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及目标为什么在激励过程这么重要。
7.结论
每种个性有其与众不同的优、缺点。培养自己的性格并了解四种个性,你就能对症下药。你了解自己的个性之后,应该尽量了解其他的个性。试着欣赏每种个性的优、缺点。然后多加研究,你才能补强自己个性的天生缺点,如此会大大增进你的管理能力。不论你是将要任职的人选,或只是想了解亲子关系,认同、欣赏并了解所有个性的能力是让你终生受用不尽的惟一资产。
案头放一把沙子
大学毕业后,我到一家外资公司上班。我的工作有点像秘书,但大家都叫我“助理”。
从大学里一个学生领袖到做别人的“助理”,我很难受,特别是老张小李什么的动不动就唤我去打杂时,我就有无名火,觉得很没尊严,我又不是奴才,凭什么指挥我干这个又做那个。不过,事后冷静一想,他们并没有错,我的工作就是这些“一地鸡毛”。刚进公司时,王经理也这么事先对我说过,但一涉及具体事情,我的情绪就有点失控。有时咬牙切齿地干完某事,又要笑容可掬地向有关人员汇报说:“我做好了!”有几次还与同事争吵起来。从此以后,我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孤傲不成,倒是孤独了。
这天,女秘书小吴不在,王经理便点名叫我到他办公室去整理一下办公桌并为他煮一杯咖啡。
我硬着头皮去了,王经理一眼就看出我的不满,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觉得很委屈是不是?你有才华,这点我信,但你必须从起点做起!”
我心里一惊,他竟懂我心!我笑了笑,表示感谢。他叫我先坐下来,聊聊近况。可我身旁没有椅子呀!我总不能与他并排坐在双人沙发上吧?他到底在开什么玩笑?
这时,王经理意有所指地说:“心怀不满的人,永远找不到一把舒适的椅子。”难得见到他如此亲切慈祥的面孔,我放松了许多。原来,他不像一个“剥削者”,他更像我的一个合作伙伴,只不过,他是长辈,我需要尊重他。
手忙脚乱地弄好一杯咖啡后,我开始整理他老人家的桌子,其中有一盆黄沙,细细的,柔柔的,泛着一种阳光般的色泽。我觉得奇怪,这干嘛用呢?又不种仙人球,这人真怪!
王经理似乎看出我的心思,伸手抓了一把沙,握拳,黄沙从指缝间滑落,很美!他神秘一笑:“小罗,你以为只有你心情不好,有脾气,其实,我跟你一样,但我已学会控制情绪……”
原来,那一盆沙,是用来消气的,是他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送的,一旦他想发火时,可以抓抓沙子,它会舒缓一个人紧张激动的情绪。这盆朋友的礼物,已伴他从青年走向中年,也教他从一个鲁莽少年打工仔,成长为一名稳重、老练、理性的管理者。王经理说:“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才会管理好其他的人”。
我的心一下子爽朗了许多,忍不住抓了一把那黄金般的沙子。
把梳子卖给和尚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想办法把木梳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度为僧,要木梳有何用?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过一会儿,应聘者接连拂袖而去,几乎散尽。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小尹、小石和小钱。负责人对剩下的三个应聘者交代:“以10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向我汇报。”10日期到。负责人问小尹:“卖出多少?”答:“一把。”“怎么卖的?”
小尹讲述了历尽的辛苦,以及受到和尚的责骂和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小尹灵机一动,赶忙递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又问小石:“卖出多少?”答:“10把。”“怎么卖的?”小石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小石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善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小石的建议。那山共有10座庙,于是买下10把木梳。
负责人又问小钱:“卖出多少?”答:“1000把。”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小钱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小钱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都有一颗虔诚的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三个字,然后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并请小钱小住几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得到“积善梳”的施主和香客,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也更旺。这还不算完,好戏跟在后头。住持希望小钱再多卖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种类型的施主与香客。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荒诞不经。但梳子除了梳头的实用功能,有无别的附加功能呢?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新的市场来,才是真正的营销高手!
第二章 自我激励,为自己加油
在前面我们重点阐明了通过了解自己的个性,从而达到激励他人或努力奋斗、或快乐地工作与生活的目的对于我们的人生的重要性,那么在这一章中我们重点要阐述的是激励他人首先要从自我做起。的确,只有一个自信、自强并且善于自我激励的人才能够真正掌握激励他人的艺术。
不论你的目标如何,了解自己的本性与需求是很重要的,你的目标紧接着有一连串的计划来配合完成。一旦你激励自己,计划便开始实行。想一想自己有没有接受外界人事激励———例如你的另一半获奖金———你并不依赖他们完成目标。
自我激励确保你的表现,因为你正朝着重大目标努力,学会自我激励为自己加油。
第一节 建立自信 激励自我
1。编一本自己的心理辞典
学会自我激励我们首先要学会自信,学会自信我们就要学会给我们自己编一本自己的心理辞典。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本心理辞典,即在自己的内心中对生活、人格等一些重要品质的定义和认识,如自信、独立、责任、勇敢、友谊等。而每个人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取向和生活方式。
为什么有些人越活越糟糕?因为这些人的心理辞典中的词汇全是些消极错误的定义。为什么有些人越活越糊涂?因为他们心中的心理辞典,就是模模糊糊、含混不清的。
晓云是位大学生,家住农村的她来到大都市上学后,常常为自己家里的经济能力比不上城市的学生而感到自卑。她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就装作家境很富裕很宽绰的样子,把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一点钱,用来买高级化妆品和时装,请同学下馆子,甚至显得很“随便”地借钱给他人。这样在经济上晓云日益显得捉襟见肘,而在心理上她却并没有自信起来,反而有一种越活越累的感觉。
晓云找到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建议她编一本自己的心理辞典,对生活和人格中的许多重要品质进行一下认真准确的定义,据此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心理医生建议她就从“自信”这个词开始。
心理医生向晓云指出,为怕别人看不起而故意“装富”的行为,显示了你内心中对“自信”的错误定义。自信是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自己看得起自己,而不是怕他人的非议,特别是一些外在的条件如渴望他人的承认。晓云领悟后,渐渐活得自然了,放松了,真实了。
过了一阵,晓云对心理医生说,自信就等于外向,而自己在班里显得过于内向,在公众场合下不敢大胆发言,与人交谈言语不多,还特爱脸红。为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晓云故意装得很外向,和同学大声地说笑,大侃特侃她并不擅长的话题,甚至有一次和男生赛起了喝酒。但这样做后,晓云仍没能自信起来,只觉得内心愈加空虚、对自信更加地茫然了。
心理医生又和晓云一起分析道,自信并不是某种固定的外在形式,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自信并不等于能说会道,内向也不等于自卑。只有那些惧怕失败与否定、自我封闭、拒绝与别人交往、没有自己的人生优势的内向,才是自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果你不否定自己,不否定自己的所谓内向,接纳自己,踏踏实实地在学业上努力,真实友好地做人,多多培养生活的爱好与情趣,提高自己不怕失败、不怕否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渐渐地你就会开朗起来。如果你只是在外在形式上去装得很自信,而此种行为的动机正是出于对自我的否定,那么你能真正自信起来吗?
晓云听后眉宇舒展开了:“我懂了,自信是对自己能有一种基本的自我接受、自我接纳的人生态度。”
又过了半年,晓云发现班上许多女生都谈起了恋爱,而自己却没有得到任何男生的青睐,于是她认定是自己的相貌比不过班上所有的女生,她又为此自卑起来。
对此心理医生向晓云指出,自信是一种稳定的、内在的人格品质,它是没有攀比性的。如果某个人因在某个团体中、在某个外在指标如相貌、金钱、分数处于领先优势的地位而获得了自信,那么在另一个群体中当他丧失了这种领先优势后又该如何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我们的自信是通过将别人比下去、压下去而获得的,那么这种自信是暂时的、脆弱的、不稳定的。心理医生告诉晓云其实她自己有很多的人生优势,也有很多的优点,如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