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异能闺秀-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毁,让一个清白的女儿为这样的畜生守活寡,安国公又岂能答应?
安国公毫不客气地拒绝了郑夫人的无理要求。于是,郑夫人到处宣扬王静琇克夫,说她克死了自己的儿子。
一年后,有人给王静琇说媒,郑夫人上门大闹了一场,并扬言,王静琇除非嫁给她的儿子,非则只要王静琇议婚,自己就会上门搅和,让她今生嫁不出去。
遭此重创,王静琇心灰意冷,决定待字闺中,永不嫁人。
王夫人想到女儿死了未婚夫,又遭此变故,名誉受损,现下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家,再没急着给她找婆家,想等几年后,事情慢慢淡化,再给她议亲不迟。
不成想,一等三年,王静琇十九岁了,成了待字闺中的老姑娘,安国公府这才着急。只是和她年龄相当、家世相仿家的子孙都已成家,一时更难找到合适的亲事!
就在安国公府急得火烧眉毛之时,王静琇自己却找到了如意郎君李志勋。
李志勋是王静琇父亲的学生。当时,李志勋在县里过了童生试,到京城参加春闱。经人介绍,拜了当时正在翰林院为皇上编书的王静琇的父亲为师。
王彦智虽然继承了爵位,但是文学造诣很高,于是主动向皇上请缨到翰林院任编修,皇上很器重他。
他为人耿直,不会溜须拍马,因此仕途不是很顺畅,但靠着老安国公挣下的家业,日子过得也还舒适。
李志勋的性格和王彦智颇为相似,都是刚直不阿之人,加上他学识渊博,因此王彦智颇为欣赏他的人品和才学。
为了让李志勋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王彦智允许他经常出入自己的书房。
一次,王静琇到父亲的书房去看书,无意中和李志勋撞见。李志勋被王静琇优雅高贵的气质所吸引,竟然对她暗生情愫。一来二去二人互为对方吸引,王静琇悄悄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
王夫人和丈夫说了此事,没想到,王彦智对李志勋印象极好,觉得新县离京城近,十天半月的行程就到了京城,觉得这桩婚姻适合女儿。王夫人经过打探知道李志勋家里情况复杂,怕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吃苦,对这门婚事有些不乐意。
王静琇却执意要嫁给李志勋,王夫人想到女婿是女儿自己挑选的,女儿的岁数实在不易再耽搁,迫于无奈,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父亲和娘亲成亲后,外祖父动用关系把父亲安排在新县做县令。新县离京城不远,是个肥差,不要说是新晋的进士,就是在官场多年的官员想在此谋职也要动用关系钻破脑袋,父亲却轻而易举地获得这个美差。
父亲能够娶到娘亲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可是,他却不知道珍惜。就在娘亲生产时他却在宋姨娘和李老太太的撺啜下丢下即将待产的妻子,执意到京城去跑官,最终让自己的挚爱难产致死,消香玉陨。
娘亲去世后,他只是一味地沉浸在丧妻的自责中不能自拔,却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忽视了维护爱妻留下的儿女。
宋芙蓉是典型的两面三刀、口甜心苦的女人。她在丈夫面前对王氏生的几个孩子关爱备至,给人的感觉是对待王氏的孩子比对她自己的孩子还好。
的确,在吃穿用度上,她能够对几个孩子做到平等相待,可是在教养上却就忽略了许多做母亲的该做的事情。
娘亲去世时,李欣然才满七岁,脚下还有个五岁的妹妹和两岁的弟弟。每天,她不仅要在失去娘亲的痛苦中煎熬,还要照顾两个弟妹。
白天还好,带着他们玩一玩就过去了,到了晚上弟弟妹妹害怕,嚷着要娘亲,谁也不要,李欣然怎么哄,他们也不睡觉。
孙妈妈看见李欣然小小年纪就要充当娘亲哄着弟妹,于是就让娘亲的丫鬟秋叶去叫姨娘,任凭秋叶把嗓子喊哑,姨娘就是假装听不见。
只要父亲一回来,宋姨娘就假惺惺地去抱着弟弟哄。父亲认为宋姨娘对爱妻留下的孩子上心,就放心地把三个孩子交给了宋姨娘。
等父亲去衙门做事去了,她又恢复了冷冰冰的样子,尤其对自己的弟妹,往往是恶语相向,弄得弟妹一看见她就躲,就哭泣。
娘亲去世后,外祖父家知道了娘亲的死和父亲姨娘有关,对父亲十分失望,本打算在官场上帮父亲一把的想法也搁浅了。
后来,李欣然嫁入侯府后多少知道了一些官场上的事情。父亲十几年没有翟升,只怕还在为自己没能保护好娘亲而继续被外祖父压制吧?
外祖父不但不帮助他扫清各种升迁的障碍,还不断地设置绊脚石,这就是外祖父对父亲背信弃义的惩处!
兵不见血!高!
第15章 往事
李志勋的祖爷爷曾经在京城站稳过脚跟,官至礼部尚书,在勋贵世家中也算有些头脸。可是李家祖坟似乎只冒了一辈青烟,后来逐渐衰退,直至李欣然爷爷这一辈完全败落。
官场上不仅没有半个有官衔的,就连祖上荫封的祖业也因为代代没落典当,彼时,落到李家大房的实业就只剩下一百多亩薄田了,勉强能够维持一家老小生活。
李欣然的爷爷李老太爷中过秀才,为此李老太爷把李家族长之位亲自传到他的手上,希望他能振兴李家门楣,光大李家。
可是,世事难料,李老太爷多次春闱都名落孙山,到后来李家的子女渐渐大了,嗷嗷待哺,仅靠着李老妇人一女流之辈维持一家的生计已很难支撑。
李老太爷面对成天哀嚎的儿女和失去耐心的李老妇人成天的唧唧歪歪,父母兄弟的冷嘲热讽,最终失去再次春闱的勇气,终于丢下多年的梦想,安安分分地呆在李家坳开馆授课,成了李家坳的私塾先生。
李家大房的日子总算扭转。可是天不遂人愿,一场大火让李家的私塾化为灰烬,让李老太太也失去了刚刚懂得支撑家业的丈夫,最终只落下一身的债务和满堂嗷嗷待哺的儿女。
雪上加霜,李老太爷的父亲听闻噩耗撒手人寰,李家大房一下子跌入了低谷,李家坳的人都觉得李家大房就此败落,凭一个女人根本撑不起大房的那个烂摊子了。
于是,李家几老兄弟相继登堂入室地名夺暗掠,镇上的逼债人也天天上门索要,大有逼死主家的架势。
可是,李老妇人的行动却给了李家坳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令那些落井下石之人都为之一震。
寡居的李夫人很快摆脱困境。
她变卖了新县城内的老屋和一百亩田产,还清了所有的外债。
李老妇人为了儿女只能挺起脊背,克勤克俭,精打细算,盘剥着仅有的几十亩土地,在本不富裕的娘家兄长的帮助下度过了难捱的十年。
随着李欣然父亲兄弟姐妹的成长,李家大房所需费用也节节拔高。女儿出嫁,儿子读书,李家的经济一时间捉襟见肘,真的有些玩不转了,就连李欣然的父亲进京赶考的银子也凑不齐了。
为了能够摆脱一世的贫穷,李老妇人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她私下和自家兄长结为儿女亲家,并把侄女儿宋芙蓉的陪嫁银子提前支取,这才解决了儿子进京赶考的费用。
她认为没有门第、没有小姐脾气的媳妇儿更好支派。
令李老妇人没想到的是,自家儿子竟然有缘攀上了勋贵之家安国公府。李老妇人十年来受尽世人冷眼,如今儿子可以凭借这场婚姻鱼跃权贵之门,即使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她也会成全这场婚姻。
至于自家侄女,她有的是办法说服,只要让侄女儿跻身于儿子身边,以后有的是机会翻身。没想到,她的如意算盘最终埋下了祸根!
得陇望蜀,这也是李老妇人富贵路上最经典的一笔吧!
李家大房由于长子李志勋的姻缘,眼看急转直下的家业迅速回暖,不仅新县城内的老屋赎了回来,典当出去的田产再次回到李家。大媳妇还一鼓作气又买了三百亩良田。
凭着这些投名状,聪明的李老妇人就把这空壳子的当家位子让给了刚刚进门的儿媳妇。
祖母对娘亲的重用,外祖母曾经质疑过她的动机,提醒娘亲要小心祖母的心机,不要把自己的陪嫁银子都贴到那个穷坑里。
而新婚正在蜜月中的娘亲那里听得进去,以为乡下婆母秉性纯良,不会打自己陪嫁主意。至于出钱买回老屋、赎田买地只说是她为了讨好婆母和相公,用诚心总能换回真心吧?
外祖母见娘亲一脸幸福,加上娘亲毕竟不是她亲生的,也不好再多说其他,只是旁敲侧击地打压自家女婿,要她好生护着自家女儿,不要亏待自家女儿。
父亲立马承诺,一定要对娘亲专一,否则五雷轰顶。
没想到,一月过后,父亲就哄着娘亲接纳了他的表妹,而且还让娘亲主动对外祖父家隐瞒了他纳妾的事情。
等到外祖父家晓得女婿纳妾的事情,已是半年后,妾室早已在李家站住脚跟,而且还深得娘亲的信任。外祖父家生气万分,可是娘亲又当起了好人,劝说外祖父家给父亲留个颜面,说自己定能管住妾室,不让她生事,父亲也再次承诺绝不辜负娘亲。
外祖父见娘亲一味纵容夫家,没有防备之心,只得继续补贴着娘亲,花着大把的银子为娘亲扫清一切劳心费神的事情。
出钱帮助娘亲嫁了三个小姑,给两个小叔娶了媳妇。只希望花钱买个自家女婿对待女儿的真心!
有道是一碗米的恩人,一斗米的仇人!
等到李家一切似乎尘埃落定,祖母认为娘亲的存在是李家兴旺的耻辱时,是她再次当家的绊脚石时,她理所当然地默许了自家侄女儿的篡权夺利,直至娘亲被姨娘阴谋诡计致死,她也没能站在公正立场为娘亲说一句公道话!
娘亲一时心软成就了她人的幸福,却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直至现在,她的儿女还在为她当初作出的错误决定而备受煎熬。
对于娘亲糊涂的感情投入、祖母的过河拆桥、父亲的感情不专,李欣然没有权利说三道四,只是为娘亲的付出不值,对她的种种行为怒其不争,但又无能为力。
不过,她的重生让她相信了上天的公道,她会向她们一点点儿地讨回来!娘亲的,自己的!
第16章 求助
宋姨娘认为自己抬为正室的事情已经提上重要日程,她和李欣妍规规矩矩地呆在院子里,没再闹出幺蛾子。宋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