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忽必烈还赖在黄河北岸,便是舍不得让陈德兴或李璮占据河北之地……不过看忽必烈最近让麾下的蒙古兵放开手脚蹂躏河北,便能知道他已经做好最坏打算了!

忽必烈深吸口气挥动马鞭,拍打了一下坐下宝马的臀部,大笑道:“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吾大蒙古的勇士可不打无把握之战!”他回头瞧了眼正在前行的仿佛无边无际的蒙古大军,嚷声道:“告诉勇士们加快前行,可别让陈贼有时间在大清河北筑垒挖壕。”

……

“奶奶,奶奶……陈德兴的兵到济河了!”

济南城中,大明湖畔,一栋戒备森严的豪宅后院之中,响起了大唐赵王李彦国的声音。

被李彦国唤作“奶奶”的人,当然就是大唐太后,灭门师太杨妙真了。老尼姑原来住在益都,只是听说蒙元大兵南渡黄河的消息后才到济南来的。

“彦国,你说什么?”

老尼姑正在一间佛堂里面念“阿弥陀佛”。她是净土白莲宗的尼姑,就是历史上那个惹出好大风波的白莲教的前身。不过此时白莲教和明教还没有合流,没有引入明教光明胜黑暗的造反思想。只是不禁僧尼结婚,有点像日本的净土真宗。因此一度被南宋朝廷扣了个“食菜事魔”的罪名,当成明教给禁止了。

不过南宋对白莲宗的禁令并没有维持太久,毕竟和尚尼姑结婚生子对国家也没有什么危险。所以早在宋孝宗时代就解除了,宋孝宗本人还在德寿殿亲自召见了白莲宗初祖茅子元,加赐“劝修净业莲宗导师慈照宗主”的称号。

“奶奶,陈德兴带兵到了济河啦!”李彦国兴奋地道,“大约有三万人,已经在济河城的故址上下了寨。”

“什么?”灭门尼姑一愣,手里的木鱼也不敲了,阿弥陀佛也不念了。“怎么可能?使者才派出去几天啊,人都不一定能到燕京,陈德兴怎么就来了?彦国,你没有搞错吧?”

“陈德兴的日月王旗已经到了大清河边上,来的若不是陈德兴本人,也定是北明大将!”

李彦国已经笑得合不拢嘴,这些日子黄河沿岸的主要城市都被蒙古人占领,山东和山西的交通也断掉了,他根本不知道李璮那边怎么样了。几日前更是在大清河北发现了大批蒙古游骑,到处烧杀!吓得整个济南城都惶恐不安。同时还传来了徐州、邳州遭到蒙古大军进攻的消息。李彦国急得不行,走投无路之下就遣使去燕京,向自己的妹夫陈德兴求救。

灭门尼姑摇摇头,对这个孙子的表现不大满意——大唐天下只能靠李家人自己去打,怎么能事事指望陈德兴呢?若是让天下豪杰知道大唐要依靠北明才能安泰,那他们会不会干脆投靠北明?

“派人去联络了吗?”灭门尼姑问。

“已经让陈旻煜带着犒劳的礼物去了。”李彦国回答。陈旻煜字子修,是李彦国的心腹谋士兼老师,官拜大唐兵部侍郎。

“唔,是该犒劳一下。”老尼姑皱眉,“不过不能让他们入济南城!最好……连大清河也不让过。还有,若是陈德兴使人请你,你万万不可前去。”

“这是为什么啊?”李彦国一头雾水。

老尼姑哼了一声:“你父皇和兄长都没有消息,河南又一下涌进恁般多的鞑子,要是真有什么万一……大唐就要靠你了!”

“大唐靠孙儿?”李彦国心中叹了一声,这事儿他已经想了快一年,可是谁知道结果会是这样?若是老爹和大哥真的没了,大唐就剩下山东一地,还能保得住?自己就算当了皇帝,多半也是个亡国之君。

……

“下官大唐礼部侍郎陈旻煜,拜见明王殿下!”

此时此刻,李彦国的使者陈旻煜,已经到了陈德兴的营中。

陈德兴的大营是背水而下的,背后就是大清河,正面则是开阔平原,大好的两军交兵之地。另外,营寨的选址就在被李彦国焚毁的济河城寨旧址上。

城寨虽然已经被焚了,但是夯土的基座犹在——因为济河城在大清河边,为了防止在大清河泛滥时被水淹没,济河城是建在一个两丈高的夯土基座上的。现在这块人工高地,就成了陈德兴大军驻屯之所。而原本属于济河城的护城河,自然也成了大营的外壕。据住这么个营盘,倒是有了可攻可守之势。

只是这北明军若是获胜,还肯离开济河吗?若是不走,那济南城岂不是日夜处于北明兵锋之下?

陈旻煜一边给陈德兴见礼,一边却是心思百转。身为东唐的臣子,对于北明南下的企图自然满是警惕。

这天下虽大,最后终要一统,到时候能当天子的,只有一人!原本看起来,这天下之主仿佛是姓李,可是如今这姓陈的已经起来了。

“可知道上个月的井陉之战么?”陈德兴的提问打断了陈旻煜的思绪。

“尚不知道。”陈旻煜摇摇头。因为河北大乱,河南又被蒙古控制,山西和山东的联络还没有恢复,虽然济南方面已经隐约得到了一些井陉关发生大战的消息,但是具体情况也不大知道。

“忽必烈在一个多月前,在井陉关背水一战,摧破了唐主的十万大军,唐主本人无碍,已经退守娘子关,暂时无力东进。”陈德兴坐在案几后面,语气淡淡的将他所知道的井陉之战的消息,全都告诉了陈旻煜。

大唐败了!

陈旻煜倒吸口气,虽然早就有了思想准备,但是真的听到这消息,还是让陈旻煜心如刀绞。李璮的为人他是了解的,李璮没有汉高帝那种百折不挠,屡北屡战的韧性。若是井陉一战胜了,气势大张还好,可若是惨败……只怕要退缩固守,没有个一年两年是不能重振旗鼓的。

可到那时,大唐还有机会吗?

……

“璮儿败了……”

灭门尼姑轻轻叹了口气,挥手让陈旻煜告退。李彦国垂头丧气的也要跟着一块儿离开,却被尼姑唤住。

“彦国,你还想做皇帝吗?”灭门尼姑一开口,就让李彦国吃了一惊。

“奶奶,父皇和大哥尚在……”

灭门尼姑横了孙子一眼,“换个太子而已!你以为老身做不到?”

这话听着都让人心惊肉跳!

“奶奶,还有北明呢!”李彦国低声道。

“正是因为有北明,老身才这么问你!”尼姑冷冷地道,“当今天下,非唐既明!吾大唐虽然新败,但也不是没有机会的!这次北明蒙古战于济河,就是大唐的机会!”

李彦国定定地看着祖母,吸了口气:“奶奶,您是要孙儿……”

灭门尼姑咬牙道:“济河一役,若忽必烈败,陈德兴死,天下就是你的了!”

忽必烈败,陈德兴死……天底下有这等好事?李彦国定定地看着祖母。

老尼姑语气淡淡地道:“天底下的事情好起来可说不清,关键看咱们怎么去争!好事情就是争来的……彦国,你敢不敢去替李家天下争一争?”

“孙儿,孙儿如何不敢!”李彦国如何敢说不?

老尼姑冷笑,“如此便好,你立即让陈旻煜动身再去济河,同陈德兴议商联合抗蒙之事!”

“联合抗蒙?奶奶,您是想让孙儿临阵倒戈?”

灭门师太瞪了孙子一眼,“什么脑子啊?老身不是说了,忽必烈败,陈德兴死吗?好了,你不必胡思乱想,照老身说的去做便是!”

第479章13世纪土坦克

大宋咸淳二年十二月三日,忽必烈的六万五千蒙古大军并上一万余被掠的汉人丁壮、妇女,终于浩浩荡荡的出现在了济河城北,下了连营十余里。

与此同时,陈德兴在济河大营内,亲自和陈旻煜谈判,商量好了一致对蒙作战的计划。

李家的三万大军在大清河南埋伏,只等蒙古大军力竭,便渡河参战——计划再简单不过,和之前的井陉之役几乎如出一辙。

为了吸引蒙古大军前来会战,陈德兴并没有让人在济河城北构筑什么防御工事。既没有密密麻麻的先马坑,也没有又深又宽的壕沟,更没有可以抵挡天雷箭的胸墙。

而在济河大营前方,留出来作为战场的便是一片辽阔而平坦的平原。除了三个已经被废弃的村子,两片小树林,便没有任何可以借助利用的地形了。

而陈德兴所部,只留了一个新军骑兵师(暂时还没有颁布番号)和一些辎重部队共两千人,留守济河大营,其余两万六千人全部出击。占据了三个已经被废弃的村子作为支撑点。

三个村子是个倒品字形布局,两个在前,一个在后。在后的名为高家楼的村子上空,还飘扬起了日月王旗——陈德兴的中军便在此处。两个突前的村子分别名叫余庄和小李村,都是所谓的“一姓村”,就是一姓之族聚族而居,以宗族血缘为纽带,形成互相保护的集落。

三个一姓村的居民都是有武力的,他们所居的村子也修得坚固,犹如个小小的堡寨。周围有夯土围墙,墙内有望楼箭楼,墙外还有壕沟。居民虽然已经撤退,但是却没有舍得放火,三个村子都完好的落在了明军手中。

余庄成了陆军于保(二十二兄弟之一)担任师帅的陆军第四师师部驻地,同时还摆了一个炮兵连,一个弩炮连在村内。第四师的一万余人,则部署于余庄周遭。

小李庄成了郭侃的地盘,他的6000多人并上一个炮连、一个弩炮连就布置在小李庄周围。

而两个村子之间,陈德兴所在的高家楼前,则部署了朱四九指挥的兵力6000多人的近卫师和一个炮连。

另外,杨阿喜的正黑旗马队,由卫逐鞑接任师帅的重骑兵师,和陈德兴的五百亲卫,则都聚集于高家楼,是此役的预备队。

和三个村子遥对的两片小树林,则成了忽必烈大军的支撑点。

呜……苍凉凄厉的牛角号响彻云霄,数不清的蒙古骑兵如潮水一般涌来,在被明军参谋称为“东树林”和“西树林”的两侧展开,密密麻麻的铺满了一大片平原,数量多的数都数不清。

可是,这两片树林之间,却是空空荡荡,不见蒙古人的踪影。

蒙古人摆的是什么阵型?

战场上的明军正感到奇怪的时候,站在望楼上观察战场的哨兵们突然大声吼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