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普兰在早年就被人们誉为杜邦家族的金融天才,后来成为一个身手不
凡的实业家。1940年,他当上了克里斯蒂安娜证券公司和美国橡胶公司的董
事。两年后,他参加杜邦公司董事会。1944年,他被选入通用汽车公司董事
会。1959年,他被选入化工银行和纽约信托公司的董事会。同年,他又被提
名为杜邦公司执委会委员。
他被委任为财政委员会主席后,始终坚持把重点放在发展具有消费市
场、廉价劳力和较低赋税的海外投资上,同时,在美国国内建立一个直接的
消费市场,这些策略在早期取得了成功。在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的财产被
剥夺的最初几年中,净收入从1961年的4。18亿美元,增加到1963年的4。7
亿美元,提高了 10%。由于这些业绩,科普兰在家族中的地位提高了,并
于1962年接替克雷福斯·格林沃尔特,担任杜邦公司总经理。
在科普兰任总经理期间,正值杜邦公司大发明之际。被杜邦公司寄予厚
望的“科法姆”人造草刚崭露头角,抗流感病毒的药物“西米特雷”已研究
出来。无底片正像制版术的研究已获得成功。而新型的超韧性塑料“瑟灵”,
在当时则已问世。按说他取得卓绝的成就是毫不怀疑的,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这些产品在当时销售不畅,摄影制版术始终没有完全商品化,“科法姆”对
顾客来说似乎太贵,人们患流感并非非服“西米特雷”不可。只有“瑟灵”
赚到了钱,因为它的用途较广。
科普兰是个工作起来不知疲倦的人,他每周工作时间长达80小时以上。
科普兰虽然日理万机,工作极度紧张,但他仍然挤出时间满足自己的业余爱
好:射击和钓鱼。他是“全国步枪协会”的终身会员。他酷爱音乐,对古典
音乐和爵士乐都饶有兴趣。这使人感到有点惊讶,因为科普兰的听觉有缺陷,
在杜邦家族的一些成员中,似乎这是遗传,而且他还有显然也属于遗传特征
的腼腆天性。那些熟悉科普兰的人说,与科普兰相处是愉快的,因而都乐意
和他交往。
科普兰有位很好的夫人,是杜邦家族中少有的多才多艺、知识渊博的女
子。她爱好广泛,喜欢园艺、收藏中国瓷器、音乐和钓大马哈鱼和鲑鱼。她
收藏的中国瓷器十分精美。她是全国保护历史古迹的荣誉理事,曾被任命为
尼克松总统的保护历史古迹委员会顾问。她是一位出色的女主人,既有妙趣
横生的幽默感,又有热情好客的性格。这对她那位腼腆的丈夫担任公司总经
理很有帮助。
科普兰曾经是几届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他认为人民有义务参加
政治活动。他任职期间,正值威明顿种族矛盾尖锐化时期,比重很高的失业
率成了威明顿的不安定因素。当时特拉华州州长特里是杜邦家族的姻亲,他
当州长以来给黑人提供的救济少得可怜,甚至使黑人享受公民权的情况更加
恶化。1967年夏,威明顿首次发生了市民骚乱。这次骚动虽然规模不大,可
是,州里、市里的警察却荷枪实弹,蜂拥而至,充分暴露了州长特里“滥杀”
的政策。特里的行动直接妨碍了杜邦家族扩大商业的吸引力,也增加了杜邦
家族对他们这个州正在成为全国性耻辱所感到的恐惧。于是杜邦家族的许多
成员及大威明顿发展委员会提出撤换州长。结果亨利亲信圈子里的一位叫彼
得森的被选中。
科普兰对彼得森印象较差,对之公开进行抨击,反对彼得森作为州长候
选人,这就跟家族多数成员和发展委员会发生了冲突,而这时恰逢他经商生
涯中最不利的时刻,由于商业的先天不足,杜邦公司已进入一个非常严重的
危机时期。1976年 12月,在杜邦公司董事会议上,科普兰辞去了总经理的
职位,并从格林沃尔特那里接过一个半退休性质的主席职位。科普兰以胜利
开始,以失败告终。
2 不拘旧制的麦科伊
1971年,当老拉蒙·杜邦·科普兰辞去杜邦公司总经理后,查尔斯·麦
科伊接替了他的职位。麦科伊已经58岁,是一个瘦小秃顶的老头了,但他精
神健旺,头脑敏锐,办事很有远见和魄力。他是杜邦公司中“第一个真正的
局外人”。局外人而能当上总经理说明他是位身手不凡的人物。
麦科伊就任的头三个月,正好是公司销售额和赢利自1966年第二季度开
始下降以来第一次升高,所以杜邦家族中某些人就把这看作公司大有希望的
预兆。然而这个时候,威明顿的社会环境对麦科伊施展抱负很不利。在 1971
年新年伊始,威明顿连续发生了居民走上街头抗议越南战争的事件。1月份,
一个叫塞西的青年闯进市长作一年一度“城市概况”报告的市政厅,散发反
对越战的传单而被捕,引起了全市骚动和报界的声援。随后令杜邦家族尴尬
的局面接连发生,2月份,反战的威明顿人向州政府提出停止为“不宣而战
的越南战争”在城里进行征兵的要求。几个星期后,人们发现警察在即将举
行反战示威的地点暗藏电子窃听器,报纸在全国报道了此事,弄得全国舆论
大哗。
事过不久,在 3月20日,有数百名青年走上街头抗议越南战争。他们到
罗德尼广场的杜邦公司总部前面举行集合之后,开始了游行。游行队伍一边
在威明顿大街上行进,一面唱着:“杜邦发财啦!美国兵送命啦!”示威者
一路上得到了店员们的公开支持。只有当一大群警察以密集的队形从大街相
反方向朝示威者逼近时,游行队伍才被拦住,结果四人被捕。但是威明顿“秩
序井然”的形象已经被破坏无遗。
这些事件及彼得森实行的强硬政策,使得杜邦家族怒不可遏。作为杜邦
财团主席的查尔斯·麦科伊十分忧虑。他在一次董事会议上说:“越南战争
撕裂着我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整个组织系统。最近几个星期的事件
显著地说明了战争正使我们国家深深地分裂,它夺去的生命,数字是惊人的,
并提出了关于维护民主的社会准则这个问题。……不仅美国社会的稳定,而
且我们经济上的信心都正在受到严重损伤。国内各种大需求没有获得应有的
重视。通货膨胀的趋向正在继续。”他在“化学制造商协会”年会上说:“在
东南亚这次冲突没有解决以前,很难使我们明白如何把充分的资源用到国内
需要上去,以及如何恢复一种全国团结和信赖的感觉。”他对与会者说:克
服生产力过剩是摆在化学工业面前最大的问题。通货膨胀必须被制止,因为
它正促使消费者的购买数量减少,并不可避免地减少杜邦财团自己及其他制
造商的销售额。关键的办法是削减印度支那的军事开支。面对这种局面,麦
科伊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改革。
他认为摆脱杜邦公司当前的困境就只有进一步向海外扩张,而向外扩张
就得有钱投资,而杜邦公司当时财政上十分拮据。麦科伊决定采用凯恩斯的
赤字开支理论,改变杜邦公司从自己内部资源中筹款投资的传统做法。借了
价值1。9亿美元的欧洲货币,用作基本建设开支,这是他改革的第一点。第
二点,麦科伊还抛弃了家族的利润占投资资本 10%的传统准则。他认为公
司的收益政策应该“随时按客观实际而予以重新解释”,5。8%收益的实际情
况是引人注目的。第三点,麦科伊规定:“必须实施公开地讨论新计划的方
法,而这些计划在过去是从来不会纳入执行委员的议事日程的。”第四点,
他改革了公司执行委员会的本身,他让该委员会八个年薪分别为25万美元的
副主席各担任一个部门的联络员,以改善经营机构和决策阶层之间的联系,
更好地了解问题所在,以利于讨论新计划时更能从实际出发。第五点,他还
对科普兰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大刀阔爷地予以解决,取消了一些没有市
场的产品,“科劳”人造革,尼龙窗帘,照相复制机和一部彩色预告片都被
砍掉了,利润不高的业务,如洗涤剂和黑色炸药及其早期的工厂都遭到同样
的命运。第六点,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整顿,他不仅大量裁减工人,而且
大约有60名高级职员调动了工作或提早“退休”,杜邦企业中25个部门的
负责人,有 20个被更换,甚至在执行委员会里也更换了四个成员。这种整顿
导致了一些庞大部门的解体,目的在于强调每个地区的责任制。执委会每星
期三举行一次会议,听取各部经理的汇报。这时,一切事情都在最高管理部
门的严密监视之下。副总经理埃德温·A。吉对这场改革评论说:“旧的制度
与其说是向前看,倒不如说是向后看。”“现在的趋势是向着未来的。”不
过有一项重要政策没有改,而且是不可能改的,那就是劳工政策,麦科伊仍
然继承杜邦家族的老政策、老传统。他解雇了原工资名单上 10%的工人,使
12 000人家庭丧失了生路。
另一个就是用恐吓和收买政策,破坏工人斗争。大解雇、大裁员,引起
了工人的强烈不满,当时纽约尼亚加拉电化厂的工人大罢工,那是在杜邦公
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罢工。他采取收买和安插工贼,同时
用飞机把外厂、外地,把一些监工运到尼亚加拉电化厂,对罢工工人进行监
视、恐吓。结果,这场持续六个月之久的罢工斗争被出卖了。
麦科伊的整顿改革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到 1972年,全年利润达到四亿多
美元。他上任以来,红利第一次增加达到5。45美元。其关键在于国外的营业
额增加了 18%达到八亿美元,销售总额增加到13%,达到了人们难以置信
的44亿美元。
杜邦家族新一代继承人的观念跟其老辈已大不相同,他们已不再从事工
业生产,更无人与工人一道直接参加劳动,而是作为经纪人坐在现代化的华
丽的办公室里,在股票和