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大家想一主意,把雪爬犁上给装个刹车机关,就跟街面上那四轮马车一样,这下坡就省事多了。
李定国看着这些情况,心中不免一动。如果把一门大炮绑到雪爬犁上,每个爬犁再配两匹骡马,大炮完全可以跟上他部队的行军速度。
他出发的时候,是带着十门九零灭夷炮的,只是考虑到翻越长白山,道路难行,才忍痛将大炮留在港口的基地了。
现在他还在长白山里,走出去并没有多远,让炮兵跟上来还来得及。
他立刻命令通信连,派人回去,传他的命令,先弄雪爬犁运五门灭夷炮过来。
除了跟随大炮的炮兵,再每门炮配备两匹骡马,另外加南京军区的十个士卒,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在出长白山之前,赶上大部队。
雪停了的时候,他们终于翻越了长白山脉最高的山峰,到达了热气球部队建立的营地。
往西北看去,仍旧是莽莽群山,没有尽头。恐怕在到达赫图阿拉之前,他们都要在这如长白山一样险峻的群山里行军了。
好在李定国在南方群山里打仗习惯了,并不觉得有多大困难。这里的群山,比起川黔一带,在险峻上差得远了。
西北军区的官兵也大多是在山里长大,并不惧怕这没有尽头的大山。
只是这里要比陇中的大山冷的多了,滴水成冰,晚上寒风吹的呜呜作响,上个厕所时间长了都能将屁股给冻伤。
晚上士卒值岗,半个时辰就得一换,不然人就会给冻僵。
这时候,大家才觉出来总部配发的棉衣和棉靴的好处了。要没有这些御寒装束,人根本就没法在这冰天雪地里生存!
不止如此啊,大将军搞的那个睡袋还真是神了。
晚上睡觉,人合身往那个桶子里一钻,把头上的抽绳一拉,一点热量都不会散失,无论外面如何寒风凛冽,睡袋里面暖和着呢!
那时候没有拉链,工厂的工人就弄个面口袋的样子,再在口袋上方边山留几个孔,串上绳子。
睡觉的时候,从口袋里面把绳子一拉,口袋口自己就缩死了。
虽然还是有缝隙,但士卒有棉帽子,棉帽子在最上面,把口袋的缝隙自然就给堵个差不多。
也不能一点缝都不留啊,那还不把里面的人也给憋死了?
口袋内层有防水油布,不怕水浸。防水油布里面才是蓬松的鸭绒。
鸭绒间空隙多,基本阻隔了热量散失,士卒完全可以在零下几十度的旷野里美美的睡个舒服。
那个煤油炉子就更神了,把铁罐里倒上半下煤油,拧死进口,拉动把手打十几下气,在灶口上划根火柴,拧开开关一点,“腾”一下火就出来了。
大家把口袋里的炒面抓一把出来,放进配发的行军铁饭盒里,再抓一把雪放进去,在煤油炉子上,一会儿饭盒里的炒面就变热糊糊了,吃完了身上就暖和了,再用饭盒装上雪,一会儿热水也有了。
这样在极寒的东北行军,士卒竟然没有冻伤,而且生龙活虎,有说有笑,为有效保存士卒战斗力,下一步进攻赫图阿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584章 一路行军一路收 深山穷人得解救
东北的群山里,不是没有人烟,只是那时候人口极少,能在这寒冷的大山里生存的,都是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或者单独的几家猎户。
先遣军长途跋涉,难免要碰上部落的营寨,或者猎户的栖息地。
热气球分队已经把这些要碰到的居民点大致侦查清楚。
为了保守行军秘密,在接近赫图阿拉二百里左右路程的时候,李定国就让把碰到的营寨和居民点拔除了。
营寨部落里的人,能够听从好言相劝,跟着部队行军的,那是最好。和满清同族,坚决抵抗的,必须彻底消灭,不留活口,免得去给满清报信,让满清有防备。
战争是有它的残酷性的,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跟着部队行军的百姓,部队专门分出人来照顾他们,给他们吃喝,像对待中原百姓一般。
大将军是视天下百姓为一家的,不分民族,这个官兵们都十分明白。
百姓们见这些军兵待他们亲切,渐渐也就没有了恐惧,开始和士卒们交流。
王烁的部队里,不仅只有汉人,也有蒙古人和女真人,甚至还有藏人、朝鲜人。
只要真心拥护政府,愿意为解救天下穷苦百姓战斗,政府就一视同仁,不分任何民族。
可这深山里的百姓,民族也太多了,甚至有些连自己是什么民族,自己都搞不清楚了。
说出来的语言五花八门,既不是满族语也不是汉语,也不是朝鲜语,好多语言都是混肴的,什么语都有,得四五个不同民族的士卒凑一起,才能多少整明白点对方说的是什么。
反正听不懂就用手比划,这些百姓逐渐就明白了他们是谁的军队,为什么来到这里了。
当然是为解救像他们一样的穷苦人才来到这里呀。
于是,山外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满清地盘上怎么样,王烁的地盘上人们又是怎么生活的,大家就都明白了。
好多百姓就问,等王烁大军消灭了满清,他们将来可不可以出去,和平地上的百姓一样生活呀?
当然可以啦,现在经历了这几十年战争,平底上人口也绝对匮乏,到处都缺人啊。
其实这些百姓,他们的祖先也是为了逃避战乱才钻进这深山老林的。
他们各民族都有,有几百年以前就逃进来,过了好几代的,也有最近几十年才过来的。
所以,经过多年的相互融合,这就是一个民族和语言的大杂烩。
他们的语言各民族都有,还有许多词汇和发声是属于更远的古代的,也怪不得大家听不懂。
深山里环境恶劣,百姓们生存其实很困难。与世隔绝,没有衣服穿,只能冬天穿兽皮夏天穿树叶,生病了或者意外受伤,被野生动物咬伤,没有人给看病,只能等死。
说白了,这就是一群野生人类。看到非洲和南亚丛林里的野生部落没有?基本就是那个样子,甚至连那样都不如。
东北寒冷啊,生活条件更加恶劣。满清在没有占领辽东平原之前,基本也就那个样子,您可千万别让他们开化以后写的史书给迷惑了,以为他们过去生活的多么美好,穿的跟电视剧里那么光鲜,东北大森林多么美丽。
旅游可以,真正生存,在古代人类的科学技术条件下,那是无法想像的。
要不努尔哈赤非憋着要冒着生命危险接近汉人,想着法儿从大山里出来呢,穷啊!
穷成什么样?为争一副从山外弄来的明军士卒使用的弓箭,两个部落能打个头破血流,相互仇杀上百年,您就自己个儿琢磨去吧。
西北军部队接收了这些百姓,第一件事儿就是给他们想法洗澡,先把他们身上穿的兽皮给拿火烧了。臭气熏天不说,满了虱子啦,放火里噼啪作响啊!
洗干净了,给他们换上部队的棉军装,把在头上都滚成一团,实在分不开的头发给剃了,这才看着像个人样。
要么满清非要剃头,只在脑瓜顶上留金钱大小一点头发呢,现在您明白了吧?怕让头上的虱子给吃了!
那木头澡盆子,一个人进去洗一遍,好么,水变石油了,全黑了!
这些人一辈子是不洗澡的,身上那皮硬的都结痂了,蚊子都咬不穿,怪不得他们大夏天在老林里打猎埋伏不怕蚊子叮呢!
西北军的士卒对待百姓那是没的说,不怕麻烦。把他们都捯饬干净,然后再给他们看病,治伤,把这些人感动的,眼泪哗哗的啊。
他们总算是遇上千古未有的,真正是属于百姓自己的好军队了。
好多壮年百姓就主动要求加入西北军的队伍,帮着他们打满清那帮不是人的玩意儿。
加入队伍不行,这得等打跑满清,政府的政工队过来才行。帮忙可以,做向导,和当地人沟通,反正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吧。
这些人淳朴啊,白吃着人家的,心里不得劲,不让他们做他们都大人孩子的抢着干。
就这么着,一路前行,一路夹带沿途百姓。一开始语言不通困难,后来有了当地百姓帮助,越来越顺利。
有些部落,根本就不在行军路线上,可当地百姓过去一说,直接就都跑来了,他们也都受满清压迫呀,不愿意当奴才才跑进深山里来的。
后来跟随的百姓越来越多,李定国都担心,照这么着下去,他们带的这点粮食,不等走到赫图阿拉,就都让来投的百姓给吃光了。
好在百姓也有收藏过冬的肉食,掺合上部队带的炒面,节省着吃,坚持了一个多月以后,总算到达了赫图阿拉附近。
赫图阿拉老城并不大,方圆不足十里,里面住着的,都是满清贵族,普通穷百姓是没有权力住在城里的。
他们基本上是奴隶制度,奴隶们被放到城外爱新觉罗氏子孙们的庄园里,在满州兵丁的看押下,狩猎、种地,养活城里的贵族。
城里,除了伺候主子们的少数奴才,就都是有身份的主子了,大都是努尔哈赤的亲戚和一族。
李定国命令全军在五十里以外的山沟里悄悄集结,然后带上侦查大队,趁着夜色掩护,悄悄接近赫图阿拉老城,侦查敌情,研究进攻方案。
他打算先事先摸清城外贵族们庄园的分布情况,利用夜色掩护,把这些庄园悄悄拔掉,然后就全军进攻城池。
第585章 破庄园解放奴隶 早暴露老城难下
赫图阿拉老城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大部分在满清拿下辽东之后,就跟随努尔哈赤下到平地去了。
留在这里的,大多是年老体弱和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愿离开的老人。
连贵族加上奴隶,不足一万人,另外还有盛京派来保护粮草辎重的一个都统带着的三千骁骑营。
贵族们的庄园一般离着老城十几里地,均匀分布在西边的盆地上。平时贵族们派十几个家丁看守着庄园里的奴隶,除了来要种的粮食和打到的猎物,很少过来。这大冬天的,他们就更不过来了。
摸清庄园的位置之后,军长牛方亮下达命令,各部队分别行动,一个营负责一个庄园,尽量不要开枪,同时行动,将庄园里的家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