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性修炼秘籍-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口号是:“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静制百动。”定是不变的基石,静是百动的克星。可见“定静”二字威力之巨。足见古人的话,句句都有着落。就从“有为”“无为”两词来说吧!有为只能有以为,到于无为便可无所不为了。它可以达到坐在立亡,化身万亿,出神入化的程度。大定真空总诀,便是在这个理念和原则前提下确立的。定静能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潜力。大定还可以达到有听无听,生幻灭幻,改变人的脉道气路,改变人的血、肉、皮、毛、骨骼、筋络,以至人的生态环境。
本功最大特点,就是修现世,现赚现用,即身即佛,指日见效。让每个修持的人,自己看得见,摸得着。人有隔阴之迷,他生后世,往生天国之说,死无对证,杳无实据,毕竟是立不住脚的,只能哄骗一些愚夫愚妇而已。只有现世作佛,坐在立亡,去来自知,方不被邪说所哄。我是发自内心说的,还期广大读者一试。天乐诗断:
其    一
真传一句有谁知,心息依虚定力持,煮饭先须米与水,炼神不必灶和吹,
自然真火烧天地,生态希金换坎离,悟得阴阳正鼎器,始知铅汞不异炉。
其二
即身即佛本希闻,天地自然造化灵。性命岂离心与息,气神不外坎和离。
先天大道忘形相,后地微情产妙机。采药无非定续定,一篙到底证菩提。
第五节  神气结合便是性命双修
鱼儿离不开水,神儿离不开气,人儿离不开呼吸,人所共知也。由此可知,呼吸是吾人生命的源泉,呼吸一断,生命即宣告结束。故呼吸出入之地的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为我人之性根命蒂可知矣。
生命本从呼吸中来,生命亦从呼吸中去。故欲留此生命,益寿延年,亦非从此呼吸中入手不可也。吾人之感知意识为心,心即性也。吾人之一呼一吸为息,息即命也。故性命双修者,即心息相依之道也。鱼与水相依则活,神与气结合则仙,水与米同煮则饭,其理一也。长生久视之道,岂有它哉!
鼻孔外呼吸出入径寸之地者,是人与天通的最大渠道。故张三丰称之为通天窍,黄帝称之为通天者生之本也。吾人初出娘胎,便启动呼吸,发生念头,皆从此始也。故古仙稳示,修真之道,应从呼吸起动,念头生发处求之也。盖息动则念生,念绝则息止。息之与念,固不可须臾离也。《胎息经》云:“神行则气行,神往则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明示心息相依之奥妙,无逾此矣。
石杏林云:“一孔玄关窍,三关要路头。忽然轻运动,神水自然流。”婴儿初生,启动玄关之象;活灵活现画出。三关者,精气神三宝之关也,耳目口三要之关也。能耳目口三要闭塞而不发扬,则精气神三宝自归元而固结矣。故此一孔之玄关窍者,三关之要路头也,天关地轴之要路头也,人天通道,天人合体之要路头也。果能天人合发,能不万变定基乎哉?若果神息相依于此,可比米和水放入锅中煮饭一样,能不煮出好饭,炼出好丹乎?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宁无复命关,仅四句话,已说尽外玄关,后天鼎之要妙矣。
我再举个例子,《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自有一阳来复”之说,立论清楚,简单明了。虚即虚无空,鼻孔外径寸之地也。从何以致,神以致之,守点什么?守此气也。即神息两定于此外玄关无鼎中也,至于虚之极与静之笃,则大定矣。实即明示心息相依,大定真空。为产药采药归壶之要旨。是从外玄关,打开内玄关,假玄关变成真玄关的秘奥诀法。字字都有着落,安可等闲视之,岂后天搬运所可企及哉!神气合一,便是性命双修,由此可明矣。
此处外通天地万物;内通人身万机;天人交通之要道;呼吸阖辟之枢机。为搧动风箱之把柄,牵制蛮牛之鼻孔也。非此呼吸不起;非此念头不生;非此动作不灵,百体失控;非此回风难合,性命难留。故若舍此虚玄妙道之根源,而别寻有形有象之根源者,是皆缘木求鱼之法也。上山捉鱼龙,入水捕鸡兔,安可得乎!
第六节  外身易形之法理
外身者,即离开身体,到虚空中去做工也。如运瓮者,必立于瓮外,方能运转自如。易形之道亦然,必先舍此色身,到外边虚空中去凝神调息(但千万不可误会,离身很远,到天地中无边无际的虚空中去找,莫忘古人之切戒:“离了此身不是,着了此又错”之训,试问很远处,神怎么凝、息怎么调,又如何能推得动瓮)。方能无中生有,虚里成真,获七返九还之妙。《道德经》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参同契》曰“化形为仙,论寂无声。”寒山子曰:“益者益其精,可名为有益,易者易其形,是名为有易,能益复能易,当得上仙籍,无益复无易,终不免死厄。”西王母曰:“行益易者,为常思灵宝。”灵者神也,宝者精也,亦即气也。以上皆心息依虚,外身易形之直指也。
是故性命双修,必须神气相注,齐头并进,最初从身外虚空下手,最后即在身外虚空了手。自始至终,步步不离虚空,尽在外边运用(千万注意不要离得太远,太远是推不动的)。而一切效验,则尽在色身显得。如易发,易齿,易血,易瞳,乃至易粗重色身为微妙法身。根身世界,步步密转密移。泊乎脱胎神化,飞升冲举,神通自在。故能外其身者,即能易其形矣。
《参同契》曰:“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薰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又曰:“含精养神,通德三元。精溢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常存。累积长久,变形为仙。”此即无派双修性命之正轨,天人合发之高效也。
张三丰曰:“若是学人,知一身内外两个真消息,了然无碍,方去操持涵养,则还丹功夫,至简至易,终日采吾身外之黄芽,以候先天之琼浆,真是饮酒载花悟长生之妙诀也。
身外虚空一着,在道为无名天地之始,在易为伏曦先天八卦,乾南坤北;身内坎离,文王后天八卦之象也。吾人学返还之功,必须向身外虚空下手,忘形尽虑,方能先天而勿违。若只向色身内求之,则仅能后天而奉天时,不过治病强身而已;作丹,则不易为也。故当以乾坤为主,坎离为宾,法身为主,色身为宾。《悟真篇》云:”饶他为主我为宾“是也。此内外宾主,先后二天界限,必须明白辩清,谛信无疑,然后可行返还之工。大用现前,不致被色身所误。《西游记》以猪八戒喻之色身,只因唐僧误信其言,以至招来种种魔障,受其大累,此即示人着在色身做功之害也。

《神仙纲目》载:“玄帝舍身岩下飞升”,此示人离色身修炼之效也,苟离色身,便入虚空彼岸,可以防危虑险,救治偏颇,鬼神莫测矣。舍身云者,径入虚无,功夫深进,大定真空,身心不动,无论色身如刀割火灸,钻锯肢解;或美快麻木,酥软跳动,我总定在外面,不去理它,不去着它,毫不动心返顾,方可谓之舍身,永嘉《证道歌》云:“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张虚靖云:“任从他,不理他,莫管他,他是他(各他皆指色身),其奈我何。”果能如是,离去色身,丝毫不着,方是真正先天,是谓先天窍里炼先天矣。即唐僧能步步听孙悟空之言,不依猪八戒之语,则一切魔难皆无从发生,可以顺利前进,咫尺西天矣。
谭紫霄《化书》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薛道光云:“若人空此幻化身,亲受圣师真轨彻。”皆示人虚空一着,乃丹法最要之秘键也。
古今丹书,发泄虚空一着,最妙莫过《西游记》。孙悟空自号孙外公,是修行者悟空色身,到身外做功之标帜也。身孙谐音,功公亦谐音,明示孙外公为身外功,暗含到身外去做功之意。试观唐僧一离悟空(便着身矣),即遭魔难。悟空外出,每于地上画一圆(0)圈,请唐僧等安处其中,谓一出此圈,即生危险。实即示,只有到身外虚空一着去做,方能防危虑险之意。恐读者不会其意,故此现身说法耳。以明丹道始终须在外面虚空运用,不可丝毫起意着身也。
丹道所以强调防危虑险,即是防其不能舍身,虑其不能忘形耳。果能步步忘形舍身,虚无自然,更何危险之有,又悟空每战,必须先向妖精致问:“你认识孙外公吗?”无如这类妖精,只想吃唐僧肉,延年益寿一万年,皆不认识。此实讥笑抱着色身做功,开关展窍,后天搬运,以求长生的人。唯有一九头狮子,默想片刻,笑道,原来是他,我玄孙,你错惹了他也。”连说二个他字,能体会身外虚空一着之他,故师祖(狮子)。(盖狮子与师祖亦谐音也)。意谓果是真师,必教人从身外虚空下手做功,而妖精邪妄,亦自无法惹之矣。
柰何世人,贪恋心重,以假作真,身外财物,尚不肯舍,何况此身。先师伤之,为著《三教一贯》,处处教人舍此色身,向身外虚空中养神调息。《一贯总说》云:“金丹大道,尽是身外虚空一着,倘有一毫着在后天色身,即是差毫发不成丹。”又曰:“若究极而言,说与此身无涉,尚属皮毛。工夫必须做到与心知意识毫无交涉,方是真正先天。”是不但色身须舍,心识亦须舍矣。必到大定真空,身心两空境界。方契外其身而身存玄旨。白玉蟾云:“一言半语便通玄,何用丹经千万篇,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在大罗仙。”此与老子所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若吾无身,吾有何患。”亦何异乎?盖学道最怕着在色身。更明告之。凡是下功,但觉身中有丝一毫跳动,急速向外心息相依,此即舍身二字之真诀也。万卷丹经,皆言要防危险。如何是危险?凡下功,但觉身中有一丝一毫一忽之跳动,如不急速向外心息相依,即是大危险,急速依之,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