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接近皇城和紫禁城,地理位置优越,自然人口稠密,下设九坊六十八铺。
原兵部尚书石星的府邸,就位于中城的仁寿坊内,离他们府邸不远的,便设有中城兵马司的驻所。原先的石府是个车马盈门的所在地,眼下却是门可罗雀,一片的冷清。这时的石星,才感到世态炎凉,一天到晚,没有一个人上门不说,就是有时候出去访客,对方都是忙不迭地拒绝见客,怕惹上什么。
所以从二月初中起,在自己被停职待勘的几天后,石星便将自己关在府内不再外出,谢客静养,静等命运的安排,或许哪天锦衣卫就上门了。而出于对未来的恐慌,他府中的家人们,己是偷偷散去了一大半,只留下几个忠心的老家人看着空荡荡的府邸,还有就是府中整天拜菩萨的老妻与担惊受怕的子女。
两个多月下来,石星己是彻底的老了,头发己是花白,本来他今年六十二岁,在大明朝时,算是正牌的老年人,不过他以前还有个年轻的心态不是?眼下却是真正心如死灰了。眼下的朝中,没人敢为他说话,将来一家老小的命运如何,石星也不敢去想。
这天里,石星穿了一身的居家服,又是躺在书房的躺椅上看书,不过内心的烦闷与恐慌,又让他如何看得进去?就在他昏昏欲睡时,他的老家人轻声进来道:“老爷,那人来京了,您看,是不是?”
石星抬起苍老的脸,茫茫然道:“谁,谁来京了?”
老家人见石星变得如此,内心难过,提醒道:“就是那山西镇总兵黄来福啊!您说过的,若是那黄来福来京,便与你分说!”
从兵部尚书变成眼下的待勘之人,朝中又无一人敢为他说话,在绝望之时,石星脑中曾闪过了一个人的身影,那是山西镇总兵黄来福。此人眼下深受皇帝宠爱,自己也待他不薄,或许他可以……或许是为了捞住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石星曾吩咐这个忠心的老家人,若是黄来福进京了,便立时告知他,石星希望到时黄来福可以在皇上面前为自己分说一二。若是放在以前的石星,如此厚脸皮去求一个人,那是决不可能的事,只是眼下却顾不得了。
只是以前一直盼望的人来京了,石星却忽然犹豫起来了,半响,他叹了口气,惨然道:“几个阁臣都不于老夫分说,惟恐避之不及,他黄来福只是一个武人,又愿意为一个不相干的人惹得圣上不悦吗?还是算了。”
老家人急声道:“老爷……”
石星无力地摇了摇头,道:“不必说了,什么都不必说了……”
……
黄来福一行人来到父亲府中,家人相见,自然又是一片欢喜。
那礼部与户部的官员在府中吃了几杯茶后,留下请军门静待皇上召见的话后,便匆匆忙忙地走了。黄来福没请,王崇义等晋商们自然是没资格到府上来,几个内监的太监们则是陪黄来福说了一会儿话,众人相约第二日晚上宴请,为军门接风洗尘后,便笑嘻嘻的走了。
在府上,黄来福沐浴更衣后,便陪老爸老妈吃午饭,说说家常话。而与黄来福随行而来的渠源锐,王启年等人,却是没这么清闲,众位幕僚四出,查整这几个月中,京中各项事宜去了。
第二天早上时,黄来福便听取渠源锐等人的报告,宛平三宫皇庄,还有上林苑监的一些畜场,自今年初时,己经正式经营,由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加上五寨堡似的经营方式,看起来效果还是很好的。与各位太监们合作的水泥厂,毛纺厂,玻璃厂,大超市等皇店,眼下也是处于蓬勃发展中,一切顺利。这让黄来福满意,他盘算是,如果上林苑监各畜场大兴后,或许可以在京畿之地,开办新的副食品厂了。京师这个地方人口数百万,对于各样肉食的需求肯定是巨大的。
傍晚时分,黄来福又兴高采烈地来到几个首领太监宴请他的所在地。
第224章 石见银山
京师的市场沿街道布设,明初主要集中在皇城四门,还有东四牌楼、西四牌楼等地,到了万历时,商业繁华点主要集中在西城,还有大明门外的棋盘街、城隍庙市、内市等地。
外面喧嚣热闹,一片灯火,此时在城隍庙旁一家名为随宜坊的酒楼中,黄来福正大快朵颐,吃着正宗的北京烤鸭,旁边则是几位公公作陪。
这北京烤鸭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的《食珍录》中就记有炙鸭,明初时,明宫御厨采用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采用炭火洪烤,使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皇宫取名为烤鸭。后大明迁都北京后,烤鸭技术也带到北京。万历年间的太监刘若遇在其撰的《胆宫史·饮食好尚》曾写道:“……本地则烧鹅、鸡、鸭!”
烤鸭已成为眼下京师的一道风味名菜,不但宫中爱吃,老百姓们也爱吃。这家随宜坊可说是京师中大大有名,以经营焖炉烤鸭而驰名,利用鸭身的各个部位制作多种凉热菜,与烤鸭一起上席,很受欢迎。京中百官贵胄,都爱到这里吃一吃。而这家随宜坊,也有御马监监丞陈阳之在这里参股投资。
“诸位,诸位!”
烤鸭吃了数只,酒酣耳热时,御马监监丞陈阳之高声呼喊,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只见他又举杯道:“让我们为黄军门的到京,再干一杯!”
众人又是干杯响应,相互间都是笑容和气。虽说大明内宫二十四监,平时多为勾心斗角,不过在眼下的这几位大太监,看起去都是一团和气。
银作局掌印太监放下酒杯,对黄来福道:“此次军门来京,皇上对军门的器重可见一斑。眼下京中逆流滚滚,许多竖儒文虫对皇上多出不道之言,听闻军门在山西修文反驳,真是大快人心啊!”
在场几位公公纷纷称是,他们都是皇室的家奴,自然是与万历皇帝站在一边了。
上林苑监监丞道:“咱家书虽然读得不多,但听手下小子们读过报后,也觉得上面说得很好,到了街坊上后,许多百姓们也认为报上说得很有道理!”
御马监奉御太监陈奉道:“此报大快人心,让文虫们哑口无言,黄军门有没有打算在京中开设分馆,继续为皇上分辩效力?”
黄来福道:“当然了,黄某此次前来,便准备了在京中开设《五寨堡新闻报》分馆,除了继续为皇上辩明开矿榷税之必要外,还打算派出随军记者,随东征军入朝,记录我大明将士英勇作战的事迹,让百姓们知道,将士们是为皇上而战,为我大明而战,才在异域疆土上洒下自己热血的!”
几个太监都是吸了口气,内心暗道:“妙啊,这招果然是妙啊!”
他们互视一眼,都是看出对方眼中的意动,还有对黄来福的吃惊与佩服。说起来,大明太监们由于与文人对立,在民间印象一般都不怎么好,不过他们一般都是无可奈何,谁让舆论权让文人们掌握呢?虽说有些太监们有时可以依靠皇权,将文人们踩在脚下,如魏忠贤、王振、刘瑾等人,不过事实上,他们的下场都不怎么样,在民间与历史上的舆论印象更是一团糟,动不动就是奸臣与勾结宦官祸国。太监们,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己经成了邪恶的代名词。
不过太监也是人,虽说是不完整的人,很多人也是有自己的理想,自己在历史中留下贤名,清名等追求的,但如果舆论权掌握在文人手中的话,不论他们如何挣扎,也改变不了在世人中的印象。以前他们不知道如何办,但自从见识了黄来福开办的《五寨堡新闻报》等手段后,他们却是眼前一亮,看到了另一条道路。
当下各人纷纷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想必皇上肯定是支持的。而只要军门一句话,能给的方便,咱家们肯定都会给的!”
黄来福道:“多谢各位公公了!”
各人又谦虚了几句,御马监监丞陈阳之道:“此次皇上召军门入京,商议东征粮饷之事……我等很是好奇,在群臣束手的情况下,军门该如何筹备这巨额的粮草吗?可否要我等助军门一臂之力?”
几个太监纷纷道:“是啊是啊,不知道军门可否为我们解惑?”
黄来福微微一笑,道:“这个事情嘛,我自然有自己的解决方法……”
……
在京中几天中,黄来福或是接受别人的宴饮,或是巡视在京中的产业,几天后,万历皇帝朱翊钧召见了黄来福,君臣二人在西苑议事。
皇城在宫城之外,周长十八里有奇,西苑就在皇城的西部,中部为太掖池(今中南海),历元迄明,苑池都是皇室游乐的场所,殿亭楼阁与太液池交相辉映,景色壮丽。
液池边,君臣闲雅散步,其实没什么重大事,大明皇帝大多不穿黄色的龙袍,经常身着青色或黑色的常服。今日万历皇帝也是如此,一身黑色的龙袍,上缀绿色的滚边,神情很是轻松。
“黄爱卿,年初时,你上疏要求复开东胜诸卫,朝中争论不休,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黄来福道:“敢问皇上,朝中反对者的意见大多是什么?”
万历皇帝道:“大致是补给困难,耗粮耗饷,兵马调防复杂。而且如果复设塞外诸卫,恐虏人紧张,兵火又生等,眼下东征在即,大臣们意思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黄来福冷哼了一声:“幕气!而且那些大臣们根本不了解边地的情况,若东胜卫诸卫一复,可将大明西北边塞防线大大北移,山西镇,大同镇诸镇,再没有直临兵灾之苦。说到补给困难,眼下塞外移民屯田大大起步,完全当地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再从内地千里运粮,何来的补给难事?还什么虏人紧张,去年边塞之战,那些虏人早己吓被胆了,哪里还敢再生是非?”
万历皇帝点了点头,道:“黄爱卿的意见,朕是赞成的,只是眼下黄爱卿在京,不能直临边地谋划,我看这个事情,便等你回到山西镇后再处理吧?”
黄来福的方法,很有可行性,而且将来成功,这复土之功,也可让万历皇帝名留史书,他自然是愿意的。不过眼下东征在即,事务繁多,万历帝却是想将这个事情缓一缓,等东征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