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生指南-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涵讪笑着,有些不好意思地,“幼安弟,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我向来知道你的才能,只是知道你志向不在这里,才强忍着不去邀请你,但你送上门来,我又如何能够再忍耐?”

遗憾的是,管宁终究无法挽留,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建功立业不是他的梦想,眼看着大汉国江河日下,管宁不想卷入其中,他温和而坚定的拒绝了张涵的邀请。张涵只好满怀遗憾送了他很远,一直送到十里亭,张涵都还在邀请他,管宁并没有改变主意。

背着送给他老母的棉衣被——他只接受了这个,管宁漫步而行的身影慢慢的消逝在了朝霞之中。

好在管宁只是个特例……呃,邴原是另一个特例。

拒绝做官的,终究是少数。出人头地、建功立业,才是大多数人的理想。乐安孙和、东莱王安、北海徐封等都没有拒绝张涵的征辟,再加上丈人王烈推荐的两名弟子——平原王冶、东平陵宋修,以及从家中归来的韩彰,张涵终于把他的官佐属吏任命得差不多了。

王冶和宋修来的时候,还捎来了王烈的书信,把张涵臭骂了一顿。尽管王烈用词文雅,内容实质却没什么差别。不仅如此,还狠狠地责备了王眸——这一手最坏了,破坏人家夫妻的感情。王眸气的好几天都没跟张涵说话。

——————————————————————————————

“先生,这里是学生们的宿舍,那边是先生的住处,正中则是授课的讲堂,前面一点的,那是诊治病人的诊室,诊室旁边的,则是安置病人的病房……远处的那个,那是隔离病房,先生知道,有些疫病容易传染,只好与众人隔离开来……”

“大人,不要客气,直呼华佗表字就可以了。”

“先生此言,恕张涵不能从命。先生一辈子治病救人,泽被苍生,张涵岂能如此无礼?倒是先生不要叫我大人了,还是像原来一样,直接称我的表字就是。”

“礼不可废,华佗既然身为大人手下从事,怎么能那样无礼呢?”

华佗到底还是没能承受住诱惑,踌躇了许久,终于在五月初跚跚而至,令本已失望的张涵大为欢喜,立刻任命华佗为祭酒从事,同时,把组建到一半的牛山医园交给了华佗,华佗拒绝了——牛山医园的建设很是琐碎,一直是由孙良栋负责,华佗意思是说,让他干完得了。不过,华佗闲暇无事时,倒不时到会医园里走走。

牛山医园位于城南里许的山坡上,山是牛山余脉,因而得名。园中绿树成荫,草木繁茂,一条清澈的溪水从园中潺潺流过,风景极美,华佗很满意。

PS:明天就要上架了,心里有点忐忑,不知道会怎么样,算了不想那么多,尽力去写,好了。说一下月票和更新的问题。

月票嚒,编辑说,希望不大,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有朋友说给留票了,而且,这个榜是唯一有可能的月票榜单了,不要一下,总是不甘心。

朋友们觉得不错,就给几张好了。

更新的问题,明天星期一是三章,至少也有二章半,一万二千字以上,最近要写到黄巾,资料不少,想发章免费的,又没有联系到编辑。所以,还没有确定。不行,就把那半章发到公众版。晚上,我联系下编辑再说。

星期二和星期三都是两章,以后就只能每日一章了。另外,每五十章月票,多更一章。

我的码字速度没有提高,一小时还是在七百左右,一天码七千上下,至少要写十二个小时——要查资料的。

这样一来,我能码多少,大家应该有数了。

不过,五十票一章的话,是不是少点,白竹猪有点犹豫,只是一点点而已,总觉得,应该不会让我码吐血的……

最后感谢一下大家,是诸位支持我走到这一步的,还请继续支持我。

第十二章 聚士'下'

牛山医园占地方圆百亩,本来是属于左丘氏的一个小农庄。在田文去职以后,左丘氏生怕殃及池鱼,知道张涵正在找地方建园子,便把农庄整个送上门来。张涵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并象征性给了五万钱——“左丘家的好意,我心领了,但钱总是要付的。”左丘林陪着笑,连声称赞张涵清正廉洁。两人目光一错,都知道奈何不了对方,谈话便愈发融洽了。

神医的影响力超出了张涵的想象。自从华佗来到青州以后,刺史府门庭若市,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就连齐王府都派人前来,邀请华佗去给给刘喜看病。华佗一说开园授徒,上门求学的人更是无以数计。有的书香人家子弟也动了心,大夫在何时都是受人尊敬的,既然做不了官,成为神医的弟子也是不错的出路。

张涵早知此事,华佗一到,就立刻要家中从族学精选了三十名十岁上下,对急救有点天份的少年,送了过来。结果,华佗一开园,就收到了一百多人。华佗很少收弟子,至今也只有两名徒弟——广陵吴普和彭城樊阿,没想到这一收就是上百。这么多人,华佗自然教不过来,便模仿大儒的私人精舍,将医园分为内外。日常跟随华佗学习的,只有他的弟子,其余人都由华佗的弟子教导。不过,华佗每两次休沐(十二天),会抽出一天来公开讲学,并解答疑问。

理所当然,华佗得到了他此次前来的目的——医书。张涵把张家收集的医书都抄了一本,交给了华佗,那几本天书也不例外。当然,有的药方有重要的军事用途,被张涵删节掉了。好在对华佗来说,那些医学理论更重要。

孙良栋是张家族医孙大夫的长孙,对张氏医书钻研最深入的几人之一,他的医术可比他祖父强多了。张涵有意让他领人在青州改良疟疾药。在他与华佗交流中,华佗无意中发现,孙良栋的医术也不错,对天书也有过深入研究,便把他留在了医园。在孙良栋的争取下,疟疾的治疗正式成为医园的研究项目之一。

华佗擅长外科和妇科,在孙良栋的建议下,华佗又增设了解剖课——牛山上的兔子和青蛙算是倒霉了。同时,针对每个病例,都要求记录在案。孙良栋拿出了一个详细的医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状、病名、诊断、病因、治疗、疗效、预后等。

“大人,有事情直接对我说,可以吗?”

“哈,是先生啊,”张涵干笑两声,嘀咕道:“可我答应过不干涉园中事务的,这不是怕你误会嘛!”

“大人,有事情但管开口,合理的,华佗自会接受。”华佗脸孔一板,剩余的话表露无疑——不合理的,少来开口,说了,我也不会答应的。

“是是是。”

华佗雄纠纠,气昻昻,昂首阔步而来。张涵气势全无,谁也不是傻瓜,这才说了几件事,就被一个医呆子给识破了。

“大人,还有什么意见,华佗洗耳恭听。”

“这个,”张涵舌头打结了,就是有意见,这一惊吓也想不起来了,“哎,张涵倒是有个奇怪的想法,开刀手术,是需要熟悉人体的,这一刀下去,该用多啊的力气,切多深,要是有经验就好了……”

“是啊,”华佗深有同感,当他初学医的时候,也没少拿人练手,有的病本是可以治好的。

“要是能清楚知道人体结构就好了……”

“嗯”

“要是能亲手试试刀就好了……”

“!”华佗一惊,望着张涵,就像在看杀人狂。

“我是说,若是能在死人身上,尝试一下,想必会对治病救人大有裨益……”

“不行!不行!不行!”

华佗连连摇头,他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好处,但死者为大,他根本就不敢往那里去想。千百年来形成的道德观念,使他一想到这些,就有种负罪感。真要在谁家的死人身上动刀,家属不打死你才怪了……停!

华佗惶惶然鼠窜而去,张涵哈哈一笑,心情舒畅,算是抱仇了。这事他本来没想现在拿出来说,至少要再等些年天下大乱了,人不如狗,人吃人的时候,再说这种事情也就稀松平常了。

四月末,高顺等人从凉州归来了。高顺天赋不错,人也勤奋,在众多仆役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族学学习。并在前年年满二十岁的时候,以优秀的成绩从族学毕业,被张涵纳入了亲随之中。在买下青州刺史之后,张涵就想到了一个人,此人才智过人,洞悉人心,实在是最顶尖的谋士。遂亲笔写了一封书信,派高顺携带了厚礼,前往凉州。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这个名字在千年以后大名鼎鼎,在此时,却并不出名。在大汉国的名士之中,只有汉阳阎忠称赞过他,说他有张良、陈平的才能。但阎忠也只是边郡的名士之一。说白了,贾诩已经三十多了,他还远不如张涵有名。至少,张万万的名头响彻大汉国南北。贾诩和张涵从未见过面,张涵从来没有去过凉州,而等张涵举茂才入雒阳的时候,贾诩又因病去职回家了。在雒阳的时候,贾诩也始终声名不显,他实在想象不出,张涵为何会如此重视他。张涵送来的礼物价值当在百万以上,确实是厚礼了。

没有任何意外,贾诩婉言谢绝了张涵的邀请,青州别驾对他没什么吸引力。张涵甘言厚币令他动心,但贾诩并不是个贪财的人,他的第一想法还是保全家族和自己。至于张涵危言耸听,说边郡如何危险。不过,图然令贾诩发笑罢了。鲜卑的确是大汉的心腹之患,但鲜卑主要的进攻方向是幽并二州,很少入寇凉州。威胁凉州的主要是羌族,然而,段颖的屠杀太厉害了,羌族二十年内都未必能恢复元气。反而,中原的形势不妙,恐怕会有战乱发生。这点眼光,贾诩还是有的。“中原似危实安,凉州似安实危”这样似是而非的话,并不足以动摇贾诩的心智。

总而言之,贾诩拒绝了张涵的邀请,张涵失望在所难免,却也早有预料了。张涵辟北海甄子然为别驾从事了。在青州士人里,甄子然家世平平,但名声久著,学识品德都为时人所称道,正是张涵所需要的人选。他不能像贾诩那样帮助张涵,却有着不错的声望,也不会带来麻烦。

第十三章 乱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