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久,当中央(1992)2号文件下来的时候,舆论对秦振华的〃三超一争〃佩服得五体投地!
五月底,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的消息便是一个证明。
超常规的跳跃式的发展速度在张家港已经变成事实。
〃去年比常熟少十四个亿。我这人是服气不服输。今年一定要超过他。蚂蟥钉牢螺蛳脚,你甩也甩不掉,我不超你枉为人……不过我们公开不说,说了会刺激人家……〃
(其实,不说也会传出去。刺激会给人一种危机感。没有危机感就意味着停滞和倒退。常熟没有无动于衷,他们快加鞭,暗使劲,虞山苍苍,雄风再起……)
秦振华逼常熟、逼昆山、逼吴江……咄咄逼人,大气磅礴。
〃秦第一〃
信不信,看一看。
一九七八年,秦振华被县委点名调到了杨舍镇。
雷雨交加,电光闪耀。照出了一张张惶惑的脸。秦振华下车伊始,把一群书记喊到实验小学来受雨淋,看〃风景〃!
他不说话。一双眼睛却凶焰逼人!而在这眼神中,深藏着的是一种动心动情的灵魂的颤抖
家长们背着孩子在泥泞中艰难地跋涉,背了孩子再扛车子,车子扛在肩上,稍不留神,连人带车扑在了水沼中……
共产党的支部书记们,不能吃白饭说空话,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他们的疾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作风,不修好这条路,我们对不起老百姓!
汗颜愧心。全都低下了头。
多少年议而不决的难题就这么解决了。
不只是实验小学,通往全镇各个小学的路全修好了!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学校。
〃晴天满街灰,雨天一街水,露天粪坑到处有,苍蝇蚊子满天飞。〃杨舍镇就是以这么一副面孔来迎接他的。他抓住一个蚊子,打死了,又狠狠地捻出一抹黑,一抹血。第二天他带了苍蝇拍和扫帚,和环卫工人一起扫大街,拍苍蝇,向〃脏、乱、差〃发起攻击。当然蚊子不是打死的,苍蝇不是拍绝的,全民动手搞环境卫生,这才有资格说〃文明〃。有人嘲笑他是拍苍蝇的〃小队长〃,还有人骂他是狗拿老鼠多管闲事。他眼珠子一弹,理直气壮:〃小队长〃光荣,管闲事万岁!
二年后,苏州地区卫生大检查,杨舍镇从倒数第一跃为全区第一名!然后,连续获苏州六次、江苏省四次文明单位……
不过,他的狠劲他的大胆他的超常规的思维从下面一件事上看得更为突出
一九八八年初,苏州市委开会,秦振华作为苏州八个先进典型(人称〃八仙〃)之一,榜上赫赫有名。事先他是知道的,颇有些自得,而听了别人的介绍,说到外向型经济时,他的心一下子从热点跃向冰点,见鬼,人家外贸收购额几千万了,杨舍镇才一百三十八万,十分之一都不到。秦振华有什么好神气的?
于是他在大会上表态:今年五千万!
又让人目瞪口呆。外向型经济不是变戏法,不是儿童吹泡泡糖。你一年就能增加几十倍?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看秦振华如何动作?
一辆小车在公路上疾驰。他还嫌慢。〃快!〃〃快!〃〃再快一点!〃驾驶员再次加大油门,向大上海疾驰狂奔。
到了上海,小车再也快不起来。不是因为时时处处有可能吃红灯,还因为,只知蔡老板在上海,却不知下榻在哪一家宾馆。
蔡老板是一位台商。通过一个老家在杨舍的医生介绍,他到了张家港。他要投资办企业,觉得杨舍是块〃风水宝地〃,很合他的心意。但在谈判桌上却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第一次不欢而散,第二次谈到深夜,他一气之下,夹起皮包就连夜〃拜拜〃了。
秦振华一听就跳起来:〃走了?!〃再细问,马上叫苦不迭:人家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赚钱嘛!不赚钱,神经病才会来。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刚刚起步,不要太黑心……
可惜,他已经走了……
追!
追到上海,却找不到人。
第二天又派车找。
为了找蔡老板,〃跑上海把小车轮胎都磨去了一半〃!
好不容易找到了,蔡老板却冷若冰霜,不理不睬。
〃我要走了。〃他说,〃要谈就到深圳去。〃
于是又尾随着赶到了深圳。
蔡老板九天不露面!
电话打回来,秦振华说:〃你死也要死在那里!〃
一直到第十九天,蔡老板终于被感动了。当他再次来杨舍时,秦振华和一个副市长亲自出马一直谈到午夜。成了。
设备未到,厂房先建。追风追雨追日月,提前投产见效益。蔡老板喜出望外,派了一个人当副董事长。这是个〃假洋鬼子〃,〃洋〃派十足瞎指挥,中方董事长秦栋良不买账,和他干了几次,谁也不服谁。秦栋良找到秦振华,问怎么办。秦振华当即说:按合同办,维护公司利益,董事长有权解雇任何一个人,包括副董事长。这么做是要担风险的,要是蔡老板动了气,一怒之下再跑掉,看如何收场?但秦振华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有一个〃最高标准〃:利益。尼克松不是说过吗,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说对了,外国老板说到底是要赚钱而他们赚钱的〃秘密〃之一就是〃六亲不认〃,谁挡了财路就炒谁的鱿鱼。把握了这一点,所以他在亲自追请蔡老板之后又敢于把蔡老板的〃代理人〃解雇。
结果是,蔡老板竖起大拇指:OK!
于是他又牵了两个合资企业来。
一九八八年底,统计报表一鸣惊人:杨舍镇外贸收购额果然超过了五千万!
一九八九年,〃北京春夏之交风波〃骤起。秦振华纵观风云,眼睛向下:任何情况下,抓经济不会错。治理整顿很必要,外向型经济要大搞。所以这一年外贸收购额增长了百分之七十,达到八千六百万,仅次于妙桥,在全市名列第二。
经过两年的准备和积累,他说:要拿第一了。
高德正对他说:不仅在张家港要夺第一,在苏州全市也要做排头兵。
秦振华说:是。
一九九○年一点二亿,果然拿到了苏州市的〃创汇杯〃。
一九九一年二点一亿,又名列榜首。
秦振华是什么都要争〃第一〃,计划生育一度落后,他狠狠地抓了一下,上去了。搞丰产方,在农业上从来没地位的杨舍镇,他说:要搞就搞最好的,他把市农业局的人请来,要他们按〃第一〃的标准〃开药方〃,开多少他办多少,开到哪儿他抓到哪儿,结果,全省得了第一!听说档案工作要评比,又赶紧采取措施,保证夺冠……
秦振华应该改名,叫〃秦第一〃。
〃秦大胆〃
〃秦第一〃靠的是〃秦大胆〃。
杨舍镇有度假村。
全苏州乡镇建度假村他是第一家。
这还不是主要的。要紧的是:他建于一九八九年。
治理整顿,有人理解为〃治乡〃〃整镇〃,要把乡镇企业砍掉一大批。秦振华避开锋芒,一致对〃外〃,使外向型经济有了一个大的突破。〃外向〃要有〃外向〃的环境。他大胆投资一千万元人民币,搞度假村建馨苑酒家。
好在他不给市里领导出难题。他不喜欢下级老请示,也不喜欢向上级老请示。他最看不起的就是动不动就请示汇报的唯唯诺诺的庸人和小人。他知道此时此刻搞度假村是要担风险的,所以他不找领导。他只对一个〃中心〃负责。大原则大前提把握准了,就可以大胆干下去!
比利时有个客商,在北京时,和杨舍镇城西村谈合资项目。这是个特别讲卫生的人。他脑海里的中国农村只有一个字:脏。因之一想到要和苍蝇蚊子杂草丛生低矮灰暗的茅屋打交道,便皱紧眉头寒了心。秦振华派人去请他来〃看一看〃,〃不谈项目也行〃。他来了,让他在镇上转一转。老镇还保留一条街,拥挤着阁楼和窄细的石子路。那是留作做个活的博物馆用的。就在这老街的一端过桥,有个厕所,造价是四十万,它的式样和设施如何你尽可以去想象了,更令他喜出望外的是:镇上自己有个度假村,进得小别墅,犹如到了北京的星级宾馆……
你叫他不谈项目,他项目不谈成就不肯走!
现在还要投资一千六百万元,上第二期工程。
要不,秦振华怎么做到〃外贸超吴江〃呢?
城建超昆山也不只是一句口号。如果说,昆山城建(开发区)是在风风雨雨中进行的,那么张家港(杨舍镇)的城建、开发则是在急风暴雨中开始的。
秦振华到杨舍镇,就发现在乡镇合并前,有不少违章建筑。可是谁也解决不了。拆房屋和刨祖坟一样最能触动心筋。秦振华说,〃我这个人戆,以前的事也要管。〃一管就坏事了,有个人,在他刚来的时候,在市委书记王振明跟前说他如何如何,好在他面前也说王振明如何如何好,而一旦要拆到他的房子时,他一碰脸就变,马上暴跳如雷破口骂!〃你敢拆,叫你秦××先倒!〃骂天骂地没人睬,他就写〃人民来信〃告秦振华,经济问题,作风问题。一封信就叫你天下大乱!秦振华心中无鬼不怕鬼,主动要求上级派人查,这使那个人心惊胆战,他知道秦振华要求查自己是为了好理直气壮查别人。但是他无法阻挡。查了三个月把他的诬告全否定了。秦振华积足了劲,然后大开〃杀戒〃。只要是违章的房屋,天王老子的也要拆!
秦振华把这种作风带到了上面。他担任市委副书记后分管城建。杨舍镇在规划论证后,必须大拆大建。安民告示贴出来,具体工作一家一户去落实。于是又碰到了一个〃钉子户〃,死活不肯拆不是不肯拆,他也清楚大势所趋谁也没办法,他只是想趁这个机会捞一把。核定拆迁费二万三千四百五十六元三角八分,他竟要争二十三万元!相差整整十倍。捞别人可以,捞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