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性修炼秘籍-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劳力。息缘达本禅之机,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须无不克《中和集·玄理歌》。”真是直探本源,把三教要旨一齐点穿。吸呼起动处,即念头起动处也,虽未及今心,而今心在矣。所谓心意用工夫者,就是使今心和自心合炼,把自己息念调合在起。《胎息经》说:“若欲长生,神气相注。”从而团成神气的混合体,以达成自我心性的完善。此乃性命双修的捷径,为明心见性的秘宝。这种修炼法,我们就叫它心息相依法,或日月兼并法;由于依于鼻孔下虚空之中,不着一物,不起一念,故又叫“大定真空”。这种把意念和呼吸牵扯在一起的炼功方法,既简明又扼要,直入于心源性海,真是耐人寻味。
再请看观音大士是怎样从闻思修的。她说:“初于闻中,入流忘所。……《楞严经》。”只此开头两句,便点开大士从闻思修的全部奥秘。这真是妙窍并举的点睛之语。很多评注家,往往忽过,以为是听海潮,听流水的声音去了,起点之悟解既错,其余更不必谈了。我的体会与他们不同。认为中就是无,就是天地真中,中庸中和之中,也就是灵山塔下,口鼻天门地户,内不着体,外不着空之中。闻中,就是听中,也就是听无。因为这里是呼吸出入流动的要道,所以你一听中,也便入流了。思想即意念便与呼吸混合在一起,从而使迥凤混合,进入恍惚杳冥之境地,而入于无何有之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入流忘所啊!观音还有个讲法,叫做“返闻闻自性”或“返息循空”。你们能不能仔细回想一下。息既是自心,心和性有多大差别,把反闻闻自息,称做反闻闻自性行不行,这和庄子的听息法又有什么区别。再反息循空,就更为清楚,就是把呼吸循环在虚无窍中,臻至迥风混合,入了真空的目的。我认为一个人的说话,或观点,前后必然是一致性。这里既然闻自性和反息循空,那里闻中入流,却听到海潮声流水声去了,岂非自相矛盾。自己的呼吸性水,不远超过海潮音流水声吗?即使大士真有此说,也只是言近指远,不过比喻而已,非真听海中潮水的流动声也。再说观音身居南海,在于东海之滨,自有海潮音,流水声可听,而我们住居城市、农村或山间,又从那里去寻海潮水流水声来听。现在有些气功师很聪明,把海潮音流水声录入磁带里,但这毕竟矫柔造作,虽然对入静有些帮助,若非学员,又那里去买。况观音自称观自在菩萨,显然不会放着自己的菩萨不观不看,而去观听别人的菩萨,并观听到海潮流水中去。于义于理,都所不通。只有把闻心进入呼吸的流动中,即神入气中,混然忘物,才是真正的入流忘所啊!从闻思修,就是从耳根悟入,就是以耳去听息,即我日常所说的间接相依法。于此入手,简易了当,一定成就。
吕纯阳祖师也说:“息者自心也,自心为息,元神也,元气也,元精也。升降开合,悉从心起;有无虚实;咸在念中。一息一生持,何止百日,然百日亦一息也《太乙金华宗旨·百日立基章》。”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息不仅是自心的别名,息也是元神元气元精的别名。而元神元气元精又同为一物的同玄异名,息也可说是三者的聚合休。所谓“升降离合;悉从心起”者,即升降离合均从息起也。息与自心是如此聚密的结合在一起,可知息即自心也。所谓“有无虚实咸在念中”者,可见念亦心也。而且是更现实的心,当机之心,故谓之今心也。事实证明,自心今心,同是一心,只是一个代表人的呼吸或真息一个是代表人的识心或正念。从心息(呼吸)而进入真息(胎息),才是真正自心的体现。从妄念(识心)进入到正念(觉性),才是真正今心的体现。狂心一歇,即证菩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都必须在自心今心中歇和放,也必须在自心今心中证和立,一转念顷,圣凡立判。所以凡息一断便真息成,妄想一断便正念生,息销念止,息念双销,自然心明性见,打破了时空物质界限,获得了自我的完善。
吕祖又说:“何谓无念,千休千处得;何谓生念,一念一生持,此念为正念,与平日之念不同。今心为念,念者现在心也。此心即光即药《太乙金华宗旨·性光识光章》。”分析的又何其清楚。谁曾想过,今心两字构成之念,便是指现在心说的,便是性光和药物。一念一生持,就是把住当下之妄心,不使转变,永远像活死人一样,心(指妄念)死神活,自然性光展现,药物到手,使正念永远现前,大放光明。只有如此,方得谓之“一念一生持”也。《清静经》说:“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清常静,常清静矣。”非即一念一生持的真实体验吗?天乐诗断:
其    一
息念双销道即成,自他不二断来今。即光即药分明说,不出今心与自心。
其    二
劝君牢绾鼻头绳,翕聚天边海底金。今自二心全去了,园通无碍作真人。
其    三
息销念灭露全身,依见当初旧主人。再见剪前脐呼吸;自开自合胜娘亲。
第二节  浅谈静功呼吸种种(本文曾被国际气功报发表)
生命在于呼吸之间,是说明呼吸的重要。一息起动,便通天贯地,牵动四肢百脉;一息不来,便零寂无声,生命即非我有。他不但是性命之源,生药之本,而且是控制药物和采取药物的主要力量。主辅玄关,虽然是采取的关口或源头,而呼吸确是采取的唯一手段)仅指后天,先天以无为定忘来采取),而真意的主宰,也是不可缺少的,风火同用之功,便由此确立了。
故鼓之舞之则成风,呼之吸之则成气,吹之熙之则生药,提之翕之谓采取,旋上转下,督升任降为捣炼,念住息止,息念如一则成丹。橐籥因呼吸而牵动,合辟因吸呼而闭合。进气鼓腹便成正呼吸,出气鼓腹便成反呼吸;都能起不同之效用,并宜循序渐进,不可越级躁进。余如自然呼吸法,长短呼吸法;间止呼吸法;鼻吸口呼法;丹田呼吸法;毛孔呼吸法(也叫全身呼吸法或体呼吸法);不吸不呼法。都可各因所用而取法之,而能各得其宜。而我今天所说的几种呼吸法,虽亦大都同于此,然亦不无异于此。亦无非取其因应之理,临机之用,而确立一个创立无派后的整体步序。现即根据本人实践体会,先静功(即坐功)立说,择要分成两个层次,七个步序:
一、有为层次:暂分六个步序:1、阴跷(即会阴)呼吸法,实为最直捷的敲竹唤龟法。呼吸时以阴跷为中心,吸气时上不过脐,呼气时前到肾囊与龟头,下达涌泉。来回鼓荡,使气机迅速萌动,即使阳气枯萎之人,也可因此而生动机。亦可神定阴跷穴,静守不动,忘形忘物,一任气机之自然萌动。促使外肾(即玉茎)勃举。2、脐轮呼吸法,亦叫丹田呼吸法,是为炼精化气之法。呼吸时以肚脐为中心,吸气时上不过心(腹中)呼气时下不过肾(阴跷),亦可默守脐轮兼摄阴跷不动,任其自归自化,使药物化气归炉。此呼吸可在采药时用之,外肾勃举后,可接炼本法。3、膻中呼吸法,是为坎离交媾法,亦即炼气化神法。呼吸时以膻中为中心,吸气时上不过泥丸,呼气时下不过肚脐。亦可默守膻中不动,一任其自归自化,使之化气为神。4、泥丸呼吸法,亦即炼神入虚法。呼吸时以泥丸为中心,吸气时上至顶上之虚空,呼气时下不过心,亦可默守泥丸或兼守眉心不动,不任其自归自化,使神化为虚。5、虚空呼吸法,亦即炼虚合道法。以顶门上之虚空,或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为中心,吸气时上至九天之上上及无上(指顶上虚空说);或九地之外外及无外(指鼻外虚空说);呼气时进入泥丸下贯涌泉,入于九地之下,下至无下。炼之既久,上下混忘,内外不知,混为一体,此炼虚合道之初效也。6、毛孔呼吸法(即全身呼吸法),神定主玄关(鼻孔外),气达辅玄关(阴跷穴),以脐轮为中心,吸气时意想清气(即宇宙元气从四面遥远的星际以至太阳系、银河系等广阔无垠之气;迅速收缩从周身上下各大主穴;以及八万四千毫毛孔窍中进入丹田(脐轮),并上升于顶上;呼气时意想身中五脏六腑固身百骸之污秽浊气(包括病气邪气)从全身上下各个主穴以及八万四千汗毛孔窍中排出去,射向四面八方天涯海角之极远处,并向下倾注,一部分从涌泉穴出去。把身中的污秽浊水排净,把宇宙的先天元气采足。全身呼吸法,不但是存清去浊的微妙法门,也是采药炼丹的主要力量和唯一手段。可以做到内外兼采与兼蓄,以至上下互补的圆满功德,大定真空是以静制动的妙键,而全身呼吸便是以动制动的要旨。炼之既久,自然纯熟,由动而静,由显而微,终亦不复有呼吸之存在,一任其在周身上下八万四千之毫毛孔窍中自出自入,而至于胎息,这便起到与大定真空的异曲同工之妙。拆穿了说,两者都是摄情归性,采阴补阳,采阳补阴,阴阳互补的主体力量。分用之固可各其功,合用之更可稳操胜券。
二、无为层次:为无呼吸层次,也便是真息或胎息的方法。该层次在定中立基,是大定真空的产物。先从自然呼吸入手,即先从有息相依,次进入无息相忘。心依于息,息自依心,静定至极,自然从有息进入无息。大药之生在于此,大药之复亦归于此也。故谓之阳前一定,阳后一定。恰切言之,采封固闭,炼精、化气、化神、还虚、合道,无一不从此定中完成之。是故庄子说:“大一通之,大定持之。”大一者,一气流行之处,即“通天窍”也,通于人而达于天,弥纶于无何有之乡;入于大定之时,自然彻内彻外,内外如一,上下一如,以至无内无外,无上无下,及至人天如一时,神气也便结成一体。结成还丹,有何难哉。
还得说明一下,正因为此通天者,乃生人之根本,是两孔穴法的通道口,在此通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