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旭烈兀身死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江都,陈德兴君臣都认为新任的伊利汗必将臣服忽必烈。那么忽必烈的南线就失去了牵制,他必将会利用伊利新汗地位不稳的机会,攻击北线的金帐汗。而金帐汗国虽然拥有辽阔的疆域和庞大的军队,但是遇上经过中原大战洗礼,已经开始发展和装备热兵器的忽必烈大军,恐怕是没有什么胜算的。
而金帐汗国被忽必烈打败,就是罗斯诸国脱离金帐汗恢复独立的机会,当然也是陈明向西方,向欧洲伸展势力的机会。
“索菲亚,圣人的意思是请你将大明帝国的使团带去欧洲。”宝音再次用古罗斯语转述着陈德兴的话语。
在中土基本平定,明洲殖民事业进展顺利,南番攻略也已经展开的同时,陈德兴的欧洲布局也要开始了。在另一个时空,欧洲一度曾经是世界的中心,也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起步的地方。
虽然13世纪的欧洲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之中。在原本的历史上,14世纪中叶才是文艺复兴之风开始席卷欧洲的时代。但是历史已经改变,陈德兴在东方的作为,一定会在不久之后传到欧洲。甚至,欧洲人会提前200年知道新大陆的存在。鉴于欧洲人在另一个时空的表现,如今的陈德兴可不敢等闲视之。
但是对欧洲的行动也不能胡乱展开。毕竟欧洲距离大明太过遥远,而且欧洲人的文明也不算太落后,不能把他们当成明洲土著那样欺负。靠几百个探险队员,是没有办法征服那片大陆的!
征服欧洲,必须要出动数十万人的庞大远征军!
而这样庞大的军队,是很难通过陆路开赴欧洲的。大明的军队,毕竟是以步兵为主的。而且汉人也不是游牧民族,没有本事驱赶着无数牛羊随军游牧。
大明毕竟不是一个草原行国。西征欧洲最可行的路径,还是有海路,走南番——天竺——大食,一步步推过去。花个十年二十年的,倒也能够着地中海。
但是如今盘踞中亚的忽必烈,占有波斯、大食的伊利汗,还有控制了罗斯大草原的金帐汗,却很有可能在获得了大明的火药和火器技术之后,向西发展,抢在大明帝国之前征服欧洲的!
特别是大明完成了对华夏南方的统一,并且建立起稳固的政权之后,很快就要对河套草原、河西走廊还有乌斯藏高原用兵。
届时,感到危险的蒙古人说不定会像历史上的匈奴人一样,向西攻入欧洲腹地。
而且,如今蒙古三汗(忽必烈、伊儿汗和金帐汗)的军事实力、政治手腕,还有他们从中原得到的手工业技术,对于欧洲来说都处于优势。
最新从中亚传来的消息,忽必烈已经开始在中亚建立起一套更加严密的封建制度了。封蒙古人当士爵,让汉人进城当汉八旗,还打算开儒学和佛理科举,让中亚的蛮夷接受教化,考试做官。还到处搜集男童组建童军——据说是信喇嘛教,读四书五经,认忽必烈当干爹,还要从小接受严格训练的精锐。仿佛就是个忽必烈版的马木鲁克卫队。
很显然,忽必烈这几年也在进步,也在吸取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给他十年八年,没准就能走出中原失败的阴影,往西方去开创一个新局面了。
而这个新局面,很有可能是一个被蒙古人统一起来的欧洲!
而且在忽必烈统一欧洲的过程中,欧洲的保守势力会被扫荡一空,东方的文化、思想、制度和技术会大规模的植入。说不定会催生出一场文艺复兴运动!
当蒙古人的统治最终结束以后,或许就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出现了。就如同后世的俄罗斯一样——如果没有金帐汗国的统治,罗斯诸国说不定会一直分裂下去,最后变成十几个独立的小国,就和碎成一地的西欧、中欧一样。
一个统一的欧洲,显然不是陈德兴想要的。
因此他必须抢在蒙古人大举入侵欧洲之前,同罗马和君士坦丁堡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并且在欧洲本土取得租界地,以便同欧洲展开贸易往来。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向欧洲人提供军事援助,帮助他们抵抗蒙古人的入侵。
“可是,我要怎么去欧洲呢?”索菲亚摇了摇头,“通往欧罗巴的道路,无论是水陆还是陆路,不是在蒙古人控制中,就是天方教徒手中。我想……马木鲁克王国也不会允许天道教的使者从他们的土地上通过,去和基督教世界建立联系的吧?”
那是自然的!马木鲁克人虽然和蒙古人是敌人,但并不代表他们和大明就一定会交好。天道教和天方教的激烈冲突,已经关上了双方和解的大门。
“宝音,告诉索菲亚,她会从西方而不是东方进入欧洲!”
陈德兴早就想好了办法,大明赴欧的使团,将会绕道新大陆,横渡大西洋,出现在欧洲的西海岸。
在明洲发现金山、银山的消息传到华夏之后,这片富饶辽阔的新大陆已经展示在了全世界的面前。哪怕是遥远的欧洲,也早晚会知道新大陆的存在。
保密是不可能的,大明现在能做的,就是加快对新大陆东海岸的控制。
一次绕过南明洲大陆的远航已经在准备当中了,将会出动五艘全副武装的“新大陆”级,先抵达明洲的银山港,然后再沿明洲大陆西海岸向南航行,绕过整个大陆,再折返向北,一路航行到扎马港。完成这次探险之后,这五艘“新大陆”级,就会成为大明西洋舰队的主力舰。
与此同时,周小七的玛雅沿海总督府还会组织力量沿海岸线北上和南下,探索明洲东海岸。还会在明洲东海岸的大河入口处建立殖民据点。这些殖民据点将是一个个驻扎了军队的要塞,用来封锁河口,阻挡欧洲入侵者通过水路深入明洲内地。
当然,阻挡欧洲人在明洲建立殖民地的最有效工具,还是印第安八旗兵和阿兹克特绿营兵。他们现在拥有的武装和训练,怕是已经强过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欧洲军队了。
如哥伦布那样的探险队要遇上印第安八旗,恐怕只有一条死路!
再过上一两年,就不是陈德兴要担心欧洲人入侵明洲,而是欧洲人要担心印第安八旗和阿兹特克绿营攻入他们的老家了……
第705章位面之子的气运
江都,扬州旧城,昭明宫,勤政殿。
光线昏暗的大殿中,几盏清茶,飘散着袅娜变幻的清香。陈德兴穿着天子朝服,悠然自得地坐在御座之前,跟前的案几上还摆着杯清茶,不是宋朝流行的点茶,而是用炒干的茶叶冲泡的清茶。
大殿两侧,摆着两排案几,每张案几后面都有一把椅子——陈德兴的这个大明朝廷不开什么大朝会,不搞什么御门听政。议政的地方就是两个,一是勤政殿御前会议。有时候会召集内阁首相,各部长官,四军部首脑,议会领袖,大家伙坐下来泡杯茶,心平气和议论国事。当然大部分时候不会有那么多人,除了内阁首相,就是相关的阁僚或军部高官。
二是咨议会会议。咨议会不是一年到头都开会的,是有休会期的。各省议员可以回自己的选区活动。不过议会开会的时候,一般就是大会。大明帝国现在已经有了两淮、两江、两浙、两湖、两广、四川(东南西北川)、福建、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和五辽省,还有南北二京,一共二十七个省级行政区。每个省(京)都至少有一个咨议员,另外还会根据落籍的士爵和士绅的数量决定每个省(京)额外的咨议员数量。原则上,每一千个士爵和士绅就有一名咨议员。现在大明咨议会的议员一共有338人,也就是说大明帝国的士爵(包括无封地的普通贵族)和士绅人数已经多达三十一万一千人了。不过咨议会会议并不要求这338人都到齐,只要有三分之二的人与会,会议就可以举行。而每一届咨议会(咨议员有任期的,五年一届)开幕,都必须由皇帝或摄政亲自宣布。当然,咨议员并不都是士爵、士绅投票选出来的,而是三分之一由大明皇帝委任,三分之二由士爵、士绅选举。
至于大明帝国的最广大的劳苦大众,当然是没有咨议员会替他们说话的!
另外,皇帝和摄政还可以随时驾临咨议会听取意见,发表讲话。基本上就是后世帝国主义国家的那一套。
这会儿在勤政殿召开的,自然是御前会议。与会的就是丞相黄智深、副丞相兼财政部尚书任宜江(他现在已经转成文职了)、外交部尚书梁崇儒、咨议会议长赵复、陆军部尚书陆虎、海军部尚书高大。来着都是整个大明帝国实权最大的官员和政客,要讨论的自然是要紧的军国大事。
“圣人,如今西域的形势变幻莫测,超过军部早些预期。旭烈兀死后,其继承人阿八哈汗已经向忽必烈臣服,送出了人质和贡品。据悉,阿八哈还会派遣军队参加对金帐汗国的征讨。另外,根据可靠情报,金帐汗别儿哥在今年夏天的时候,已经患上了重病。金帐汗国正在四处招揽名医去萨莱为其治疗。如果金帐汗别儿哥身亡,忽必烈对金帐汗国的征讨很可能取得大捷……”
正在说话的是陆军部尚书陆虎。随着宝音和索菲亚的到来,大明帝国和海都汗的蒙古已经成了盟友,陈德兴和海都也将在天道三年夏会盟于开平城。与此同时,西域和中亚还有许多大蒙古国内部的最新消息,也通过海都陆续传到了江都。
消息很不好!
看来放忽必烈西走的战略是个失误!原本以为会在忽必烈灭亡后一统蒙古的旭烈兀和别儿哥——他们俩真有这样的实力和本事——却都自己倒下了。
两个很有希望替代忽必烈的汗王,一个已经病死,一个就快病死了。如果伊利汗国和金帐汗国都是那种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死个老大或许不是什么事儿。可这两国偏偏都是没有什么制度,全是靠领袖的个人能力和威信维持的国家。
这种国家的每一次权力更替都是一道坎儿。所以阿八哈必须巴结忽必烈,而别儿哥的死也必定会给忽必烈可乘之机。
陆虎的声音陡然凝重起来,“最坏的情形,忽必烈那厮有可能吞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