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是各为其主,没有什么好说的,若来日真有相见时,也得留几分体面。这事儿……不好做绝!
当下他淡淡一笑,一指身边的蒲寿庚,“这恶人不需太师来当,太师只需行些方便,发还一些蒲家财产,再给个几百万会子即可。到时候自有人会囤积居奇,抬高南朝粮价的。”
“发还一些是多少?”贾似道的语气沉了下来。蒲寿庚在宋国的家产是他下令查抄的,这事儿背后牵扯的利益可不是一点半点,从中渔利的大人物更是十个手指头加十个脚趾头一块数都数不过来。这要怎么发还?
“蒲家在泉州和临安的宅子,各发还一栋,再给五百万会子。”蒲寿庚微笑着道,“不过对外得说全部作价发还了。”
贾似道松了口气,“这个好办。”
蒲寿庚的罪名的谋反,罪行是劫杀陈德兴——现在南宋朝廷已经削去陈德兴本兼各职,还下诏缉拿,罪名也是谋反!那蒲寿庚的罪名也就不大实在了,而且蒲寿庚现在又是大元的高官,宋元又有共同的敌人,算是准盟友。免了蒲家的罪名是应该的,现在之所以一直拖着不办,就是没有办法发还蒲家的万万贯家财。
蒲寿庚现在只要怎么点财产,那就一切好说了!
“不过,就这么点儿钱,你能把大宋的粮价抬上去?”贾似道怀疑地问。
现在会子比几年前值钱了,500万贯会子差不多等于100万贯铜钱,按照现在江淮的粮价可以买入120万石糙米。这个数字放在北方不少了,可是在拥有七八千万人口,去年的粮食产量肯定超过两亿石的宋国,不过千分之几而已。
“够了,够了。”蒲寿庚捋着自己花白的胡子,毫不犹豫地答道:“只要大宋朝廷不从中作梗,打击蒲某的生意。蒲某总有办法把江淮的粮价炒到每石三贯以上!”
“三贯?现在才八百文!”贾似道讶异道,“那得花多少钱?”
术有专长,贾似道对理财和生意是不精通的——按照后世的标准,他应该算是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儒学)、诗人和昆虫学家(对直翅目,蟋蟀科非常有研究)。但是却不善理财,至少没有办法和蒲寿庚相比。历史上主导南宋的货币改革和土地改革都弄得一团糟。所以他根本不知道炒买炒卖是怎么回事儿。
蒲寿庚笑道:“太师应该问蒲某能从中赚多少钱,而不是花多少钱!”
贾似道放下茶盏,瞪大眼睛看着蒲寿庚道:“还能赚钱?”
蒲寿庚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起码有三四倍的利润,某有万全的把握。”
这话要换别人说,贾似道是不信的。但是蒲寿庚什么人啊!在宋国抄没蒲家产业之前,他可是世界首富!他说这生意能赚,贾似道还真的不敢不信。
廖莹中在一旁低声提醒道:“太师,若江淮米价贵至三贯,临安的米可就要卖六贯一石,只怕老百姓吃不起。”
临安米价素来是贵的,但是以铜钱论却很少有高于三贯的时候。目前更只有一贯半。如果临安米价贵至六贯,只怕引得民心不安。
“在下可以保证,”蒲寿庚道,“临安米价不会高于三贯,若是高于三贯,太师可以再抄一次蒲某的家!”
廖莹中和翁应龙还是不大放心,都紧紧皱着眉头,民以食为天!允许蒲寿庚炒卖大宋国内的粮食,无疑是在玩火,稍有不慎,大宋朝都得给烧没了。
贾似道却不再犹豫,一摆手道:“蒲海云,此事且放手去做。某当你的后台,若是本钱不够,某自出五百万借你!”
蒲寿庚站起身,躬身一礼:“那蒲某就谢过太师了……太师的五百万,蒲某当以三倍偿还!”
……
就在贾似道和蒲寿庚商量着要怎么合伙坐庄,炒高粮价坑陈德兴的时候。燕京宫中,正在举行庆功宴。
昭明宫中张灯结彩,酒肉的香味远远飘散,连汇聚在燕京城周围几个难民营中的难民,也都人人得到一份酒肉,可以美美吃上一顿了。庆功宴是赵复的主意,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让大家伙改善伙食,而是要向明军将士和燕京百姓发出两个信号。
第一,大明打胜了!打跑了忽必烈的十几万大军,将燕京、平滦、河间、保定四路完全拿下,在南面还控制了大名城,而且还准备出兵真定、顺德、广平三路和燕山诸口!
第二,是要告诉大家,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告一段落,接下去将是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时候了!必须将夺取的地盘变成可靠的根据地,为明军提供更多的粮食、更好的兵器和更强大的军队,这样才能应对下一场大决战,才能彻底收复北方汉土,解救蒙古奴役下的汉人兄弟!
参加这次燕云——河北之战的明军高级将领,包括出任大名府都督的王陆飞,全都从各自的驻地赶来燕京,参加这场庆功宴。而没有参加此战的大明陆军上军军将陆虎,海军北洋舰队提督高大。还有留守明都的政教官员,黄智深、任宜江、墨影娘等人。还有俏娘亲郭芙儿,刚刚生了孩子的赵琳儿、宝音、崔月儿等陈德兴的家眷,也都在郭芙儿的带领下来了燕京昭明宫,今儿也一起参加了庆功宴。大家济济一堂,都在昭明宫大殿之内。
庆功宴的菜肴也非常简单,大米饭和白面馒头,香喷喷的羊肉汤,流着香油的烤羊肉,一些咸鱼咸虾,各种泡菜(13世纪北方的冬天可没有新鲜蔬菜),还有蜜饯干果和明都府出品的高粱酒。
以上这些,就是还没有正式立国的大明国最高档次的国宴了。而且也没有什么歌舞助兴,更不用作诗——倒是有人提出要比个摔跤什么的,不过陈德兴对看大男人摔跤没有一点兴趣,他喜欢的是女相扑,杨婆儿VS宝音是他后宫的保留节目。但是却不能让她们当着一众大明文武表演……
陈德兴看起来也和忽必烈一样,比之前憔悴了不少,胡须深深的,眼睛红红的,还一个劲儿打哈欠。不过胃口还是不错的,胡吃海喝的就把自己塞了个肚皮圆圆。他吃完的时候,坐在他左边的文武和右边的女人们,也都已经吃了不少——没有歌舞欣赏,也不作诗,埋着头吃饭当然吃得比较快了。
看到大家伙都停下筷子看着自己,陈德兴才淡淡点头:“还是有点简慢了,咱这餐饭到了南朝,大概就是寻常富户的宴请,和南朝官家的国宴可不能比……”
赵复笑嘻嘻地摸着肚皮笑道:“大王,咱们现在不能和南朝比可不仅是饭菜。南朝是国,咱们还是个什么招讨司。南朝的官家是皇上,而大王您还只是一个王……”
第497章如何当皇帝
如今天下,唐宋元三国的总瓢把子都是皇帝,其中大元皇帝忽必烈还多了一个大大的汗。相比之下,陈德兴这个明王的确有些不大上档次。
仅仅是个王,而且还是个宗教头衔——其实就是天道教教主的意思。和那个乌斯藏的头头萨迦法王八思巴是一个等级的。在中国人看来,仿佛比唐宋元三国皇上小了一级。
放在燕云之战前,陈德兴手中真正像样点的地盘就是辽东一地,人口不过八十余万。在唐宋元明四国中的确是实力最小的,比起八思巴大喇嘛也差不多——大喇嘛有十三万户,人口估计也过百万了。所以陈德兴当个王正合适,当皇帝就有沐猴而冠的感觉。
不过现在,算上被忽必烈放弃的真定路、顺德路、广平路和半个大名路,陈德兴已经握有了燕云河北的七路半(再多半个路多好,那就是八路了)之地和辽东、辽西、台湾、舟山,还有朝鲜半岛沿海各岛。
而且,在蒙古东道四王迁移之后,辽中、辽北和蒙古东部之地都出现了权力真空。只要陈德兴腾出手来,很快就能将这些地盘全部收入大明版图。
这样一来,大明的人口肯定能达到三百万以上,和东唐不相上下。土地更是超过了南宋和东唐的总和。如果厚着脸皮搞地图开疆把明洲大陆算进去,那连蒙古都没有大明大了。
有了那么大的地盘,那么“多”的人口(真是可怜,都能把半个世界画进地图了,人口却只有后世一个三线城市那么点儿)。而且明军还在大清河之役中痛击了忽必烈亲自率领的蒙古大军,继续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再想夹起尾巴搞什么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谁都知道,大明是最有希望从这场四国大战中杀出重围,成为天下之主的强国。
既然再怎么伪装都不能麻痹敌人,那么干脆就不装了,正式打出旗号当皇帝算了!这样多少也能提振一下士气人心——陈德兴当了皇帝,下面的追随者自然也水涨船高。
因此,赵复的话很可能代表了众人的心声。陈德兴不动声色,目光在大殿当中缓缓扫过,将每个人的表情都收入眼底。所有的臣子,都伸长了脖子,两眼放光!
至于女人们则是表情各异。李翠仙和杨婆儿都是满脸的期盼,这两个都是做大事的女人,所以在大事上从来不带含糊的。既然做了陈德兴的女人,就要全心全意的替陈德兴打算,这样才有安身立命的本钱。虽然都是很有心计的女人,但却是可以信任,可以共命运的。
而赵琳儿却表情复杂。这个乖萝莉现在不仅是人妻还升级当了人母,替陈德兴生了个儿子,名字还没有起,暂且就叫陈二郎。或许是因为年纪长大了些,心思也开始复杂了,知道陈德兴一旦称帝,便和大宋不共戴天了!
(宋人的婴儿、幼儿存活率不高,所以太小的时候不起名,等大些比较牢靠了才起大名,当然一生下来就确定继承权的太子、世子肯定要有名字的。)
宝音和崔月儿也都生了孩子,宝音生了个女儿,自然就叫陈二姐了。崔月儿生的也是女儿,就叫陈大姐。算上陈长安,陈德兴现在已经有了两儿两女了。她们俩对陈德兴称帝也是非常欢喜的,陈德兴一旦称帝,她们就是妃子了。
让陈德兴感到意外的是郭芙儿的眉头却蹙了起来,似乎有些忐忑……看来是在担心能不能当上太后!
现在,陈德兴虽然称了明王,但是却没有尊郭芙儿当王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