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性修炼秘籍-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梦》中甄士隐、贾宝玉那样出走的人,都是逃避现实,是十分消极的表现,都是不正确的。特别贾宝玉这个人,未走之前,小小年纪,便玩世不恭,一味在指粉队中,沾花惹草,犯有爱情不终的错误。到出走以后,又是身败名落,既无正确走向,也无修为痕迹。真像一个逃兵一样,不知所终,毫无意义,实无取法价值。可见该书作者曹雪芹其人;也是一个十分无聊和玩世不恭的久。
不过,我要再一次声明,男女双修之道,并非修炼丹道的唯一途径;所以提到“阴阳双修”四字,而且一谈就谈得很多,都只是个人观点;因普渡的需要以及瞻望未来的想法。有志炼丹道的男女青年,上德之人,还是应该立清净丹基,作高屋建瓴的打算,乘风直上,不一定都走这个弯路。但也不要勉强硬迸,明知不能为而为之。要知道单身汉遗精一次,与夫妻间性生活一次消耗的精子数量是相等的。而且弊端更大,以至是有去无回的。所以不明丹诀的朋友,为了逃避现实,上山孤修独炼的做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很希望广大读者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或且纵情声色,或且不敢修炼了。在本篇拙文里,我已毫无保留地宣泄了各种修诀法,后面还将继续宣泄各种不传秘诀,并敞开思想与大家谈心交流,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辜负我的善良愿望。
将来怎么办,这篇文章该不该发表。这也并不是由部分学生或李祖师的信息一言说了算的,尽管李祖不一定会否定,首先应该看到,这些论点是否符合天心民意,是否真有道理,是否能禁得起唯物的辩证考验与科学的验证。为了中华民族的十三亿遍布全世界每一角落的炎黄子孙,为了全世界近60亿的芸芸众生,与天上的诸天神圣,地下的幽冥鬼魂,为了不失此以无派为名重兴大江世派的契机,消除门户偏见;多做一点有利于丹道修炼的事情。使人人都能研究丹道;强身健体;利国利民,同享大同世界的幸福。我这些并不十分成熟的想法,很希望能获得李祖的慈悲与恩准。并希望能赢得我的各方学生与道友,以及广大的炼丹朋友与丹道爱好者,包括还没有走进丹道大门的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全人类朋友的支持。并求共同努力,为今后全人类的富裕健康长寿幸福,创造一个真正的人间天国,做出宝贵的贡献。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阴阳双修,有可能成为将来造福众生的因应措施,也可能为祖国的学术成就;取得世界列强的承认;成为新世纪的新兴哲学体系铺平道路。所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炼方法,未尝不可作为一个挽救中国的灵丹妙药。但我说的双修主张,实与通俗说的双修派宗旨稍有不同。是立足于大江西派虚无大道无着真宗的大方向上的。是在推广金丹大道变为划时代普利众生共性所必须的大前提下,并在高度道德规范下,作为一个尽人合天非常完美的组成部分的。是初中级练功阶段因应措施,并作为对景炼心的果敢方法。我并认为,刘长生式的妓院炼功的故事,再也不能在今后社会重演。我非常希望在改革开放,安定团结第一的大前题下蒂造出来的人间天国里,必将是一夫一妇同天地,一男一女合乾坤的人伦之国,礼仪之邦,再也不会有人间火坑存在,而产生青年妇女堕落风尘的憾事,也没有那种妓院炼心的场合了。
本章诗断:
其    一
事在人为不在天,情连佛种与人缘。天机活泼开新纪,牢把龙头生死关。
其   二
些子机关妙极哉,空空色色只枢机,成仙作佛都闲事,留下儿孙酷肖爹。
其    三
情网樱人实可怜,不图内蕴佛人仙,只缘倒把龙头转,便许凡夫活万年。
其    四
不僧不道半仙凡,混俗和光又岁阑。有日解开恩爱结,首经至宝在其间。
其    五
此土本为极乐国,此情便是死生关。倒颠下种圣凡辨,何用蓬山去学仙。
其    六
夫妻一志把精(经)旋,单可倒流双亦然。协调阴阳归鼎里,团成一颗大还丹。
其    七
说时虽丑用时酣,抑浊扬清猛着鞭。百练应成金不换,臭污塘里出青莲。
其    八
阴阳和合妙无穷,二气氤氲造化同。老树嫩芽须互补,枯枝依旧碧葱葱。
其    九
我今戳破纸老虎,会得凡夫即是仙。莫道人间恩爱重,不图结出并头莲。
其    十
休妻漫遣阴阳隔,可是伯端真切言。故把乾坤为鼎器,日精月魄结成丹。
十    一
唯心唯物尽科研,大道深藏日用间。谁会吸呼生命线,至阴之下有阳关。
十    二
身内阴阳身外同,夫妻两造本和融。若还不会倒颠用,生子生孙必竟空。
十    三
中庸大学佛仙箴,格致正修齐治平。克已始能兼天下,家和国化世熙宁。
十    四
未知天上是人间,食色无亏和气酣,如此一心修大道,凡夫谁说不神仙。
十    五
颠颠倒倒倒颠颠,上下无亏两国全,逆转天心男下女,横空出世满人间。
十    六
四海一家真大同,空山放马乐融融。无争无杀称盛世,舜日尧天天下公。

第十三    章话说息念
第一节  “息念”之秘义与妙用
一呼一吸谓一息,思虑不停之谓念。故“息念”者,即人之呼吸与念头也。两者由如孪生姐妹,相互呼应,时刻不离。人之生也,脐带剪断,呼吸伊始,念头随之而生;人之死也,呼吸先断,念头随之亦没。可见息念者,吾人出生入死之妙键,即超生了死之之妙蒂,是人身之真性命也。
是故一息不来,即命非我有,一念之失,亦命丧黄泉。俗语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息不来万事休。”又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不年春。”正确运用息念是何等的重要。
五教圣人之修炼者,都莫不把心字放在第一位,如儒之存心养性,道之修心炼性,佛之明心见性,耶之洗心修性,回之坚心移性等的切重点都只一个心字。从“息念”两字的字体结构中也可看出丹诀的真义。自心两字组合而成“息”字,可明息即自心也。一呼一吸为一息,可见呼吸亦自心也。今心两字组合而成念字,从而说明念即今心也。又生忄(心)二字组合为性,亦示念生于心为人本性,可见念头即自己之本性也。所以通常把调整呼吸叫调息,去除杂念叫调心。故调息成则自心见,调心成则自性见。此佛家之所以要强调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也。息念双销,则自己之本心本性一起俱见。惜乎,我人终日相见,顷刻不离之物,而不自相识也。我人在每一呼吸中都要产生一个妄想,这种妄想便是念,总是在瞬间产生,此瞬间之妄想,转眼即变,故今心而谓念也。人每日有三万六千多个呼吸,即有三万六千多个瞬间妄想,也就有三万六千多个瞬间念心起灭。前念未断,后念又起,念念相续而耗散灵明。然息(呼吸)即气也命也。念即神也性也。息住念止,息念双销,神气也便自然合一。细参前论,心息相依之旨,亦跃然纸上矣,非性命双修之嫡旨乎!
古人造字,着实希奇,仅两个字,便揭开了丹诀的全部密义。从“息念”两个字形的组合,足可说明自己的本心就是息,自己的本性就是“念”。所谓无字真经者,亦不过息念之隐语而已。不见古人颂达摩祖师之偈语乎?“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工夫,若从纸上寻佛法,笔尖蘸涸洞庭湖。”查“息念”二字,皆以心为表率,是心所生的意念作用;从心意产生出来的物质,必须从心意收回去,重归于无物之物,无体之体,故谓之一字无也。查“一字无”三字,也有二种含义,其一,可解成“一只字也没有”,其二可解成“只有一只‘无’字”。其实两解都通,因为心是无形之物,不可以落在语言文字上。“只可言传,不可画图,”《参同契》已恳切言之矣。佛偈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自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求。”莫谓短短四句偈语,真是泄尽天机,奥妙无穷,上面自心合而为息之解,早已明露端儿矣。息者非即吾人之呼吸乎,则自心头者,非即在于自身呼吸起头之处乎。你们是否还能记起,脐带剪断之后,你的呼吸是从那里起头的,达摩祖师早就说了,“眼为双林树,鼻为灵山塔。”以灵山塔喻鼻,更是妙上加妙,这鼻子确是人人皆有之物,鼻子下面是个什么位子,不是够清楚吗。他上不着天(鼻为天门),不下着地(口为地户),内不着体,远不落空,“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金丹四百字序》。”世间的人,不明此偈真旨,往往舍近求远,真得登山涉水,到灵山去求佛,而不知佛在自己的鼻孔尖之下,以至徒劳往返,至老无成。为什么叫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呢?请参“息念”二字,及其来龙去脉,不就一清二楚了吗?为什么说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呢?也可有两种解释:1、从清修说,鼻尖之下,咀巴之上,虽已不着形体,然仍不失为自身之中,所谓不可求于他者,不可向女人身上去求取也。2、从双修说,也可解为夫妻二人之身,不可另求外遇。但(2)解颇为勉强,当以(1)解为妥。不然便远离息念真旨矣。可知此息念者,真是包含造化之根基,贯穿阴阳之骨髓,使炼丹之士,寻流而知源,舍妄以从真,不至乎忘本而逐末也。
可见道家虚无谷,就是佛家的无字真经。谷是谷口或山谷,经是经路,都是进入无的要道。及深究其位置,都是不离这个呼吸出入的通道,即鼻孔尖之下。李道纯云:“忽然模着鼻孔尖,始信从前都是错《中和集·破感歌》。”张紫阳说:“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于杖上《悟真篇·读雪禅师〈祖英集〉》。”李道纯还说:“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工夫,为佛为仙不劳力。息缘达本禅之机,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须无不克《中和集·玄理歌》。”真是直探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