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学的故事-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或者,如果是机器,就是在一种并行分配处理器的“单元”之中。如鲁麦哈特所言: 
  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包含在执行任务装置的结构之中……它就装在这个处理器本身里面,直接决定处理的途径。它是通过对连接的调谐获取的,因为这些东西就在处理中使用,而不是作为说明性的事实形成和存储起来的。 
  这种新的理论相应地也就称作“连接主义”,这是当前认知学说中第一号新词。过世的艾伦·纽厄尔不久前说,连接主义者认为他们的学说是认知心理学的新范式,他们的运动是第二次认知革命。 
  鲁麦哈特和两位同事划的一张图可以使PDA学说更清楚明白一些,如果你愿意花几分种时间分析一下的话。它不是大脑某块组织的细图,可是理论化的连接主义者所认为的网络图的一部分: 
  连接主义者所认为的网络假想图例:   
  第1到第4单元接受外部世界的输入(或者这个网络的其它部分),加入来自第5到8单元输出的反馈。这些单元之间的连接是由没有标上数字的圆圈象征性地指示出来的:打开的圆圈越大,连接越强,填满的圆圈越大,受抑制越强,传递的干扰就越大。因此,第1单元不影响第8单元,但会影响第5,6和7单元,影响的程度各个不同。第2,3或者4单元都影响第8单元,影响的程度很不相同,而第8单元反过来也向输入的单元发出反馈,对第1单元的影响几乎没有,对第3和4单元的影响很小,对第2单元的影响极大。所有这些都是同时进行的,并得出一个输出排列,与信号过程和并口设计中的信号输出形成对照。 
  尽管鲁麦哈特及其同事说,“PDP模式的吸引力毫无疑问会因为其生理可行性和神经灵感而得到极大的加强”,但是,图中的单元不是神经元,其连接也不是突触连接。这个图代表的不是一种生理的存在,而只是里面发生的事情;大脑的突触和这个模式的连接是以不同方式运作的,禁止某些连接,而同时又加强另外一些连接。在两种情况下,这些连接是这个系统知道的东西,也是它对任何输入作出的反应。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图示:在这幅图中,被墨迹部分盖住的是什么字母?   
  你可能立即会说,被盖住的这个字是RED(红色)。可是,你怎么知道的?盖住的每个字母都有可能是别的字母,而不是你所认为的那一个。 
  鲁麦哈特和杰伊·麦克莱兰德对你的猜技是这样解释的。第一个字母里面的竖线是输入你的认知系统的一个输入,它与存储着R,K和其它字母的那个单元有很强的联系;斜线连接着R,K和X。另一方面,看见这些线条中的每一根并没有跟——人们也可以说禁止跟——代表圆角字母如C或者O的单元连接起来。同时,你从第二个字母中看到的东西与登记着F和E的单元有强烈的联系,因为经验已经确立了RE但没有把RF当作一个英语单词的开始。以此类推。许多连接都在同时并行操作,它们使你能够立即看到RED这个词,而不是任何别的词。 
  在更大的一个范围里来说,信息处理的连接主义模式与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其它开创性发现的成果十分吻合。比如,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图39中的语义记忆力网络中已知的东西。网络中的每一个结点——比如,“鸟”、“金丝鸟”和“歌唱”,都对应于某个连接主义模块,有点像最后一个图中全盘的排列,但也许是由成千上万个单元而不是这八个单元构成的。想象一下,足够多的该类单元模块会登记下存储于大脑中的所有知识,每个模块都与相关的模块有好几百万种连接,而且……可是,这种任务对于想象来说的确是太浩大的一个工程。连接主义者的思维建筑不再有可能把它整个的图景像表现宇宙结构一样表现出来。 
  连接主义模式是对实际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强烈类比。弗朗西斯·克里克曾因与人共同发现了DNA结构而分享了诺贝尔奖,现在又在索尔克研究院研究处于前沿阵地的神经科学,他说,大脑的概念作为一个复杂的大型并列处理器层次结构,“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是沿着右边的线路前进的。”保尔·切尔奇兰和帕特里夏·切尔奇兰都是认知科学中的哲学家,他们总结当前的大脑结构知识时说,大脑的确是一个并行机器,“信号是同时在成百上千万不同的通道中进行处理的”。神经元的每一种集合都会向其它集合发送成百上千万的信号,并从这里接受返回信号,用以修正其这种或那种输出。正是这些反复不断的连接模式才“使大脑成了一台真正充满动力的系统,它连续不断的行为既十分复杂,而在某种程度上又不依赖于其周边的刺激”。因此,笛卡儿才有可能整个早晨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正如许多心理学家后来也如法炮制的一样。 
  也许,最了不起的发展是计算机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的变化。一代人之前,好像是说计算机是一种模式,通过它,推理的思维可以被理解。现在,这个秩序反过来了。会推理的思维是一个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更聪明的计算机就可以建成了。最近几年,计算机工程师们一直在设计和建造并行计算机,其线路的连接将会使64000个处理单元同时操作,并彼此发生影响。同时,人工智能研究者也在编写程序,使其能模拟小型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这种模拟相对于约1000个神经元。他们的目的是多重的:要创造比基于串行处理更接近聪明一些的智能程序,要编写出能模拟假设的心理过程的程序,这样,它们就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测试。 
  这是一个很好的嘲讽:使思维成为可能的大脑到头来成了一种机器的模型,而这种机器一向被认为比大脑聪明一些,这个模型是如此复杂,如此繁锁,以致于目前只有计算机才能干好这件事,只有计算机才能处理对它进行的微型模拟。 
  如最伟大的的赞美诗作者大卫在25个世纪以前,在认知革命和计算机时代之前所赞叹的:“我要称赞您;因为我是在惶恐中诞生,我乃天赐而成。”        
《心理学的故事》 
墨顿·亨特著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师    
   发达的行业    
  让我们稍稍放纵一下,来一点幻想吧。 W·冯特从某个地方闪现出来,除了我们之外,谁也看不见他。他此番回来是想看看,他自己在一个世纪以前发动的一门科学运动,现在已经变成何等模样了。    
  他穿着一身黑色的演讲饱,神情严肃而庄重,这位教授先生的影子十分困惑地呆视着他的一些学术后代们。他们在一次有关认知理论的科学大会上讨论着海底软体动物记忆的分子基础,另外一些人却在大谈可以模拟平行分布处理的计算机程序。可是,在别的一些方面,他又允许自己不动声色地露出少许欣慰的笑容,因为他得知, 50年前,在美国,一共只有4000名心理学家,可今天,估计有149000(70000人处于博士水平,79000人处于硕士水平)心理学家,增长了近40倍。    
  可是,当这位冯特医生飘然来到美国心理学会时,他一脸的笑容顿时消散,露出不满之色。他在这里得知,在过去二十多年时间里,大多数新的心理学博士都已经不再是研究人员,而是工业心理学家、教育业心理学家和——到目前为止人数最多的一类——临床及顾问心理学工作者。冯特曾极力反对教育心理学和类似的一些把这门科学用于实用用途的做法,可是,这一点——即与人们交谈,听他们讲一些私人问题——却是最坏的,这是对心理学极可恶的降格。他还听说,大多数美国人如今谈起心理学工作者的时候,都认为他就是处理有精神卫生问题的病人的工作者,这使他万分惊讶。我的天啊!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心理学对美国人产生的所有影响中,没有哪一种比它对美国人考虑和处理感情及精神问题的方式所带来的改变更为普遍的。许多的不幸、失败、失去能力、不满足和错误的言行,他们的父辈都曾归结为性格软弱,邪恶或者命运所致,可现在在大多数美国人眼里都是心理疾病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精神卫生工作者加以处理。    
  按照这种想法,每年有约 5000万美国人访问心理治疗者,达1.2亿万人次。精神病院和普通医院精神病房的住院病人则又有数百万次的心理诊疗。累积起来算,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与心理治疗有些瓜葛——这就是约8000千万人。    
  约有三分之一的治疗是由心理学者进行的,另有三分之一是由精神病医生进行的,其余由临床社会工作者、临床精神卫生顾问和教区工作人员进行的。所有这些职业工作者尽管其背景和义务各个不同,可都在使用一些符合心理学的疗法,这与用生理的、社会的和宗教的方法来治疗精神病大为不同。(然而,精神病医生却是用药物来治疗病人的,同时也用或不用心理疗法。)    
  心理学最初并不是一门实用科学,它的培训中心并不培养“保健工作者”,而是研究人员和理论家。这门学科在二战之后迅速发展,跟其它的许多学科一样,每年授予的理学博士人数在 1945年和1970年间增长了10倍。可接着,本科生的增长大潮退下去了,新学位持有人难以找到教学工作,所有学科的博士学位生产急剧下降——除心理学之外,这门学科还是保持增长的势头。    
  可是,到本世纪 70年代,心理学并不是作为一门纯科学,而是作为好几种形式的实用科学增长起来的,其中,保健科学是最大的一种。研究心理学者的出产到70年代中期还呈增长趋势,可接着就迅速下降了,而保健工作者(临床、咨询和学校的心理学家)的出产却持续增长。    
  尽管自 1970年起研究心理学家的绝对人数增长了,可它还是在稳定地按这门学科的比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