿破仑断然拒绝。

    1813年7月,拿破仑在德累斯顿的马尔哥和宫会见奥地利使者梅特混。他想借此机会威胁梅特涅,并且探听他最近和沙皇会谈的结果。拿破仑腰悬宝剑,腋下挟着帽子,威仪十足地接见梅特涅。说了几句客套话,问候了弗兰西斯皇帝后,他面孔一沉就单刀直入:“原来你们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