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船王包玉刚传-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陪庆清楚地记得她21 岁生日那天,刚好父亲有一条新船下水,于是
她请了几位朋友到父亲的公司参加新船剪彩仪式以庆祝生日。包玉刚知道
后,硬是把这些邀请取消了,他对陪庆说:“这条船不是我赚回来的。仪式
是属于公司的,是用来招待公司的客人的。你并不是公司的一员,对公司无
任何贡献,因此无权利用公司的仪式来为你庆祝。”

包玉刚的这一举动虽然令女儿哭了一天,并说他“不近人情”,但在包
陪庆心中,却深深地烙下了印记,使她明白了做人应该公私分明,不能因为
自己是船王的女儿而搞任何的特殊。

包陪容回忆道:“父亲在我们到海外念大学时,找我们进行谈话,要我
们牢记自己是中国人。他告诫我们要努力工作,并说人们对我们微笑时,那
‘是因为父亲而非你们自己’,不要自视太高。父亲使我们牢记自己的民族,
牢记自己民族的文化。”

包家家风节俭,即使成为香港富豪之后也不曾改变。对此,包家姐妹并
不以为耻,反而觉得很自豪。大女儿包陪庆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白他说:
父亲只容许她们每一段时间拥有一双鞋。对此,包陪庆表示理解,“人们都
以为宁波人很发达,其实宁波人很悭俭,也不怕捱苦。小时候穿的鞋是母亲
一针一钱做的,鞋里用的全是碎布,母亲为父亲做好,再为女儿做。人家说,
宁波女人十根指头,都是给做鞋刺破过的。也许正是宁波人愈吃苦,所以愈
发达。”

四个女婿


正如包玉刚所希望的那样,四个女儿学有所成,并按照自己的兴趣、爱
好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自己的伴侣。

对于女儿的婚姻,包玉刚曾作过这样的许诺:对象由她们自由选择,父
母只作参谋;不用理会对方是贫还是富,只要为人正派,有事业心、进取心,
便可考虑。

包玉刚许这个诺的时候,也许不会料到若干年后,他的四个女儿使包家

成为一个“小联合国”,名符其实的“四海一家”。
大女儿嫁的是一位奥地利人。
赫尔墨特·索克曼在遇到包陪庆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会娶一个中国妻子,

更没有想过会成为世界船王的女婿。
他于1941 年出生于奥地利,父母都是捷克人,从维也纳大学毕业之后,
他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法律,在那里,他认识了包陪庆。
他们的第一次邂逅是在一个为欢迎外国留学生而举行的餐舞会上,当时
是1967 年,包陪庆正攻读三年级法学课程。
那天,陪庆记错了餐舞会的内容,梳了一个很成熟的发型,使她看起来

象是为扶轮社招收学员的工作人员一样老气横秋。
谁知歪打正着,这个梳错的发型为她带来了一段美满姻缘。
索克曼在人群里一眼就发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中国女孩,并立即喜欢上

她,很快,两个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也悬殊的年青人无所顾忌地相爱
了。

两人交往的初期,陪庆并没有告诉索克曼她的父亲是谁,是干什么的。
后来,他知道了她原来是世界级船王的女儿,却并没有自惭形秽,更没有欣
喜若狂,这位来自欧洲中部一个小国家的年青人只想成为一名律师,对船和
船主并没有特别的兴趣。

大女儿爱上了外国人!消息传到香港,在一向平静的包家掀起了喧然大
波,包玉刚大吃一惊,黄秀英更是迷惑不解,他们一时无法想象,一个白皮
肤、蓝眼睛、棕头发的“鬼佬”来到面前,喊他们一声“爸、妈”的时候,
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当这对热恋中的年青人准备结婚时,双方家庭都显得很冷谈。

索克曼在奥地利的母亲寄了两封信给包玉刚,告诉他两个孩子结婚的打
算,却都没有得到回音。这位不太想儿子娶外族女子的寡妇于是心灰意冷,
对儿子的婚事再也提不起兴趣来了。

对于包玉刚的沉默,索克曼发表了这样的观点:“相信对一个难题长期

不子答复,问题就会自己离开,这常常是生意人无奈的选择。”
虽然没有得到双方家长的支持,索克曼和包陪庆还是决定结婚。
也许是因为自己有言在先,也许是困为没有挽回的希望,包玉刚决定接

受现实,和妻子到芝加哥参加女儿的婚礼。
索克曼回忆说:
“你必须承认包玉刚头脑的伟大,他接受了我们俩的决定并使得婚礼以

最好的方式进行。他没有坚持因为我是外国人而反对我,相反他后来还常常
到蒙特利尔去看我。当时我在加拿大皇家银行当法律顾问。他要我考虑参与
他的生意。他告诉我,这是中国的传统,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

“Anna 开始不太情愿,她觉得加拿大广阔的天地更适合我们。面对这
两难的选择,我们摇摆不定,最后,我决定一试。从那时起,包玉刚对我就


象父亲一样了。”

1970 年,索克曼偕妻子到香港,加入包玉刚的环球船务公司,协助岳
父打理生意。由于他的名字较长(HelmutSohman),念起来怪拗口的,包陪
庆为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苏海文,文绉绉的,十分中国化。这个中国名
字寄托了妻子的一番苦心:“苏”是“索”的近音字,又是中国人的姓氏;
“海”寓意他从事的海运业;“文”则显示他勤奋好学。而“苏海文”三个
字念起来与“索克曼”十分相近,与他从事的工作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也许是因为苏海文这个名字,使包玉刚对他这个欧洲人平添几分亲切
感;也许是因为他的正直、诚恳和出色的工作表现,很快,这位包家大女婿
就被擢升为环球集团的第一副主席,执掌环球集团的所有船务,其后,还担
任汇丰银行、南华早报、会德丰和九龙仓董事以及港龙航空公司的董事经理。
1986 年,苏海文当选为香港立法局议员。

二女儿陪容的选择算得上最得父亲心了。

陪容学的是室内设计,他选中了上海人吴光正作为终生伴侣。

他们俩是1970 年在香港认识的,并没有立即发展成恋人。两年后,吴
光正的母亲请陪容从香港带一件木雕工艺品给她在美国的儿子,千里情缘一
线牵,在异国他邦,两人堕入情网。

对于陪容和吴光正,包玉刚似乎特别偏爱。

吴光正中等个儿,文质彬彬,一介白面书生的样子。他的父亲是一个建
筑设计师,在德国工作了30 年。

吴光正出生于上海,在香港受教育并到美国上大学,主攻建筑学、物理
学和数学,后来,鬼使神差地,他的兴趣转移到商业,并在哥伦比亚商业学
校取得了MBA 学位。

毕业后,吴光正在美国大通银行工作,直到1973 年结婚,他随妻子迁
回香港,任职于大通银行香港办事处。

尽管他知道包玉刚是大船主,但并没有急于参与包氏家族的生意,因为
大通银行的老板警告过他,不要卷入任何船务生意中。但到最后,他被岳父
亲说服了。

三女婿叫渡伸一郎,他与包陪丽是在华盛顿大学认识的,当时,渡伸一
郎学习建筑学,陪丽学习美术,共同的审美眼光使两个年青人擦出了爱情的
火花。两人取得硕士学位之后,便双双留在了洛杉矶工作。

陪丽一向专心于她的绘画艺术,对包家的大轮船并不太感兴趣,甚至可
以说有些冷漠。有了大姐嫁外国人的先例,陪丽便没有多理会父亲对日本人
的复杂感情,由自己来决定一生的幸福。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位头脑精明、擅长交际的日本女婿为包氏王国又添
了一根栋梁,在他应岳父之邀加入环球之后,包玉刚便把日本方面的生意全
部交给了他掌管,目前,渡伸一郎已成为包系集团在日本的全权代表。

陪慧是父母最宠爱的女儿,也许是年纪最小的缘故,她在家里是一个小
公主,活泼可爱,聪明伶俐,还有点淘气。

与三姐陪丽一样,陪慧对艺术有一种执着的热爱,是一位相当出色的美
术设计师。

从她懂事开始,就看见父亲终日忙个下停,每次向父亲撒娇让他陪自己
多玩一会时,父亲总是“好、好”边应答着,边穿好衣服准备出门,当然,
临走前是不会忘记亲一下小公主的脸蛋的。


陪慧觉得,父亲那样生活很累,后来连姐夫们也一样忙了,象他们那样
成天紧张地工作,真是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于是,她选择了一位医生做自己
的丈夫。

郑维健是广东人,出生于香港,在美国从事癌症科学研究工作,是美国
威斯康辛医学院和纽约癌症专科纪念医院的院士。

郑维健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与陪慧结婚后,两人定居美国,自立门户,
过着平常人的生活。包玉刚每次去美国,都会到长岛女儿的家里看望女儿、
女婿和外孙。直至1987 年,郑维健才归队。


第三十一章壮志未酬最后一击成绝唱

邓小平在与包玉刚聊天时说:“退休的话要趁身体好的时候退。。”
这番话对包玉刚启发很大,于是,他周密布署了退休计划。最后一击成绝
唱。


被称为“中国改革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80 年代辞去了党政军的职务,
后来更辞去了中顾委主任的职务。但是,不论是国内的平民百姓还是国外的
政要传媒,无一不认为邓小平是现今中国社会的最高领导人。

邓小平在一次与朋友聊天的时候说:“退休的话要趁身体好的时候退,
这比身体不好时再退要强很多,而且这样对个人和时代都有好处。”他的这
位朋友就是包玉刚。

当时,包玉刚正因港龙与渣打两项投资的失利而有点意兴阑珊,邓小平
的一番话,对他启发甚大。1986 年,他宣布退休。

部署退休计划

包玉刚膝下无儿,只有四个女儿,他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包氏王国便交由
四个女婿打理。他曾开玩笑地对人说:“我虽然只有四个女儿,但是她们却
给我添了四个儿子。”

中国有个传统,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