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K C
故 , 便 有 成 有 得 。 ” 夫 有 得 即 是 无 得 之 伪 号 , 无 得 即
L C M C
是 有 得 之 真 名 。 真 名 故 , 虽 真 而 非 有 ; 伪 号 故 , 虽
… 321
3 1 2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D N
伪 而 非 无 。 是 以 言 真 未 尝 有 , 言 伪 未 尝 无 。 二 言 未
E N
始 一 , 二 理 未 始 殊 。 故 经 云 : “ 真 谛 俗 谛 , 谓 有 异 邪 ? ”
F N
答 曰 : “ 无 异 也 。 ” 此 经 直 辩 真 谛 以 明 非 有 , 俗 谛 以
G N H N
明 非 无 。 岂 以 谛 二 而 二 于 物 哉 ? 然 则 万 物 果 有 其 所
以 不 有 , 有 其 所 以 不 无 。 有 其 所 以 不 有 , 故 虽 有 而 非
有 ; 有 其 所 以 不 无 , 故 虽 无 而 非 无 。 虽 无 而 非 无 , 无
I N
者 不 绝 虚 ; 虽 有 而 非 有 , 有 者 非 真 有 。 若 有 不 即 真 ,
J N
无 不 夷 迹 , 然 则 有 无 称 异 , 其 致 一 也 。
故 童 子 叹 曰 : “ 说 法 不 有 亦 不 无 , 以 因 缘 故 , 诸
K N
法 生 。 ” 《 璎 珞 经 》 云 : “ 转 法 轮 者 , 亦 非 有 转 , 亦 非
L N M N
无 转 , 是 谓 转 无 所 转 。 ” 此 乃 众 经 之 微 言 也 。 何 者 ?
D O
谓 物 无 邪 , 则 邪 见 非 惑 ; 谓 物 有 邪 , 则 常 见 为 得 。 以
E O
物 非 无 , 故 邪 见 为 惑 ; 以 物 非 有 , 故 常 见 不 得 。 然
F O G O
则 非 有 非 无 者 , 信 真 谛 之 谈 也 。 故 《 道 行 》 云 :
“ 心 亦 不 有 亦 不 无 。 ” 《 中 观 》 云 : “ 物 从 因 缘 故 不 有 ,
H O
缘 起 故 不 无 。 ” 寻 理 即 其 然 矣 。 所 以 然 者 , 夫 有 若 真
有 , 有 自 常 有 , 岂 待 缘 而 后 有 哉 ? 譬 彼 真 无 , 无 自 常
I O J O
无 , 岂 待 缘 而 后 无 也 ? 若 有 不 能 自 有 , 待 缘 而 后 有
者 , 故 知 有 非 真 有 。 有 非 真 有 , 虽 有 不 可 谓 之 有 矣 。
不 无 者 , 夫 无 则 湛 然 不 动 , 可 谓 之 无 。 万 物 若 无 , 则
K O L O
不 应 起 , 起 则 非 无 。 以 明 缘 起 , 故 不 无 也 。 故 《 摩
诃 衍 论 》 云 : “ 一 切 诸 法 , 一 切 因 缘 , 故 应 有 。 一 切
… 322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3 1 3
M O
诸 法 , 一 切 因 缘 , 故 不 应 有 。 一 切 无 法 , 一 切 因 缘 ,
D P
故 应 有 。 一 切 有 法 , 一 切 因 缘 , 故 不 应 有 。 ” 寻 此 有
E P
无 之 言 , 岂 直 反 论 而 已 哉 ? 若 应 有 , 即 是 有 , 不 应
言 无 ; 若 应 无 , 即 是 无 , 不 应 言 有 。 言 有 是 为 假 有 ,
F P G P
以 明 非 无 , 借 无 以 辨 非 有 。 此 事 一 称 二 , 其 文 有 似
H P
不 同 ; 苟 领 其 所 同 , 则 无 异 而 不 同 。 然 则 万 法 果 有
其 所 以 不 有 , 不 可 得 而 有 ; 有 其 所 以 不 无 , 不 可 得 而
I P
无 。 何 则 ? 欲 言 其 事 , 有 非 真 生 ; 欲 言 其 无 , 事 象
J P K P
既 形 。 象 形 不 即 无 , 非 真 非 实 有 。 然 则 不 真 空 义 ,
L P
显 于 兹 矣 。 故 《 放 光 》 云 : “ 诸 法 假 号 不 真 。 ” 譬 如
M P
幻 化 人 , 非 无 幻 化 人 , 幻 化 人 非 真 人 也 。
D Q
夫 以 名 求 物 , 物 无 当 名 之 实 。 以 物 求 名 , 名 无
E Q
得 物 之 功 。 物 无 当 名 之 实 , 非 物 也 ; 名 无 得 物 之 功 ,
F Q
非 名 也 。 是 以 名 不 当 实 , 实 不 当 名 。 名 实 无 当 , 万 物
G Q
安 在 ? 故 《 中 观 》 云 : “ 物 无 彼 此 。 ” 而 人 以 此 为 此 ,
以 彼 为 彼 , 彼 亦 以 此 为 彼 , 以 彼 为 此 ; 此 彼 莫 定 乎 一
H Q
名 , 而 惑 者 怀 必 然 之 志 。 然 则 彼 此 初 非 有 , 惑 者 初
非 无 。 既 悟 彼 此 之 非 有 , 有 何 物 而 可 有 哉 ? 故 知 万 物
I Q
非 真 , 假 号 久 矣 。 是 以 《 成 具 》 立 强 名 之 文 , 园 林
J Q
托 指 马 之 况 。 如 此 , 则 深 远 之 言 , 于 何 而 不 在 ? 是
K Q
以 圣 人 乘 千 化 而 不 变 , 履 万 惑 而 常 通 者 , 以 其 即 万
L Q
物 之 自 虚 , 不 假 虚 而 虚 物 也 。 故 经 云 : “ 甚 奇 世 尊 ,
… 323
3 1 4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M Q
不 动 真 际 , 为 诸 法 立 处 。 ” 非 离 真 而 立 处 , 立 处 即 真
D R E R
也 。 然 则 道 远 乎 哉 ? 触 事 而 真 。 圣 远 乎 哉 ? 体 之 即
F R
神 。
A 注 释 B
① 《 摩 诃 衍 论 》 : 意 译 为 大 乘 论 , 此 指 解 释 《 般 若 经 》 的 《 大 智 度
论 》 。
② 法 : 佛 教 的 基 本 概 念 , 泛 指 一 切 事 物 和 现 象 , 包 括 物 质 的 和 精
神 的 , 存 在 的 和 不 存 在 的 , 它 涵 有 物 质 、 规 律 、 思 想 、 道 理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