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泪是金-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出不了大钱,得想点法子“致富”才行嘛!做生意是不成的,那是大老爷们干的;打草吧,钱来得太少,累死累活,也就百八十块,救不了大急。养鸡吧,听说有人养鸡能当“万元户”、“十万元户”哩,对,咱也试试!于是,没有文化的侯俊荣选择了认为最适合她的副业——养鸡。头一年,她养了80只,纯收入150元;第二年养了100只,收入728元。有了前两年的经验,侯俊荣开始“宏图大略”起来,第3年一下养至2000只,第4年增至3000只……侯俊荣乐了,她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更重要的是,她靠鸡崽生下的蛋换来了可供儿女们上大学的钞票!就这样,侯俊荣这位目不识丁的农妇,前后12年间成功地将全家6个儿女全部送进了大学,并又让他们一个个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她还让大儿子越洋到美国读了博士。值得一提的是,侯俊荣不仅依靠自己那对长满老茧的双手使儿女们圆了大学梦,而且难能可贵是,她用自己的双手一针一线地为每一位上大学的儿女都缝了一床用144块布角拼成的褥子。她以这独特的方式告诫儿女们:啥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是个苦孩子。   
  我下面要讲一位下岗女工为了上大学的儿子所付出的艰辛经历。她叫陈秀凤,儿子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秀凤原来是哈尔滨恒丰纸箱厂工人,1995年被下岗,那时她才40岁,按厂里规定,只有35岁以下的人仍留在厂里,她陈秀凤是“老龄”,厂里发了200块钱就把她和一大群姐妹兄弟打发回了家。开始陈秀凤还觉得下岗就下岗,正好儿子快要考大学了,丈夫为了还掉过去借的几万元债而日夜在外面开出租车,自己离岗回去撑个安宁的家也不算是件太过不去的事。可就在这个时候家里出了大难:1996年春节初三,出车的丈夫被一群抢车的歹徒把车子抢跑后又残忍地焚尸并抛至在几百里外的荒野……   
  一个完完整整的家庭,一下遇到如此打击,失去工作和失去丈夫的陈秀凤,面临丈夫留下的一大笔债务和一个正要考大学的儿子,度过了浑浑噩噩的无数个黑夜白昼,那颗惨遭重创的心灵无人能安抚。   
  “妈,高中毕业后,我不准备考大学了……”一天,儿子轻声地对母亲说。   
  陈秀凤仿佛一下清醒起来:“为什么?你怎么能不上大学?”   
  “我已经17岁了,我要自己养活自己,不能再让您辛苦了!”   
  在陈秀凤的眼里,儿子仿佛一夜间就长大了。那一日,连遭打击的她,有一种对儿子的特别感激,因为是儿子的话使她重新扬起了生活之帆。陈秀凤觉得自己该到振奋起来的时候了。她一面坚决制止儿子的打算,一面开始寻求自己的谋生之路。   
  陈秀凤来到劳务市场,经过一段周折终于被一家餐馆聘用当洗碗工,月工资400元。她觉得这已经很满足了,加上原来厂子里给的200元,母子俩有600元钱便可以紧巴过日子了。   
  后来,餐馆里有位专门负责拎泔水脏桶的男打工仔嫌活又累又脏而溜了,陈秀凤找到老板说由她包下这脏活。老板正愁没人干这份差使呢,于是答应每月多给陈秀凤150元。为了这550元的钱,陈秀凤每天就像是在拼命。   
  这年,儿子在她的勉励下终于考上了北航。可没等陈秀凤送走儿子缓口气,丈夫欠下的3万元债务的债主找上门来了。“已经过半年了。这是说好的事——还不了,房子就归我。等你什么时候有钱了,可以赎还嘛。”债主早已不耐烦了,就这么一挥手,便使陈秀凤唯一的栖生之地也失去了……那一夜,陈秀凤想往河里一跳就万事了结,但她放心不下刚进大学门的儿子。   
  为了儿子她必须活下来。为了儿子4年的学业必须活得好好的。   
  城里的房子租不起,陈秀凤只得到郊区的一个农民家与房东合住了一间房,一切都为了省几个钱。而所有这一切远在京城读大学的儿子并不知道,母亲在被赶出自家门时,唯一求到的是让债主帮她接一下儿子的来信,这样她可以留下原来的地址而不被在外的儿子知道已经发生的变故。   
  刚刚有了栖身之处的她为了能每月按时给儿子寄生活费,马上又开始了寻找工作,以前那餐馆由于她换了郊区的住处就无法再上班,陈秀凤便在城乡结合部的一家浴池谋到了一份搓背的活。刚到浴池上班时,面对顾客那高傲、鄙视和挑剔的目光,陈秀凤真想甩手走人,但最后还是强打着笑脸留了下来。那时的她已经顾不了自己的脸面和自尊,她唯一想到的是自己有份工作,而儿子能把大学上好这是她全部的精神寄托与力量支柱。   
  第一个月发工资,她给儿子寄去了300元,并特意写信说她在一家商场站柜台,工作还算不累,待遇也挺好什么的说了一大堆,意在让儿子花她的钱少心疼些。但即便陈秀凤编织的如此“好境”也不长久,她干活的那个浴池因有人举报说是从事色情被查封了。   
  陈秀凤第三次失业了。   
  这可怎么是好?那些日子里,陈秀凤急得天天往外寻找工作,可偏偏哈尔滨市的下岗人员一拨又一拨,好像这个世界就不再有她可以谋生的饭碗了。一日,陈秀凤在市里不知跑了多少家劳务市场,累得她实在支撑不住了。她不得不在马路边上捡了张旧报纸垫着坐下歇歇。望着车水马龙的闹市,她陈秀凤无奈地低下痛苦与自卑的头颅……   
  嗯,这是什么?“……一浙江修鞋匠靠在城市里几年修鞋挣得的钱,在家乡盖起一座楼房,并使全家走上了小康。”陈秀凤看着看着,忍不住拿起报纸读了起来。对呀,人家乡下人跑到城里修鞋还发了财,咋我们城里人就不能也当一回修鞋匠?也发它一回财呢?陈秀凤的这一发现不亚于当年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牛顿定律”,她顿时眼前一亮,拾起旧报纸大步融入急急赶潮的人流。   
  陈秀凤尽管什么苦都吃过,可她自己觉得若在人后干再脏再累再低下的活都不在乎,可当她头一回摆摊时,面对那么多行人看着自己,特别是偶尔还碰到几个熟人时,她真的有些抬不起头,更主要的是由于起初并不熟悉修鞋技术,一向麻利的她对自己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的那笨手笨脚的活计羞死了。第一天,拿锤子的右手酸得直不起,而被锤子砸了不知多少下的右手则早已皮开肉绽……   
  日子长了,有一天一起在街上摆摊的一位小师傅向她建议,如果想多挣点活,就得到人多的地方比如大学门口什么的,那儿人多,大学生们好动,又远离家人。陈秀凤一下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对呀,他们当大学生的鞋袜是破得最多的,何不上校门口去!陈秀凤说搬就搬,到校门口一摆摊生意真红火,特别是下课时和周末节假日里,学生们成群结队地围起来要求修鞋。看着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们,陈秀凤呢,像是见了自己的儿子,既心疼又喜爱:“你们只管拿来,有钱的给多少算多少,没钱的算阿姨做了人情……”没想陈秀凤的实心实意,更使大学生都喜欢来找她。积少成多,小生意的收入也还可以,陈秀凤除去自己的必要生活费外,每月给儿子寄的300元钱又有着落了。   
  陈秀凤从此与大学结下了好缘。许多与她一样的下岗或做其它小买卖的人也曾在大学门口设摊做活,但最后留下的并不多,唯独陈秀凤一干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大学门。他们不理解陈秀凤为什么能在同样的地段、同样的生意上却做出与众不同结果?其实那不同点正是因为在陈秀凤的眼里,那些大学生们就好比是她自己的儿女,也正是她发自内心的那份爱,才使得学生们都喜欢上了这个热情服务的“陈阿姨”。   
  “陈阿姨”后来成了“陈老板”。   
  新年开学,陈秀凤发现她原来摆摊的那个大学的学生们也搞起了修鞋一类的勤工俭学活动。她知道参加这一活动的都是些跟她儿子一样的贫困生,所以主动地放弃了自己的摊位。不过她并没有离开校门,经历了放假和开学的两个高潮,陈秀凤发现学生们买箱用包特多,尤其是一些外地学生,放假、开学时,身上少的也有那么一两个箱包。这可是个好市场呀!如果在学校附近开设一家专门从正规渠道进货的箱包店,价格和款式上又能与年轻人合拍,生意一定不错。这时的陈秀凤已经有了不少经商意识,她拼凑了2000元钱,从十几里外的一个箱包市场批进了十几个包,第一天就在校门口卖掉了6个,第二天又跑到另几所大学门口,不想手中的货全都脱销了,虽然她出手的价格比商店里的要便宜得多,但毕竟还是赚了不小一笔。   
  就这样,陈秀凤批一回卖一回,学生们也知道“修鞋陈阿姨”变成了“卖包陈阿姨”,批发商们也慢慢把她看成“大户”客客气气待她。一日,陈秀凤又一次来到箱包市场,一位浙江温州的箱包厂经销科长把她叫住了:“大阿姐,我们看你做生意蛮好,想请你当我们‘龙箱包厂’的业务总代理,在哈尔滨开个箱包行。你愿不愿意?”   
  “我?我给你们开箱包行?先生你没搞错吧,我可只是个下岗后摆小摊的呀!”陈秀凤吃惊不小。   
  那温州人笑了,说大姐你再看看这个包怎么样?   
  “这、这不是我前阵子给一个老板瞎比划的包样吗?”陈秀凤做梦也没想到,她半个来月前试着让人问问有没有她想象中的那种款式的一个包样,现在竟成批地放在了她面前。   
  “没错,这正是你设计的。我们只是在用料和装饰上稍稍改了一下,看看,这款式我们刚上市就有不少人订货!”温州人说得有鼻子有眼,但绝不是假话,“我们这个箱包行,实际上你是设计者加经销商,我们是生产厂家,利润嘛按营业额分成,你看怎么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