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意事情的进展,虽然这并不表示我要介入,但表现出介入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我可以依靠这种方式表现出我对事情的了解程度。”
如若疏忽了细节,就有可能导致不幸,甚至是灭顶之灾。法国雪铁龙公司因在C5车型设计上的某个失误,使其无奈召回了10万辆已经卖出的汽车;日本东芝笔记本的小问题使得它不得不在美国赔偿给客户10亿美元;美国福特公司由于凡世通轮胎问题导致巨额亏损;几年前中国名噪一时的三株口服液也是因为忽视媒体报道的负面影响而招致覆灭。企业界的种种著名案例的教训都昭示我们:管理者只把注意力放在“大”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把握了大方向、大战略的前提下,密切关注和做好每一件小事,正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小事情上都敷衍、拖延、马马虎虎、对付迁就、粗粗糙糙的人,难以成为人格伟大的人;而这样的企业,哪
怕再轰轰烈烈,也必将很快招致土崩瓦解。
在员工眼里,再小的事情,一旦为领导者所关注,做好就成了大事。组织的运行过程是通过各种途径由无数细节相互连接而形成,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定会有“细节梗塞,小事挡道”的现象。因此,对每件小事的处理是否得当,都会对整个大局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一般情况下,给员工留下印象最深的、永生难忘的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难怪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会说:“大事小事由
我处理,不大不小的可以安排别人去做。”
我们都知道周恩来是做大事的,却很少知道他那种“把大事做小,把小事做细”的本领。当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就注意到,周恩来有一种本领,就是非常关心小事细节,但又不拘泥于小事细节之中。尼克松称他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人”。据尼克松回忆,在欢迎他的晚宴上,周恩来亲自为乐队挑选了晚宴上演奏的乐曲。“我相信,他一定预先研究过我的背景情况,因为他选择的许多曲子都是我所喜欢的,包括我在就职仪式上演奏的《美丽的阿美利加》。”尼克松说。
当尼克松一行被邀请去看乒乓球和其他体育表演时,当时天已下雪,而客人预定第二天要去参观长城。周恩来知道这一情况后,通知有关部门清扫好通往长城路上的积雪。
希望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做小事,并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一个人有理想,要有做大事的雄心壮志,这是必需的。但必须从
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细。
如果说管理的一般法则是科学,那么对细节的管理就是艺术,企业处理细节的能力就形成企业管理的能力。因为,企业经常面对的都是看似琐碎、简单的事情,却最容易忽略,最容易漏洞百出。其实,无论企业也好,个人也好,无论有怎样辉煌的目标,但如果在每一个环节连接上,每一个细节处理上不能够到位,都会被搁浅,而导致最终的失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与魔鬼在细节上较量,才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6.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
古人早就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天下有大事吗?没有,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比如,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尊敬老师开始的,是从很小的事开始的。这种道德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不是专门找到大事才做。
万事从小事做起。美国太空3号快到月球了,它却不能登上去而无奈地返回来,为什么?只是因为一节30块钱的小电池坏了,这个酝酿很久的航天计划就这样被破坏了,几亿元报废了!天下有大事吗?哪次飞机失事是翅膀和头一齐掉下来的?都是一节油管不通,一个轮胎放不下来才失事的。
案例
有个叫福特的美国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看到和他同应聘的几个人都比他学历高,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废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并在之后很短的时间内成为该公司董事长,后来成立了“福特公司”,并以此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据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
您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同样,有一个应聘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没有福特幸运。
案例
应届毕业生小林早上要去参加招聘会,正当他拿起背包要走时,发现个人简历还没拿,便急忙去取,谁知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水杯弄翻了,浇湿了简历,为了赶时间,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把简历往背包里一塞就前去招聘现场。当小林被一家非常著名的企业看中让他面试时,招聘人员问了他三个问题,便要了他的个人简历。
但拿出来时小林才发现,自己的个人简历已经不成样子,于是自己便把它尽可能弄平整,交了过去。望着这份伤痕累累的简历,招聘
人员脸上晴转多云,但还是收下了。
三天后,小林去该企业人力资源部参加了第二次面试,他表现得非常活跃。从现场操作到对产品的模拟口头推介,小林都完成得很好,而且他思路清晰,对一些问题有独到见解。当走出办公室时,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人员中最出色的一位。
面试后过了一周,小林依然没有收到录取的音讯。于是他便打电话问询情况。工作人员告诉他:其实负责招聘的主管对你很满意,但老总后来看了你的简历时说,连一份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很难担当大任的。简历实际上代表着个人形象,把一份“不修边幅”的简历送出去是不负责任的。
要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它需要每一个细节都拿捏得当;然而,要毁掉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却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就可以了。
一个细节可以让一个人失掉一份良好的工作,这个代价还不算太大。但一个细节的忽视使一个企业失去良好商机,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案例
北方有一家制药厂准备从国外引进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一天,工厂请来了世界著名的拜尔公司来到厂里考察。拜尔公司的代表与制药厂厂长经过短暂会谈之后,一起参观工厂。在参观过程中,药厂厂长随地吐了一口痰。这个场景被拜尔公司的代表看得清清楚楚,马上拒绝参观下去,并终止了与这家制药厂的谈判。在外商看来,制药厂对车间卫生要求应该是非常严格的,但连厂长都能随地吐痰,那么员工们的素质就可想而知了。与这样的厂家合作,能有发展前景吗?
细节可以断送一个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其实,对卫生、安全等许多细节不够重视,是中国许多企业的通病,这里面自然也包括生产食品、药品等让老百姓入口的东西的厂家了。如果不重视细节管理,企业付出的代价必将是严重的。
精细化管理把战略看成是最重要的,战略决定命运,战略决定方向,但有了好的战略还必须把战略细节量化,才能保证战略
的有效执行。
战略是一种帮助我们从现状过渡到目的地的有效途径,但是战略也是一个假设,而不是保证。所以有效地执行战略,必须有一个战略控制系统。
管理者只把注意力放在“大”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把握了大方向、大战略的前提下,密切关注和做好每一件小事,正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章 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一、员工精细化管理
1.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小故事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置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里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的高度上,第三间房子里的食物悬挂在屋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里的猴子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活得好好的。原来,第一间房子里的猴子一进房子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大动干戈,结果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够不着,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按各自的本事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依旧取得足够的食物。
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才与岗位的关系。在企业中,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一直是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岗位难度过低,人人能干,体现不出能力与水平,反倒促进内耗甚至残杀,如同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而岗位的难度太大,虽努力却不能及,最后人才也被埋没抹杀,就像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