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由说道:“辽东土地肥沃,军队完全可以自筹粮饷,不必朝廷接济。”

崇祯哼一声道:“知道朕为何要杀袁崇焕了吗?每年从朕这里要走那么多粮饷,还不够,还要将毛文龙的粮饷也归他调遣,不给就杀!还去和蒙古人做买卖,拿我给的粮饷换他需要的东西!

蒙古人是受建州奴指使的,他这等于是间接资敌!即便如此,朕也没有说什么。

你袁崇焕只要能做到将建州奴控制在辽东,让朕缓口气对付李自成,朕绝不会有怨言。

至于五年复辽,朕想都没想过!可袁崇焕呢?耗费如山,却还是让皇太极关内关外往来自如,进朕中原跟进他自己家一样!你说,这袁崇焕该不该杀?”

王烁不由呆在当地。历史上只说袁崇焕死的冤,千里驰援还换来个磔刑,谁也没说他到底犯了怎样的错误。

原来,在崇祯眼里,这位袁督师错误犯大了!如此说来,袁崇焕死的也不是太冤。

只听崇祯继续说道:“当然,磔刑是狠了些,朕当时怒气未消。按他的罪,该诛灭九族!朕后来并没有牵连他的家族,就是朕懊悔对他过于残酷了。”

看来,崇祯一直没有后悔杀掉袁崇焕,一直认为他该杀,只是后悔用刑过重了。

但这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呢?

在王烁看来,崇祯杀袁崇焕固然不对,但袁崇焕在辽东的军事指挥,也有值得商椎的地方。

皇太极并没有多少兵力,如果袁崇焕不一味死守几个堡垒,而是象他在西北一样,与皇太极争夺人口,建立根据地,采取机动作战的方法,让并不输于满洲八旗的关宁铁骑深入到皇太极的地盘里去作战,让他不得安宁,便如刘邓进军大别山一般,皇太极如何可以腾出手来进攻关内?

况且,辽东还是汉人多,汉人是向着明军的。他如和王烁在西北一样,学习伟人思想,组织村寨,鼓励耕种,多点开花,与皇太极争夺资源、人口,皇太极如何可以发展那么快?

皇太极之所以进攻关内,就是生活和补给缺乏到极限,才冒险进关,这个历史上有完整的记录,其惨到连贝勒们都吃不饱穿不暖了。

再说,皇太极进关的时候,你袁崇焕干什么去了?你为什么不进攻他的根据地,把他的老巢端了?就冲这一点,崇祯怀疑他通敌也一点不为过!

当然,关内明军太弱,组织抵抗不力,这不能怪袁崇焕。

当年范汉杰就是书生意气,和袁崇焕一样,死守几个城市,才造成了自己的逐步被动,被东北军各个击破。

由此看来,这位袁督师实在不能称为将才。

第241章 话天下君臣论得失 说后事死志早已蒙

王烁将自己对袁崇焕的想法,原原本本和崇祯说了,然后又说道:“袁督师一介书生,于战略上缺乏远见,这也在预料之中。然凭其一介书生之力,能够组织关宁铁骑,和满清对抗,并屡胜之,已经很不错了。

我朝历来重文轻武,边兵戍卒得不到很好的训练,打起仗来战力低下,稍触即溃,这才是失败之根本。”

崇祯摇摇头道:“失败之根本,在于无钱无粮。中原天灾,百姓需钱粮救济;辽东边患,亦需钱粮;关内匪患,还需钱粮!到处都要钱粮,朕去哪里弄这么多钱粮?

裁了驿站,闹出个李自成。有人说当日不裁驿站,李自成不失业,就不会造反。

呵呵,不裁驿站,朕上哪儿弄钱粮供驿站消耗?即便李自成不造反,那些饿极了的百姓就不造反吗?不出李自成还会有张自成,王自成!

朕躬反思,朕之过失,在于无处弄到更多的钱粮。”

崇祯说的有一定道理。这就与现在年轻人玩的一些战争游戏一般,没有了资源,游戏也就结束了。

可是为何会没有钱粮?崇祯把责任推给了老天爷,说是连年天灾,中原绝收,是天要灭亡大明,这就不对了。

王烁反驳他道:“天灾只是其次,关键还在人为。我朝之法制,不重视土地如何使用。特别是到近百年以来,土地兼并严重,多集中于大户之手。而一般百姓,往往被迫失去土地,成为佃户。

地主剥削佃户无度,又无任何朝廷法制加以约束,致佃户辛苦一年毫无积蓄,还要缴纳国家各种税饷,生活日渐艰苦。而那些大户,吃穿不愁,坐食而肥,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臣于陇中,就是被迫变法,限制大户收取地租,纳税也由大户承担。如此百姓种地可获得收益,积极性大为提高,地里出产亦好于以往数倍。

是以,臣的军队有饭吃,不必操心钱粮。若陛下早于根本上重视土地这个最根本问题,变法图存,国家恐不至如此。”

崇祯许久没有言语,想半天笑道:“可惜卿来的晚了,若早来几年,兴许咱们君臣能做一番大事!朕用的这些人,都是一帮白拿朕的俸禄的蠢货,害朕至此!”

王烁心说,几年以前我还在炒股呢,那有时间和你玩这治国游戏?

再说,我就是来了,跟你说这个,那时候你信吗?最好的结果就是骂我句荒谬,把我轰出去。闹不好,我脑袋就没了。

但听崇祯话里的意思,他似乎还有要逃出去重整河山的念头,于是趁机道:“陛下,此时并不晚,咱们还有时间逃出去。

陛下只要知道原来错在哪里,逃出去之后,痛定思痛,变法维新,用不了多久,即可剿灭流寇,恢复辽东。”

崇祯笑了,笑完了道:“当日袁崇焕被朕从家中宣来,建极殿平台应对,他也是让我充满了希望!

可是,这才几年?当日之事历历在目,袁崇焕已经作古,朕也很快如此了。”

叹息一声道:“事情总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那!朕岂可再犯轻易信人之错?

如今朕只要一死,必定天下大乱。以后,到底谁会坐在朕这把椅子上,朕在阴间里看着。

兴许,你这位西北守土大将军也有机会。但朕相信,坐这把椅子的,绝不会是李自成!”

看来,这位崇祯帝还是有些远见的,他也看出李自成成不了大气。

不过,如果王烁进了北京,就不会再有皇帝了。这里,也不会再有人居住,将会变为展览馆,和现代一样,皇帝制度将永远成为历史。

王烁正要再说些什么,远处传来“腾腾”的脚步声。

接着,一个全身铠甲的军官闯进来,顾不得礼仪,大声对崇祯道:“陛下,张晋彦献了正阳门,贼军已经进城!目下贼军大批涌入内城,正在向承天门推进。请陛下立刻走,臣手里还有两千锦衣卫,臣誓死守在午门,不过也拖不过一个时辰,陛下赶紧走!”

崇祯恍若不闻,缓缓道:“骆卿,不必徒害士卒性命了。卿送这位西北王烁将军出宫,然后就回家吧。”

那人闻听是王烁,显然吃了一惊,上下打量他。

王烁知道,这一定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了。崇祯之所以能知道他,多半是这位骆指挥使的功劳。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场上拼杀,情报有多么重要,王烁再清楚不过了。他让胡琏器组织情报系统,正是为此。

骆养性,应该是这时候最大情报系统的总头目,而且此人和他爹一样,为人正直。

王烁当下就有笼络骆养性的意思。

他认为,骆养性既然可以知道西北的一举一动,那么他就有能力知道全国的事情。

那么,他手里,就一定有一套遍布全国的情报系统,这个可是无价之宝啊!

正思想着如何规劝骆养性归顺自己,就见崇祯从御案后面站起身,对王承恩道:“咱们该回后宫了。”

崇祯要回后宫,在这种时候,自然是去准备后事了。

王承恩眼泪横流,呜咽一声:“奴才遵旨。”也颤巍巍站起来,搀扶着崇祯,两个人不慌不忙,出了武英殿,向后宫去了。

王烁本来打算跟着崇祯去,关键时候强行绑架崇祯出宫。

一来后宫他是绝对不能明目张胆闯进去的,只能偷偷进去。二来,他想和骆养性谈谈,这个人在他看来,比崇祯要重要的多。

骆养性见王烁没有要走的意思,便问他道:“你果然是西北那个锦马超?”

王烁点头道:“在下正是。闻京师危急,在下驰聘千里赶来,原本是想救陛下出宫,熟料陛下死志已蒙,劝阻无用了。”

骆养性默默的没有出声,这个他比王烁知道的要早。

凭着他锦衣卫里诸多的武林好手,救崇祯出去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崇祯已心力交瘁,再不愿意受颠簸之苦了。

而且,离开北京,意味着先祖各帝皇陵失守,一旦被大顺破坏,崇祯无法面对他的祖宗们。

那个时候的人们是迷信的,对这个看的极重。

看来,历史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改变的。李岩想救出崇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恐怕要落空了。

第242章 进后宫一无所获 自此后不信史书

王烁见骆养性不出声,也猜到他知道崇祯死志已决,便对他道:“指挥使大人也不必死守宫门,拖延一段时辰,待陛下准备完毕,就撤吧。”

他当然知道崇祯这是要回后宫杀家眷,然后去景山上吊自杀。

刚才骆养性对崇祯说的话,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骆养性没有接王烁的话,而是说道:“将军请随我来。”

他是要先把王烁送出宫去。从这一点来看骆养性应该对王烁印象不错。

王烁摇头道:“我穿的是顺军服饰,顺军进来,我混出去不难,倒不必麻烦指挥使大人。”

接着便道:“久闻指挥使大人是个人才,不知大人是否有意随王烁回西北,整顿军队,以图恢复?”

骆养性听王烁如此说,苦笑笑道:“在下家就在这京师,上有高堂,下有妻儿,怎可一走了之啊?在下留的这条性命,只是为了孝敬父母而已。若将军有朝一日复我大明江山,骆某定当誓死以报!”

王烁苦笑笑,无话可说。这个时代的男人,讲究的是忠与孝,尽忠不可,就想到要尽孝了。

王烁已经在这时代呆了一年多,对这个当然完全理解了。

这时候时间紧迫,来不及多说。反正他一时半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