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励志]"逃离"大学 作者:吴苾雯-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民很失望,也很苦恼。他觉得如果这样学下去,到毕业时,除了一张研究生文凭,除了装了一脑袋死知识,很难有能在社会立住脚的真本事。读了研究生,他不但没有成为研究型人才,出去后,恐怕连一般的会计、出纳的事都做不了。   
  易民从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口里得知,他们中有不少人一直悄悄在外面兼职,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为将来就业积累资本,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都比较看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他还得知,这种在外面兼职的现象,不但他们这个专业有,其他专业也有,研究生中有,本科生中也有。这在校园里已是公开的秘密。   
  一位师兄告诉他说:〃如果你去中关村找工作,那里的老板不会问你的成绩怎么样,而会问你会干什么,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师兄还告诉他说:〃大学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光环,但是,如果你没有真本事,那个光环很快就会破灭,很快就会消失。〃   
  师兄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易民觉得,与其在学校死啃书本,学一些没有多大用处的死知识,还不如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学习。   
  在师兄的介绍下,易民去了这家会计师事务所。   
  开始,易民是以实习的身份去的。去了后,也就是跑跑腿、打打杂、接听一下电话什么的,虽然如此,易民却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是一家业务量比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天,工作纷繁复杂,在这里工作不但需要娴熟的业务,更需要有与各种类型客户打交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学校学不到的。   
  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易民无比惊讶地发现,他们正在学习的一些知识其实已经过时,已经被淘汰,而一些已为社会运用的新知识却迟迟未能进入大学教材,他们不但没学过,有的甚至没听说过。   
  有人作过估计,大学生学完4年课程走出校园时,所学的知识有70%已成为无用的知识。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大裂变的时代,新知识每时每刻都在涌现;新领域一片又一片被发现,被急速地打开。可是大学的教材却仍熟视无睹地多年不变。一位教育界人士无奈地说,现在学校用什么教材有上面管着,不但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甚至还规定统一的教材,不但教师没有权利更改,连学校也无权自己选择教材,如果想动一动教材,要经过一条漫长的审批之路。   
  可是,这种僵化的大一统,这种麻木不仁的低效率,所付出的代价却是:让成千成万的年轻人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去学习一堆无用的知识。   
  易民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还发现,书本知识只能给人以营养,却不能给人以能力,大学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说本科四年主要是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打好基础的时期,那么作为研究生,就应该是术业有专攻的时期,应该是具有动手能力的时期。可是易民惭愧地发现,读了一年多研究生课程,他仍只有本科生的眼界,本科生的水平,更别说能力。   
  教育家陈衡哲先生曾就读书与人生发表过一段精辟的见解,她说:〃一个人才的造成,单靠知识是不够的;知识的获得,单靠书本是不够的;书本的了解,单靠数量的灌注是不够的;数量收入脑海中的程度,单靠考试是不够的。在这一串大小轻重的关系上,不但会考这一件事,只等于一个不足轻重的陪臣;就是读书本身,也不过等于一个爵爷罢了。在它的上面,还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君主,叫做'人生'的呢!〃   
  而我们的大学,并没有给学生开设〃人生〃这一课。   
  3个月后,易民结束了〃实习〃期,成了这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一名准职员。他说,他现在每周用30%的精力学习他不得不学习的课程,为的是那张文凭,但他却用70%的精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他还悄悄告诉我,除了去会计师事务所上班,他偶尔还去给成人大专班讲课,从研二开始,他就经济独立了,不但没找父母要钱,存折上还有了5位数的存款。   
  我问他:〃你在外面兼职,上课怎么办?〃   
  他一脸坦然地说:〃能逃就逃,能混就混,只要考试能拿60分就行。〃   
  在大学校园里,象易民这样逃出校园的〃打工族〃并不在少数。有的人是急功近利,有的人是对学习的厌倦,有的人是想练一练工作能力,有的人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还有的人是为了寻找一个多样发展的空间。   
  大学生变相逃离校园的现象,也许并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学校。在这个充满了诱惑,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浮躁的社会里,年轻的心很容易被校园外的喧嚣吸引,很容易被急功近利的机会诱惑,要守住一张平静的书桌,需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平常心,更需要有一种能抵挡种种诱惑的坚毅。   
  但是,大学生变相逃出校园的现象,使我们不能不对目前的高等教育进行反思:学校的教育模式和专业设置是不是太僵化和死板?学习内容是不是太陈旧而缺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是不是太落后以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激情?我们的大学不能不反躬自问:我是否缺少足够的吸引力?我是否给了学生面对社会竞争所需要的能力?我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能让他们多样发展的空间?   
  从青海考进北京某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谢林辉,也是一个逃学者。   
  从大二下学期开始,谢林辉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家电脑公司〃帮忙〃,先是帮公司做网页,后来又参与软件开发。由于业绩突出,公司不但每个月给他开工资,还给他配了手机。   
  谢林辉说他之所以早早就逃出学校,是因为他发现,如果他在学校再学下去,毕业以后恐怕连工作都难找到。因为,学校教的那些知识大多已淘汰了。在计算机领域,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有一项改变全行业的新技术出现,可他们的教材还是几年前编写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更新换代,可他们还在学已经淘汰的知识。   
  谢林辉说,有的老师好几年就教一本教材,教材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无知,却让学生瞠目结舌。因为在计算机领域,一些学生早就学到老师前面去了。所以,一些学生不愿在学校无谓地浪费时间,便纷纷到电脑公司打工。据他说,在他们信息管理学院,大二以上的学生最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外面兼职。谢林辉说他去公司打工并不仅仅为了钱,是因为在那里,他能不断获得计算机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信息,追赶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   
  有人士分析认为;由于担负起IT基础人才培养责任的学校教育完全脱离了实践,使得大部分的IT专业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完全抛弃了学校的所学,这就给学校同时也给IT公司带来高额的人力成本开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指出:〃由于教材更新速度太慢,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脱节,这使他们不愿为那些陈旧的知识费功夫,他们更愿意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和社会接触紧跟社会发展,这种取舍是明智的、合理的。〃   
  当综合素质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选择标准时,当社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实际能力时,大学生逃出大学,在校园外学习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不能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只有当教育赋予人更强的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赋予人更多的自由、自主和自尊,才会从根本上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记得那天小路骑自行车到报社来找我时说过一句话,他说他之所以愿意见我,是因为我是第一个关注到他们这个群体的记者。当他说出〃我们这个群体〃时,我心里曾暗暗吃惊,我一直以为逃出大学的小路只是一个个别案例。   
  可是当我走进大学校园,走近被称作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群体,我发现,这些经历了炼狱般的苦难好不容易挤过独木桥的大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似乎并没有胜利者的喜悦,有的人在痛苦地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有的人在无奈地读着陈旧得几乎无用的教材,有的人不得不去听老师枯燥而乏味的说教。许多人心里充满了失望和迷茫。   
  我没想到,经过千辛万苦进了大学的他们,会义无反顾地逃出大学。我没想到,大学四年之后,大学宿舍的墙壁上会写满遗憾乃至愤怒的话。我更没想到,大学这个最〃富有想象力的传授知识〃的地方,生产出的大都是标准化的、同质的产品。   
  我们不能不追问:大学是什么?大学给予学生的应该是什么?大学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未完待续)         
第三章 我可以选择不上大学 
17岁少女倒在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下    
           
  1999年7月12日,家住北京的秋子在自己家里拧开煤气开关自杀身亡。   
  抱着她僵硬的尸体,她的父亲怎么也不能相信每天快乐得象小燕子一样的女儿会自杀!就在自杀的前一天晚上,女儿还快乐地弹琴、唱歌,还轻盈地迈着舞步给他跳了一段芭蕾  
舞,还将今年高考的作文题找来,连夜写了一篇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在自杀的这天早晨,她推着自行车去上学时还一脸笑容。她怎么会自杀?   
  虽然现场有女儿留下的遗书,可是秋子的父亲和母亲仍坚持要进行尸检。   
  7月24日,他们拿到了尸检报告,尸检证明:秋子是自杀。   
  一个马上就要上高三的十七岁少女,正是如花的年龄,她为什么要选择死亡?   
  秋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她有时跟着母亲生活,有时跟着父亲生活,也许是生活的动荡,进了初中后,秋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父母心里暗暗着急,他们担心女儿上不了高中,上不了高中就意味着上不了大学。这是他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