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玮娓道来-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局面,老太太一下子没缓过来,谁能负起这个责任呢? 
  不过,思来想去,我最终还是高空走钢丝般赌了一把。当然做了周密布署,一路设有专人陪护,甚至连预备救护车都开到了场地边。朱琳她,终于来了。 
  我特意安排朱琳在前边出场。手术后的她行动确实不如从前轻便,当她被搀扶着蹒跚地走上舞台这个过程中,台下一片寂静。我知道,观众心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而且应该以怀疑居多:这个都快走不动的老太太能表现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 
  她终于独自立在了舞台中央,一身桔红色的中式对襟小袄在灯光照射下显得十分打眼。她镇定地先吸一口气,平复平复身子,静默了三秒钟左右,然后,一手叠背,一手空中启动了表演。刚一开口,立刻把全场震住了,嗓音实在太饱满,底气简直太足了。那浓浓的语言韵致,那干净利落的一招一式,那超级流畅的起承转合,都实实在在见真功夫。一个词:大家风范。 
  现场看着朱琳,我一下子灵魂出了窍,似乎捕捉到她当年在话剧《蔡文姬》中演蔡文姬的影子。蔡文姬在戏里唱念结合、声情并茂、倩影切切,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典形象。朱琳年轻时面若桃花,眉宇俊俏,扮相好极了,属于大青衣,除了西洋戏外,更适合演古装剧。她博采众家练气方法,再加上长年坚持不懈的训练,开创了独特的朱派风格。她的嗓音运用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行腔方式:刚柔并济、华丽唯美。大师级的状态,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话剧皇后的梦(2)   
  她神采奕奕地在舞台上挥洒了足足八分钟,简直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八分钟。全体观众都起立对她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另外一位艺术家开始自己的表演前对着台下激动地说:“你们确实是幸运的,现如今,能够亲眼一睹话剧皇后在舞台上的真实风姿,相当不容易了,都快要绝版了!” 
  朱琳除了舞台风范依旧,记忆力也惊人。前不久,有位媒体朋友想采访她,我便给老人家去了个电话联系联系,接的正是她本人。我问她还记得我小玮么,她语气肯定地说,你不就是我那位大学生朋友吗,我还想再次参加你导演的音乐会呢。说完便爽快地哈哈大笑,笑声中依然裹挟着那份充裕的精气神。 
  在东直门一套由老式筒子楼改建的单元房中,我们与老人家开心地聊着。她目前一个人住在这里静养,保姆还没有过来。房间不大,却布置得温馨别致,书香气很浓,一看就是艺术世家的那种感觉。房间里还有漂亮的热带鱼和绿色植被,非常调节家中气氛。聊了聊她最近的身体情况和艺术方面的事情,接着,在我要求下,她领着我们参观她的书房。书房里挂着好些她珍贵的舞台剧照,这一幅幅照片,就如同她话剧生涯的一扇扇窗户,透视着一段段为艺术而过活的生命能量,这真是引我入胜、叫我心驰神往的曼妙体验啊!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蔡文姬用古琴演奏《胡笳十八拍》那张。我边不停地用相机狂拍这些剧照,边问她:“朱琳老师,能拍吗,不保密吧?”她利索地摆摆手,点着头说:“拍吧,拍吧,喜欢就拍,爱拍多少拍多少,不管你。” 
  她目前正潜心在家改编一部话剧,叫作《回家的路》,以戒毒明星文连平为原型,描写了因吸毒家破人亡、由成功戒毒走向新生的真实故事。朱琳老师不仅亲自操刀改剧本,还作为出品人四处奔走大力推广此剧,以自己的威望寻求政府支持,找演员、谈投资、定场地、亲自把关。我问她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她说自己同其他老年人还不太一样,不习惯安心养老,总是坐不住,就想找点活儿干,可又不能上台演戏了,因为医生说激动对心脏不好,那只有干一些跟话剧沾边的其它工作。她还说自己这一辈子,名也有了,利也有了,就想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情,一些公益事业,就足够了。 
  走之前,在我们强烈要求之下,朱琳老师兴致勃勃地朗诵了她去年九月底登五台山创作的一首诗: 
  千山拥佛紫云中, 
  一夜秋风显神通。 
  人生苦乐前生定, 
  八旬五台圆我梦。 
  那么,这位风华绝代的中国话剧皇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一个梦呢?   
  那一次善意的谎言(1)   
  在我电脑里,保存着两张有点类似、有点联系的图片,图片记录的两次活动我都有间接或直接的参与。 
  第一张图片,林如老师作客《艺术人生》。朱军举着个大喇叭,象征意义很明确,符合那期节目主旨——永不消逝的电波。林如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艺术家,中国播音界元老级人物,四次荣获亚广联大奖。很多著名主持人都出自她门下,她女儿也遗传了她的基因,正是原来央视《正大综艺》的著名主持人王雪纯。 
  第二张图片,林如应邀出席我导演的晚会并表演节目。我偏爱这张照片,一老一少,画面很温馨。可每次端详它,心里总不自在,这不自在源于一个晚辈对一个长辈、一位老人深深的愧疚。 
  刚读大学那段时间,开始对“有声读物”感兴趣。到音像超市买了林如老师的专辑,听了后才猛然明白什么是优质的声音——清朗、飘逸、脆亮、隽永,声线如嫩丝般游走在天际,虽质朴庄重,却给予轮廓明晰的距离美,让听者在距离中观望,超越,获得境界。 
  林如她,仅仅凭着一份声音就让我激动,激动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顿时产生一股强烈的要拜访这位大师的冲动。 
  根本没有任何线索,她住在哪?联系方式是什么?名人会见我这样的普通人吗? 
  索性一个电话打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找林如,工作人员说著名播音员的联系方式保密不透露,假如确有急事,可以留言转告。既然到这个份上了,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我立刻现编一条谎话:“麻烦您转告林如老师,我妈妈是她的学生,在外地。这次我陪我妈上北京办事,她很想探望自己的恩师,可因为很久未联系找不到老人家,我们明天就离开北京,请您务必帮忙联络一下啊。感激不尽,感激不尽,我姓章。” 
  话虽编得漂漂亮亮地说了出去,可其实我知道只要没跟林如本人通上话,见面几乎没有指望,因为话语传递的中间辗转过程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于是,我该干嘛继续干嘛。 
  二十分钟后,我手机突然响了,电话那端传来:“喂,请问是小章吗?”声音很轻细,却有点似曾相识。 
  “是的,请问您是?”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林如,请问您是不是找我有急事。” 
  “对,对,对。噢,不,不,不。林如老师,我找您……我找您……我也说不清了,反正接到您电话我太兴奋了。我是北京一名大学生,非常喜欢您,更喜欢您的声音,买了您很多作品,前几天还到中山音乐堂看您的节目呢!我能不能有个小小要求,我想……” 
  那一次当然比较顺利地同林如见了面,聊得也算开心吧,后来慢慢联系多了,我们也就成了好朋友,忘年交。时不时我会去看望她,每次去她家,她都会给我泡一杯果汁。这是一个很慈祥、很谦和、看待事物很有自己独特眼光的老太太。可外界有些评论说她比较冷,可能跟她为人低调、不事张扬和略微有一点点挑剔的性格有关吧,林如老师应该是个完美主义者。 
  一年后我花大力气办的那台晚会,林如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她不仅亲自捧场(听说林如老师不轻易出场),还帮我介绍和推荐了很多著名演员。她说过一句话至今让我感动:“你就放开手脚安安心心干,不要有后顾之忧,我本人无条件支持你,而且以我对其他演员为人的了解,我也能保证他们都会全力支持你的,加油吧。” 
  那天林如老师在晚会第二个篇章出场,表演完节目后,我走到她身边,对着底下观众表达了一番我对她本人诚心诚意的感激之情。林如面对一片掌声,微微一笑,然后问我:“我能不能公布一下咱们俩最初见面的小秘密呢?” 
  我点点头。 
  她对台下的观众说:“去年冬季的某一天,我在家接到一个电话,一听是一小孩儿。他说,我妈妈是您的学生,我能不能见见您。我的学生很多啊,也记不清是哪一个啦,所以我不但让他来了,还亲自到地铁站去接他了,我们俩就是这么见的面。”林如老师说完,又微微一笑,台下随即泛起如雷的掌声。   
  那一次善意的谎言(2)   
  我接着她的话茬:“非常不好意思,我其实欺骗了林如老师,我当时特别担心见不到她,所以我临时编了个小谎话,故意说我妈妈是她的学生,其实我妈妈不是她的学生。”说完后底下掌声顿作笑声,林如老师也笑了,但这次不再是微微一笑,她的头仰起一个小小角度,似乎笑得挺欢畅。 
  我现在常常会思考,那天当着上千观众的面应不应该说那番话。有人说我勇于承认错误,说出来自然会心安理得;有人说既然是一个谎言行动,就没有必要把它再次放大,单独跟林如老师解释就够了。其实,林如老师对我那次小小的善意欺骗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但每每看着电脑里的图片,回忆起现场场景,我依然心生些许惭愧。   
  永不消逝的电波(1)   
  一 
  今晚下自习回到宿舍,寝室四哥们儿跟平常一样,书包往桌上一扔,用脚把七歪八斜的凳子勾到身边,一屁股坐下。随即低一肩膀,一手自然下垂,习惯性地往里轻轻一推,拇指与电脑开机按扭接触的刹那,眼前立马闪动着跳跃的字符(事先未关显示器)。全套动作应该不超过一分钟,无需用眼,每天就这样反反复复,娴熟地都快变成我们的“肢体记忆”了。 
  大家默不作声,心照不宣,都在等待自己电脑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