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王的怀念之中。。
正被捐款事件困扰着的李嘉诚,向来视包玉刚为自己“可以推心置腹的
好朋友”和难得的“好邻舍”,当晚获悉包玉刚已溘然长逝,连声哀叹,大
感惊讶:
“怎么会呢?这个月,我曾和他单独会过面,我们谈了不少事情,就在
几天前,我还和他通了电话。。。
有意思的是,就在包玉刚病逝之后不久,包玉刚也像李嘉诚一样,被传
媒披露他捐款给保守党——且他所捐的款项,比李嘉诚捐出的还多。
最后的日子
包玉刚病逝的噩耗来得太突然,他的一些女儿、女婿和外孙儿、外孙女
远在国外,连见他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在接到家里的电话后,他们才行
色匆匆、神情凝重地赶回香港。好在与包玉刚恩恩爱爱一辈子的太太黄秀英
女士,一直守候在他身旁,陪伴他度过人生最后的日子。
虽然几年前包玉刚在美国被诊断为患癌症,但由于他有一个癌症专家的
女婿时常为他料理、诊治,加之他为人乐观,每天坚持跳绳和游泳,坚持锻
炼身体,还时常周游列国,寄情山水,颐养天年,故癌病一直没有恶化。
虽然三年前他已经退休,把庞大的航运业王国和商业王国交由四个女婿
打理,但他还时常去中区会德丰大厦的写字楼,看看报纸,跟老朋友闲聊,
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虽然他近年脸上的老年斑兀出,偶尔会哮喘吁吁,显得有些老态,但他
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行动抖擞,时常开怀大笑,故人们都觉得他永远年轻,
永远“海派”。。
近一年来,他还时常外出游玩,或出席一些公开场合——
1990 年,亚洲最高的大厦——香港中银大厦竣工,包玉刚应邀参加大
厦剪彩仪式。他的头梳得一丝不苟、油光可鉴,穿着笔挺的“培罗蒙”西装,
举着酒杯,穿梭于各界朋友之中,谈笑风生。
1991 年年中,宁波市政府在香港举行乡谊会,包玉刚应邀出席,并用
地道的宁波话向来宾致词。会上,他和宁波市领导畅谈宁波港建设,谈宁波
大学办学情况,谈怎样加快发展宁波经济。他还答允近期再回老家宁波走一
走。。
不久,包玉刚又出席香港中国企业协会成立的酒会。酒会上,他笑口盈
盈,频频举杯祝酒,和老朋友笑谈。
两个月前,包玉刚兴致盎然,又携太太远飞美国,游山玩水,怡情散心,
见见美国的亲朋好友。
9 月22 日,也就是包玉刚病逝的前一天清早,天刚发亮,他就和女婿
吴光正乘着豪华的私家游艇出海,吹海风,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宽阔的海天
秀色。。站在游艇上,包玉刚意气风发,壮怀激烈,兴致勃勃地和女婿谈生
意,部署竟投有线电视,策划怎样再向英资财阀重拳出击,收购他虎视眈眈
已久的置地集团。谈到兴奋时,他还对着大海振臂狂呼。。
到了晚上,包玉刚和家里人聚在自家的花园里,吃月饼,庆中秋,谈天
说地,聆听浅水湾的涛声,观赏从家门口的海上升起的一轮明月。。这一晚,
他心情非常地愉快,也一反平日早睡的习惯,到了十点多钟,还全无睡意,
依然陪着太太、女儿、女婿和外孙说说笑笑。待到月上中天,他才回房入睡。
23 日的拂晓时分,包玉刚哮喘病突然发作,呼吸困难,奄奄一息。家
人急急忙忙叫来医生,经一番抢救后仍然无效,一代船王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间。
各国领导人发来唁电
9 月24 日,也就是包玉刚爵士病逝的第二天,世界各国各地的报纸、
广播、电视都发布了世界船王与世长辞的消息。
包玉刚纵横航运界和商界近半个世纪,足迹踏遍世界各地,结识满天下;
另外,他还凭着个人的知名度和公关手腕,成为不少国家的党政首脑的座上
客,邓小平、布什、里根、英女皇、撤切尔夫人、基辛格博士、密特朗总统、
中曾根康弘、李光耀等国际著名政要,都与包玉刚交往甚密。所以,当包玉
刚不幸病逝的消息传出,各国的领导人和各方好友纷纷发来唁电,对包爵士
溘然病逝深表悲痛和哀悼之情。
邓小平发给包玉刚遗属的唁电是:
“惊闻包玉刚先生病逝,深为悼念。先生热心祖国建设,为实现‘一国
两制’身体力行,功在国家。希家人节哀珍重!”
江泽民在唁电中说:
“惊悉包玉刚先生病逝,深感悲痛。先生生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祖国
的统一大业和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他的逝世,我谨向先
生的家属表示深切哀悼。”
杨尚昆在唁电中说:
“玉刚先生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重要
贡献,口碑载道,名垂后世。惊闻逝世,悼念同深。”
李鹏及其夫人朱琳的唁电是:
“惊悉包玉刚先生辞世,殊甚悲痛。先生支援国家建设不遗余力,为香
港的繁荣辛勤耕耘,对祖国统一大业竭精尽力。谨此向包先生家人致以亲切
慰问并望节哀。”。除了这四位中共最高层领导人外,其他中方领导人姬鹏
飞、李岚清、邓拓彬、鲁平、周南、陈滋英、李后等,也向包玉刚家属发出
唁电,表示哀悼之情。
一个海外的资本家逝世以后,受到这么多中国领导人如此高的评价,包
玉刚可以说是第一人。
除了中国领导人以外,英国首相马卓安、日本首相海部俊树、新加坡总
理吴作栋等外国领导人也给包玉刚家属发来唁电,高度称赞包爵士的业绩和
为人。美国总统布什还给包玉刚夫人发来亲笔慰问信,为失去一个好朋友表
示深深的哀悼之情。
一个华人企业家逝世以后,受到世界一些重要国家的领导人如此礼遇,
包玉刚也可以说是第一个。
另外,包玉刚生前的商界朋友,以及香港的不少商业机构和社会团体也
纷纷给包玉刚亲属发出唁电,对包玉刚的逝世表示沉痛的悼念。
包玉刚病逝的第二天,包氏家族商业王国——九龙仓集团属下公司的旗
帜都下半旗,向曾把九龙仓带进新时代的包玉刚爵士致哀。
第一个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香港商人能像包玉刚那样,逝世后得到世界各国的领
导人和各方人士如此高的评价。包爵士获得这样的礼遇,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根本的一点,就是他首先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商人,他的事业非常的辉
煌和成功。
自50 年代中期涉足航运业以来,包玉刚尽情施展他的“海派”作风,
在航运业纵横驰骋,长袖挥舞。只用短短20 年时间,就建立起一个庞大的
跨国航运王国,傲视同济。巅峰时期,包玉刚拥有200 艘巨型轮船,总吨位
达2000 万吨,雄踞世界十大船王之首。
1980 年维也纳《信使报》的一篇报道,曾这样介绍包玉刚:
“在香港,有一位世界最大的船王。希腊人斯塔佛洛斯·尼亚科斯,或
者著名的奥纳西斯家族,都不是拥有最多船只或排水量的人,而是现年62
岁的包玉刚爵士。他才是真正的船王。两百多艘商船,总计有两千万吨登记
的排水量,在他的旗下航行于世界海洋之上。他的商船队,大约超过今天苏
联所有的商船总数。而且包玉刚的商船队还不断在增长中。”
包玉刚的航运业王国达到巅峰之日,正是世界航运业走向萧条之时。包
玉刚洞烛先机,由海洋向岸上“登陆”,于1980 年叱咤股坛,发动了一场
波澜壮阔的“闪电战”,斥巨资成功收构老牌英资财团——九龙仓,全球工
商界都为之瞩目,为他的“海派”作风而折服。其后,他又进行另一场惊心
动魄的收构战,力挫实力雄厚的邱德拔家族,成功收购会德丰集团,迅速建
立起业务广泛的陆上商业王国。
在这两次大规模的收购过程中,包玉刚面对庞大的洋行,战意之勇,作
风海派,令人叹为观止。不少海外报章称赞他为“最后的雄狮”。
到此,昔日英资垄断香港经济命脉的形势,被包玉刚扭转过来了。
包玉刚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业务涉及地产、运输、酒店、通讯、百货、
电脑科技和传媒等领域。近20 年来,包玉刚家族一直名列香港十大富豪榜
上。在美国的《财富》杂志的世界富豪榜上,也少不了他的名字。
1991 年,就有报章估计他的家财至少在200 亿港元之上。
除了统率包氏家族的航运和商业王国,包玉刚还被邀进入一些跨国大财
团担任要职。他曾是英资汇丰银行董事,之后又成为董事会首席副主席,这
是华人第一次担任这两个职位,另外,英、美、日、香港的大银行和大商行
董事局中,他几乎都占有一个席位。他还是香港环球金融公司主席、国泰航
空董事、香港地铁公司董事、香港电力公司董事。。一连串的职衔,显示了
包玉刚在香港英资、华资机构中,一言九鼎、举足轻重的地位。
包玉刚在商界长袖善舞,叱咤风云,在政治舞台上也很活跃。他与世界
多国政要相当稔熟,更是北京和伦敦最高层人物的入幕之宾。80 年代初期,
他作为中英两国领导人的私人朋友,频频奔走于中港英之间,为香港前途问
题进行斡旋。1990 年6 月,邓小平在北京和包玉刚密谈,谈及多项重大政
策问题。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过程中,作为草委会的副主任包玉
刚更充分发挥他的影响力,他一句话起到的作用,往往胜过10 个人的意见。
包玉刚作风豪爽,广交天下朋友,所以他结识满天下,其中不少世界著
名的政要人物如邓小平、布什、撒切尔夫人等,和他的私交都很笃深。
可以这样说,包玉刚是一个不居政界的领袖人物。当时,在商界和政海
同时叱咤风云的,除了包玉刚,再也没有第二个人。
所以,港督卫奕信爵士在包玉刚逝世后发表的声明中表示:“包玉刚爵
士是本港一位著名商人,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