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出任总理。 翌年 1 月 28 日被希特勒取代。1934 年 6 月 30 日在*罗姆事件中被杀。
施特莱彻(JuliusStreicher,1885—1946)德国纳粹党大区领袖(1925 —1940)、反犹周刊《冲锋队员》发行人(1923—1945)。早年为小学教员。 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升至中尉。战后在纽伦堡进行反犹活动。1921 年加 入纳粹党。1923 年参加啤酒店暴动。同年创办反犹的黄色周刊《冲锋队员》, 任主编(至 1933 年)。1925 年起任纳粹党弗兰肯(Franken)大区领袖(总 部设在纽伦堡)。希特勒上台后,成为国会议员和反犹运动头目之施特莱彻 一。1934 年获党卫队地区总队长衔(相当于中将)。发表大量反犹文章和演 说,煽动“斩尽杀绝”犹太人,参与策划和推行*最后解决。战后在纽伦堡国 际军事法庭受审,以违反人道罪被判处绞刑。1946 年 10 月 16 日执行。
施道芬堡(ClausSchenkvonStauffenberg,1907—1944)德国军人。伯 爵。1926 年参加陆军,任骑兵团军官。1936—1938 年在柏林陆军大学深造。 后历任陆军总部和前线部队参谋,相继在波兰、法国、苏联和北非作战。1943 年 4 月在突尼斯受伤致残。同年 9 月升为中校,调回柏林陆军总部任军械署 参谋长,开始积极施道芬堡参与德军上层反希特勒的密谋活动。1944 年 6 月 升为上校,任国内驻防军(即补充军)参谋长。同年 7 月 20 日,乘参加*腊 斯登堡会议之机,以定时炸弹炸伤希特勒,并在柏林发动政变。当天失败后 被杀。
施图尔纳格尔①奥拓·冯·施图尔纳格尔(OttovonStü1pnage1,1878 —1948)。德国驻法军队司令(1940—1942)。1898 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 世界大战。战后次第晋升少将(1929 年)和中将(1932 年)。1940 年 11 月 出任驻法德军司令。任内残酷镇压抵抗运动,大肆屠杀法国人民,曾杀害大 批人质,被称为“残忍的刽子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被捕并被引渡 法国受审,后畏罪自杀。②卡尔。海因里希·冯·施图尔纳格尔 (KarIHeinrichvonStüpnage1,1886—1944)。德国驻法军队司令(1942— 1944)。1904 年入伍。1935 年晋升少将衔。1938 年任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第 一处处长,同年 11 月—1940 年 6 月任陆军总参谋部军需总监。后任法德停 战委员会主席。1941 年 6—10 月指挥第十七集团军在苏德战场作战。1942 年 3 月接替堂兄奥托·冯,施图尔纳格尔任驻法军队司令,任内残酷镇压法 国抵抗运动。1939 年起参加军内反希特勒密谋集团。*七·二○事件中负责 在巴黎策应,曾按预定计划逮捕了一批党卫队和盖世大保重要人物。1944 年 7 月 21 日奉召回柏林途中自杀来遂,同年 8 月被绞死。
施魏因富特轰炸盟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战略轰炸战役。代号“魔术 师”。1943 年,在实施盟国对德联合轰炸攻势(代号*直截了当)时,力主 昼间精确轰炸的*美国第八航空队,于 8 月 17 日出动 363 架 B17 型轰炸机(其 中 315 架飞抵目标》,10 月 14 日出动 291 架 B17 型轰炸机,昼间空袭德国 滚珠轴承工业中心施魏因富特(Schweinfurt),使德国这一军工重要部件 产量下降百分之十七和百分之三十二。但因缺乏足够航程的歼击机掩护,美 机损失率高达百分之十九和百分之二十点六。美军被迫暂停轰炸,直到 1944 年 2 月 24 日,才以美机 266 架(昼间)和英机 734 架(夜间)恢复轰作,但 德国已对该地工业进行了分散。
施图特霍夫灭绝营(Stutthof)纳粹德国灭绝营之一。1939 年建于波 兰西北部但泽(今格但斯克)附近 36 公里处。拥有 25 个分营。最初用于屠 杀波兰居民。1942 年起主要用于屠杀苏联公民和战俘。先后共关押 12 万人, 其中约 8 万人被害。囚禁者被迫为军工企业服若役,至衰竭后处死并投入焚 尸炉。受害者多次进行集体反抗。1945 年 1 月党卫队员企图将幸存者押送后 方,约 3 万人被苏军解救。战后在原址建立纪念碑。
施佩伯爵号战列舰即“格拉夫·施佩号战列舰”。
施维林·冯·克罗西克(JohannLudwigSchwerinvonKrosigk,1887— 1952)德国财政部长(1932—1945)。伯爵。早年在洛桑大学和牛津大学攻 读法律和政治学。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德国财政部任部务主任等 职。1932 年 6 月出任巴本内阁财政部长。纳粹党执政后继续留任,负责筹措 重整军备的资金。1935 年 2 月受权用赊欠方式积聚物资。1935—1938 年反对 沙赫特发行*梅福票。积极支持纳粹党的反犹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主张 废黜希特勒,向美、英两国投降。1945 年 4 月下旬潜往德国北部,5 月被邓 尼茨任命为外交部长。战后于 1949 年披美国军事法庭判处 10 年徒刑。1951 年获释。
亭可马里袭击战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航空兵对锡兰(今斯里兰 卡)亭可马里(Trinalee)英国海军基地的袭击。1942 年 4 月,日本南 云忠一海军中将率领的机动部队,在实施”科伦坡袭击战后迂回至锡兰东面, 于 9 日上午出动近百架飞机空袭亭可马里。英规已先行撤离,日机仅炸毁港 口设施。同日下午日机又在该港东南发现并击沉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砚和 1 艘驱逐舰。英国损失飞机 33 架,日本损失 17 架。此外,日本海军又在盂加 拉湾海域击沉盟国商船 23 艘,约 10 万吨。英国被迫暂停缅甸至印度的航运, 其东方舰队也撤至非洲沿岸。
音乐会(КонЦерт)苏德战争中期苏联游击队于 1943 年 9 月 19 日至 10 月末实施的战役代号,为代号*铁道战的行动的继续。目的仍然是大 规模破坏铁路,增加德军运输困难,配合苏军在斯摩棱斯克(Смолен ск)和戈梅利(Гомель)方向上即将开始的进攻及*第聂伯河会战。 参加此战役的有 193 个游击队(组),计 12 万余人,主要战场在白俄罗斯地 区。共毁坏铁轨 148557 根,同时还颠覆列车、破坏桥梁等。
音响水雷靠音响引信引爆的非触发水雷。音响引信利用水听器将舰艇 航行时发出的噪音转变为电脉冲,引起水雷爆炸。德国于 1940 年秋开始使 用。同年底,研制成有效的对付方法后,德国又研制成兼用音响和磁性的水 雷和经多次音响刺激才引爆的水雷。
帝国国防法(DefenceofRealnAet)大战时英国议会授与丘吉尔内阁特 殊权力的法律。1940 年 5 月 22 日,在决定”敦刻尔克撤退的危急形势下, 经上、下两院通过并由英王批准公布。规定:“当英王陛下为了维护公共治 安、保卫国土,或有效地进行英玉陛下可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为维持公众 生活不可缺少的供应或劳役,而认为必要或有利时,英王陛下的臣民应将他 们自身、他们的劳务和他们的财产交由英王陛下处置。”实则授权丘吉尔政 府为战争所需支配英国的一切人力和物力。
帝国经济商会即“全德经济院”。
帝国防务委员会(ConseildeDéfensedeL'Empire)*自由法国在非洲法 属殖民地建立的领导机构。1940 年 10 月 27 日在布拉柴维尔成立,戴高乐任 主席,贾德卢、埃布埃等人任委员。宣告否认维希政府,并将根据《贡比涅 停战协定》签订前的法令来治理殖民地。它为自由法国提供了大批人力、物 力,有力地支援了法国人民的抗战。为动员殖民地人民参战,埃布埃曾多次 宣布改革,声称将以法国人和非洲人的“联合”来取代“同化”。1944 年初 在布拉柴维尔召开大会,为战后将“帝国”改名“联盟”奠定基础。
席国国策实施要领日本决心对美、英、荷开战的文件。1941 年 11 月 2 日,大本营与东条内阁联席会议作出决定,同月 5 日御前会议通过。确定 “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发动战争的时间定为 12 月初。对于当时正在进行的日 美谈判,规定按附件要领进行。其中甲案要求:实现日华“和平”后日本仍 驻军华北、蒙疆及海南岛;“通商无差别待遇”适用于全世界时亦适用于中 国;日本将根据自已的决定解释和履行德日意三国条约,反对把赫尔四原则 列入协议。乙案要求:日美承诺不向法属印度支那以外地区武力扩张;恢复 通商关系和美国保证供应日本所需石油;美国不干涉日华实现“和平”的努 力。规定至 12 月 1 日午前零时,如对美谈判成功,则停止发动战争。通过此 要领后,一心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东条内阁,以继续同美国谈判为掩护,加紧 完成战争准备。12 月 1 日,御前会议据此决定对美英荷开战。同月 8 日,日 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帝国国策施行要领日本坚持南进,确定“不惜对美英荷一战”的文件。 1941 年 9 月 6 日,经御前会议通过。强调贯彻*《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帝国 国策纲要》有关南进的战略。确定“在不惜对美(英荷)一战的决心之下, 大致以 10 月下旬为期,完成战争准备”:与备战同时,对美英运用外交手段 贯彻日本的要求,如果至 10 月上旬仍不能实现日本的要求即决心开战。附件 列出日本对美英谈判的条件:美英不干涉或妨碍日本“处理中国事变”,不 在远东采取威胁日本的行动,协助日本获得所需物资;日本则许诺不以法属 印度支那为基地向除中国外的邻近地区武力扩张,“准备在确立公正的远东 和平之后”从印支撤兵,保证菲律宾的中立。此要领的通过,标志日本决心 发动太平洋战争。同年 10 月 16 日,第三届近工内阁下台。次日东条内阁上 台,加紧扩大战争规模。
畑俊六(1879—1962)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