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章 美国电影的兴盛
(1908…1918)
1908年以后,爱迪生和比沃格拉夫的电影托拉斯似乎已取得胜利。性情急躁的肯尼迪此时除了一些无足轻重的旧货商、马戏团丑角、假宝石商、鱼贩或兔皮商以及一些无业游民所经营的电影业以外,已没有什么敌手。这些人几乎都是新来美国的移民,其中包括:威廉·福斯、卡尔·莱默尔、L.B.梅育、巴拉本、卡兹、凯赛尔、包曼、华纳兄弟、阿道尔夫·楚柯尔、塞缪尔·高德费许等人。
当时肯尼迪所担心的是欧洲方面的竞赛。经营音乐咖啡馆的巨商茂笃克,曾把旧大陆上被百代和梅里爱所排挤的几个大制片公司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国际制片与放映公司〃,自己担任这个公司的经理。但是,巴黎〃受骗者会议〃的失败,使茂笃克丧失了勇气,他转而对史密斯…欧本的天然彩色胶片很感兴趣,而听任这个昙花一现的联合企业趋于瓦解。
肯尼迪一方面极力促成欧洲方面竞争者的失败,另一方面,用威胁的方法将电影企业中的三个部门加速集中在自己手里。到1910年,他在这方面已经获得胜利。〃电影专利公司〃①的一个分支机构通用影片公司,用200万美元把57家主要的发行公司收买过来。从此以后,美国9480家影院中,受这一托拉斯支配的有5281家,占全部影院的57%。
①即被一般独立制片商称为〃爱迪生托拉斯〃的影片公司。
如果竞争的对象是汽车工业或者是罐头工业,那么上一胜利可说已经是一个决定性的胜利。可是电影的技术日新月异,1908年认为很好的摄制方式,到1911年就成为不流行的方式,而爱迪生托拉斯却始终固步自封,使用老一套的方式。
凡是属于爱迪生托拉斯系统的每一大制片公司当时都有它自己的按年付酬的演员和导演。他们每星期要拍三四部影片。这些影片都不准超过一本,所花的费用也不得超过数百美元。
商人出身的肯尼迪一定记得他从前经营的洋钉托拉斯虽享有专利权的独占,但由于这一行业,别人只要有一万美元的资本就可和他竞争的缘故,结果归于失败。而摄制一些一本长的影片,投资人只要雇用一些失业的演员,在露天或者在简陋的布景中扮演他们自己不会扮演的角色,所费成本比制造洋钉还更少。
以赌马为业的凯赛尔和包曼只用了3000美元就创立了他们的影片公司。他们摄制的影片,每部成本不过200美元,而获得的收入却超过10倍。因此他们大量摄制影片,把这些影片推销给他们所控制的租片商。他们发迹的经过,和贩卖留声机的商人威廉·鲍威斯、戏剧商爱德温·丹霍塞、经营〃镍币戏院〃的卡尔·莱默尔、福斯、楚柯尔等人的发迹经过,实际上大致相同。
这些颇为自负地自称为〃独立的〃新制片商,用增加几块钱津贴的方法,吸引托拉斯的技术人员到他们那里工作。威廉·雷努斯和保罗·潘采尔就是这样脱离了维太格拉夫公司,爱德温·鲍特也同样离开了爱迪生公司。这些以前做过巡回演出商的独立制片商比托拉斯的老板们更熟悉群众的爱好。潘采尔到鲍威斯那里以后,第一次就拍了一部《双枪将》,在六个月里就获得5万美元的纯利。
这些新成立的影片公司的生意日趋兴旺,因为托拉斯不能满足〃镍币戏院〃日益增长的需要,每星期最多只能供给两个到三个节目。有些地区的〃镍币戏院〃,虽然和托拉斯订有合同,但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又和独立制片商发生联系,企图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新出的影片。
肯尼迪利用报纸对〃镍币戏院〃这种背信行为大肆攻击,运动政府设立检查上映影片的机关,并勾结警察借口所谓安全条例,查封独立的影院。可是他这些措施对分散在象欧洲那样广大地区上的几千个放映商来说,却没有什么效果。于是他又唆使艾尔·麦考埃指挥下的流氓来攻击人数较少、易于击破的独立制片商。他们把硫酸倒在显影药水里,使底片全部毁掉,摄影机被砸烂,真的子弹从演牛仔的演员耳边掠过,在群众演员中间引起斗殴,造成伤亡事件。肯尼迪的这种办法,完全承袭了他的旧东家洛克菲勒的故技,后者曾经派遣武装匪徒,用炸药炸毁美孚公司的竞争者的输油管。
石油托拉斯可以用垄断输油管和炼油厂的办法来建立它的独占,可是这种办法在影片的流通和发行方面却很难想象。但伊斯特曼给予电影专利公司的胶卷独占权却有可能使它在打垮独立制片商方面取得胜利。
然而由伯吕拉都尔经理的卢米埃尔工厂在美国的分厂,不久就出售了好几百万英尺的胶片,而里昂老厂的产量却没有任何增加。事实上,所有印有卢米埃尔兄弟公司商标的胶片都是在美国罗切斯特制造的。到了1911年,伊斯特曼放弃了这种诡计,公开宣布废弃和托拉斯签定的合同;而伯吕拉都尔本人则成了伊斯特曼的胶片销售总经理。但另一方面,在爱迪生这方面还有〃山立格〃、〃维太格拉夫〃、〃卡勒姆〃、〃比沃格拉夫〃等这些营业显然很兴旺的影片公司,继续和独立制片商进行斗争。
以前经营地毯业的芝加哥人山立格〃上校〃,此时已成为规模庞大的摄影场、服装车间和样片洗印厂的老板了。他的影片公司专门摄制西部片。他的演员们走遍全美国,寻找风光明媚的地点。1908年初,摄影师托马斯·伯森斯和导演弗兰西斯·鲍格斯为了拍摄一部由一个失业的魔术师来演出的影片《基督山伯爵》,到了洛杉矶市的郊外。为了拍摄这部影片,他们在一个荒凉的小村建立了一所小小的摄影棚,这个小村被卖主起名为好莱坞,意即长青的橡树林,虽然这种树木在加利福尼亚州根本不能生长。
山立格曾在他芝加哥的摄影场里排演过罗斯福总统在非洲打猎的影片。摄制此类影片是他的擅长。他以一个曾当过骑兵、参加过古巴战争的退伍军人、绰号汤姆·密克斯的演员为主角拍了几部故事片。这一角色受到观众极大欢迎,变成了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直到今天,法国的孩子们都还记得他的名字。
在维太格拉夫公司方面,斯图亚特·勃拉克顿的目标要比一般观众更高些。他在拍摄了莎士比亚的作品之后,又摄制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摩西、拿破仑、林肯等的传记片。《拿破仑》一片花去了好几千美元的摄制费,维太格拉夫公司大肆宣传,说曾派专人到欧洲搜集过拿破仑的史料和他用过的物品。这些影片在美国是最早超过一本标准的影片。但影院上映时仍把它们分为几个插曲来放映。同时维太格拉夫公司又在斯图亚特·勃拉克顿的监督下,由G.D.培克、拉莱·特林伯尔、D.史密斯、詹姆士·杨格等人担任导演,继续摄制了它那部有名的系列影片《真实生活景象》。
到1914年前夕,维太格拉夫公司自夸雇有39位导演和几百名演员,在这些演员里面,肥胖的约翰·布尼和他活泼的配角弗洛拉·芬奇已闻名于世了。
卡勒姆影片公司在以前做过演员的西德尼·奥尔柯特的指导下,拍了它第一部名叫《宾虚传》的影片,但由于影片的编剧事前没有获得原作者的许可,结果公司不得不付给原作者两万美元的赔偿费。奥尔柯特在佛罗里达州导演过一些以印第安人和美国南北战争为题材的影片,同时又从那里的贫苦白人身上找到一些社会的题材。后来,他被派到爱尔兰,拍了一部描写1890年爱尔兰起义的影片,由于英国人的抗议,以后他转而拍摄一些较富于民间故事性的影片。此后他又按照当时的风气,周游世界,在耶路撒冷拍了一部他最负盛名的影片,即描写基督一生的《从马槽到十字架》(1913年摄制)。
萨尔·陶莱曾在爱迪生公司充任鲍特的助手及其继承者,他试拍的影片被在比沃格拉夫公司担任五年艺术指导的格里菲斯的天才光彩所掩蔽,以致默默无闻。
D.W.格里菲斯于1875年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的拉格兰基,父亲是一个因南北战争而破产的南军上校。格里菲斯由他的姊姊抚育成人,后者是一个小学教师,用菲薄的收入来养活人口众多的家庭。格里菲斯曾当过新闻记者、消防员、诗人、流浪汉和冶金工人。他在成为一个普通演员、扮演一些配角以后,和巡回剧团的女演员林达·阿维特孙结了婚。
1907年夏天,这一对年轻夫妇因在纽约失业,接受了爱迪生公司配角的工作。格里菲斯写了两三本电影剧本,以后和他的妻子以每周15美元的报酬被比沃格拉夫公司雇用,加入该公司的摄制组。
不久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名导演麦克·寇琼因年老退休,格里菲斯就接替了他的工作,成为导演。1908年6月,他导演了第1部影片《陶丽历险记》,描写一个女孩子被吉卜赛人拐走的故事。
格里菲斯写过戏剧,也写过小说和诗。他从自学中获得相当广泛的文艺修养,使他能够采取一些比较高尚的题材。他东鳞西爪地从托尔斯泰、莫泊桑、杰克·伦敦的小说,丁尼生、勃朗宁的诗,安德烈·德·洛德、弗朗索瓦·科佩的戏剧中吸取题材。在三年当中,他每星期摄制两部影片。这些最初的作品至今尚不大为人所知。有些电影史家常把格里菲斯写成一个神,好象他能够从虚无缥缈中发掘电影语言似的。
但他从1908年到1912年间所导演的将近400部的影
片,并不是完全都有独创性的。例如《冷落的别墅》这部影片,因为它的剧情是从描写被匪徒追赶的妻子转到她的丈夫赶去救援的场面,所以常被人们当做一种完全新发明的表现手法,即〃平行动作〃来看待。但实际上威廉森早在1900年就已采用过这种手法了。而且《冷落的别墅》在很大程度上是抄袭了1906年百代公司的一部影片,即根据安德烈·德·洛德的一部名剧摄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