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宋-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晌燕青传来了消息,耿南仲一伙东宫党的全数拿下过了刑,一一实招,堂供也给衙内呈上来看。

    夜间,衙内唤来了宋恽,在皇帝御朝的紫宸殿与郑后一起见他,三个人谈了这桩大事,宋恽也知不好做,郑后更是看衙内意思,衙内一时间也不说,他在殿中踱了三五个圈,最后似下了什么决心一般。

    “民怨要起,这番下去还不如直接立国造反扳翻腐宋来的更妥呢,最后落个逆臣篡政,却叫人耻笑了,若再因此起了血战,涂炭了开封百余万庶民,我于心不忍,大宋这个破摊子就留给赵桓罢了,宋大人,这一半日你点齐禁军,能拉走的全数拉了走,回建康立国去,本衙内不陪这个小太子耍了,费我精力!”

    郑后一惊,“啊……那、那本宫如何自处?”她心说你拍拍屁股走了,我可咋办啊?总不能留下吧?

    “娘娘也跟着走吧,这捞子什么太后不当也罢,当着也不舒心,去江南过好日子吧,真正的大战还在后面,辽金使臣我也懒的应付,任他们折腾去,京房情报还保留,其它都撤空,舟事补给司也撤掉……”

    衙内怕赵桓报复,殃及了补给司,故这般打算,“临行前我欲与折、种两家经帅见个面,宋大人安排吧。”

    一连三两日,禁军整备停当,只欠启程了,暗中也与禁军将领们摆明了实话,愿意走的跟着,不愿意的留下,就这样,除了原本一万余人,又有两万多禁军愿跟着去,这些人大都是外籍,自不愿留在京中。

    这日朝廷降了旨,太后谕天下,还政给钦宗,自辞离宫,不过问宋廷之事,宋恽也辞了枢府军使,安敬也辞了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旨意下来的前夜,起了两万余精兵已奔河南应天府了,赵佶也给带走了。

    等赵桓在他一干东宫党人护拱下入了内宫禁中探看时,早空空无一人了,如此一来他倒懵了头。

    耿南仲死里脱生,感慨万千,也顾不得许多,就招入了种、折等四路经略帅议事,必竟这邦子人手握兵权,耿南仲也是个手毒心狠的人物,心里谋划着定他们兵权,先一步就入了枢府掌大令,赵桓也信得过他,倒是张商英、候蒙等人暗皱眉锋,李恪非也走了,吏部尚书不干了,不走待何?自已还须追随女婿。

    这种形势下,张商英、候蒙皆心灰意冷,当日辞官要致仕,赵桓听信耿南仲之言,也都一一准了,种师道、折可求、种师中三路经略帅也于当日领兵走了,只说边境空虚,怕辽、夏做乱,不敢在京师久驻。

    不过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刘正彦瞅出了上位的机会,便与耿南仲暗勾,随后鹿延路的刘延庆也来了。

    宋钦宗的班底也在末世重新搭建起来,但种师道、折可求他们对这个残破的朝廷也采取了观望姿态。

 第168章 立国

    公元1115年冬,神策府君安文恭在江南正式称帝,号神策天威万圣大帝,建立神策帝国!

    神策帝国置六路地方政权,分为:江南路、两浙路、淮南路、山东路、河北路、河东路。

    路治最高行政长官为:路政使(总领一路政务:财赋、民政、农工、商贸、矿冶、水盐、治安等)

    路治下设州治、县治;路治所在州城称‘府’,路治首府行政长官必须由路治副职兼领。

    州治最高行政长官为:州政使(总领一州政务:财赋、民政、农工、商贸、矿冶、水盐、治安等)

    县治最高行政长官为:县政使(总领一路政务:财赋、民政、农工、商贸、矿冶、水盐、治安等)

    路治、州治、县州实施军政分制,政不涉军,军不胁政,路治驻军长官兼领‘路参议’职,州治驻军长官兼领‘州参议’,县治驻军长官兼领‘县参议’;(参议:参于政事决策;现代人理解的话等同:常委)。

    由于立国之初,缺乏大量治才,不得已只能在各州县旧官中挑选良吏,但军权牢牢控制在中央。

    神策帝国废除了‘三省六部’等旧制,颁布了新政体制,称为:神策新制。

    神策新制:最高统治机构为:神策军政议事会;下设‘国政参议院’‘军事参议院’‘吏事组织院’‘廉政监察院’‘文宣统战院’‘卫戌综治院’六大院,另置两大独立院:神策司法院、神策律检院。

    按照衙内的设想,总体架构就这个样子,国政参议院等同国务院,军事参议院等同军委,吏事组织院等同组织部,文宣统战院等同宣传统战部,卫戌综治院等同中央政法委,司法院同法院、律检院同检察院。

    要说比现代还少些构机的话就是人大、政协和其它一些组织了,封建残余太严重,设人大也没意义。

    国政院:下设外事部、国防部、财税部、民政部、戌治部、育才部、工冶部、农水部、商贸部、交运部、土建部、医疫部、国土部、审计部、帝国银庄;(基本必要机构,其它诸部暂时设立也没什么用处)。

    军事院:下设六大部、六大军;四大部为:参军部、政工部、战备部、军勤部、陆军部、海军部;六大军为:河东军、河北军、山东军、淮南军、江南军、两浙军;军部驻路治首府,每军辖6个‘虎威师’,各师部分驻路境内六大军事州城,每师辖6个‘基战团’,各团驻州境内军事要冲。另置:军咨讲武院。

    吏事院:置‘路吏司’‘州吏司’‘县吏司’三级,受总部和地方双重领导,另置育吏之‘吏学府’。

    廉监院:置‘路监司’‘州监司’‘县监司’三级,受总部和地方双重领导,(监察纪检职能)

    宣统院:置‘路宣司’‘州宣司’‘县宣司’三级,受总部和地方双重领导,(等同宣传统战职能)

    戌治院:置‘路戌司’‘州戌司’‘县戌司’三级,受总部和地方双重领导,(行使警察职能)

    神策军政议事会:设军政参议长1名(空置不授,帝君兼领),军政副参议长2名,(国政院2员、军事院长官分领),军政参议若干(国政院副职、军事院副职、吏、监、宣、戌四院长官分领);最高核心层。

    国政院:设国政卿1员,国政少卿4员,国政参议4员;国政院使1名、副院使4名(领院务)。

    军事院:设帝国元帅1员(帝君兼领),神策军帅2员,军事参议若干(六大部、大军区长官、军事院使),军事院使1名,副院使6名(领军事院日常院务),(帝君领国帅,为了更好的掌控军事大权)。

    吏、监、宣、戌四院:各置卿1员,少卿4员,参议若干,路、州、县三级所制与国制相若。

    路州县制:置‘使’1员、少使4员(第一少使兼领地方政务府长官,称:路卿、州卿、县卿),参议若干(吏、监、宣、戌四司长官、地方政务府少卿2员),(地方政务府下设各司与国政院下设各部相同)。

    路、州、县三级各置司法院、律检院,(两院受地方和上级院双重领导,重案大案进行合议监审)。

    立国初大大提升妇女地位,废除妾婢通买通卖旧制,帝国不禁妇女参政议政,另设‘妇权议会’。

    另外最大的一项轰动性举措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由于各地刚刚归属,富户地主土霸王都怕给新夺权的神策军灭了九族,收田收地没人敢吱声,没抄没他们的家产就够意思了,各人半夜烧香磕头的感激零涕。

    穷苦老百姓都得到了田地,家家欢喜,户户相庆,大赞神策帝制,由此收获了巨大的民心,不到一个月时间,荆湖路、广南路、成都路纷纷举旗投了神策帝国,1116年春第二次扩制时,中原基本置于神策帝国的统治下了,大宋朝的版图只剩下京畿道和陕西一部分了,而京畿道庶民日夜四下迁流,反宋风潮狂卷。

    因为那一项打土豪分田地的良制,庶民老百姓不想再受大宋朝的压榨了,为了活命只有逃迁一途。

    衙内刚立国,收获大片版图,但也顿感压力,来投的州府地方官员,好多自愿献田的,他们也是聪明人,大宋亡国在即,迟一天给神策帝国打过来,现在交出田地还能留条后路,说不定还能谋个地方官当当。太多人都报着这样的想法,天下几大书院的士子文生蜂涌朝建康汇集,东京太学的人都跑的差不多了。

    不说是太京那些学生了,好些没权没势的吏员都纷纷南逃,等大宋朝廷发生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时,东京受损的程度就能提了,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在一个月多的时间内,居然逃走了40余万人,赵桓懵了。

    ……

    大势已去,天下归心,以张商英为首的致仕旧臣,包括候蒙、蔡厚居、范致虚、刘正夫、俞栗、赵野等人,于公元1116年正月抵达建康府,看到建康的盛世繁华,百姓安居,诸人皆服,安子有治世之才啊!

    建康各条大街上都能看到软甲披挂的戌治司军警,整齐划一的巡街,偶尔有街头上疯跑戏闹的小娃摔倒,这些军警也会亲切的扶娃子起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全日12个时辰军警巡视,谓之安平盛世。

    这一年神策帝安敬定年号为安盛元年(1116年),昔日丹阳城成了神策治政之所,对外开放……

    即便是冬日的建康,也不似北方那般寒冷,张商英等一行人在一队神策卫的护送下,安步当车步入了有‘政城’之称的丹阳城,建康城中有明令,禁止策马行进(马车除外,实因马车是唯一交运工具)。

    领队的年轻小将一边带路,一边应答张商英、候蒙、蔡居厚等人问话,“……莫非神策大帝也常步行?”

    “……不错,大帝时常在市井中巡视,城里城外、埠港码头,哪都可能遇上他,诸位记着一条,神策新制废除了不少旧礼,如臣见君时的跪礼,万万不可再跪了,抱拳做礼便可,呶,前面又是帝君出巡了。”

    一众人等不由抬眼望去,改着玄黄缎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