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励志]父母效能培训手册-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沟通的目的在于互相尊重。“互相尊重”指的是孩子与父母亲能够彼此真诚地表明想法和感受,而不必担心会被拒绝。也许父母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可以表达接纳他们的感受。 
  但是,沟通的方式是什么?沟通的技巧在哪里﹖如何做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认为沟通的元素主要是“说”,父母所呈现的态度是“我说,你听”。其实,“说”只是沟通中较不重要的一环,真正重要的沟通元素是“倾听”。 
  (一)有净化作用的倾听 
  孩子:妈妈,我讨厌上学,因为全班的同学都欺侮我。 
  母亲:全班的同学都欺侮你? 
  孩子:对啊!我跟小琪借橡皮擦,她都不肯借我。 
  母亲:你觉得很没面子。 
  孩子:晓珍和我赛跑输了,就说我偷跑。其实我根本没有偷跑。 
  母亲:嗯,还有呢? 
  孩子:老师叫我登记成绩,他们就说我是马屁精。 
  母亲:喔…… 
  孩子:作文被老师贴在墙报上,国权就说我是抄来的。其实,我哪有抄。 
  母亲:那怎么办?全班的小朋友都在欺侮你。 
  孩子:其实……也没有啦……不是全班啦…… 
  母亲:有一半的同学在欺侮你。 
  孩子:也没有那么多啦! 
  母亲:至少有十个同学欺侮你吧! 
  孩子:哪有?这次班上全数通过,我当选模范生呢! 
  母亲:哦…… 
  孩子:其实就只那三个人啦!因为他们嫉妒我的功课比他们好!可是……也还好啦!上次他们还请我吃冰淇淋,有一次我脚痛,国权还帮我抬午餐呢! 
  倾听是了解的开始,在心理学上,倾听更具有净化作用。当孩子遭遇挫折、困顿、失败和难过时,积极的倾听能够沉淀和过滤孩子复杂而奔腾的情绪。因此,开启良好的沟通之钥,从倾听开始。 
  (二)反映倾听 
  什么是反映倾听呢?父母若要使用反映倾听,须先了解人际沟通的过程。以孩子牙痛为例: 
  孩子→牙痛 
  孩子为了免除牙痛,他会变成发号机,给父母传达某些信息。所以孩子必须选择足以表明“我牙痛”的信号给对方,这种选择的过程称为“选码”。 
  孩子:牙痛→选码  
  假设孩子选择的信号是不断地大哭喊:“痛!好痛!”这个哭泣的信号就会传送到父母的耳朵里。 
              信号 
    孩子:牙痛→选码→痛!好痛! 
              哭喊   
  父母收到信号后,必须经过译码的过程: 
           信号 
  孩子:牙痛→选码→译码 母亲;他牙痛  
            哭喊 
  如果父母能正确地从孩子的表情和语言中正确地译出信号所代表的意思,就会知道孩子的哭泣是因为牙痛。万一父母认为孩子在瞎闹、在找碴,则完全误解孩子的意思,甚至因此教训孩子一番。如此,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桥梁就会堵塞。 
  以上所描述的情形就是造成亲子沟通不良的原因,往往“听者”误会了“说者”的意思,却没有察觉到早已造成误会了。 
  为了避免“听者”在译码的过程中产生误解,则需要运用“反映倾听”来与孩子对话。例如: 
  1。孩子:(放声大哭)哥哥抢我的玩具。 
  母亲:你一定很生气,讨厌哥哥抢你的玩具。 
  孩子:对啊! 
  2。孩子:我们老师根本是个巫婆! 
  母亲:你很讨厌你们老师。 
  孩子:一点也没错,我恨死她了。 
  3。孩子:妈妈我当选模范生了! 
  母亲:你看起来很快乐啊! 
  孩子:嗯……这是很难得的。 
  以上的例子,父母能够正确地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孩子则以“所言不差”来回应母亲,以证实母亲解码成功。 
  反映倾听,“听者”必须试着了解对方感受和想法,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向对方求证。必须注意的是:“听者”绝不可加入自己的意思、分析、劝告及任何价值判断。 
  “听者”就像一面镜子,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反映出来,帮助孩子看清楚自己、了解自己。            
序言       
  “翔翔,起床啦,上学要迟到了……” 
  “翔翔,为什么你还不起床呢﹖再不起来,就来不及了。” 
  “翔翔……”一大早,母亲的情绪就被翔翔赖床的坏习惯弄得糟糕透顶。 
  过了廿分钟,翔翔还在房里大叫:“妈妈……我的运动服呢﹖我的白袜子﹖还有那条米老鼠的手帕﹖” 
  母亲像陀螺似地忙着帮他找出衣服、袜子和手帕。 
  “妈……我的联络簿到哪去了﹖” 
  “在这里,对了,你水彩用具有没有准备,昨天联络簿上说要带。” 
  “我不知道啦……我忘记水彩笔放哪里了……” 
  一个早上,母子俩像经历了一场世纪大战一般,好不容易把儿子送出门,母亲才稍稍喘口气,电话铃响了。 
  “妈……帮我送自然书,在抽屉里,快点啦……” 
  如果说“亲情之爱”是为人父母一辈子的甜蜜负担。那么,错误地承揽孩子所有的问题和责任,对孩子的成长将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斯考克。帕克有句名言说:总有一天我们要放开孩子,他们是上天赐下的礼物,交给我们照顾 ── 但不是永远。   
理清谁的问题       
  在前一章里,我们学习以“倾听”来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 
  但是,倾听只适用于孩子发生挫折、感伤、沮丧、怀恨及种种负向情绪。而且当问题拥有者是孩子时,倾听的效果才能凸显。 
  如果孩子为父母制造了好多麻烦,给父母带来许多困扰,父母就不能再一味地使用“倾听”了。 
  因此,为人父母者在遇到问题时,需先冷静地想一想,这是谁的问题。 
  通常,一个记忆力不好的孩子都有一个记忆力太好的母亲;一个不爱清洁卫生的孩子常有一个太爱清洁卫生的妈妈。就像上述例子中的翔翔经常忘东忘西的,他妈妈三天两头要送毛笔、作业簿到孩子学校去。有一次,甚至打电话回来说忘了带书包呢!听起来很可笑是吧?上学竟然忘了带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大都是父母的态度所造成的。因为,孩子永远不必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任。房间弄乱了,有父母来收拾整理;功课不好了,由父母去操心;害怕困难时,有父母来帮助等。长久下来,自然养成孩子一些不良的习惯。 
  父母有时候似乎太多管闲事了,孩子的问题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处理,把问题的所有权分清楚,什么是自己该管的,什么是不该管的。      
如何理清问题所有权       
  很多父母在一开始很难意识到“问题的归属”的观念,更别说去选择到底谁该为这个问题负责任了。 
  我们先要知道“有问题者”一词,如“谁有问题﹖”、“谁遇到困难﹖”、“谁的目的没达到﹖”“父母效能训练”的创始人哥顿博士说明其原则如下: 
  1。当孩子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孩子有问题。由于孩子的行为没有妨碍到大人,所以不是家长的问题,是孩子的问题。 
  2。孩子使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他的行为也不妨碍大人,所以在亲子关系上没问题。 
  3。孩子使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但是同时也妨碍到大人时,是大人的问题。 
  根据上述的三项原则,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父母在面对困扰时,可以问一问自己:“这问题有没有干扰或妨碍到我的生活﹖”、“这问题对孩子和他人是否造成伤害,甚至危害到生命的安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不关父母的事,这问题是属于孩子的处理范围。如果孩子与自己的配偶、老师、朋友或兄弟姐妹有了冲突,那么是他们两者间的问题,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处理,无须插手或干涉,而父母只要从旁加以引导和注意。下面就是问题所有权划分的例子: 
  小杰最近因为和好朋友闹翻了,所以心情很坏,情绪低落。虽然妈妈倾听小杰的诉苦,同时也表达对小杰处境的了解和同情,但是问题要如何解决呢﹖小杰的母亲想自己是否要打电话给他的好朋友,问问看他们发生什么事,也许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还是等小杰自己去处理呢﹖ 
  由于这问题并没有干扰或妨碍到小杰的妈妈的生活,所以很明显的,这是小杰自己要处理的问题,妈妈无须插手,以免剥夺了小杰学习的机会。 
  通常当父母面对问题所有权区分时,要先考虑孩子这种不良问题行为是否有什么目的﹖然后再考虑问题所有权该属于谁﹖如果是孩子的问题,那么就让孩子自己处理,而父母只需要从旁加以鼓励和注意就足够了,千万不要多管闲事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父母效能:孩子拥有问题时       
  属于孩子本身的问题,父母并非袖手旁观,可以帮助孩子寻求解决的方法,但是寻求解决方法不是给予忠告,也不是帮助子女解决问题。一般而言,忠告是强加于子女身上的警告,因为那将使子女视其为父母控制他们的意图。而且,忠告也会使子女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寻求解决方法是帮助子女找寻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其过程中包含六个步骤: 
  (一)了解和澄清问题 
  运用反映倾听的技巧让子女觉得他们是被了解、被接纳的。所以开始去理清问题有关的特定事件,并运用开放式问题。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则可以在与子女谈话之时反复运用此步骤。 
  (二)运用脑力激荡法 
  从询问“你想找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吗﹖”开始,若子女不愿意,则回到步骤一,并且表示体谅及提供任何时候的协助;若子女愿意,便要求他们继续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此,鼓励父母运用“脑力激荡法”:一种不加评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