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斯克方面军(1941 年 12 月 24 日至翌年 4 月)及黑海舰队(1942 年 4 月以前)。1942 年 6 月 21 日撤 销。总司令先后为布琼尼(1941.7—9)、铁木辛哥(1941.9—1942.6)。
西蒙诺夫式反坦克枪即“Птрс式反坦克枪”。
西 南 太 平 洋 盟 军 总 司 令 部 (GeneralHeadquartersSouthwestPacificArea,缩写 SWPA)盟军在*太平洋 战场主要指挥机构之一。1942 年 4 月 18 日组建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由美将 麦克阿瑟任总司令,辖有美、澳、新诸国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所罗门群岛 和菲律宾的陆、海、空三军部队。负责东至 160°黄经圈以内的澳大利亚、 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新不列颠群岛、菲律宾、婆罗洲、苏拉威西岛等区 域的对日作战。随着战争的进程,司令部先后迁在新几内亚、马尼拉等地。 1945 年 4 月,麦克阿瑟出任太平洋盟军最高统帅和太平洋美军总司令,即改 称太平洋盟军最高统帅部(SCAP)。
西班牙长枪党与国家工团主义者进军洪达即“进军洪达”。
厌战号战列舰即“沃斯派特号战列舰”。
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期,八路军向华北敌占交通线和据点发动的大规 模进攻战役。由于战役发起后八路军参战兵力迅速增至 100 个团以上,故名。 1940 年 7 月,为打击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 利的发展,并破坏日军进攻西安的企图,克服国民党当局的投降危险,振奋 全国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决定利用青纱帐茂盛和日军在华北铁路沿 线兵力分散的有利时机发动此战。8 月 8 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 规定晋察冀军区主力破袭正大铁路阳泉至石家庄段,第一二九师破击正太铁 路阳泉至榆次段,第一二○师破击忻县以北之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 八路军参战部队共 105 个团约 20 万人,由彭德怀指挥。至 9 月 10 日为第一 阶段,以破击正太铁路、破坏和截断华北日军交通线为主。经 20 余天战斗, 摧毁了正太铁路沿线据点、桥梁、隧道、车站,造成全线瘫痪,并切断同蒲 铁路北段、平汉铁路、德石铁路、北宁铁路以及其他主要公路,破坏井陉煤 矿,达到了作战的预期目的。从 9 月 20 日至 10 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是 扩大前阶段战果,消灭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摧毁日 军对根据地的封锁线,进行了榆(社)辽(县)和涞(源)灵(丘)等战役。 从 10 月 6 日至 12 月 5 日为第三阶段,主要是反击日军对太行、太岳、晋察 冀和晋西北等根据地的报复”扫荡”。此战前后历时 3 个半月,大小战斗 1824 次,毙伤日军 20645 人、伪军 5155 人,俘虏日军 281 人、伪军 18407 人,缴 获各种炮 53 门、枪 5800 余支(挺),破坏铁路 470 公里、公路 1500 公里, 破坏桥梁和隧道 260 多处,拔除日伪据点 2993 个。八路军伤亡 1.7 万余人。 由于战役规模过大、时间太长、后期采取攻坚作战,因而过多消耗了八路军 和根据地的力量,对后来坚持华北抗战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百人队长型坦克(Centurion)英国重型坦克。1945 年 5 月服役。重 46 吨,装甲厚度炮塔正面 127 毫米、侧面 76 毫米,车体正面 76 毫米、侧面 57 毫米。装备 76.2 毫米(弹重 17 磅)火炮 1 门,机枪 1 挺。最大时速 37 公里, 最大行程 145 公里。乘员 4 人。
有田八郎(1884—1965)日本外务大臣(1936—1937、1938—1939、 1940),1909 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入外务省工作。旱年任职于驻奉天(今 沈阳)、渥太华、火奴鲁鲁等领事馆,曾以随员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与重光 葵等人组成外务省革新同志会,任干事,力图革新外务省。后历任外务省亚 洲局局长、外务次官、驻比利时和驻华大使。主张调整中日邦交。自 1936 年 4 月,先后就任广田、第一届近卫、平沼和米内内阁的外务大臣。推行称 霸东亚的外交政策,主张缓和与英美的关系,同时对与德、意的接近持有异 议。期间废除《华盛顿九国公约》;签署*《有田克莱琪协定》,迫使英国 放弃部分在华权益;试图从荷兰政府手中取得控制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 亚)的权利。1942 年曾以“特派大使”身份访问汪伪政权。次年被东条英机 聘为外交顾问。战后于 1953 年当选众议员。
有田声明日本外务大臣*有田八郎关于荷属东印度的声明。1940 年 4 月 9 日德国入侵丹麦、挪威,欧洲战局急转直下,为日本向东南亚地区扩张 提供了有利条件。同年 4 月 15 日有田外务大臣发表声明,强调战祸一旦扩及 荷属东印度,将危及东南亚的安定。此声明的发表,反映了日本南进意向的 加强。
有田克莱琪协定亦称《英日一般协定》。英国和日本有关中国问题 的协定。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国在华权益受到损害,两国矛盾发展。 1938 年 7—10 月间,为调整两国关系,曾由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琪 (RobertLeslieCraigie,1883—1959)同日本外务大臣宇垣及首相近卫进行 会谈,未果。1939 年 6 月发生*英日天津事件后,英国提出在东京举行会谈, 日本表示同意。7 月 15 日克莱琪和日本外务大臣有田八郎开始会谈,22 日双 方达成一般协定,24 日在东京与伦敦同时公布。主要内容为:英国承认日本 侵华的“实际局势”;承认“在华日军为了保障其自身的安全和维护其控制 地区的公共秩序”,有权“压制或取消任何将妨碍他们或有利于他们敌人的 行动”;英国申明“无意鼓励任何有损于日军达到上述目的的行动或措施”。 此协定成为英国在远东推行对日缓靖政策的顶点。
夸西莫多(SalvatoreQuasimodo,1901—1968)意大利诗人。初攻读于 罗马工学院,后专攻文学。早期诗作受象征主义影响,有“隐逸派”诗人之 称,大战期间,受意大利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影响,先后创作《雪》、《冬 夜》、《1943 年 8 月》、《米兰》、《围墙》等诗篇,强烈控诉法西斯分子 的暴行。战后,上述诗篇于 1947 年汇编成诗集《日复一日》出版,影响很大。 还著有诗集《生活不是梦》等。
达里(RiehardWalterDarre,1895—1953)德国食品与农业部长(1933 —1942)。早年曾留学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炮兵中尉。战后攻读农学, 成为农艺师。1930—1933 年鼓励纳粹党提出旨在争取农民的政策。1933 年 4 月任农民组织头目和德国“农民领袖”。同年 6 月任食品与农业部长,后兼 任国会议员、德国农业协会名誉主席、*党卫队种族和移居处处长(至 1938 年 2 月)等职。1933 年主持制定*《农田继承法》,并组织*德国食品管理总 会。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未能充分保证食品供应,1942 年被免职。战后被 纽伦堡美国军事法庭判处 5 年徒刑。1950 年获释。著有《农民是北欧人种生 命的源泉》和《血统和土地》等。
达尔南(JosephDarnand,1897—1945)法国法西斯分子。战前即参加 法兰西行动、法兰西人民党等法西斯组织。法国败降后,于 1941 年夏建立“军 团服务处”(1943 年初改编并入维希民警),1942 年 10 月创建维希民警, 协同德国占领军镇压抵抗运动。后组建非洲长枪党,试图到北非对盟军作战。 曾多次到苏德战场作战。后参加党卫队,向希特勒宣誓效忠。1942 年底起, 出任维希政府警察机构首脑,194 年 2 月任维希政府内政国务秘书。巴黎解 放后,逃亡德国的西格马林根(Sigmaringen)。战后被法国政府处决。
达尔朗(FrancoiSDarlan,1881—1942)法国海军将领。1901 年毕业于 法国海军学校。1934、1936 年先后任法国大西洋舰队司令、海军总参谋长。 1939 年获海军上将衔,同年 8 月出任海军司令。1940 年 6 月法国败降后,即 在贝当政府中任海军部长。任内曾向英方许诺永不将舰队交给德国占领军, 同时却又会晤希特勒,表示愿意“合作”。1941 年 2 月,因赖伐尔与贝当的 矛盾,替代前者出任维希政府副总理,兼外交、内政、国防、海军部达尔朗 部长等职,被定为贝当的接班人。同年 5 月在贝希特斯加登再次会晤希特勒, 签订《巴黎议定书》,对德军开放法国在叙利亚、达喀尔、卡萨布兰卡、比 塞大的基地。苏德战争爆发后,表示要对苏作战。1942 年 4 月,赖伐尔复出 后,仅保留法军总司令一职。同年 11 月抵阿尔及尔,不久盟军登陆北非,在 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的授意下,于同月 8 日下令法军停火,13 日与 美将克拉克达成协议,同意加入盟军,转向轴心国作战。同时宣布为法属北 非高级专员。12 月 24 日被刺死。
达吕格(KurtDaluege,1897—1946)德国风纪警察总监、波希米亚摩 拉维亚保护长官。早年在柏林高级技术学校求学。1922 年加入纳粹党。1926 年组建并领导柏林和北德冲锋队。1928 年转入党卫队,任东德地区党卫队领 袖。1933 年任国会议员(至 1945 年)和普鲁士内政部部务主任。次年提升 为党卫队地区总队长(相当于中将),主持清洗和改组东德地区冲锋队。193G 年任德国风纪警察(Ordnungspolizei)总监。1942 年任波希米亚摩拉维亚 保护长官,主持*利迪采大屠杀,并残酷镇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战后,1946 年在捷克斯洛伐克被处决。
达拉第(EdouardDaladier,1884—1970)法国总理(1938—1940), 激进党领袖。初在中学执教。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 年起为议员。1924 年起历任殖民、陆军、国防和外交部部长等职,并多次组阁(1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